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17)
卷二十四 (17)
1. 治寒痰方
強中丸,治胃脘虛寒,痰飲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
半夏(湯泡,二兩),陳皮,青皮,乾薑(炮),高良薑(各一兩)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一法前藥並不炮製。
溫胃化痰丸,治膈內有寒,脾胃傷飲,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三兩),陳皮,乾薑(炮),白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白湯亦可。
溫中化痰丸,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頭目眩暈,咳嗽涎唾,或飲酒過多,嘔噦噁心。
青皮,陳皮,良薑,乾薑(各五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木香半夏丸,治痰涎上壅,心胸不利,常服消痰寬膈。
木香(七錢),半夏(一兩),陳皮,茯苓,姜屑,人參,草豆蔻,白附子(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姜屑即老生薑)
丁香半夏丸,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嘔吐噁心,吞酸噫氣,心腹痞滿,不思飲食。
半夏(三兩),藿香(五錢),肉豆蔻,丁香,木香,人參,陳皮(各二錢半)
上為末,薑汁煮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暖胃丸,去痰病,利冷飲。
半夏(薑汁炒,三兩),木香,丁香,茴香(炒),硫黃,白礬(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星半丸,治胸膈脹滿,痰涎不利,頭目昏眩。
天南星,盆硝(各五錢),半夏(生用),硫黃(生用),元精石,附子(大者,生用去皮臍,各一兩)
上為末,入面三兩,令與藥停,水和作餅,於沸湯內煮令浮,漉出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快活丸,常服消食化痰。
半夏(湯洗),桔梗(各二兩),枳殼(炒,一兩半),官桂(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治寒痰方
強中丸: 主治胃脘虛寒、痰飲停滯、胸腹痞塞不通、氣機升降失調。
配方:半夏(湯泡,40克),陳皮、青皮、乾薑(炮製)、高良薑(各1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30丸,用生薑湯送服。另有一法,藥材不需炮製。
溫胃化痰丸: 主治膈下有寒,脾胃受寒導致水濕停滯,胸膈不適,痰涎不止。
配方:半夏(60克),陳皮、乾薑(炮製)、白朮(各1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薑湯送服,白開水亦可。
溫中化痰丸: 主治痰飲停滯,胸膈滿悶,頭暈目眩,咳嗽痰涎,或因飲酒過度導致嘔吐噁心。
配方:青皮、陳皮、高良薑、乾薑(各5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50丸,用米湯送服。
木香半夏丸: 主治痰涎阻塞,心胸不適,常服可消痰寬膈。
配方:木香(7克),半夏(10克),陳皮、茯苓、薑屑、人參、草豆蔻、白附子(各5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30-50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薑屑即老生薑)
丁香半夏丸: 主治脾胃虛寒,胸膈痰滯,嘔吐噁心,吞酸打嗝,心腹痞滿,食慾不振。
配方:半夏(60克),藿香(5克),肉豆蔻、丁香、木香、人參、陳皮(各2.5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煮麵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20-30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暖胃丸: 治療痰飲病症,溫散寒飲。
配方:半夏(薑汁炒,60克),木香、丁香、茴香(炒)、硫黃、白礬(各1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30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星半丸: 主治胸膈脹滿,痰涎阻塞,頭暈目眩。
配方:天南星、芒硝(各5克),半夏(生用),硫黃(生用),元明粉,附子(大者,生用去皮臍,各1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麵粉30克,混合均勻用水和成餅狀,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撈出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30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快活丸: 常服可消食化痰。
配方:半夏(湯洗,40克),桔梗(40克),枳殼(炒,15克),官桂(10克)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20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