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 (4)
卷三 (4)
1. 治中暑吐利方
五苓散,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澀,心神恍惚。
澤瀉(二兩半),赤茯苓,豬苓,白朮,肉桂(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本方去桂,名四苓散;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加辰砂等分,減桂三之一,名辰砂五苓散;加車前子,名加味五苓散。
初痢及積聚,食黃酒疸,加大黃;陽毒,加升麻、芍藥,去桂;狂言妄語,加辰砂、酸棗仁;頭痛目眩,加川芎、羌活;咳嗽,加桔梗、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人參、麥門冬;痰多,加陳皮、半夏;喘急,加馬兜苓、桑白皮;氣塊,加三稜、蓬朮;心熱,加黃連、石蓮肉;身疼急拘,加麻黃;口乾噯水,加烏梅、乾葛;眼黃酒疸及五疸,加茵陳、木通、滑石;血衄,加梔子、烏梅;伏暑鼻衄,加茅根,煎調百草霜;五心熱如勞,加桔梗、柴胡;有痰有熱,加桑白皮、人參、前胡;水腫,加甜葶藶、木通、滑石、木香;吊腎氣,加吳茱萸、枳殼;小腸氣痛,加小茴香、木通;霍亂轉筋,加藿香、木瓜;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車前子;喘咳心煩,不得眠,加阿膠;疝氣,加小茴香、川楝子、檳榔,去桂,薑蔥煎,入鹽一捻同服;女子血積,加桃仁、牡丹皮;嘔吐,去桂,加半夏、生薑。
薷苓湯,治夏秋暑濕致腹痛霍亂吐瀉,欲成痢疾等證。
黃連(薑汁炒),厚朴(薑汁炒),扁豆(炒),香薷,白朮,茯苓,豬苓(各一錢),澤瀉(一錢二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食前涼服,渣再煎。
桂苓白朮散,治冒暑濕熱,吐瀉轉筋,腹痛,小兒亦可服。
茯苓,澤瀉(各一兩),豬苓,白朮,官桂(各五錢),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新汲水,或生薑湯調下。
劉廷瑞方不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澤瀉,白朮,白茯苓(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香樸飲子,治大人小兒伏熱吐瀉,虛煩霍亂。
人參,茯苓,甘草,紫蘇葉,烏梅肉,木瓜,澤瀉,香薷,半夏曲,厚朴,白扁豆(炒)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謝傳萬病無憂散,專治夏月霍亂吐瀉,煩渴尿赤,似瘧非瘧,似痢非痢,不服水土等證。常服可防瘧痢。
草果,黃連,滑石,澤瀉(各一兩二錢),枳殼,木通,陳皮,厚朴,赤茯苓,車前子,豬苓,砂仁(各八錢),香薷,白扁豆(各二兩,炒),白朮,小茴香(各五錢六分),木香,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服。素虛者,溫酒或茶清下,忌米飲,孕婦勿服。如不善服末者,煎三沸服,或晾冷服,不爾則吐。
卻暑散,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大黃龍丸,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舶上硫黃(舶,音白,海中大船),硝石(各一兩),白礬,滑石,雄黃(各五錢),白麵(四兩)
上五味為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
來復丹,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
五靈脂(一兩),陳皮(去白,二兩),硝石(一兩),硫黃(一兩,同硝石為末,入銚內以柳枝攪,不可用火太猛,恐傷藥力,候得所,研細末,名二氣丹),太陰元精石(另研),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醋打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治療中暑嘔吐與腹瀉的處方]
五苓散,適用於中暑後感到煩躁口渴,身體發熱並伴隨頭痛,出現霍亂的嘔吐與腹瀉,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困難,心神不安的情況。
澤瀉(250公克),赤茯苓,豬苓,白朮,肉桂(各150公克)
以上材料切碎,每次服用約15公克,用水煎煮,在飯前服用。或將其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公克,用開水送服。若去掉肉桂,則名為四苓散;加入茵陳,則名為茵陳五苓散;加入辰砂且減少三分之一的肉桂量,則名為辰砂五苓散;加入車前子,則名為加味五苓散。
對於初次罹患痢疾,或是黃疸,以及積聚的情況,可以增加大黃的份量;對於陽毒,加入升麻和芍藥,並去掉肉桂;對於精神混亂,妄言妄語的情況,加入辰砂和酸棗仁;對於頭痛目眩,加入川芎和羌活;對於咳嗽,加入桔梗和五味子;對於心臟功能不佳,加入人參和麥門冬;對於多痰,加入陳皮和半夏;對於呼吸困難,加入馬兜苓和桑白皮;對於腹部有硬塊,加入三稜和蓬朮;對於心火旺盛,加入黃連和石蓮肉;對於身體疼痛僵硬,加入麻黃;對於口乾舌燥,加入烏梅和乾葛;對於黃疸,加入茵陳、木通和滑石;對於鼻血,加入梔子和烏梅;對於夏季的鼻血,加入茅根,煎煮後加入百草霜;對於手腳心熱,像勞動過度一樣,加入桔梗和柴胡;對於有痰又有熱的情況,加入桑白皮、人參和前胡;對於水腫,加入甜葶藶、木通、滑石和木香;對於腎氣衰弱,加入吳茱萸和枳殼;對於小腸疼痛,加入小茴香和木通;對於霍亂轉筋,加入藿香和木瓜;對於排尿困難,加入木通、滑石和車前子;對於呼吸困難和心煩,無法入睡,加入阿膠;對於疝氣,加入小茴香、川楝子和檳榔,去掉肉桂,用薑蔥煎煮,加入少許鹽一同服用;對於女性的血液積聚,加入桃仁和牡丹皮;對於嘔吐,去掉肉桂,加入半夏和生薑。
薷苓湯,適用於夏秋之交因暑濕導致的腹痛、霍亂嘔吐和腹瀉,可能發展成為痢疾的情況。
黃連(薑汁炒過),厚朴(薑汁炒過),扁豆(炒過),香薷,白朮,茯苓,豬苓(各3公克),澤瀉(3.6公克),甘草(炙過,0.9公克)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飯前冷飲,殘渣可再次煎煮。
桂苓白朮散,適用於因暑熱而冒汗,嘔吐腹瀉轉筋,腹部疼痛,小孩也可服用。
茯苓,澤瀉(各30公克),豬苓,白朮,官桂(各15公克),甘草,石膏,寒水石(各40公克),滑石(80公克)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公克,用熱水或新鮮汲取的水,或生薑湯送服。
劉廷瑞的處方中未使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適用於在酷熱天氣下中暑,霍亂嘔吐,排尿困難,頭目昏眩。
澤瀉,白朮,白茯苓(各等份)
以上材料切碎,每次服用12公克,用一杯水加入五片生薑和十根燈心草,煎煮至剩八分,不限時間服用。
香樸飲子,適用於大人和小孩在炎熱天氣下嘔吐腹瀉,虛煩霍亂。
人參,茯苓,甘草,紫蘇葉,烏梅肉,木瓜,澤瀉,香薷,半夏曲,厚朴,白扁豆(炒過)
以上材料作為一份,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子,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謝傳萬病無憂散,專門治療夏季霍亂嘔吐和腹瀉,煩渴和尿紅,類似瘧疾又不是瘧疾,類似痢疾又不是痢疾,水土不服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瘧疾和痢疾。
草果,黃連,滑石,澤瀉(各36公克),枳殼,木通,陳皮,厚朴,赤茯苓,車前子,豬苓,砂仁(各24公克),香薷,白扁豆(各60公克,炒過),白朮,小茴香(各16.67公克),木香,甘草(各7.5公克)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公克,用滾水調服。體質虛弱者,可用溫酒或茶水送服,避免使用米湯,孕婦勿服用。如果不習慣服用粉末,可煎煮三次後服用,或晾冷後服用,否則可能會引起嘔吐。
卻暑散,適用於在酷熱天氣下中暑,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色晦暗。
赤茯苓,生甘草(各120公克),寒食麵,生薑(各454公克)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公克,用開水送服。
大黃龍丸,適用於中暑後身體發熱,頭痛,類似脾寒,或煩躁口渴,嘔吐,昏沉不想吃東西。
硫磺(海中的大船上的,150公克),硝石(150公克),白礬,滑石,雄黃(各75公克),白麵(120公克)
以上五種材料磨成粉末,加入白麵混合均勻,滴水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粒,用新鮮汲取的水送服。
來復丹,適用於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腹瀉如水。
五靈脂(150公克),陳皮(去白,300公克),硝石(150公克),硫黃(150公克,與硝石一同磨成粉末,放入鍋中用柳枝攪拌,不能使用太強烈的火,以免損壞藥效,待達到合適程度後,再磨成細末,稱為二氣丹),太陰元精石(單獨磨成粉末),青皮(去白,300公克)
以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磨成粉末,再加入元精石粉末,以及前面的二氣末,混合均勻,用醋打成麪糊,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粒,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