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6)

1. 治寒瘧方

人參養胃湯,治瘧疾寒多熱少者,須先用此藥發散,然後用四獸飲之類截之。

蒼朮,厚朴(薑汁炒),半夏(各一錢五分),人參,茯苓,陳皮,草果,藿香(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熱服。

柴胡薑桂湯,治瘧疾寒多熱少,或但寒而不熱者。

柴胡(四錢),桂枝,黃芩,天花粉(各一錢),乾薑(泡),牡蠣(煅淬),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溫服。

柴胡加桂湯,治瘧先寒後熱,兼治支結。

柴胡(八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炙),肉桂(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七片、棗二枚,水煎服。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瓜蔞根。

草果飲,治諸瘧通用。

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一服,水煎,食遠服。

定齋草果飲子,快脾治瘧。

草果,蒼朮(米泔浸),厚朴,陳皮,半夏曲,烏梅(去核),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不拘時服。寒多者,加乾薑、附子;熱多者,加柴胡;瘴瘧,加檳榔。

白朮散,治風寒入留經絡,與衛氣相併,日發瘧疾,寒熱交作。

麻黃,白朮,茯苓,桂心(各一錢),陳皮,青皮,桔梗,白芷,半夏,紫蘇,烏梅肉,甘草(炙,各八分),乾薑(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局方雙解飲子,治瘧疾,闢瘴氣,神效。東垣云:秋暮暑氣衰,病熱瘧,知其寒也,《局方》雙解飲子。是已知此方治寒瘧也。

肉豆蔻,草豆蔻(各二個,一個用麵裹煨,一個生用),厚朴(二寸,一半用生薑汁浸炙,一半生用),甘草(大者二兩,一半炙,一半生用),生薑(兩塊如棗大,一塊濕紙裹煨,一塊生用)

上㕮咀,每服分一半,用水一碗煎一大盞,去渣,空心溫服。

棗附湯,治五臟氣虛發瘧,不問寒熱先後,及獨作疊作間作,並治。一方治瘧但寒不熱者。

棗子(七枚),生薑(七片),附子(半枚,用鹽水浸泡七次,去皮臍)

上銼,水煎,當發日早溫服。

果附湯,治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附子(各二錢半)

上銼,加薑、棗,煎服。

分利順元散,治體虛之人患瘧寒多,不可用截藥者。

川烏,附子(各一兩),南星(二兩,三味各半生半炮),木香(五錢,另研臨時入)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十片、棗七枚,水煎,當發前一日及當發日早晨連進二三服。藥用半生半熟,能分解陰陽也。

蜀漆散,治瘧多寒者,名曰牝瘧。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日夜),龍骨(煨,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寒性瘧疾的處方]

【人參養胃湯】,適用於瘧疾患者畏寒勝過發熱的情況,需先使用此藥來促進汗出,之後再使用四獸飲這類藥物來抑制瘧疾。

藥材包括:蒼朮、厚朴(薑汁炒)、半夏(各五公克)、人參、茯苓、陳皮、草果、藿香(各三公克)、甘草(炙,1.5公克)。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烏梅,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柴胡薑桂湯】,適用於瘧疾患者畏寒勝過發熱,或僅有畏寒而無發熱的情況。

藥材包括:柴胡(十二公克)、桂枝、黃芩、天花粉(各三公克)、乾薑(泡)、牡蠣(煅淬)、甘草(炙,各三公克)。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溫服。

【柴胡加桂湯】,適用於瘧疾患者先畏寒後發熱的情況,同時也適用於肢體結節的情況。

藥材包括:柴胡(二十四公克)、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炙)、肉桂(各六公克)。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十五公克,加入七片生薑和兩枚棗,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口渴,去除半夏,增加人參和栝樓根的份量。

【草果飲】,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瘧疾。

藥材包括: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甘草(炙,各三公克)。將以上藥材切碎,作為一次的劑量,用水煎煮,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定齋草果飲子】,可強健脾胃,治療瘧疾。

藥材包括:草果、蒼朮(米泔浸)、厚朴、陳皮、半夏曲、烏梅(去核)、甘草(炙,各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十五公克,加入五片生薑和兩枚棗,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畏寒較多的人,可以增加乾薑和附子;發熱較多的人,可以增加柴胡;瘧疾由瘴氣引起的人,可以增加檳榔。

【白朮散】,適用於風寒侵入經絡,與體內正氣結合,每天發作瘧疾,畏寒和發熱交替出現的情況。

藥材包括:麻黃、白朮、茯苓、桂心(各三公克)、陳皮、青皮、桔梗、白芷、半夏、紫蘇、烏梅肉、甘草(炙,各2.4公克)、乾薑(1.5公克)。將以上藥材作為一次的劑量,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棗,用水煎煮,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局方雙解飲子】,適用於瘧疾,能避開瘴氣,效果神奇。東垣先生說:在秋天末期,暑氣減弱,患有熱性瘧疾,知道這是因為體內寒氣過重,《局方》中的雙解飲子。由此可知,這個處方適用於寒性瘧疾。

藥材包括:肉豆蔻、草豆蔻(各兩個,一個用麵粉包裹煨制,另一個生用)、厚朴(兩寸,一半用薑汁浸泡炙制,另一半生用)、甘草(大的兩兩,一半炙制,另一半生用)、生薑(兩塊像棗一樣大小,一塊用濕紙包裹煨制,另一塊生用)。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半,用水一碗煎煮一大碗,去渣,空腹溫服。

【棗附湯】,適用於五臟氣虛導致的瘧疾,無論是畏寒還是發熱,以及單獨發作、重複發作或間歇性發作,都能治療。另一個處方適用於只有畏寒而無發熱的瘧疾。

藥材包括:棗子(七枚)、生薑(七片)、附子(半個,用鹽水浸泡七次,去除外皮和中心)。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在預計發作的當天早上溫服。

【果附湯】,適用於脾臟虛寒導致的瘧疾無法痊癒,畏寒輕微,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大便稀薄,小便增多。

藥材包括:草果、附子(各7.5公克)。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薑和棗,煎煮服用。

【分利順元散】,適用於體質虛弱的人患有瘧疾畏寒較多,不適合使用抑制藥物的情況。

藥材包括:川烏、附子(各30公克)、南星(60公克,三種藥材各一半生一半炮製)、木香(12.5公克,另外研磨,使用時加入)。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十二公克,加入十片生薑和七枚棗,用水煎煮,在發作前一天和當天早上連續服用兩到三次。藥材一半生一半熟,能夠調節陰陽。

【蜀漆散】,適用於瘧疾畏寒較多的情況,被稱為牝瘧。

藥材包括: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天三夜)、龍骨(煨,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在發作前用漿水調和半錢服用。如果是溫性瘧疾,增加蜀漆一錢,在發作前服用一錢。

【牡蠣湯】,適用於牝瘧。

藥材包括:牡蠣(160公克,炙)、麻黃(去節)、蜀漆(各90公克)、甘草(60公克)。將以上四種藥材,用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掉泡沫,得到六升,加入其他藥材煮取兩升,溫服一升。如果發生嘔吐,就不要再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