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治中暑吐利方

五苓散,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痛,霍亂吐瀉,小便赤澀,心神恍惚。

澤瀉(二兩半),赤茯苓,豬苓,白朮,肉桂(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本方去桂,名四苓散;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加辰砂等分,減桂三之一,名辰砂五苓散;加車前子,名加味五苓散。

白話文:

五苓散,用於治療中暑引發的口渴、發燒、頭痛、嘔吐腹瀉、尿赤澀、神志不清等症狀。藥方包括澤瀉二兩半,赤茯苓、豬苓、白朮、肉桂各一兩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飯前服用。也可以將藥粉直接服用,每次二錢,用白開水送服。去除肉桂,稱為四苓散;加入茵陳,稱為茵陳五苓散;加入辰砂,減少肉桂用量,稱為辰砂五苓散;加入車前子,稱為加味五苓散。

初痢及積聚,食黃酒疸,加大黃;陽毒,加升麻、芍藥,去桂;狂言妄語,加辰砂、酸棗仁;頭痛目眩,加川芎、羌活;咳嗽,加桔梗、五味子;心氣不足,加人參、麥門冬;痰多,加陳皮、半夏;喘急,加馬兜苓、桑白皮;氣塊,加三稜、蓬朮;心熱,加黃連、石蓮肉;身疼急拘,加麻黃;口乾噯水,加烏梅、乾葛;眼黃酒疸及五疸,加茵陳、木通、滑石;血衄,加梔子、烏梅;伏暑鼻衄,加茅根,煎調百草霜;五心熱如勞,加桔梗、柴胡;有痰有熱,加桑白皮、人參、前胡;水腫,加甜葶藶、木通、滑石、木香;吊腎氣,加吳茱萸、枳殼;小腸氣痛,加小茴香、木通;霍亂轉筋,加藿香、木瓜;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車前子;喘咳心煩,不得眠,加阿膠;疝氣,加小茴香、川楝子、檳榔,去桂,薑蔥煎,入鹽一捻同服;女子血積,加桃仁、牡丹皮;嘔吐,去桂,加半夏、生薑。

白話文:

初次腹瀉及積食,食用黃酒後出現黃疸,可加入大黃;陽毒發作,可加入升麻、芍藥,並去除桂枝;出現狂言妄語,可加入辰砂、酸棗仁;頭痛目眩,可加入川芎、羌活;咳嗽,可加入桔梗、五味子;心氣不足,可加入人參、麥門冬;痰多,可加入陳皮、半夏;呼吸急促,可加入馬兜鈴、桑白皮;氣塊,可加入三稜、蓬朮;心熱,可加入黃連、石蓮肉;身體疼痛、肌肉緊縮,可加入麻黃;口乾、噯氣,可加入烏梅、乾葛;眼黃、酒疸及五疸,可加入茵陳、木通、滑石;鼻出血,可加入梔子、烏梅;伏暑鼻出血,可加入茅根,煎煮後加入百草霜;五心煩熱,可加入桔梗、柴胡;有痰有熱,可加入桑白皮、人參、前胡;水腫,可加入甜葶藶、木通、滑石、木香;腎氣不足,可加入吳茱萸、枳殼;小腸氣痛,可加入小茴香、木通;霍亂轉筋,可加入藿香、木瓜;小便不利,可加入木通、滑石、車前子;呼吸急促、咳嗽、心煩、失眠,可加入阿膠;疝氣,可加入小茴香、川楝子、檳榔,去除桂枝,用薑蔥煎煮,加入少許鹽一起服用;女子血積,可加入桃仁、牡丹皮;嘔吐,去除桂枝,可加入半夏、生薑。

薷苓湯,治夏秋暑濕致腹痛霍亂吐瀉,欲成痢疾等證。

黃連(薑汁炒),厚朴(薑汁炒),扁豆(炒),香薷,白朮,茯苓,豬苓(各一錢),澤瀉(一錢二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食前涼服,渣再煎。

桂苓白朮散,治冒暑濕熱,吐瀉轉筋,腹痛,小兒亦可服。

茯苓,澤瀉(各一兩),豬苓,白朮,官桂(各五錢),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四兩)

白話文:

薷苓湯用於治療夏秋季節因暑濕導致的腹痛、霍亂、嘔吐、腹瀉,以及快要發展成痢疾的症狀。藥材包括黃連(薑汁炒)、厚朴(薑汁炒)、扁豆(炒)、香薷、白朮、茯苓、豬苓(各一錢)、澤瀉(一錢二分)、甘草(炙,三分)。將藥材用水煎煮,飯前涼服,藥渣再煎煮一次。

桂苓白朮散用於治療因中暑濕熱引起的嘔吐、腹瀉、抽筋、腹痛,小兒也可服用。藥材包括茯苓、澤瀉(各一兩)、豬苓、白朮、官桂(各五錢)、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新汲水,或生薑湯調下。

劉廷瑞方不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澤瀉,白朮,白茯苓(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香樸飲子,治大人小兒伏熱吐瀉,虛煩霍亂。

人參,茯苓,甘草,紫蘇葉,烏梅肉,木瓜,澤瀉,香薷,半夏曲,厚朴,白扁豆(炒)

白話文:

上方藥材,每次服用兩錢,用熱水或生薑湯調服。

劉廷瑞的方子不用豬苓。

解暑三白散,用於治療中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症狀。

藥材:澤瀉、白朮、白茯苓(各等份)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加入五片生薑、十莖燈心草,煎煮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香樸飲子,用於治療大人小孩伏熱吐瀉、虛煩霍亂等症狀。

藥材:人參、茯苓、甘草、紫蘇葉、烏梅肉、木瓜、澤瀉、香薷、半夏曲、厚朴、白扁豆(炒)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謝傳萬病無憂散,專治夏月霍亂吐瀉,煩渴尿赤,似瘧非瘧,似痢非痢,不服水土等證。常服可防瘧痢。

草果,黃連,滑石,澤瀉(各一兩二錢),枳殼,木通,陳皮,厚朴,赤茯苓,車前子,豬苓,砂仁(各八錢),香薷,白扁豆(各二兩,炒),白朮,小茴香(各五錢六分),木香,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服。素虛者,溫酒或茶清下,忌米飲,孕婦勿服。如不善服末者,煎三沸服,或晾冷服,不爾則吐。

白話文:

以上方劑服用一份,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用水煮開後服用,在進餐之前服用。 此方是針對夏季出現嘔吐腹瀉、口乾舌燥、排尿困難、類似瘧疾但又不是真正瘧疾、類似痢疾但也不是真正痢疾的情況所設計。長期服用可以預防這些症狀。 配方成分包括:草果、黃連、滑石、澤瀉各 37 克;枳殼、木通、陳皮、厚朴、赤茯苓、車前子、豬苓、砂仁各 24 克;香薷、白扁豆各 60 克 (先用油炸過再使用);白朮、小茴香各 26 克;木香、甘草各 7 克。 將所有材料磨碎成為粉末,每次服用約 6 公克,用熱水沖泡服用。如果身體較弱的人,可以用溫酒或者茶來送服,但是不要喝稀飯或是其他含糖的食物。懷孕期間禁止服用。如果你不太習慣吃粉狀藥物,也可以把藥材放入水中煮沸三次就停止,然後放涼了再服用,否則可能會引起嘔吐。

卻暑散,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瀉痢,煩悶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大黃龍丸,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煩渴嘔吐,昏悶不食。

舶上硫黃(舶,音白,海中大船),硝石(各一兩),白礬,滑石,雄黃(各五錢),白麵(四兩)

上五味為末,入面和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

白話文:

「卻暑散」用於治療中暑、暑熱內伏引起的頭暈目眩、嘔吐腹瀉、煩躁胸悶、背部發涼、面容憔悴等症狀。配方包括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調服。

「大黃龍丸」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發熱頭痛,症狀類似脾胃虛寒,伴隨口渴、嘔吐、昏沉不思飲食。配方包括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白礬、滑石、雄黃各五錢,白麵四兩。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麵粉混合均勻,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

來復丹,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

五靈脂(一兩),陳皮(去白,二兩),硝石(一兩),硫黃(一兩,同硝石為末,入銚內以柳枝攪,不可用火太猛,恐傷藥力,候得所,研細末,名二氣丹),太陰元精石(另研),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醋打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來復丹 方劑說明

來復丹,用於治療上實下虛、裡寒外熱、伏暑、泄瀉如水等症狀。

組成:

  • 五靈脂(一兩)
  • 陳皮(去白,二兩)
  • 硝石(一兩)
  • 硫黃(一兩,與硝石一同研磨成細末,放入銚子內用柳枝攪拌,不可用火過猛,以免損傷藥性,待其充分研磨後,再研成更細的粉末,稱為二氣丹)
  • 太陰元精石(另行研磨)
  • 青皮(去白,二兩)

製法:

  1. 將五靈脂、青皮、陳皮研磨成粉末。
  2. 加入元精石粉末和二氣丹粉末,混合均匀。
  3. 用醋調製麵糊,製成豌豆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