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14)

1. 治老瘧方

鱉甲飲子,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鱉甲(醈煮),白朮(各三錢),黃耆,草果,檳榔,川芎,陳皮,白芍藥(各一錢半),厚朴(一錢),甘草(炙,六分,一方各等分)

上作一服,生薑七片、棗一枚、烏梅少許水煎,食遠服。

參歸鱉甲飲,治老瘧,腹脅有塊成瘧母。

黃耆,白朮,茯苓,當歸(酒洗),鱉甲(醋灸),青皮,厚朴,香附,撫芎(各八分),人參,砂仁,山楂(去子),枳實(麩炒,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食前溫服。如制丸藥,加阿魏醋煮化,和前藥末,用水醋少許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吞下。

山甲湯,久瘧瘧母,不治者宜服四獸飲,間服此湯。

穿山甲,木鱉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老瘧飲,治久瘧結成癥瘕痃癖在胸脅,諸藥不愈者。

蒼朮,草果,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一錢),白芷,茯苓,半夏,枳殼,甘草(炙),桂心,乾薑(炮),紫蘇,川芎(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入鹽少許,煎八分,食前服。

十將軍丸,治久瘧不瘥,腹有瘧母。

三稜(炮),莪朮(生),青皮,陳皮,草果,砂仁,檳榔,常山(酒蒸),烏梅(各二兩),半夏(湯泡七次,一兩)

上先將常山、草果二味銼,用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內,先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晚用瓦銚內炭火煮乾,取出曬,如無日色,用火焙乾,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吞下,日進三服。忌生冷、魚腥,酸鹹、油膩、麵食、炙煿、諸死毒物。服四兩至八兩即除根。凡有積聚及行瘴濕地方,更宜服之。

鱉甲丸,一名瘧母丸,善消瘧母。

鱉甲(醋炙,二兩),香附,三稜,蓬朮,海粉,青皮,神麯,麥芽,桃仁,紅花(各五兩,並用醋煮,曬乾)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一方加當歸、川芎、赤芍藥等分,名陰瘧丸,治夜瘧及血虛。

老瘧丸,治久瘧不瘥,腹痛有母。凡積聚及行瘴濕地方尤宜。

常山,草果(各二兩),青皮,陳皮,半夏,烏梅,三稜,蓬朮,砂仁,檳榔(各一兩)

上用酒、醋各一碗入砂鍋內,先浸常山、草果二味,過一宿,次入青皮以下諸藥同浸半日,煮乾,曬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服至半斤除根。

清脾丸,治瘧三日一發,或十日一發。

白朮(一兩半),青皮,半夏,黃芩(各一兩),人參,檳榔,草果,莪朮(醋炒),厚朴(各半兩),薑黃,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遠白湯下,日三服。

白話文:

治老瘧方

鱉甲飲子: 治療瘧疾久治不癒,脅下痞滿,腹部有結塊(瘧母)的方劑。

組成:鱉甲(炙)、白朮(各三錢)、黃耆、草果、檳榔、川芎、陳皮、白芍藥(各一錢半)、厚朴(一錢)、炙甘草(六分,另有一方為各等分)。

用法:一劑藥,加生薑七片、大棗一枚、烏梅少許,水煎服,飯後服用。

參歸鱉甲飲: 治療久患瘧疾,腹部脅肋有塊狀物形成瘧母的方劑。

組成:黃耆、白朮、茯苓、酒洗當歸、醋灸鱉甲、青皮、厚朴、香附、川芎(各八分)、人參、砂仁、去子山楂、麩炒枳實(各五分)、甘草(三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飯前溫服。若製成丸藥,則需加入阿魏,用醋煮化,與藥末混合,加少許水醋調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山甲湯: 治療久患瘧疾導致瘧母,其他治療方法無效者,可服用四獸飲,間或服用此湯。

組成:穿山甲、木鱉子(各等分)。

用法: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

老瘧飲: 治療久患瘧疾形成癥瘕痃癖(腫塊)在胸脅,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方劑。

組成:蒼朮、草果、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一錢)、白芷、茯苓、半夏、枳殼、炙甘草、桂心、炮乾薑、紫蘇、川芎(各五分)。

用法:一劑藥,加水二盞,加少許鹽,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十將軍丸: 治療久患瘧疾不愈,腹部有瘧母的方劑。

組成:炮三稜、生莪朮、青皮、陳皮、草果、砂仁、檳榔、酒蒸常山、烏梅(各二兩)、湯泡七次的半夏(一兩)。

用法:先將常山、草果切碎,用等量好酒和醋浸泡一夜,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一同浸泡至晚上,用瓦罐炭火煎煮至乾,取出曬乾(無陽光則用火焙乾),磨成粉末,用半酒半醋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白湯送服,每日三次。忌生冷、魚腥、酸鹹、油膩食物、麵食、炙烤食物及一切毒物。服用四兩至八兩即可根治。有積聚或居住在瘴氣濕重的地區者,更應服用此藥。

鱉甲丸(瘧母丸):善於消除瘧母。

組成:醋炙鱉甲(二兩)、香附、三稜、蓬朮、海粉、青皮、神麴、麥芽、桃仁、紅花(各五兩,均用醋煮後曬乾)。

用法: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白湯送服。另有一方加當歸、川芎、赤芍藥等分,名為陰瘧丸,治療夜間發作的瘧疾及血虛。

老瘧丸: 治療久患瘧疾不愈,腹部疼痛伴有瘧母的方劑。居住在積聚或瘴氣濕重的地區者尤為適用。

組成:常山、草果(各二兩)、青皮、陳皮、半夏、烏梅、三稜、蓬朮、砂仁、檳榔(各一兩)。

用法:用等量酒和醋浸泡常山、草果一夜,然後加入其他藥材浸泡半日,煮乾,曬乾磨成粉末,用半酒半醋調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白湯送服,服用至半斤即可根治。

清脾丸: 治療瘧疾三日或十日發作一次的方劑。

組成:白朮(一兩半)、青皮、半夏、黃芩(各一兩)、人參、檳榔、草果、醋炒莪朮、厚朴(各半兩)、薑黃、甘草(各三錢)。

用法:磨成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飯後用白湯送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