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7)

1. 治寒瘧方

上為細末,於未發前漿水調下半錢匕。如溫瘧,加蜀漆一錢,臨發時服一錢匕。

牡蠣湯,治牝瘧。

牡蠣(四兩,炙),麻黃(去節),蜀漆(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白話文:

治寒瘧方:將藥材磨成細末,在瘧疾發作前,用米漿調服半錢匕。如果是溫瘧,則需加入蜀漆一錢,在瘧疾發作時服用一錢匕。

牡蠣湯,用於治療婦女瘧疾:

取牡蠣(四兩,炙烤過)、麻黃(去節)、蜀漆(各三兩)、甘草(二兩),加水八升,先煮蜀漆和麻黃,去掉浮沫,煮至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溫服一升。如果服藥後嘔吐,則停止服用。

2. 治痰瘧方

柴陳湯,治瘧疾,外感內傷,郁聚成痰,熱多頭疼,肉跳,吐食嘔沫,甚則昏迷卒倒。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草果,甘草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清脾湯,治因食傷脾,停滯痰飲,發為寒熱瘧。

厚朴(四兩),烏梅,半夏(湯泡七次),青皮,良薑(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七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未發時服。

四獸飲,治五臟氣虛,七情飲食,結聚痰涎,與衛氣相搏,發為瘧疾,日久不已。

人參,白朮,茯苓,橘紅,半夏(薑汁泡),草果(各一錢半),烏梅(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未發前並進數服。一方共用鹽少許,淹食頃,以皮紙包裹,將水浸濕,慢火煨一時,令香熟,焙乾,每服五錢,水煎服。

四將軍飲,治寒熱瘧疾,作而僕厥,手足俱冷,昏不知人。此一時救急之方,用之有驗。

附子(一個,炮,去皮),訶子(四個,去核),陳皮(四個,全洗淨),甘草(炙,四錢)

上㕮咀,分為四服,每服水一鍾半、生薑七片、棗七枚煎取一半,令熱灌病者,立可蘇省。

蔭按:瘧疾發作而僵仆不省人事者,蓋由頑痰老痰膠固於中,榮衛不行故也。所以中風中暑而卒倒不省人事者,亦由痰之所致也。附子性大熱,走而不守,本是治寒濕之藥,今瘧疾僵仆用之,以其熱能開散頑痰,使榮衛得行故耳。乃是劫劑,非正治之藥也,用者慎之。

生熟附子湯,治瘧疾欲作,胸痞痰嘔,頭眩戰掉,分利陰陽,止寒熱。

附子(二枚,一生去皮用,一用鹽湯浸,去皮泡用)

上生熟二味各取末一錢,用沉香、木香水各一盞、生薑七片、棗七枚煎一盞,當發日空心服。亦宜以此下黑錫丹,可以回元氣,墜痰。

露姜飲,治脾胃聚痰,發為寒熱瘧疾。

用生薑四兩,和皮搗汁一碗,夜露至曉空心冷服。

蔭按:生薑自然汁,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乾霍亂,一應卒暴之證,與童便合用,立可解散。蓋生薑能開痰,童便能降火故也。

白話文:

【治療痰瘧的處方】

柴陳湯:用於治療瘧疾,尤其是因為外在感受和內在損傷導致鬱積成痰,症狀包含發熱、頭痛、肌肉抽搐、嘔吐食物及泡沫,嚴重時可能昏迷或突然倒地。

藥材包括:柴胡、黃芩、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草果、甘草。這些藥材混合後,加入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清脾湯:用於治療因飲食過量導致脾功能受損,食物殘留和痰飲停留體內,引發寒熱交錯的瘧疾。

藥材有:厚朴、烏梅、半夏、青皮、良薑、草果、甘草。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使用七錢,加入生薑三片、棗二枚,用水煎煮,在發病前服用。

四獸飲:用於治療五臟氣血不足,情緒飲食影響,導致痰涎聚集,與體內衛氣互相搏鬥,引起瘧疾,且長期不愈。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橘紅、半夏、草果、烏梅、甘草。混合後,加入生薑三片、棗二枚,用水煎煮,在發病前多次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少許鹽,淹泡片刻,再用皮紙包好,用水浸濕,慢慢煨烤,等香氣散出,烘乾後,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四將軍飲:用於治療寒熱交替的瘧疾,患者可能突然倒地,手腳冰冷,失去意識。這是一種緊急救援的處方,效果已獲證實。

藥材有:附子、訶子、陳皮、甘草。將這些藥材切碎,分成四份,每次使用,加入生薑七片、棗七枚,用水煎煮,趁熱灌入病人口中,馬上可以恢復意識。

生熟附子湯:用於治療即將發作的瘧疾,症狀包含胸部悶脹、痰多嘔吐、頭暈、四肢顫抖,有助調節陰陽平衡,緩解寒熱交錯。

藥材為:附子(一枚生的去皮,一枚用鹽水浸泡去皮)。生熟兩種附子各取末一錢,加入沉香、木香水各一杯、生薑七片、棗七枚,煎煮成一杯,在發病日空腹服用。也可以用這個配方來幫助排泄黑錫丹,以恢復元氣,降低痰液。

露姜飲:用於治療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寒熱交錯瘧疾。

使用生薑四兩,連皮搗成汁一碗,夜晚放在外面接受露水直到早晨,空腹冷服。

附註:生薑自然汁對於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乾霍亂等各種突然發生的症狀,與兒童尿液一起使用,可以立即得到緩解。這是因為生薑能開痰,兒童尿液能降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