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三 (3)
卷二十三 (3)
1. 治初瘧方
柴胡,白朮(各一錢半),蒼朮(米泔浸,一錢),乾葛(一錢二分),陳皮(七分),甘草(炙,七分)
上銼,水煎服。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黃芩、茯苓、半夏各一錢;熱甚頭痛,再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口渴,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若間日或三日發,午後或夜發者,邪入陰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黃、酒炒知母各一錢,酒洗紅花、酒炒黃柏、升麻各四分,提起陽分,方可截之;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人參、黃耆、白茯苓各一錢以補氣,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以補血;若陽瘧多汗,用黃耆、人參、白朮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白朮、黃芩、乾葛以散之;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耆、黃柏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故曰有汗者要無汗,正氣為主;無汗者要有汗,散邪為主。
若病人胃氣弱,飲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而少食者,加人參一錢半,酒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若傷食痞悶,或有食積者,加神麯、麥芽、枳實炒各一錢,炒黃連五分;若痰盛,加薑製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芩、黃連各六分;若欲截之,加檳榔、黃芩、青皮、常山各一錢,烏梅肉三個;若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用四君子合四物湯,加柴胡、黃芩、黃耆、陳皮,以滋補氣血。
除瘧湯,濕瘧則用柴苓湯,寒瘧則用桂附二陳湯,癉瘧則用參蘇飲,風瘧則用烏藥順氣散,食瘧則用清脾飲,食少則用養胃湯。發於三陽,宜養胃祛邪;三陰,宜調脾截補。七情內傷,善食汗多,則用四獸飲。久瘧則用升提陽分,然後方行截補之藥。清而不愈,以七寶飲,鱉甲烏梅丸、斷瘧飲截愈之。
柴胡,茯苓,白朮(各一錢),陳皮,半夏(泡),黃芩,甘草,乾葛,蒼朮(米泔浸,炒),川芎(各五分,以上三味發散外邪之藥,久瘧去之)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飲食不思,加麥芽、青皮、山楂各五分;陽分汗多,加人參、黃耆各七分,去乾葛;陰分,加酒炒芍藥一錢,歸身、生地黃各八分,或用升麻四分。寒痰停飲,加草果仁;痰盛,加貝母、知母炒;截瘧,加青皮、常山、檳榔、貝母各一錢;久瘧邪,微潮熱,加四君、四物,去祛邪之藥。
白話文:
治初瘧方
這是一個治療瘧疾的處方。藥方組成:柴胡、白術各一錢半,蒼術(用米泔水浸泡)一錢,乾葛一錢二分,陳皮七分,炙甘草七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如果瘧疾一天發作一次,或在上午發作,說明邪氣在陽分,需要加用枯黃芩、茯苓、半夏各一錢;如果發熱嚴重伴隨頭痛,再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如果口渴,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如果瘧疾隔一天或三天發作一次,在下午或晚上發作,說明邪氣進入陰分,需要加用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黃、酒炒知母各一錢,酒洗紅花、酒炒黃柏、升麻各四分,以提升陽氣,才能有效治療。如果瘧疾隔一天連續發作兩天,或白天晚上各發作一次,說明氣血都出現問題,需要加用人參、黃耆、白茯苓各一錢補氣,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補血。如果陽分瘧疾伴隨多汗,用黃耆、人參、白術收斂;如果無汗,用柴胡、蒼朮、白術、黃芩、乾葛散邪。如果陰分瘧疾伴隨多汗,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耆、黃柏收斂;如果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發散。總之,有汗者需止汗,以扶正為主;無汗者需出汗,以散邪為主。
如果病人胃氣虛弱,飲食減少,或服用截瘧藥傷了脾胃而少食,加人參一錢半,酒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如果傷食導致胸悶,或有食物積滯,加神麴、麥芽、炒枳實各一錢,炒黃連五分;如果痰液較多,加薑製半夏、南星、炒枳實各一錢,黃芩、黃連各六分;如果想要快速截斷瘧疾,加檳榔、黃芩、青皮、常山各一錢,烏梅肉三個;如果瘧疾久治不愈,寒熱不顯著,或沒有寒戰而只是輕微發熱,說明邪氣已盡,只需要用四君子湯合四物湯,再加柴胡、黃芩、黃耆、陳皮,以滋補氣血。
此外,還有其他治療瘧疾的方劑:濕瘧用柴苓湯,寒瘧用桂附二陳湯,癉瘧用參蘇飲,風瘧用烏藥順氣散,食瘧用清脾飲,食少用養胃湯。瘧疾發作在三陽經,宜養胃祛邪;發作在三陰經,宜調脾截斷並補益。因七情內傷導致的瘧疾,伴隨善食多汗,則用四獸飲。久治不愈的瘧疾,先用藥提升陽氣,然後再用截瘧和補益的藥物。如果症狀依然未愈,可用七寶飲、鱉甲烏梅丸、斷瘧飲來治療。
另一個方劑:(除瘧湯)柴胡、茯苓、白術各一錢,陳皮、泡半夏、黃芩、甘草、乾葛、米泔水浸泡炒蒼術、川芎各五分(以上三味藥是發散外邪的藥,久瘧者可以不用)。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用水煎服。如果飲食不思,加麥芽、青皮、山楂各五分;如果陽分多汗,加人參、黃耆各七分,去掉乾葛;如果陰分多汗,加酒炒芍藥一錢,當歸尾、生地黃各八分,或用升麻四分。如果寒痰停滯,加草果仁;如果痰液較多,加貝母、炒知母;如果要截斷瘧疾,加青皮、常山、檳榔、貝母各一錢;如果瘧疾久治不愈,只有輕微潮熱,加四君子湯、四物湯,去掉發散外邪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