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治暑傷脾胃方

消暑十全散,治伏暑,胃氣不和,心腹滿痛。

香薷,白扁豆(炒),厚朴(薑製),甘草(炙),白朮,茯苓,紫蘇,木瓜,藿香,檀香(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六和湯,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並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並皆治之。

白話文:

消暑十全散

功用: 治療伏暑引起的胃氣不和,心腹疼痛。

組成:

  • 香薷、白扁豆(炒)、厚朴(薑製)、甘草(炙)、白朮、茯苓、紫蘇、木瓜、藿香、檀香 各一錢

用法: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劑,加入生薑三片,水煎服,飯後服用。

六和湯

功用: 治療心脾不調,氣機升降失常,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

  • 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
  • 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
  • 中酒、煩渴畏食

適用範圍: 上述症狀皆可服用。

縮砂,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藿香,白扁豆(炒),赤茯苓,香薷,厚朴(薑製),木瓜(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鍾,溫服不拘時。

蔭按:夫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者,六腑之總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病,先於脾胃調之。脾胃一治,則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雖百骸九竅皆大和矣,況六腑乎。

縮脾散,消暑氣,除煩渴,止霍亂吐瀉,和脾養胃。一云夏月伏熱,為酒所傷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這是一帖名叫「縮脾散」的中藥方,由縮砂、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藿香、白扁豆(炒)、赤茯苓、香薷、厚朴(薑製)、木瓜(各一錢)和甘草(炙,五分)組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錢份量,用兩碗水、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一碗,溫熱服下,不拘時間服用。

這帖藥方可以消暑氣、除煩渴、止霍亂吐瀉,並能和脾養胃。特別適合夏日裡因酒傷而導致的暑熱症狀。

中醫認為,六腑(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的和諧,取決於脾胃的健康。脾胃是六腑的總司,一旦脾胃調理好了,水精就會順暢地佈滿全身,五臟六腑也能正常運作,自然就能達到整體的和諧狀態。

砂仁,草果,烏梅肉(各二錢),甘草(炙,一錢),白扁豆(炒),乾葛(各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服。一方沉冷服。

香薷縮脾飲,驅暑和中,除煩止渴。

縮砂仁,草果仁,烏梅肉,香薷,甘草(炒,各一兩半),白乾葛,白扁豆(各一兩,炒)

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五片,水煎,微溫服。

痞滿,治暑病嘔惡,每遇夏月,不進飲食,疲倦少力,見日色則頭昏痛,噁心多睡。

白話文:

砂仁、草果、烏梅肉各二錢,甘草(炙,一錢),白扁豆(炒)、乾葛各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做成一服,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也可以在體寒時服用。

香薷縮脾飲可以驅暑和中,去除煩躁,止渴。

香薷、縮砂仁、草果仁、烏梅肉、甘草(炒,各一兩半)、白乾葛、白扁豆(各一兩,炒)。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服三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溫熱飲用。

此方適用於痞滿,治療暑病引起的嘔吐,每到夏季,食慾不振,疲倦乏力,見到陽光就頭昏痛,噁心嗜睡。

貫眾,黃連,吳茱萸(湯泡七次),茯苓,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用水二碗煎取一碗,去渣放冷,候日午時,先取香熟甜瓜一枚,切去皮,作十二片,先嚼瓜一片,呷藥一二呷,送下了,再如前嚼呷,看吃得幾片,以藥汁盡為度。不損脾胃,不動臟腑。須是覺大煩時服之。

清暑丸,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和。

半夏(一斤),生甘草,茯苓(各半斤)

上為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湯下。

白話文:

貫眾、黃連、吳茱萸(用湯泡七次)、茯苓、甘草(炙烤,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用兩碗水煎成一碗,去渣放涼,等到中午時,先取一個香熟的甜瓜,削去皮,切成十二片。先吃一片甜瓜,再喝一兩口藥汁,然後再吃瓜,如此反覆,直到藥汁喝完為止。這種方法不會損害脾胃,也不會影響臟腑。只有在感到非常煩躁時才服用。

清暑丸,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多喝水、脾胃不和的症狀。

半夏(一斤)、生甘草、茯苓(各半斤),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煮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熱湯送服。

香薷丸,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燥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噁心,口苦舌乾,肢體困倦,不思飲食,霍亂吐利轉筋,並宜服之。

香薷(去根,一兩),乾木瓜,紫蘇(去粗梗),藿香,茯神(去木,各五錢),檀香,丁香,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細嚼溫酒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每服半丸。

清暑化痰湯,治傷暑心下痞悶,此暑動其痰也。

白話文:

香薷丸,用於治療成人和小孩暑熱傷身,出現口渴、昏迷、頭昏眼花、胸悶、嘔吐、噁心、口苦舌乾、四肢無力、食慾不振、霍亂腹瀉抽筋等症狀。

藥材包括:香薷(去除根部,一兩)、乾木瓜、紫蘇(去除粗梗)、藿香、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各五錢)、檀香、丁香、甘草(炙烤,各二錢半)。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丸藥,每丸大小如雞頭實。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細嚼後用溫酒送服,或用新鮮井水送服也可以,小孩每次服用半丸。

清暑化痰湯,用於治療暑熱傷身導致的胸悶,這是暑氣引發痰濕所致。

香薷(一錢五分),黃連,白扁豆(炒),枳實,厚朴(薑汁炒),橘紅,半夏,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香薷、黃連、白扁豆(炒)、枳實、厚朴(薑汁炒)、橘紅、半夏、茯苓(各一份之五),甘草(五分)。在上方加入三片生薑,加水煮沸後服用,請於餐前服用。

2. 治暑傷生冷方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蔭按:此非治暑,乃治暑月飲冷受傷之脾胃爾。若非飲冷致病,勿執方以治。

乾薑,肉桂,杏仁(炒,各四兩),甘草(三兩)

上先將甘草用白蜜炒,次入乾薑,卻下杏仁同炒,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湯調下。

冷香飲子,治老人虛人伏暑煩躁,引飲無度,噁心疲倦,服涼藥不得者。

白話文:

「大順散」可以治療因夏季炎熱、過量飲用冰涼飲料,導致脾胃受濕,水穀消化不良,陰陽失調,出現霍亂嘔吐、臟腑不調的症狀。

不過,這方劑並非專門針對暑熱,而是針對夏季因飲用冰涼飲料而受傷的脾胃。如果並非飲用冰涼飲料導致疾病,就不要勉強使用這個方劑。

藥方如下:乾薑、肉桂、杏仁(炒熟,各四兩)、甘草(三兩)。

先用白蜜炒甘草,然後加入乾薑,再加入杏仁一起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白湯調服。

「冷香飲子」可以治療老人和虛弱體質的人在夏季因暑熱煩躁、過量飲用冰涼飲料,導致噁心疲倦,服用涼藥無效的症狀。

草果仁(五錢),附子(炮,去皮臍),橘紅(各三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沉冷,不拘時服。

冷香湯,治夏秋傷暑引飲,過食生冷,脾胃不和,或成霍亂之證。

良薑,檀香,附子,甘草(炙,各二兩),丁香(一錢),川薑(三分),草豆蔻(去殼五個)

白話文:

草果仁五錢,附子炮製去皮臍,橘紅各三錢,甘草炙一錢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適量,加入生薑三片,水煎至湯色變深,冷卻後服用,不限時間。此方名為冷香湯,主治夏季和秋季因暑熱而引起口渴、過食生冷導致脾胃不和,或出現霍亂症狀。另備良薑、檀香、附子、甘草(炙)、丁香、川薑、草豆蔻(去殼)各適量,備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二鍾煎二沸,貯瓶內沉井底,待冷取服,大能消水止渴。

益胃湯,治夏秋暑熱,過飲食冷物茶水,傷其內,又過取涼風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兼嘔吐泄瀉,此內外俱傷寒冷也。

人參,乾薑(炒紫色),厚朴(姜水炒),陳皮,羌活,枳實,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益胃湯說明

藥方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兩碗水煎煮至沸騰兩次,再裝入瓶中,沉入井底冷卻後服用。此方具有清熱解暑,止渴消水的功效。

適應症:

本方主治夏秋季節暑熱侵襲,或因食用過多寒涼食物、茶水,或因吹冷風而導致內外俱傷,出現惡寒發熱、胸悶、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狀。

藥材組成:

  • 人參:一錢
  • 乾薑(炒至紫色):一錢
  • 厚朴(姜水炒):一錢
  • 陳皮:一錢
  • 羌活:一錢
  • 枳實: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白朮:一錢半
  •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桂苓丸,治冒暑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

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各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細嚼,白湯、冷水任下,每服一丸。

二氣丹,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悶,或頭痛惡心,並皆治之。

硝石,硫磺(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銀器內文武火炒令鵝黃色,再碾細,用糯米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下。

白話文:

將銼好的藥材,加入三片生薑,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飯前溫熱服用。桂苓丸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煩渴、喝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量少的症狀。藥方由肉桂和赤茯苓各五兩組成,研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藥,每兩分成十丸,細嚼後用白湯或冷水送服,每次服用一丸。二氣丹用於治療伏暑傷冷、二氣交錯引起的胃脘部脹悶、頭痛噁心等症狀。藥方由硝石和硫磺等量組成,將兩味藥研成細末後,用銀器在文武火中炒至鵝黃色,再研細,用糯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新鮮的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