《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20)
卷二十四 (20)
1. 治五飲方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漸加二丸,日三服,溫水下,至便利即止。若多服頓攻,轉加痛悶損人。輕粉,治水腫鼓脹之藥,以其善開濕熱怫鬱故也。或去輕粉、牽牛亦可。
控涎丹(一名妙應丸),治忽患胸背脅項及手足腰胯隱痛難忍,筋骨牽引釣痛,時時走注,乃痰涎在胸膈間,隨氣升降於經絡中作痛而然;或手足冷癉,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者。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食後臨臥淡薑湯下,仍量病人虛實加減丸數。一方名妙應丸。凡病百藥不效,其關上脈伏而大者,痰也,用此丸加減。腳氣,加明松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以鹽水浸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藥為丸,每服二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再服,下惡物立效。腳氣走注,於前方內加吳茱萸。
驚痰,加硃砂二錢,又加全蠍,每用八九丸,常與之,三五服去盡。酒痰,加雄黃、全蠍各二錢,每服十丸。走注腰痛,加核桃三個燒灰,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酒下。驚氣成塊者,加川山甲炒、鱉甲燒各三錢,元胡索、蓬朮各四錢,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為度。腎痹痛,加木鱉子去殼研一兩、桂半兩。
熱痰,加盆硝等分,每服三兩丸。寒痰,加胡椒、丁香、肉桂各等分,每服二十五丸。
瓜蒂散,吐痰法。在上者因而越之,此方是也。
瓜蒂(炒),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末,用香豉一合、水二盞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末一錢,頓服之,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凡吐時,須天氣清明,午時前後,令病人隔夜不食,卒暴者不拘。若吐不止,用麝香解,藜蘆、瓜蒂、蔥白亦解,瓜蒂、白水甘草總解。
白話文:
治五飲方
將藥材磨成細末,加水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初次服用五丸,每次增加兩丸,每日三次,溫水送服,直到大便通暢即可停止。如果服用過多,猛烈攻治,反而會加重疼痛和胸悶,損害身體。輕粉是治療水腫脹滿的藥物,因為它善於消除濕熱鬱結。也可以去除方中的輕粉和牽牛。
控涎丹(一名妙應丸)
此方治療突然出現胸背脅肋、手足腰胯隱隱作痛難忍,筋骨牽引、疼痛遊走不定,這是因為痰涎滯留在胸膈之間,隨著氣的升降在經絡中運行而引起的疼痛;或者手足冰冷麻痺,氣血不通,誤認為中風癱瘓的症狀。
將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磨成細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十丸,飯後臨睡前用淡薑湯送服,根據病人虛實加減丸藥數量。此方也叫妙應丸。凡是百藥無效,而寸關上脈搏動潛伏但有力者,是痰證,可用此方加減。腳氣病加明松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用鹽水浸泡半日,次日再用白水煮半日,與其他藥材一同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到四五十丸,服用後排出惡物,療效顯著。腳氣遊走疼痛,在上方基礎上加吳茱萸。
驚痰加硃砂二錢,再加全蠍,每次服用八九丸,持續服用,三五次即可痊癒。酒痰加雄黃、全蠍各二錢,每次服用十丸。遊走性腰痛加核桃三個燒成灰,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五十丸,溫酒送服。驚氣結成塊者,加炒川山甲、燒鱉甲各三錢,元胡索、蓬朮各四錢,每次服用五十丸,逐漸增加到七十丸,以大便通暢為度。腎臟痺痛加木鱉子(去殼研磨)一兩、桂枝半兩。
熱痰加芒硝等分,每次服用三兩丸。寒痰加胡椒、丁香、肉桂等分,每次服用二十五丸。
瓜蒂散
此方為吐痰的方法,用於痰在上焦者。
將炒瓜蒂、赤小豆(等分)磨成粉末,用香豉一合、水二盞煮成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與藥末一錢混合,一次服下,如果吐不出,可少量增加用量,直到迅速吐出痰液為止。凡是吐痰,必須選擇天氣晴朗、午時前後,讓病人前一天晚上不進食,突然發病者不拘時間。如果吐個不停,可用麝香解救,藜蘆、瓜蒂、蔥白也都能解救,瓜蒂、白水甘草也能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