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八十 (2)
卷八十 (2)
1. 脈法
脈訣舉要,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
張子和,云: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龔氏,曰: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於尺,滑痰而緩,或沉而弱。
白話文:
張子和說,痿病是因為肺部熱氣導致,並傳遞到其他四臟,其脈象大多浮而大,不可誤認為是寒濕腳氣來治療。
龔氏,曰: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於尺,滑痰而緩,或沉而弱。
龔氏說,痿病是因為肺部乾燥導致,其脈象大多浮而弱,寸口脈摸起來像是沉下去的,如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錯了。患者可能伴隨足痛或軟弱無力,要特別注意尺脈,摸起來像是滑痰、脈象緩慢,或者沉而弱。
2. 治濕熱痿方
加味四物湯,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熟地(三錢,砂仁炒),白芍藥,川芎(各七分半),蒼朮,黃柏,麥門冬(去心,各一錢),五味子(九粒),人參,黃連(各五分),杜仲(七分半),牛膝(足不軟者不用),知母(各三分)
白話文:
此方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了多種藥材來加強治療效果。
- 當歸、熟地、白芍、川芎:補血滋陰,調和氣血,是四物湯的基本藥材。
- 蒼朮、黃柏、麥門冬:健脾燥濕,清熱瀉火,改善脾腎虛弱引起的痿症。
- 五味子、人參、黃連:益氣固精,補益心脾,增強體力,提高抵抗力。
- 杜仲、牛膝、知母:補肝腎,強筋骨,緩解肢體無力。
用法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遵醫囑煎服。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度勞累。
-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藥就醫。
備註
- 上述藥材用量為傳統中醫常用劑量,僅供參考,實際用量需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調整。
- 藥材來源應選擇正規渠道,確保品質安全。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肺熱湯,肺熱葉焦,令人色白毛敗,發為痿躄,脈短數者,此方主之。
羚羊角,玄參,射干,薄荷,芍藥,升麻,黃柏(各三錢),生地黃(姜酒炒,一合),梔子仁,竹茹(二錢)
上銼,水煎服。
白話文:
藥方
- 羚羊角、玄參、射干、薄荷、芍藥、升麻、黃柏(各三錢)
- 生地黃(用薑酒炒,一合)
- 梔子仁、竹茹(各二錢)
用法
- 將藥材切細,製成一劑藥。
- 水煎服,空腹溫服。
- 也可用酒糊做成藥丸服用。
東垣健步丸,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柴胡,滑石(炒),甘草(炙),瓜蔞根(酒洗,各五錢),肉桂(五分),防風,澤瀉(各三錢),防己(酒洗,一兩),苦參(酒洗),川烏(各一錢)
白話文:
東垣健步丸用於治療膝蓋無力、屈伸困難、腰背腿腳沉重、行走困難的症狀。藥方包含羌活、柴胡、炒滑石、炙甘草、酒洗瓜蔞根、肉桂、防風、澤瀉、酒洗防己、酒洗苦參和川烏。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風湯下(愈風湯方見卷一中風下門),或蔥白湯下。
大防風湯,治氣血兩虛,風濕相挾,麻痹痿軟,或久病痢後,腳弱緩痛不能行履,或兩膝虛腫,足脛枯乾,名曰鶴膝風證,服之其效如神。
白朮(一錢半),黃耆,白芍藥(煨),當歸(酒洗),熟地(砂仁炒),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一錢),防風(八分),人參,牛膝,川芎(各七分),羌活,附子(童便煮,炮),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服用,用愈風湯或蔥白湯送服。此方名為大防風湯,主治氣血兩虛、風濕侵襲導致的麻痺、痿軟,或久病痢疾後腳無力、疼痛難行,或膝蓋腫脹、小腿乾枯,稱為鶴膝風症,服用此方療效神奇。藥材包括白朮一錢半、黃耆、白芍藥(煨)、當歸(酒洗)、熟地(砂仁炒)、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一錢)、防風八分、人參、牛膝、川芎(各七分)、羌活、附子(童便煮,炮)、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溫服。
清燥湯,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耆(一錢半),蒼朮(米泔浸,炒,一錢),白朮,陳皮(各八分),澤瀉,白茯苓(各七分),五味子(九個),人參(四分),升麻,麥門冬(去心),當歸身(酒洗),生地(姜酒炒),神麯(炒),豬苓,黃柏(酒炒,各三分),黃連(炒),炙甘草(各二分),柴胡(二分)
白話文:
服用清燥湯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清水煎煮,空腹溫熱服用。
清燥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痿證。因為燥金受濕熱之邪侵襲,導致絕寒水生化的源泉受損,源泉枯竭則腎氣虛弱,痿厥之病加重,腰部以下痿軟無力,癱瘓不能活動。
藥材包括:黃耆(一錢半),蒼朮(米泔浸泡,炒制,一錢),白朮,陳皮(各八分),澤瀉,白茯苓(各七分),五味子(九個),人參(四分),升麻,麥門冬(去心),當歸身(酒洗),生地(姜酒炒),神麯(炒),豬苓,黃柏(酒炒,各三分),黃連(炒),炙甘草(各二分),柴胡(二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空心熱服。
藿香養胃湯,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人參,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二錢),半夏曲,薏苡仁,山藥(各八分),畢澄茄(六分),砂仁,神麯,陳皮(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溫腎湯,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出。
白話文:
用兩碗水煎藥,煎到八分滿,空腹熱服。
藿香養胃湯可以用來治療胃虛不食,四肢無力,行走站立困難的病症,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陽明經虛弱,筋骨無力而導致的。
藿香、人參、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二錢)、半夏曲、薏苡仁、山藥(各八分)、畢澄茄(六分)、砂仁、神麴、陳皮(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以上藥材共製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飯前服用。
溫腎湯可以用來治療面色萎黃,雙腳無力,陰汗自出的病症。
麻黃,柴胡(各六分),白朮,黃柏(酒炒),豬苓,白茯苓,升麻(各一錢),防風,蒼朮(各一錢半),澤瀉(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補肝湯,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人參,乾葛,白茯苓,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炒),澤瀉,蒼朮,神麯,知母,防風,陳皮,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食前服。
龍膽瀉肝湯,治肝氣熱,色青,爪枯,口苦,筋膜乾而攣急者,名曰筋痿,此方主之。
白話文:
麻黃、柴胡(各六分)、白朮、黃柏(酒炒)、豬苓、白茯苓、升麻(各一錢)、防風、蒼朮(各一錢半)、澤瀉(二錢),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煎成一劑,熱服,等候一個小時後,才能進食。
此方名為補肝湯,用於治療女性私處冰冷、伴隨盜汗,雙腿痿軟無力的症状。
黃耆(一錢半)、人參、乾葛、白茯苓、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炒)、澤瀉、蒼朮、神麯、知母、防風、陳皮、甘草(炙,各五分),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切碎成一劑,水煎服,飯前服用。
此方名為龍膽瀉肝湯,用於治療肝火旺盛,臉色青白,指甲枯黃,口苦,筋膜乾燥攣縮的症状,稱為筋痿,此方是主治這個病的。
柴胡(一錢),人參,知母,麥門冬,天門冬,草龍膽,山梔子,生甘草,黃連(各五分),黃芩(七分),五味子(七粒)
上作一服,水煎服。
萆薢丸,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病,此藥主之。
蒼朮(四兩,米泔浸一宿),黃柏(酒浸,曬乾),萆薢(酒浸,各二兩),牛膝(去蘆,酒洗),當歸(酒洗),防己(酒浸),龜板(酒浸三日,酥炙),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白話文:
藥方
柴胡(一錢),人參,知母,麥門冬,天門冬,草龍膽,山梔子,生甘草,黃連(各五分),黃芩(七分),五味子(七粒)
以上藥材共為一劑,水煎服。
藥方名
萆薢丸
主治
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病,此藥主之。
藥材
蒼朮(四兩,米泔浸泡一夜),黃柏(酒浸泡,曬乾),萆薢(酒浸泡,各二兩),牛膝(去蘆頭,酒洗),當歸(酒洗),防己(酒浸泡),龜板(酒浸泡三日,酥炙),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註解
- 此藥方中各藥材的份量單位為中藥傳統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五分約等於1.875克,七分約等於2.625克,四兩約等於150克,二兩約等於75克,一兩約等於37.5克。
- 藥方中括號內的文字是對藥材的補充說明,方便理解。
- 米泔是指淘米水,用於浸泡蒼朮,有利於去除其燥性。
- 酒浸是指用酒浸泡藥材,可以增強藥性,例如黃柏、萆薢、防己、龜板等。
- 酥炙是指用油脂煎炒藥材,可以使藥材更容易消化吸收,例如龜板、虎脛骨等。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送下。痿病加肉蓯蓉、菟絲子各一兩。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酒煮麪糊把它們揉合成丸子,大小像梧桐樹籽一樣,每次服用一百個丸子,空腹時吃,用淡淡的鹽水送服。如果是萎縮症患者,可以再加上肉蓯蓉和菟絲子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