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17)

1. 如瘧證

,曰: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凡病寒熱,多由外感。然有不因風寒而火熱內盛者,亦為惡寒發熱,其作有期,狀雖似瘧而實非瘧證,故特為間辨也)?岐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寒熱者,陰陽之氣也。遲速者,陰陽之性也。人之陰陽,則水火也,營衛也。有熱而反寒者,火極似水也。寒而反熱者,陰極似陽也。陰陽和,則血氣勻,表裡治。陰陽不和,則勝復之氣,會遇之時,各有多少矣。故陽入之陰,則陰不勝陽而為熱。陰出之陽,則陽不勝陰而為寒。又若陰多陽少,則陰性緩而會遇遲,故其發日遠。陽多陰少,則陽性速而會遇蚤,故其發日近。此勝復盛衰之節,雖非瘧證而多變,似瘧法亦同然。所謂同者,皆陰陽出入之理也。然同中自有不同,則曰是瘧,曰非瘧。是瘧非瘧者,在有邪無邪之辨耳。真瘧有邪,由衛氣之會以為作止。似瘧無邪,由水火爭勝以為盛衰。此則一責在表,一責在裡。一治在邪,一治在正。勿謂法同而治亦同也。同與不同之間,即殺人生人之岐也,學者於此,不可不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有種病狀類似瘧疾,患者會感到火熱後又惡寒發熱,有的病情一天就發作一次,有的則每隔幾天才發作一次,這是什麼原因呢?這類疾病雖然多是由外部感染引起,但也有不是因為風寒,而是體內火熱過盛導致的惡寒發熱,這種情況發作有一定的週期,雖然看起來像是瘧疾,但實際上並非瘧疾,因此特別需要區分。

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陰陽二氣相互制約和復甦的力量,以及它們相遇的時間長短決定的。如果陰氣多而陽氣少,那麼病情發作的間隔就會比較長;相反,如果陽氣多而陰氣少,那麼病情發作的間隔就會比較短。這是陰陽二氣互相制約、消長的規律,瘧疾的發作規律也遵循這一原則。

陰陽二氣失調,會導致體內血液和氣息運行不均,身體外在和內在的平衡被打破。當陽氣進入陰氣之中,如果陰氣無法制約陽氣,就會產生熱症;反之,如果陰氣進入陽氣之中,陽氣無法制約陰氣,就會產生寒症。再者,如果陰氣多而陽氣少,由於陰氣的性質較緩慢,陰陽二氣相遇的時間也會延遲,因此病情發作的間隔就會比較長。相反,如果陽氣多而陰氣少,由於陽氣的性質較迅速,陰陽二氣相遇的時間也會提前,因此病情發作的間隔就會比較短。這是陰陽二氣互相制約、消長的規律,雖然這些病狀看似瘧疾,但其實有許多變化,其發作規律也和瘧疾相同。所謂的相同,都是基於陰陽二氣互相交換的原理。

然而,即使在相同的情況下,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是否真的患有瘧疾。真正的瘧疾是由於體內衛氣的聚散引起的;而類似瘧疾的病狀,則是由體內水火二氣互相較量,導致陰陽二氣的盛衰變化引起的。前者問題出在外在,後者問題出在內在。前者治療重點在於祛除病邪,後者治療重點在於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不能因為發作規律相同,就認為治療方法也相同。治療方法的選擇,正是區分生死的關鍵,學習醫學的人對於這一點,必須要有所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