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2)
卷二十四 (2)
1. 通治諸痰方
趙敬齋曰:夫二陳湯內有半夏性燥熱,若風痰、寒痰、食痰則相宜,若勞疾吐血諸血證,皆不可用,以其能燥血氣,干津液也。天道暑熱之時,亦當禁用。抑痰藥數多,何必拘拘二陳湯之半夏哉。
韓飛霞曰:痰分之病,半夏為主。脾主濕,故半夏之辛燥濕也。然必造而為曲,以生薑自然汁、生白礬湯等分,共和造麴,楮葉包裹,風乾,然後入藥。如風痰,以牙皂煮汁去渣,煉膏如餳,入薑汁。如火痰黑色老痰,以竹瀝或荊瀝,入薑汁。濕痰,白色寒痰清,以老薑煎濃湯加煅白礬三分之一,加半夏三兩、白礬一兩,俱造麴如前法。古方二陳湯,以此為君,世醫因辛,反減至少許,蓋不造麴之過。
佐以南星,治風痰。以薑汁酒浸炒黃連,及瓜蔞實香油拌曲略炒之類,治火痰。以麩炒枳殼、枳實,薑汁浸蒸大黃、海粉之類,治老痰。以蒼白朮俱米泔薑汁浸炒,甚至乾薑、烏頭,皆治濕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麯、麥芽作丸,有奇效。
枳朮二陳湯
半夏,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枳實(麩炒),白朮(各五分)
上銼,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煎服。隨證加減見前。
導痰湯,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飲,痞塞不通,及眩暈等症。
半夏(湯泡,二錢),南星(煨制),橘紅,枳實(麩炒),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一方枳實作枳殼。如久嗽肺燥熱者,去半夏,加五味子九枚、杏仁泥五分。
蔭按:陶節庵治內傷七情及痰迷心竅,神不守舍,憎寒壯熱,頭痛昏迷,如傷寒證,如鬼祟狀者,以導痰湯加白朮、桔梗、黃芩、黃連、瓜蔞仁、人參、姜三片、棗二枚,又入薑汁、竹瀝溫服。惟年力壯盛,先用吐痰法,次服此。
半夏湯(一名桔梗湯),順陰陽,消痞滿,消酒化痰,及治嘔逆吐涎沫。
半夏(薑製),橘皮(去白),桔梗(各一兩),枳實(麩炒,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遠熱服。
化痰丸,治停痰宿食。
半夏(湯泡),人參,白朮,枳實,白茯苓,桔梗,香附(各一兩),前胡(去蘆),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用薑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化痰丸,快脾順氣,消食化痰。
南星(去皮切塊,四兩,用皂角、生薑、白礬各三兩同煮,無白星為度,取出曬乾,皂角不用),半夏(四兩),香附,瓜蔞仁(去殼,另研),陳皮(去白),茯苓,紫蘇子(炒),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另研),枳殼(麩炒,各二兩)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臨臥或食後用茶湯下。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積痰,加神麯、麥芽、山楂各二兩。氣壅者,加沉香五錢。熱痰,加枯芩、青黛各一兩。
白話文:
通治諸痰方
趙敬齋認為,二陳湯中含有半夏,其性燥熱,適用於風痰、寒痰、食痰,但對於勞疾吐血等血證則不宜使用,因為它會燥傷血氣,耗損津液。在夏季暑熱之時,也應該禁用。治療痰證的藥物很多,不必拘泥於二陳湯中半夏的應用。
韓飛霞認為,治療痰證,半夏是主要的藥物。脾主濕,因此半夏的辛燥可以除濕。但必須經過炮製,用生薑自然汁、生白礬湯等量混合,製成藥曲,用楮葉包裹,風乾後再入藥。如果是風痰,可用牙皂煮汁去渣,煉成膏狀,加入薑汁;如果是火痰(黑色老痰),可用竹瀝或荊瀝,加入薑汁;如果是濕痰(白色寒痰,性質清冷),可用老薑煎濃湯,加入煅白礬的三分之一,再加半夏三兩、白礬一兩,都按照前述方法製成藥曲。古方二陳湯以半夏為君藥,後世醫家因為辛味過重,反而減少用量,這是因為沒有經過炮製藥曲的緣故。
佐藥方面,用南星治療風痰;用薑汁酒浸炒黃連,以及瓜蔞實香油拌藥曲略炒等,治療火痰;用麩炒枳殼、枳實,薑汁浸蒸大黃、海粉等,治療老痰;用蒼白朮用米泔水和薑汁浸炒,甚至乾薑、烏頭,都用於治療濕痰,但對於經常脾虛泄瀉的患者,則用肉豆蔻配伍半夏曲,再加神曲、麥芽製成丸劑,療效奇佳。
枳朮二陳湯
半夏、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枳實(麩炒)、白朮(各五分)
上藥研碎,加水二鐘、生薑三片,煎服。根據病情加減用藥,詳見前文。
導痰湯,主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飲,痞塞不通,以及眩暈等症。
半夏(湯泡,二錢)、南星(煨制)、橘紅、枳實(麩炒)、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藥研碎,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後服用。另一方劑中枳實用枳殼代替。若久咳肺燥熱者,去半夏,加五味子九枚、杏仁泥五分。
蔭按:陶節庵治療內傷七情,以及痰迷心竅、神志恍惚、惡寒發熱、頭痛昏迷,症狀類似傷寒,又像中邪一樣的患者,用導痰湯加白朮、桔梗、黃芩、黃連、瓜蔞仁、人參,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以及薑汁、竹瀝溫服。但對於年輕力壯的患者,應先採用催吐的方法,然後再服用此方。
半夏湯(一名桔梗湯),具有調和陰陽、消散痞滿、消酒化痰、治療嘔逆吐涎沫等功效。
半夏(薑製)、橘皮(去白)、桔梗(各一兩)、枳實(麩炒,半兩)
上藥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後趁熱服用。
化痰丸,主治痰飲宿食。
半夏(湯泡)、人參、白朮、枳實、白茯苓、桔梗、香附(各一兩)、前胡(去蘆)、甘草(各半兩)
上藥研成細末,用薑汁煮成糊狀,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化痰丸,具有健脾理氣、消食化痰的功效。
南星(去皮切塊,四兩,用皂角、生薑、白礬各三兩同煮,直到沒有白色斑點為止,取出曬乾,皂角不用)、半夏(四兩)、香附、瓜蔞仁(去殼,另研)、陳皮(去白)、茯苓、紫蘇子(炒)、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另研)、枳殼(麩炒,各二兩)
上藥研成細末,用薑汁浸蒸餅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睡前或飯後用茶湯送服。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積痰加神曲、麥芽、山楂各二兩;氣壅者加沉香五錢;熱痰加枯芩、青黛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