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一 (1)

1.

虞氏,曰:經曰:飲食入胃,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夫膀胱者,主足太陽寒水之化,其體有下口而無上口者也。長生在申,是故西方肺金以為之母,而資其化也,肺金清肅則水道通調,而滲營於下耳。然肺金又藉脾土健旺,以資化源,清氣得以上升,而歸於肺以運行也,故經又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而成淋閉之患矣。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出,此理甚明。故東垣使灸百會穴,丹溪使吐以提其氣之橫格,皆開上竅之法也。原其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肉之類,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運化精微,清濁相混,故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閉之候。或謂用心太過,房勞無節,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皆先哲之法言也。古方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是也。若夫氣淋為病,小便澀滯,常有餘瀝不盡。砂淋為病,陰莖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痛止。膏淋為病,溺濁如膏。勞淋為病,遇房勞即發,痛引氣衝。血淋為病,遇熱則發,甚則溺血。候其鼻準色黃者,知其為小便難也。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耳。如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滲之藥,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瞿麥、萹蓄之類,以清肺金之氣,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俱陰之藥,知母、黃柏之類,滋腎丸是也。除其熱,泄其閉塞,以滋膀胱腎水之下源也。治淋之法,無越於此。

白話文:

虞氏說:“經書上說:飲食進入胃部後,會上輸到脾胃,脾氣會將精華散佈到肺部,並調節水分通道,向下輸送至膀胱。膀胱主管太陽寒水的變化,它的結構有一個出口但沒有入口。長生在於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因此西面的肺金被認爲是母親,提供營養給它。如果肺金屬質清晰,則水分通道暢通無阻並滲透到下面的地方。然而,肺金還需要依賴脾土健康旺盛來供應養料來源,這樣可以使清新空氣上升歸於肺部進行運輸。所以經典還說: 清新的氣從上面出來, 濁重的東西從下面出來。因此,如果沒有清陽升起,那麼濁陰就不會下降,就會導致尿閉的問題。前輩們把滴水管作爲比喻,如果上方堵塞了,下方就無法排出,這個道理非常清楚。因此東牆建議使用艾灸治療穴位,丹溪則主張通過嘔吐來提升橫膈膜的位置,這些都是打開上竅的方法。探究疾病的起因,都是因爲過度食用油膩的食物和溼熱食物,或者燒酒烤肉等食品,這些都可能導致痰液積聚,從而損害脾臟的功能,使其無力消化吸收精細物質,從而使清潔與渾濁混合在一起,使得肺金失去幫助並且水分通道不清楚,逐漸形成尿閉的症狀。有人認爲這是由於過於專注工作以及性生活缺乏節制而導致的心腎不調,水火失控,清陽不上升,濁陰不下落,形成了天地不通的情況。這些都是前輩們的說法。古老的處方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包括氣淋、沙淋、血淋、膏淋和勞淋。如果是氣淋引起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排尿困難且經常感覺餘瀝不盡的現象;沙淋會導致患者的生殖器官出現結石疼痛的感覺,而且排尿過程中會有石頭流出;膏淋會引起尿液變得像奶油一樣稠厚;勞淋會在發生性行爲之後引起疼痛感;血淋則是遇到熱度的時候會發生症狀嚴重甚至尿出血。觀察鼻子的顏色可以知道是否患有小便難症。東牆根據病情是在氣血還是血液方面進行了區分,並根據是否有口渴來進行判斷。如果有口渴現象同時伴有小便不適的話,可能是上焦氣部分發熱,應該採用清淡滲利藥物,例如茯苓、澤瀉、琥珀、燈芯、通草、車前子、瞿麥、扁蓄等等,用來清除肺金中的氣體,降低熱量,滋養水源。如果不口渴但是小便不舒服的話,可能是因爲下焦血部分發熱,腎臟和膀胱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時應選擇具有陰陽特性的藥物,比如知母、黃柏之類的藥劑,或者是滋腎丸這樣的配方,消除體內的熱量,緩解封閉狀態,滋潤膀胱和腎臟下的水源。治療方法就是如此。”

嚴氏,曰:五淋,氣、石、血、膏、勞是也。氣淋為病,小便常有餘瀝;石淋,莖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尿如膏出;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頭色黃者,小便難也。大抵此證多由心腎不交,內蘊熱毒,或酒後房勞,服食燥熱,七情鬱結所致也。治法並用流行滯氣,疏利小便,清解邪熱,其於調平心火,又三者之綱領焉。心清則小便自利,心平則血不妄行,不可過用補劑,蓋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澀,熱得補而愈盛,水竇不行,加之穀道閉遏,未見其有能生者也。然而腎氣虛弱,囊中受寒,亦有挾冷而小便淋澀者,其狀先寒慄而後便數成淋,蓋冷氣與正氣交爭故也,治之當逐散寒邪,扶養正氣,則自平矣。

白話文:

嚴氏曰:五淋,氣、石、血、膏、勞是也。

嚴氏說:「五淋,指的是氣淋、石淋、血淋、膏淋、勞淋。

  • 氣淋:此病症以小便常有餘瀝為特徵。
  • 石淋:莖中疼痛,排尿困難,尿液無法一次排出。
  • 膏淋:尿液如膏脂般排出。
  • 勞淋:因勞累而發病,疼痛沿著氣衝穴蔓延。
  • 血淋:遇熱即發作,嚴重者小便帶血。

若患者鼻頭呈現黃色,則排尿更加困難。

總而言之,五淋的病因多數源於心腎不交,體內蘊藏熱毒,或因飲酒過度、房事勞累、飲食燥熱,或七情鬱結所致。

治療方法應以疏通氣血,利尿通便,清解邪熱為主。其中,調平心火是治療五淋的關鍵所在。

心火清涼,則小便自然通暢;心氣平和,則血液不會妄行。不可過度使用補劑,因為氣虛補之則更脹,血虛補之則更澀,熱虛補之則更盛,導致水液無法排出,加上穀道閉塞,無法產生新的生機。

然而,腎氣虛弱,膀胱受寒,也會導致小便淋澀,表現為先寒慄,後排尿頻繁,形成淋症。這是因為寒氣與正氣互相爭奪所致。治療時應驅散寒邪,扶養正氣,則病症自然會好轉。

葉氏,曰:淋與閉不同,小便滴瀝澀痛者,謂之淋;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皆腎與膀胱之病也。然五淋之中,惟石淋、膏淋最難治。石淋,乃是膀胱蓄熱而成,正如湯瓶,久在火中,底結白磏,而不能去,理宜清徹積熱,使水道通,則砂石出而可愈。膏淋為因腎臟虛寒,精溺俱出如膏,或如米泔,或如鼻涕,此必敗精塞於竅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治當溫養下元,俾精氣固,則便自清如常矣。

丹溪,曰:淋有五,皆屬於熱。解熱利小便,山梔子之類。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老人氣虛淋閉,參、術中帶木通、山梔。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而利小便,不可獨用利藥,亦有死血作淋者,用牛膝膏。淋用益元散加山梔、木通,或用梔子一合炒,白湯吞之。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之。痰熱隔滯中焦,淋瀝不通,用二陳湯煎,大碗頓服,探吐之,以提其氣。

白話文:

葉氏說,淋與閉不同,小便滴滴答答、澀痛難忍的,叫做淋;小便急著想上廁所,卻又憋著出不來的,叫做閉,這兩種情況都是腎臟和膀胱出了問題。不過,五淋之中,石淋和膏淋最難治。石淋是因為膀胱積熱而形成的,就像茶壺放在火上久了,底部會結出一層白垢一樣,無法清除。治療石淋要清熱解毒,暢通水道,讓砂石排出體外才能痊癒。膏淋則是因為腎臟虛寒,精液和尿液混合在一起,像膏狀、米湯或鼻涕一樣,這是因為敗精堵塞了排泄通道,導致想排尿卻排不出來,還會疼痛。治療膏淋需要溫補下元,讓精氣充盈,這樣排尿就會恢復正常。

丹溪說,五淋都屬於熱症,治療要以清熱利尿為主,可以用山梔子之類的藥物。不可發汗,因為發汗容易導致便血。老年人氣虛出現淋閉,可以用人參、黃芪等藥物,再加上木通、山梔子。有些腎虛極度嚴重的人也會出現淋症,治療要補腎精、利小便,不能只用利尿藥,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也有一些人因為瘀血導致淋症,可以用牛膝膏治療。淋症可以用益元散加山梔子、木通治療,也可以用炒過的梔子一合泡水喝。夏天可以用茴香煎湯,加入益元散一起服用。痰熱阻滯中焦,導致淋瀝不通,可以用二陳湯煎好,大碗一口氣喝下去,再用手指刺激喉嚨,引發嘔吐,以提升陽氣。

淋瀝有血,因火燥下焦,血氣不得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煎下滋腎丸。有因思慮用心過度致淋,辰砂妙香散。有小便難,澀如淋,不通不癢者,此亦屬虛,宜八味丸。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用甘草梢,蓋欲緩其氣耳。

小便因熱鬱成淋不通,用赤茯苓、澤瀉、黃芩、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氣虛者,加黃耆、木香。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煎調益元散。

白話文:

尿液中帶血,這是因為下焦火熱乾燥,導致血氣不能下降,尿液滲出的命令無法執行,應當補充陰液,降火,使用四物湯加入知母、黃柏,或者使用四物湯煎煮後服用滋腎丸。有因思考過度導致尿頻的情況,可以使用辰砂妙香散。有排尿困難,感覺像是尿頻,但又不癢不痛的情況,這也屬於虛症,適合使用八味丸。陰莖疼痛,是因為厥陰氣機阻滯並伴有熱症,使用甘草梢,這是為了緩解氣機。

小便因為熱邪積聚形成尿頻不通,使用赤茯苓、澤瀉、黃芩、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氣虛的情況下,可加用黃耆、木香。尿痛的情況,加用黃柏、生地黃,夏季可用煎調益元散進行調理。

葉氏,曰:淋病多屬於熱,亦有因於寒者。蓋腎與膀胱屬北方寒水,惟寒則歸之,故二經寒甚,則氣滯而不通,有淋瀝之狀,其所出之溺,必清白而不黃赤,此其驗也。或曰血淋一證,血色鮮者,心小腸實熱;血色瘀者,腎膀胱虛冷。冷熱之分,用藥大不同矣。

集略,云: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皆不可用補氣之藥。

李氏,曰:淋者,小便澀痛,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滴滴不斷,皆屬於熱也。五淋者,氣、血、石、膏、勞也。氣淋澀滯,餘瀝不盡,沉香散或益元散,加茴香、木香、檳榔。血淋澀痛,遇熱則發,白薇、赤芍等分為末,酒調服二錢,或犀角地黃湯,單車前飲,四物湯加知母、黃柏選用。色鮮者,心與小腸實熱也,導赤散去甘草,加黃芩。色如豆汁者,腎與膀胱火也,五淋散。又有一種小便見血而不痛者,為溺血,非淋也,四物湯加山梔、滑石、牛膝,或單苦蕒菜飲,單發灰散,單琥珀散。石淋,溺有砂石,莖強痛甚,單牛膝膏,單鱉甲為末,酒調服。膏淋,血凝如膏,用黑豆一百二十粒、甘草一寸,水煎,臨熟入滑石末一錢,空心溫服,或海金砂散。勞淋,痛引氣衝,遇勞則發,痛墜及尻,透膈散。勞傷,四物湯加知柏、滑石、琥珀。虛甚者,鹿角霜丸。熱淋暴淋痛甚,八正散,或五苓散合敗毒散,加味石膏湯。急痛者,六一散二錢,加木香、檳榔、小茴香各一錢,為末服。冷淋,必先寒慄而後溲便澀數,竅中腫痛,生附散,二木散。淋皆屬熱,間有冷者,外因當風取涼,冒暑濕熱,鬱滯胞內,痿痹,神不應用;內因七情,心腎鬱滯,小腸膀胱不利,或忿怒房勞忍溺,酒肉濕熱,下流膀腎,干於肝經,廷孔鬱結,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火爍為砂石淋,如湯壺煎久生磏。熱在上焦氣分,渴而小便不利者,肺中伏熱,水不能降,宜氣薄淡滲之藥,清金瀉火,以滋水之上源,清肺飲子。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者,腎與膀胱無陰,而陽氣不化,水枯火升,宜氣味俱陰之藥,除熱瀉閉,以滋水之下源,滋腎丸,腎氣丸。前消渴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此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有不渴者。但渴而多汗亡津,又未可以輕滲也。治暑淋、熱淋、血淋,山梔仁一味足矣。凡淋發汗則死。治膏淋、砂石淋,鬱金、琥珀開鬱,青皮、木香行氣,蒲黃、牛膝破血,黃柏、生地黃滋陰。東垣用藥凡例,小腹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蓋小腹小便,乃肝腎部位。小腹脹滿甚者,瀉腎湯,火府丹。凡小腸有氣則脹,有血則澀,有熱則痛。又土燥水濁,宜四君子湯加滑石、澤瀉、麥門冬、淡竹葉。痛者,六君子湯加知柏、石韋、琥珀。肝經氣滯有熱者,用甘草梢五錢,青皮、黃柏、澤瀉各一錢,水煎服,或三味葶藶散。莖痛引脅者,參苓琥珀湯。腸痛引腰背者,磁石湯。虛者,清肝解鬱湯,清肝益榮湯。腎虛淋瀝,莖中澀痛者,加減八味丸以補陰。小便頻而黃者,四物湯加參、朮、麥門冬、五味子以滋肺腎。小便短而黃者,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以滋脾腎。熱結膀胱者,五淋散以清熱。脾肺氣燥者,苓梔二味以清肺。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滋陰丸。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腎氣丸。精敗竭者,童男精未盛而御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莖中痛澀為淋者,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煎服。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中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倍附子救之。凡此當滋化源,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既瀉真陽,復損真陰。中氣既弱,不能運通水道,下輸膀胱者,補中益氣湯。凡汗多亡津,瀉久胃干,諸瘡失血,俱宜滋補,不可過利小便。積痰在肺,以致膀胱不通,譬之水壺上竅閉,則下竅不出,宜二陳湯探吐,或灸百會穴,皆以開上竅也。蓋膀胱雖主水道,而肺金為水之化源也。脬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名曰轉脬。有因熱逼或強忍小便,氣逆脬轉者,二石散加車前子、木通等分水煎,外用炒鹽熨臍,冷即易之。因氣者,先用良薑、蔥白、蘇葉煎湯,熏洗小腹外腎肛門,拭乾,伸腳仰臥,後用葵子、赤茯苓、赤芍藥等分,入鹽一字,煎調蘇合香丸,服之。忍尿疾走及忍尿飽食者,二陳湯探吐。忍尿入房者,補中益氣湯提之。陰虛兩尺脈絕,服諸滑利藥不效者,腎氣丸。陽虛者,八味丸或附子、澤瀉等分,燈心煎服。此危證也,體薄性急人多有之。《痹論》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腎瀝湯、腎著湯、千金茯苓丸選用。

白話文:

葉氏說,淋病大多屬於熱證,但也有些是因寒而起。因為腎與膀胱屬於北方寒水,寒氣自然歸於此處,所以兩經寒氣過盛,就會導致氣滯不通,出現淋瀝的現象,排出的小便必定清白而不黃赤,這就是判斷的依據。有人說血淋症,血色鮮紅的,是心和小腸實熱;血色發黑的,是腎和膀胱虛寒。寒熱之別,用藥方法大相逕庭。

《集略》說,一般來說,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這三種情況,都不可使用補氣的藥物。

李氏說,淋病是指小便澀痛,想要排泄卻排不出來,不出來又反覆出現,滴滴不斷,都屬於熱證。五淋分別是氣淋、血淋、石淋、膏淋、勞淋。氣淋表現為澀滯,餘瀝不盡,可用沉香散或益元散,加茴香、木香、檳榔。血淋表現為澀痛,遇熱則加重,可以用白薇、赤芍等分為末,酒調服,或用犀角地黃湯、單車前飲、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血色鮮紅的,是心和小腸實熱,可以用導赤散去甘草,加黃芩。血色如豆汁的,是腎與膀胱有火,可以用五淋散。還有一種小便見血但不痛的,叫做溺血,不是淋病,可以用四物湯加山梔、滑石、牛膝,或單用苦蕒菜飲、單用發灰散、單用琥珀散。石淋是指小便中有砂石,小便時莖部疼痛劇烈,可以用單用牛膝膏、單用鱉甲研末,酒調服。膏淋是指血凝如膏狀,可以用黑豆一百二十粒、甘草一寸,水煎,臨熟時加入滑石末一錢,空腹溫服,或用海金砂散。勞淋是指疼痛引到氣衝,勞累則加重,疼痛墜向臀部,可以用透膈散。勞傷則可以用四物湯加知柏、滑石、琥珀。虛寒者,可以用鹿角霜丸。熱淋、暴淋疼痛劇烈,可以用八正散,或五苓散合敗毒散,加味石膏湯。急痛者,可以用六一散二錢,加木香、檳榔、小茴香各一錢,研末服。冷淋是指先寒慄,然後小便澀數,竅中腫痛,可以用生附散、二木散。

淋病大多屬於熱證,但也偶爾有寒證,外因可能是因風取涼、冒暑濕熱、鬱滯胞內、痿痹、神不應用;內因可能是七情不順、心腎鬱滯、小腸膀胱不利,或忿怒、房勞、忍溺、酒肉濕熱、下流膀腎、干於肝經、廷孔鬱結,初期表現為熱淋、血淋,久則火爍成砂石淋,如湯壺煎煮久了會生出鍋垢。

熱在 上焦氣分,口渴而小便不利者,是肺中伏熱,水不能下降,宜氣味薄淡滲利之藥,清金瀉火,以滋水之上源,可以用清肺飲子。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者,是腎與膀胱陰虛,陽氣不能化水,水枯火升,宜氣味俱陰之藥,除熱瀉閉,以滋水之下源,可以用滋腎丸、腎氣丸。

前消渴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此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有不渴者。但渴而多汗亡津,又未可以輕滲也。

治療暑淋、熱淋、血淋,山梔仁一味就足夠了。凡淋病發汗則死。

治療膏淋、砂石淋,鬱金、琥珀開鬱,青皮、木香行氣,蒲黃、牛膝破血,黃柏、生地黃滋陰。

東垣用藥凡例,小腹疼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因為小腹小便,乃肝腎部位。小腹脹滿嚴重者,可以用瀉腎湯、火府丹。

一般來說,小腸有氣則脹,有血則澀,有熱則痛。又土燥水濁,宜四君子湯加滑石、澤瀉、麥門冬、淡竹葉。疼痛者,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知柏、石韋、琥珀。肝經氣滯有熱者,可以用甘草梢五錢,青皮、黃柏、澤瀉各一錢,水煎服,或用三味葶藶散。莖痛引脅者,可以用參苓琥珀湯。腸痛引腰背者,可以用磁石湯。虛者,可以用清肝解鬱湯、清肝益榮湯。

腎虛淋瀝,莖中澀痛者,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以補陰。小便頻而黃者,可以用四物湯加參、朮、麥門冬、五味子以滋肺腎。小便短而黃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以滋脾腎。熱結膀胱者,可以用五淋散以清熱。脾肺氣燥者,可以用苓梔二味以清肺。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可以用滋陰丸。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可以用腎氣丸。

精敗竭者,童男精未盛而御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莖中痛澀為淋者,可以用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煎服。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中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可以用倍附子救之。凡此當滋化源,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既瀉真陽,復損真陰。

中氣既弱,不能運通水道,下輸膀胱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凡汗多亡津、瀉久胃干、諸瘡失血,俱宜滋補,不可過利小便。積痰在肺,以致膀胱不通,譬之水壺上竅閉,則下竅不出,宜二陳湯探吐,或灸百會穴,皆以開上竅也。蓋膀胱雖主水道,而肺金為水之化源也。

脬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名曰轉脬。有因熱逼或強忍小便,氣逆脬轉者,可以用二石散加車前子、木通等分水煎,外用炒鹽熨臍,冷即易之。因氣者,先用良薑、蔥白、蘇葉煎湯,熏洗小腹外腎肛門,拭乾,伸腳仰臥,後用葵子、赤茯苓、赤芍藥等分,入鹽一字,煎調蘇合香丸,服之。忍尿疾走及忍尿飽食者,可以用二陳湯探吐。忍尿入房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提之。陰虛兩尺脈絕,服諸滑利藥不效者,可以用腎氣丸。陽虛者,可以用八味丸或附子、澤瀉等分,燈心煎服。此危證也,體薄性急人多有之。

《痹論》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可以用腎瀝湯、腎著湯、千金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