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10)
卷二十四 (10)
1. 治濕痰方
白朮湯,治形肥脈緩,體重嗜臥,痰滑屬濕。
白朮,茯苓,半夏(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生薑七片水煎,取清,調神麯末二錢服之。
白朮散,治夏暑大熱,或醉飲冷酒,濕痰不止,膈不利。
白朮,茯苓,半夏,黃芩(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同煎,去渣,調陳皮、神麯末各一錢,食後服。
丹溪方,治肥人濕痰。
白朮(二錢半),半夏,苦參,陳皮(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竹瀝與水共一盞煎,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
白朮丸,治濕痰咳嗽,脈緩面赤,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
白朮(一兩半),半夏,天南星(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薑湯下。
指迷茯苓丸,治中脘停痰伏飲,臂痛難舉,手足不得轉有效。後人謂:臂痛乃痰證也,但治痰而臂痛自止。
半夏(制,二兩),茯苓(一兩),枳殼(去穰,麩炒,五錢),風化硝(二錢半)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半夏燥濕,茯苓滲濕,濕去則飲不生;枳殼消堅,化硝軟堅,堅軟則痰不固。昔人有臂痛不能伸,兩手戰掉,至於茶盞亦不能舉,此由伏痰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是也,服此隨愈。痰藥方多,立見功效者,未有如此神妙。
如治脾胃痰,用神麯為糊;治血分痰,酒糊;治氣分上焦痰,蒸餅糊;治骨節四肢痰,鹽酒入薑汁糊;治足痰,牛膝煎膏為引;治痰病深痼,牛膏和糊。多服即可以汗、吐、下,如倒倉法也。每早常服三五十丸,旬月以後大便溏滑,是潛消痰積之驗也。如耳聾氣壅,上焦諸風熱頭風等證,竹瀝入薑汁,白湯下二三百丸,以利為功,服愈痰火之後住服。但覺少作即服。
又與諸服食補養之藥不為相妨。
導痰丸
蒼朮(米泔浸),茯苓(各一兩),滑石(七錢半),黃連(半兩),吳茱萸(制,二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薑湯下。
半夏丸,大治濕痰喘急,亦治心痛。
半夏(一味不拘多少,香油炒)
上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
中和丸,治濕痰氣熱。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各等分)
上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星夏丸,燥濕痰。
南星,半夏,蛤粉(二兩)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濕痰,加蒼朮;熱痰,加青黛;食積痰,加神麯、麥芽、山楂。
一方,治濕痰
蒼朮(三錢),白朮(六錢),芍藥(酒炒,二錢),香附(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服。
白話文:
【治療濕痰的處方】
白朮湯
適用於身體肥胖、脈象緩慢、體重易疲倦想躺下、痰液滑順屬於濕性的情況。
- 成份:白朮、茯苓、半夏(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七片生薑,用水煎煮,取其清澈部分,再加入二錢神麯末調和服用。
白朮散
適用於夏季酷熱,或是醉酒後飲用冷酒,導致濕痰不停,膈部不舒暢。
- 成份:白朮、茯苓、半夏、黃芩(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去渣後,加入一錢陳皮、一錢神麯末調和,飯後服用。
丹溪方
適用於肥胖人士的濕痰問題。
- 成份:白朮(二錢半)、半夏、苦參、陳皮(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碎作一次服用,加入三片生薑,以及竹瀝與水共一盞煎煮,飯前遠離食物吞服三補丸十五粒。
白朮丸
適用於濕痰咳嗽、脈象緩慢、面色紅潤、肢體沉重、喜歡躺著不動、腹部脹滿且消化不良。
- 成份:白朮(一兩半)、半夏、天南星(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蒸餅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七十粒,飯後用薑湯送服。
指迷茯苓丸
適用於中脘部位停滯痰飲、手臂疼痛難以抬起、手腳轉動不便,效果顯著。後人認為手臂疼痛是由於痰引起的,只要治療痰,手臂疼痛自然會消失。
- 成份:半夏(制,二兩)、茯苓(一兩)、枳殼(去穀,麩炒,五錢)、風化硝(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加入薑汁製成糊狀,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生薑湯送服。
導痰丸
適用於脾胃痰、血分痰、氣分上焦痰、骨節四肢痰、足痰等不同部位的痰。
- 成份:蒼朮(米泔浸)、茯苓(各一兩)、滑石(七錢半)、黃連(半兩)、吳茱萸(制,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糊丸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九十粒,薑湯送服。
半夏丸
適用於濕痰喘息急促,同時也適用於心痛。
- 成份:半夏(不限量,香油炒) 將半夏研磨成末,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粒,薑湯送服。
中和丸
適用於濕痰氣熱。
- 成份:蒼朮、黃芩、半夏、香附(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粒,薑湯送服。
星夏丸
適用於燥濕痰。
- 成份:南星、半夏、蛤粉(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小,外層裹上青黛,每次服用五十粒,薑湯送服。
一方
適用於濕痰。
- 成份:蒼朮(三錢)、白朮(六錢)、芍藥(酒炒,二錢)、香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蒸餅丸服。
小黃丸
適用於化痰止涎、除濕和胃,改善胸膈不暢。
- 成份:黃芩(一兩)、乾薑(二錢)、白朮(半兩)、半夏(薑製,五錢)、澤瀉(三錢)、黃耆(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蒸餅丸,用白湯送服。
神術丸
適用於痰飲或形成包塊的痰,對於行痰有極佳的效果。
- 成份: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切片,研末)、生芝麻(半兩,用水二小盞研細取漿)、大棗(十五枚,煮熟,取肉研細) 將以上藥材混合搓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七十粒,溫湯送服。另有一說,空腹時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