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七 (4)

1. 治腳氣理氣方

檳榔湯,治一切腳氣,順氣防壅。

檳榔,香附子,陳皮,紫蘇葉,木瓜(去穰),五加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婦人腳氣加當歸半兩,室女腳痛加赤芍藥一兩半,如大便虛秘加枳殼,熱者加大黃。

白話文:

檳榔湯

功效: 治療各種腳氣,順暢氣機,預防氣滯壅塞。

藥方:

  • 檳榔
  • 香附子
  • 陳皮
  • 紫蘇葉
  • 木瓜(去籽)
  • 五加皮
  •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
  2. 每服四錢,加入生薑五片,水煎,溫熱服用。
  3. 婦人腳氣,加當歸半兩。
  4. 少女腳痛,加赤芍藥一兩半。
  5. 若大便乾結,加枳殼。
  6. 若患者體質偏熱,加大黃。

烏藥平氣湯,治腳氣上攻,頭目昏眩,腳膝痠疼,行步艱苦,諸氣不和,喘滿迫促,並皆治之。

茯神(去木),甘草(炙),白芷,當歸,白朮,川芎,五味子,紫蘇子,乾木瓜,人參,烏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大腹皮散,治諸證腳氣腫痛,小便不利。

白話文:

烏藥平氣湯可以治療腳氣上行導致頭昏眼花、腿膝酸痛、行走困難,以及全身氣機不暢、呼吸困難等症狀。藥方由茯神、甘草、白芷、當歸、白朮、川芎、五味子、紫蘇子、乾木瓜、人參、烏藥等藥材組成,等量混合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五片、紅棗兩枚,用水煎服。大腹皮散則用於治療腳氣導致的腫痛和排尿不暢。

檳榔,荊芥穗,烏藥,陳皮,紫蘇葉(各一兩),蘿蔔子(炒,半兩),沉香(不見火),桑白皮(炙),枳殼(麩炒,各一兩半),大腹皮(三兩),干宣木瓜(去穰,二兩半),紫蘇子(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不拘時。

木瓜散,治腳氣。

大腹皮(一個),木香,紫蘇,乾木瓜,甘草(炙),羌活(各二錢半)

白話文:

木瓜散

配方:

  • 檳榔 一兩
  • 荊芥穗 一兩
  • 烏藥 一兩
  • 陳皮 一兩
  • 紫蘇葉 一兩
  • 蘿蔔子(炒) 半兩
  • 沉香(不見火) 一兩
  • 桑白皮(炙) 一兩
  • 枳殼(麩炒) 一兩半
  • 大腹皮 三兩
  • 幹宣木瓜(去穰) 二兩半
  • 紫蘇子 一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不拘時間。

主治: 腳氣

其他配方:

  • 大腹皮(一個)
  • 木香 二錢半
  • 紫蘇 二錢半
  • 乾木瓜 二錢半
  • 甘草(炙) 二錢半
  • 羌活 二錢半

備註:

  • 此處的“兩”指的是中藥的計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 3.75 克。
  • “不見火”表示沉香不需用火炒製。
  • “炙”表示桑白皮需要用火炙烤。
  • “麩炒”表示枳殼需要用麩皮炒製。
  • “去穰”表示幹宣木瓜需要去除種子。
  • 以上配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請遵醫囑。

一方,加陳皮、茯苓各二錢半。

上㕮咀,分作三服,每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通口服。

一方,治腳氣入腹衝心,疼痛腫滿,大小便秘。

沉香,木香,白芍藥,羌活,真蘇子,檳榔(各五錢),甘草,青皮,撫芎,木瓜(各二錢半),枳殼(二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茱萸丸,治腳氣入腹,腹內不仁,喘急欲死。

吳茱萸(湯洗淨),木瓜(去穰,切片,日曬乾,各等分)

白話文:

一方,加陳皮、茯苓各二錢半。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分成三份,每份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趁熱服用。

一方,治療腳氣入侵腹部,衝擊心臟,導致疼痛腫脹,大小便不通。

沉香、木香、白芍藥、羌活、真蘇子、檳榔(各五錢),甘草、青皮、撫芎、木瓜(各二錢半),枳殼(二錢)。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服用。

茱萸丸,治療腳氣入侵腹部,腹部失去知覺,呼吸急促,快要死亡。

吳茱萸(用溫水洗淨),木瓜(去除種子,切片,曬乾,兩種藥材各取等量)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飲任下。或以木瓜另蒸爛,研膏為丸,尤妙。

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濕流注,腳痛不可忍,如索懸吊,叫聲不絕,筋脈腫大。

桔梗(半兩),吳茱萸(二錢),紫蘇莖葉(三錢)

上為粗末,分作八服,每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半碗,去渣,再用水二碗煎渣,取一小碗,兩次煎汁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水,即是原腎家感寒濕毒氣也。至早晚前後,痛住腫消,但只是放遲,遲吃物,候藥力過。此藥不是宣藥,並無所忌。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分成八份,每份隔夜服用。每次取藥末三碗水,小火慢煎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再用兩碗水煎藥渣,取一小碗,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放置牀頭。第二天五更時,分兩到三份,冷服。冬季可以略微溫熱後服用。服藥後可用餅乾或米飯壓下藥汁。

服藥後至天明,會排出約一碗黑色的糞水,這表示腎臟受寒濕毒氣影響而引起的病症。服用此藥後,早晚疼痛會減輕,腫脹也會消退。但要注意,服藥後要休息,不要過早吃東西,讓藥力充分發揮。此藥不是宣洩性的藥物,無需忌口。

松節湯,治腳氣入腹,心腹脹急,煩躁腫痛。

松節(炒黃),桑白皮,蘇葉(各一兩),檳榔(三分),甘草(五錢)

上銼,每服三錢,入燈心草二十根,生薑三片,水一鍾,童便三分,煎服。

杉節湯

杉節(四兩),檳榔(七枚),大腹皮(一兩),青橘葉(四十九片)

上銼一服,水煎,分三服,一日飲盡。如大便通利,黃水未愈,過數日再進一服,病根去為度。外用杉節、橘葉煎湯洗之,神效。柳子厚救死方無大腹皮,用童便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得快利,停後服。柳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乾腳氣,夜成痞絕,左脅有塊大如石,且死。

白話文:

松節湯用於治療腳氣入侵腹部,導致心腹脹滿、煩躁腫痛。藥材包括炒黃的松節、桑白皮、蘇葉各一兩,檳榔三分,甘草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燈心草二十根、生薑三片,用水一鍾和童便三分煎服。

杉節湯則用杉節四兩、檳榔七枚、大腹皮一兩、青橘葉四十九片,研磨成粉末後,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一天喝完。若大便通暢,但黃水尚未痊癒,可過幾天再服用一次,直到病根消除為止。外用杉節和橘葉煎湯洗患處,效果顯著。柳子厚曾用杉節、橘葉和童便治療腳氣,取得良好療效。

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號哭。滎陽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次,氣通塊散。病蓋死矣,會有救者,因得不死,恐人不幸,有類予病,故以方傳焉。

升陽順氣湯,治脾氣虛弱,胃氣下注,令人足跗氣腫者,此方主之。

升麻,柴胡,草豆蔻,陳皮(去白),當歸(各一錢),黃耆(四分),甘草,柏皮(各五分),半夏,人參(各三分),神麯(一錢半)

上銼一服,水煎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記錄了一位名叫鄭洵美先生使用[杉木湯]治療大寒症狀的案例。病人昏迷三日,情況危急,服藥後病情迅速好轉,這證明瞭[杉木湯]在治療大寒症狀上的有效性。

文末還介紹了[升陽順氣湯],以及其治療脾氣虛弱、胃氣下陷導致足部腫脹的功效。並列舉了藥方中所使用的藥材。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古文描述的是古代醫學的治療方法,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如果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不要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