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3)

1. 通治諸痰方

利膈化痰丸,治痰火大盛,胸膈迷悶,嘔吐煩躁,頭眩咳嗽。

南星(煨制),蛤粉,半夏(湯泡),貝母(去心),瓜蔞仁,香附子(童便浸,各半兩)

上為末,用豬牙皂角十四挺敲碎,水一碗半,再用杏仁去皮尖一兩,煮水將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藥搜和,再入薑汁泡蒸餅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抑痰丸

瓜蔞仁(一兩),半夏(二錢),貝母(三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百丸,薑湯下。

半夏丸,治痰嗽。

半夏(湯泡七次,去皮臍,焙乾),瓜蔞仁(另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為丸服。

單貝母丸,治痰要藥。

貝母(一味,不拘多少)

上用童便浸,春夏一日,秋冬三日,洗淨曬乾為末,糖霜調和,不時服之。或白湯調服,或加童便制香附為丸亦可。

法制半夏,消飲化痰,健脾順氣。

半夏一斤,先以湯泡一遍,去皮臍,再泡洗七遍,焙乾,次用白礬六兩、硝石四兩,煮水六碗,卻將半夏入藥水內浸三宿取出,又入清水內浸七日,取出切片,加薄荷四兩、甘草二兩,用磁器收貯,食後生薑湯下。

法制陳皮,潘寅所傳

廣陳皮一斤用滾水略泡一時,去水刀刮去白,以薄為妙,曬乾,另用烏梅肉五錢、青鹽三錢、井水七八盞煎至五盞,去渣,下陳皮同煮半時,取起將陳皮曬乾,仍下前汁煮又曬,以汁盡為度,再曬乾,量熟蜜浸半月任用。

白話文:

通治諸痰方

利膈化痰丸:治療痰火旺盛,胸膈悶塞,嘔吐煩躁,頭暈咳嗽。

配方:南星(炮製)、蛤粉、半夏(湯泡)、貝母(去心)、瓜蔞仁、香附子(童尿浸泡,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豬牙皂角十四個敲碎,加水一碗半,再加去皮尖的杏仁一兩,煮至水分將乾,去除皂角,將杏仁磨成泥,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加入薑汁,用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再用青黛粉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抑痰丸:

配方:瓜蔞仁(一兩)、半夏(二錢)、貝母(三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薑湯送服。

半夏丸:治療痰咳。

配方:半夏(湯泡七次,去皮和芽點,焙乾)、瓜蔞仁(單獨研磨,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做成糊狀,製成丸藥服用。

單貝母丸:治療痰證的要藥。

配方:貝母(不限用量)。用童尿浸泡,春夏一天,秋冬三天,洗淨曬乾研磨成粉末,用糖霜調和服用,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或加入用童尿炮製的香附子製成丸藥服用。

法制半夏:消食化痰,健脾理氣。

做法:取半夏一斤,先用湯泡一次,去除皮和芽點,再泡洗七次,焙乾。然後用白礬六兩、硝石四兩,煮水六碗,將半夏放入藥水中浸泡三天,取出後再用清水浸泡七天,取出切片,加入薄荷四兩、甘草二兩,用瓷器儲存,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法制陳皮:(潘寅所傳)

做法:取廣陳皮一斤,用滾水略泡一小時,去水後用刀刮去白色部分,越薄越好,曬乾。另用烏梅肉五錢、青鹽三錢、井水七八碗,煎至五碗,去渣,加入陳皮同煮半小時,取出曬乾,再重複加入前一次的藥汁煮沸曬乾,直到藥汁用盡為止,最後曬乾,用熟蜜浸泡半月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