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八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十二 (1)

1.

內經,云: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故寒勝者為痛痹,濕勝者為著痹。河間曰:流注不去,四肢麻木拘攣也。又經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榮,故為不仁。夫所謂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癢,如繩索縛初解之狀,古方名為麻痹者是也。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分而為二也。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固周身掣痛,兼麻木並作者,古方謂之周痹,治法各不同,要當隨其所因耳。

白話文:

《內經》中說道:風、寒、濕三氣合在一起就會形成痺症,因此寒氣盛者稱為痛痺,濕氣盛者稱為著痺。河間先生說:痺症若長期不治,就會導致四肢麻木、拘攣。

經書中還說:疼痛是寒氣多的表現,有寒氣就會疼痛。那些不痛不仁的,是因為病症久治不愈,深入到體內,導致營衛氣血運行不暢,經絡時疏不通,所以不痛。皮膚失於滋養,因此出現不仁的現象。

所謂不仁,是指全身或四肢出現像繩索捆綁後鬆解般的麻木,感覺不到疼痛和癢癢,這在古代醫書中稱為麻痺。

丹溪先生說:麻木是指氣虛,拘攣是指濕痰和死血。其實,麻木和拘攣都是不仁的表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雖然如此,也有一些情況是氣血俱虛,只出現麻木而不拘攣的。還有些人是虛弱之體,感受了濕氣,同時出現麻木和拘攣。還有的人是因虛弱而受到風寒濕三氣侵襲,導致全身疼痛,並伴有麻木和拘攣,這種情況在古方中稱為周痺,治療方法各有不同,需要根據其病因來選擇。

原病式,曰:物濕則滑澤,干則澀滯,麻猶澀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澀,氣行壅滯,而不得滑澤通利,氣強攻衝而為麻也。俗方治麻病多用烏附者,令氣行之暴甚,以故轉麻,因之衝開道路以得通利,藥氣盡則平氣行通而麻愈也。然六氣不必一氣獨為病,氣有相兼,若亡液為燥,或麻無熱證,即當此法。或風熱勝濕為燥,因而病麻,則宜以退風散熱、活血養液、潤燥通氣之涼藥調之,則麻自愈矣。

丹溪,曰:手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十指麻木,胃中有濕痰死血。濕痰者,二陳湯加蒼朮、白朮、少佐附子;行經死血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韭汁;氣虛者,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加黃耆、天麻、麥門冬、川歸。

白話文:

所謂「麻痺病」,是因為身體濕潤則滑利,乾燥則澀滯,麻痺就如同澀滯一樣。這是由於體內水分減少而變得乾燥澀滯,氣血運行受阻,無法滑利通暢,氣血強勁衝擊而導致麻痺。民間治療麻痺病常用烏附,使氣血運行過於旺盛,反而加重麻痺。之後再以強烈的藥力打開阻塞的經絡,使之通暢,藥力消退後,氣血運行恢復正常,麻痺也自然痊癒。然而六種氣候因素並非只有一種氣候會單獨引起疾病,氣候因素常會相互影響。如果患者是因失液而導致乾燥,或麻痺沒有發熱症狀,則可以使用烏附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是因風熱勝過濕氣而導致乾燥,進而出現麻痺症狀,則應該使用清熱、活血養液、潤燥通氣的涼性藥物治療,例如退風散,如此麻痺自然會痊癒。

丹溪說:手麻痺是氣虛引起的,手指麻痺是濕痰死血引起的,十指麻痺則是胃中有濕痰死血。濕痰引起的麻痺,可以用二陳湯加入蒼朮、白朮,少許附子來治療;行經死血引起的麻痺,可以用四物湯加入桃仁、紅花、韭汁來治療;氣虛引起的麻痺,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加入黃耆、天麻、麥門冬、川歸來治療。

李氏,曰:麻屬氣虛,木屬濕痰死血,此概言之耳。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麻木並作者;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蓋麻猶痹也,雖不知痛癢,尚覺氣微流行,在手多兼風濕,在足多兼寒濕;木則非惟不知痛癢,氣亦不覺流行,常木為死血礙氣,間木為濕痰,總皆經絡凝滯,血脈不貫,謂之不仁。或兼虛火,則肌肉瞤動,不可誤作風治。周身掣痛麻木者,謂之周痹,乃肝氣不行也,宜先汗後補,黃耆湯;開目麻木暫退,閉目甚者,升陽和中湯;皮膚麻木者,補氣湯;手足麻,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去當歸、陳皮,加五味子、白芍藥、生甘草。虛甚挾風者,補中益氣湯正料加烏藥、附子、羌活、防風、天麻;左手腳腿偏麻疼痛,右口角並眼牽引側視者,表有風也,宜天麻黃耆湯;兩腿麻木者,導氣湯;兩腿麻木如火熱者,三妙丸。患斯疾者,須戒魚腥麵醬酒醋等物,若厚味過多,下必遺溺,上必痞滿,先用二陳湯加芍藥、黃連降火,然後用本證藥。

葉氏,曰:麻木,不仁之疾也。但麻為木之微,木為麻之甚耳。

白話文:

李氏說,麻木是氣虛,木僵是濕痰死血,這只是概括性的說法。有的是因為虛弱,而導致風寒濕三氣入侵,造成麻木和木僵並存;有的是氣血雙虛,只麻木不木僵。麻木就像痹症,雖然沒有痛癢感,但仍然能感覺到氣微弱地流動,手麻多半伴隨風濕,腳麻多半伴隨寒濕。木僵則不僅沒有痛癢感,氣也感覺不到流動,常木僵是因為死血阻礙氣血流通,間歇性木僵則是由濕痰造成,總之都是經絡阻塞,血脈不通暢,稱為不仁。如果還伴隨虛火,肌肉就會抽搐,不可誤以為是風症。全身抽痛麻木,稱為周痹,是肝氣不通暢,宜先用發汗後再補益,使用黃耆湯。睜開眼睛麻木暫時消失,閉上眼睛就很嚴重,用升陽和中湯;皮膚麻木,用補氣湯;手腳麻木,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陳皮,加五味子、白芍、生甘草;虛弱嚴重又伴隨風邪,用補中益氣湯正料加烏藥、附子、羌活、防風、天麻;左手腳腿偏麻疼痛,右嘴角和眼睛牽引側視,說明有風邪,宜用天麻黃耆湯;雙腿麻木,用導氣湯;雙腿麻木如火熱,用三妙丸。患這種病的人,要戒魚腥麵醬酒醋等食物,如果吃太多油膩的食物,就會小便失禁,上腹部脹滿,先用二陳湯加芍藥、黃連降火,然後再用針對本症的藥物。

葉氏說,麻木是不仁的病症,只是麻木是木僵的初期,木僵是麻木的嚴重程度而已。

2. 脈法

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關後得之,麻在下體也。

3. 治渾身麻木方

神效黃耆湯,治渾身麻木不仁,或面手足跗背腿腳麻木,並皆治之。

黃耆(二錢半),人參,陳皮(各一錢),芍藥(煨,一錢半),甘草(炙,六分),蔓荊子,天麻,羌活(各七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臨臥熱服。一方無天麻、羌活。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渾身麻屬氣虛。

白話文:

神效黃耆湯

此方用於治療全身麻木無知覺,或面部、手腳、足背、腿腳麻木等症狀。

藥材:

  • 黃耆:二錢半
  • 人參:一錢
  • 陳皮:一錢
  • 芍藥(煨):一錢半
  • 甘草(炙):六分
  • 蔓荊子:七分
  • 天麻:七分
  • 羌活:七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作一劑,水煎,臨睡前熱服。

注: 另一方藥無天麻、羌活。

加味補中益氣湯

此方用於治療因氣虛引起的全身麻木。

黃耆(蜜炒),人參,白朮,陳皮,當歸(各一錢),升麻,紫胡,木香(各五分),香附,青皮(去穰),川芎(各八分),甘草(三分),桂枝(少許)

上銼一劑,加薑棗煎服。

祛風散,凡人遍身麻痹,謂之不仁,皆因氣虛受風濕所致也。

生川烏,白朮,白芷(各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黃芪用蜂蜜炒過,人參、白朮、陳皮、當歸各一錢,升麻、紫胡、木香各五分,香附、青皮去籽,川芎各八分,甘草三分,桂枝少許,一起研磨成粉,加生薑、紅棗煎服。此方可祛風散寒,適用於全身麻木不仁,因氣虛受風寒濕所致者。另取生川烏、白朮、白芷各三錢,甘草二錢,煎服。

上為末,酒調下五補丸。

五補丸

黃耆(蜜炙,一兩),人參,白芍藥(酒炒,各五錢),當歸(三錢),大附子(一個,麵裹煨,去皮臍)

上為末,煉蜜為丸,用祛風散送下。

白話文:

將黃耆、人參、白芍、當歸、附子等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再用祛風散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