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八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十二 (3)

1. 治口舌麻木方

止麻清痰飲,治口舌麻木,延及嘴角頭目,或嘔吐痰涎等證。

黃連,半夏,瓜蔞仁,黃芩,茯苓,桔梗,枳殼(麩炒),天麻,橘紅(各一錢二分),南星(用生薑、明礬、皂角同煮透,無白星者,一錢),細辛,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止麻清痰飲」這方子用於治療口舌麻木,麻木感延及嘴角和眼部,或伴隨嘔吐痰涎等症狀。配方包含黃連、半夏、瓜蔞仁、黃芩、茯苓、桔梗、枳殼(麩炒)、天麻、橘紅(各一錢二分),南星(用生薑、明礬、皂角同煮透,去除白星,取一錢),細辛、甘草(各五分)。

血虛加當歸一錢,氣虛加人參一錢。

上加生薑一片,水煎,入竹瀝半酒盞、生薑自然汁三四匙,食遠溫服。忌動氣生冷炙煿魚腥發氣之物。

白話文:

如果血虛,就加當歸一錢;如果氣虛,就加人參一錢。

上面這些藥材再加上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加入竹瀝半酒盞、生薑汁三四匙,飯後溫熱服用。要忌諱生氣、吃生冷、炙烤、油炸、魚腥和發氣的食物。

2. 治閤眼麻木方

補氣升陽和中湯,一婦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則此證不作,是以不敢閤眼,致不得臥,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不利,煩躁,氣短喘促,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此非風邪,乃氣不行也,治宜補益肺氣,自愈。如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為麻木者,當兼去其陰火則安矣。

黃耆(一錢),人參,白芍藥(各六分),佛耳草,炙甘草(各八分),白朮,歸身,陳皮(各四分),蒼朮,草豆蔻(各三分),甘草(生用),黃柏,白茯苓,澤瀉,升麻,柴胡(各二分)

白話文:

一位婦人患病,脈象弦而洪,又緩弱,按之無力。弦脈在上,是風熱下陷陰中,陽氣運行不暢,導致閉目時全身麻木,白天輕微,晚上加重,睜開眼睛後麻木逐漸消退,時間久了就消失,所以不敢閉眼,無法入睡。身體沉重,偶爾咳嗽痰多,感覺胸悶不適,煩躁,氣短喘促,肌膚飽滿,飲食正常,大小便也正常。這不是風寒所致,而是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治療方法應以補益肺氣為主,自然痊癒。若經脈陰火乘陽,火氣上炎導致麻木,則應兼顧清熱瀉火,才能痊癒。方劑為黃耆、人參、白芍、佛耳草、炙甘草、白朮、歸身、陳皮、蒼朮、草豆蔻、生甘草、黃柏、白茯苓、澤瀉、升麻、柴胡。

上切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沖和補氣湯,治閤眼則麻木,開則不麻,四肢無力,痿厥醋心,目昏眩等證。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蒼朮,陳皮,芍藥,澤瀉,豬苓(各一錢),甘草,升麻(各五分),羌活(七分),獨活,川歸,黃柏(各三分),柴胡,神麯,木香,草豆蔻,黃連,麻黃(不去節,各二分)

上切作二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切碎,分成兩劑。每劑用清水煎煮,飯後服用。這個方子叫做補氣湯,用於治療眼睛閉合時麻木,睜開時不麻木,四肢無力,肢體痿弱,心煩,頭昏眼花等症狀。

3. 治腿腳麻木方

導氣湯,治兩腿麻木沉重。

黃耆(二錢),甘草(一錢半),青皮(一錢),升麻,柴胡,當歸尾,澤瀉,陳皮(各五分),五味子(三十粒),紅花(少許)

經驗三妙丸,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熱。

白話文:

導氣湯,可以用來治療雙腿麻木沉重。藥方包含黃耆、甘草、青皮、升麻、柴胡、當歸尾、澤瀉、陳皮、五味子、紅花。經驗三妙丸則專門針對濕熱下流,導致雙腳麻木或灼熱的症狀。

蒼朮(六兩,米泔浸一宿,炒),黃柏(四兩,酒拌炒),川牛膝(去蘆,二兩,酒浸一宿)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白話文:

將蒼朮六兩用米泔浸泡一晚,炒乾;黃柏四兩用酒拌炒;川牛膝去蘆頭,二兩用酒浸泡一晚。三味藥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淡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