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4)

1. 治風痰方

上為末,生薑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祛風痰丸,祛風痰,行濁氣。

明礬(一兩),防風(二兩),川芎,豬牙皂角,鬱金(各一兩),蜈蚣(二條,用赤腳、黃腳各一條)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茶清湯下。春以芭蕉湯探吐。

半夏利膈丸,治風痰壅盛,頭痛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黏,並治過酒停飲,嘔逆噁心,胸膈引痛,腹內有聲。

半夏(湯泡,三兩),白朮,白茯苓,白礬(生用),人參,滑石,貝母(各一兩),白附子(生用,二兩),天南星(生用,一兩半)

上為末,麵糊九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大人參半夏丸,化痰墜涎,止嗽定喘,治諸痰,不可盡述。

人參,茯苓,天南星,薄荷葉(各半兩),乾生薑,半夏,白礬(生),寒水石(各一兩),蛤粉(二兩),藿香葉(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白湯亦可。一方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取效愈速。又治酒病,調和臟腑,尤宜服之。

辰砂祛痰丸,治酒過多,酸鹹作成痰飲,聚於胸中,凝則嘔逆噁心,流則臂痛,頭目昏眩,腰腳疼痛,深則左癱右瘓,淺則蹶然倒地,此藥神效。

硃砂(一兩,水飛,一半為藥,一半為衣),半夏(四兩),槐角(炒),陳皮(去白),白礬(生),荊芥(各一兩),生薑(四兩,與半夏製作餅)

上為末,薑汁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皂角湯任下,食後服。忌一切動風動氣之物。

天麻化痰丸,治背上及胸中之痰。

天麻,南星(各一兩),半夏(三兩,湯泡七次),軟石膏(煅赤,一兩),雄黃(水飛,初服前末一兩,加此味七分,以後常服減此)

上為末,淡薑汁打糊為丸如赤小豆大,每服九十丸,食遠茶清下。

一方,治風痰不下。

荊芥(四兩),陳皮,半夏(各二兩),槐角(生,二兩),白礬(生,一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利膈化痰丸

白朮(四兩),皂角(去皮弦子,三兩),生半夏,生白礬

上將皂角揉水半碗,浸半夏、白礬,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不用皂角,曬乾為末,薑汁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一方,治上焦風痰。

半夏,瓜蔞仁,黃連,牙皂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

導痰丸

半夏(六兩,分作三份,一份白礬水浸,一份肥皂角為末水浸,一份用巴豆百粒同水浸)

上余藥在下,半夏在上,浸至十日半月,時時動水,令二藥相透,次相合一處,揀去巴豆、皂角,慢火煮乾,取半夏切碎曬乾,入後藥:

甘遂(制),百藥煎,全蠍(各二兩),殭蠶(一兩)

白話文:

治風痰方

祛風痰丸: 功效:祛風痰,行濁氣。 組成:明礬、防風、川芎、豬牙皂角、鬱金各一兩,蜈蚣(赤腳、黃腳各一條,共二條)。用法:研磨成粉,用蒸餅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淡茶水送服。春季可用芭蕉湯催吐。

半夏利膈丸: 功效:治風痰壅盛,頭痛目眩,咽喉不利,痰涎稠黏,以及酒後停飲、嘔逆噁心、胸膈引痛、腹內有聲等症狀。組成:半夏(湯泡,三兩)、白朮、白茯苓、白礬(生用)、人參、滑石、貝母各一兩,白附子(生用,二兩),天南星(生用,一兩半)。用法: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大人參半夏丸: 功效:化痰墜涎,止咳定喘,治療各種痰症(功效太多無法一一列舉)。組成:人參、茯苓、天南星、薄荷葉各半兩,乾生薑、半夏、白礬(生)、寒水石各一兩,蛤粉二兩,藿香葉二錢半。用法: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或白開水送服。另有一方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療效更佳。也可用於治療酒病,調理臟腑,效果尤佳。

辰砂祛痰丸: 功效:治療飲酒過度,酸鹹之物導致痰飲停積於胸中,凝滯則嘔逆噁心,流動則手臂疼痛,頭目昏眩,腰腳疼痛;嚴重則半身不遂,輕則突然倒地等症狀,此藥效果顯著。組成:硃砂(一兩,水飛,一半入藥,一半做藥衣)、半夏(四兩)、槐角(炒)、陳皮(去白)、白礬(生)、荊芥各一兩,生薑(四兩,與半夏一起製作藥餅)。用法:研磨成粉,用薑汁和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或皂角湯送服,飯後服用。忌一切動風動氣之物。

天麻化痰丸: 功效:治療背部和胸部痰症。組成:天麻、天南星各一兩,半夏(湯泡七次,三兩),軟石膏(煅燒至紅色,一兩),雄黃(水飛,初次服用時加一兩的七分,之後常服可減少用量)。用法:研磨成粉,用淡薑汁和麵糊做成赤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九十丸,飯後隔一段時間用淡茶水送服。

一方(治風痰不下): 組成:荊芥(四兩)、陳皮、半夏各二兩,槐角(生,二兩),白礬(生,一兩)。用法:研磨成粉,用水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薑湯送服。

利膈化痰丸: 組成:白朮(四兩)、皂角(去皮弦子,三兩)、生半夏、生白礬。用法:將皂角揉出半碗水,浸泡半夏、白礬,春季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十天。不用皂角,曬乾研磨成粉,用薑汁和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薑湯送服。

一方(治上焦風痰): 組成:半夏、瓜蔞仁、黃連、牙皂。用法:研磨成粉,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藥。

導痰丸: 組成:半夏(六兩,分三份,一份用白礬水浸泡,一份用肥皂角研磨後水浸,一份與一百粒巴豆一起水浸),甘遂(制)、百藥煎、全蠍各二兩,殭蠶一兩。用法:將其餘藥材放在下方,半夏放在上方,浸泡十天半月,經常攪拌藥水,使藥物互相滲透,然後混合在一起,挑去巴豆、皂角,用小火煮乾,將半夏切碎曬乾,再加入其餘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