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七 (3)
卷七十七 (3)
1. 治腳氣屬寒濕方
撍風散(音昝),專治寒濕腳氣,先以此發散。
麻黃(不去節),甘草(不去皮),淮草烏,川萆薢,杏仁(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服,不可多服。
加味五積散,治寒濕流注,兩腿痠疼,有兼痰氣者,用之尤宜。
蒼朮,肉桂(各二錢),麻黃,陳皮(各一錢),桔梗(九分),厚朴,甘草(炙),枳殼(麩炒),茯苓,當歸,芍藥,乾薑(炮,各八分),白芷,半夏(湯泡七次),川芎(各七分),木瓜(一錢)
白話文:
撍風散(音昝)
功效: 專治寒濕腳氣,先以此發散。
組成:
- 麻黃(不去節):等份
- 甘草(不去皮):等份
- 淮草烏:等份
- 川萆薢:等份
- 杏仁:等份
用法:
-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以一杯水煎煮服用,不可過量。
加味五積散
功效: 治寒濕流注,兩腿痠疼,有兼痰氣者,用之尤宜。
組成:
- 蒼朮:二錢
- 肉桂:二錢
- 麻黃:一錢
- 陳皮:一錢
- 桔梗:九分
- 厚朴:八分
- 甘草(炙):八分
- 枳殼(麩炒):八分
- 茯苓:八分
- 當歸:八分
- 芍藥:八分
- 乾薑(炮):八分
- 白芷:七分
- 半夏(湯泡七次):七分
- 川芎:七分
- 木瓜:一錢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不拘時服。五積散去桂加白朮,名搜風散,治寒濕腳氣,愈後可常服之。
逐寒趁痛散,治寒濕腳氣。
麻黃(一錢半),官桂,紫蘇,藿香,羌活,細辛(各一錢),白朮,茯苓(各八分),防己(一錢二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方,加入三片生薑、三根蔥白,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將五積散方去桂皮,加入白朮,稱為搜風散,可治寒濕腳氣,痊癒後可以經常服用。逐寒趁痛散可治寒濕腳氣,配方包括麻黃一錢半,官桂、紫蘇、藿香、羌活、細辛各一錢,白朮、茯苓各八分,防己一錢二分,甘草四分。
寒甚,加乾薑炮、附子炮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趁痛散,治濕氣攻注,腰腳疼痛,行步無力。
杜仲(炒斷絲,一兩半),肉桂,延胡索,萆薢,沒藥,當歸(酒洗,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
勝駿丸,治寒濕氣襲,腳腰攣拳或連足指走痛無定,筋脈不伸,行履不隨。常服益真氣,壯筋骨。
白話文:
天氣寒冷的時候,加乾薑炮、附子炮各一錢。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飯前溫熱服用。
趁痛散,可以治療濕氣入侵,導致腰腳疼痛、行走無力。
杜仲(炒斷絲,一兩半)、肉桂、延胡索、萆薢、沒藥、當歸(酒洗,焙,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溫酒送服。
勝駿丸,可以治療寒濕之氣入侵,導致腳腰攣縮或腳趾疼痛無定,筋脈不能伸展,行走不便。長期服用可以益氣補血,強健筋骨。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當歸(酒浸),天麻,牛膝(酒浸,各二兩),木香,羌活,全蠍,沒藥(另研),甘草(炙,各一兩),酸棗仁(去油),熟地(砂仁炒),防風(各三兩),木瓜(四兩),乳香(五錢,另研),麝香(二錢半,另研)
上為末,用生地黃二斤,搗爛如泥,以無灰酒四升煮成膏,和前藥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臨臥酒下。如冬月無地黃,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溫酒任下。一方,加檳榔、萆薢、肉蓯蓉、破故紙、巴戟各一兩,當歸、地黃各減一兩。
白話文:
用附子(炮製去皮臍)、當歸(酒浸)、天麻、牛膝(酒浸)、木香、羌活、全蠍、沒藥(另研)、甘草(炙)、酸棗仁(去油)、熟地(砂仁炒)、防風、木瓜、乳香(另研)、麝香(另研)等藥材,磨成粉末。再取生地黃二斤,搗碎成泥狀,用無灰酒四升煮成膏,與藥粉混合,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睡前用酒送服。若冬季沒有生地黃,可煉蜜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鹽湯或溫酒送服。另一方,可在原方中加入檳榔、萆薢、肉蓯蓉、破故紙、巴戟各一兩,並減少當歸、地黃各一兩。
2. 治腳氣屬濕熱方
羌活導滯湯,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以徹其邪。
羌活,獨活(各六錢二分),防己,當歸尾(各七分),大黃(二錢四分),枳實(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微利則已。量虛實加減。
蔭按:昔楊大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當速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氣不能消散。今立羌活導滯湯、開結導引丸、除濕丹三方,詳虛實而用之。
白話文:
羌活導滯湯用來治療腳氣初期症狀,包括全身疼痛或關節腫痛,以及排便排尿不順暢。此方藥物可先引導排出體內阻塞的病氣,之後再使用當歸拈痛湯徹底清除病邪。方中包括羌活、獨活各六錢二分,防己、當歸尾各七分,大黃二錢四分,枳實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一劑,用水煎煮後溫服,微微通便即可。藥量可根據患者體質虛實調整。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腳氣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脅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腳膝生瘡赤腫,及裡外生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並宜服之。
羌活(一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各四分),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各一錢),防風,當歸(酒洗),知母(酒洗),澤瀉,豬苓,白朮(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拈痛湯可以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腳氣病症,表現為四肢關節疼痛、肩背沉重、胸肋疼痛、全身疼痛、疼痛感向下蔓延至小腿腫痛、腳踝處生瘡紅腫,以及身體內外生瘡,膿水不斷流出,時而癢時而痛,這些症狀皆適合服用此湯藥。
藥材
- 羌活(一錢)
- 人參(一錢)
- 苦參(一錢)
- 升麻(一錢)
- 葛根(一錢)
- 蒼朮(四分)
- 甘草(四分,炙)
- 黃芩(四分,酒炒)
- 茵陳(一錢)
- 防風(五分)
- 當歸(五分,酒洗)
- 知母(五分,酒洗)
- 澤瀉(五分)
- 豬苓(五分)
- 白朮(五分)
備註
- 文中藥材重量單位為錢,一分約等於 0.375 克,一錢約等於 3.75 克。
- 「炙」指的是用火烤制,以去除藥材的寒性或增強藥效。
- 「酒炒」指的是用酒浸泡後炒制,以減緩藥性或增強藥效。
- 「酒洗」指的是用酒浸泡藥材後再煎藥,以增強藥效或去除藥材的毒性。
請注意
上銼,作一服,水煎,空心溫服。
防己飲,治腳氣濕熱在足作痛,憎寒壯熱。
黃柏(酒炒),蒼朮(鹽水炒),白朮,防己(各七分),生地(姜酒炒),檳榔,川芎(各五分),犀角屑,甘草梢,木通,黃連(各三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有熱加黃芩;熱甚及天冷暄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薑汁或南星;大便秘加桃仁;小便秘澀加牛膝;肥人加痰藥。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別有方。
白話文:
防己飲主要針對腳氣引發的濕熱症狀,例如足部疼痛、畏寒發熱。藥方包含黃柏、蒼朮、白朮等清熱利濕的藥材,以及防己、生地、川芎等祛風除濕的藥材。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可以加減不同的藥材,例如熱症加黃芩,痰症加竹瀝等等。若足部持續腫脹,則需要使用其他治療濕熱的藥方。
一方,治濕熱腳氣。
紫蘇,黃柏(鹽酒拌炒),芍藥,木瓜,木通,防己,澤瀉,檳榔,蒼朮,枳殼(麩炒),甘草(炙),香附,羌活
上銼,水煎服。痛除腫退則住服。痛加木香;腫甚加大腹皮;發熱加黃連、大黃。
二炒蒼柏散,治一切風寒濕熱腳氣,骨間作熱,或腰膝臀髀腫痛,令人痿躄,用之神效。
蒼朮(鹽水炒),黃柏(酒炙,各等分)
白話文:
這方藥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腳氣。藥材包括紫蘇、黃柏(用鹽酒拌炒)、芍藥、木瓜、木通、防己、澤瀉、檳榔、蒼朮、枳殼(麩炒)、甘草(炙)、香附、羌活。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疼痛消除腫脹消退後就停止服用。如果疼痛加劇,可以加木香;如果腫脹嚴重,可以加茯苓皮;如果發熱,可以加黃連和大黃。
另外,蒼柏散可以治療各種風寒濕熱引起的腳氣,包括骨骼間熱痛、腰膝臀髀腫痛,導致人痿躄(腿腳無力,行走困難),使用此方藥效果神奇。藥材包括蒼朮(用鹽水炒)和黃柏(用酒炙),比例相同。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如氣實加酒少許;氣虛加補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再加薑汁,或為末丸服尤妙。
加味蒼柏散
蒼朮(一錢),白朮(八分,二味去濕),知母,黃柏,黃芩(各五分,去熱),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四分),木瓜,檳榔,羌活,獨活,萆薢,木通,防己,牛膝(各三分),甘草(一錢)
上銼一服,加生薑,水煎服。有痰加竹瀝姜□。大便實加桃仁;小便澀倍牛膝。
白話文:
藥方
- 蒼朮(一錢)
- 白朮(八分,二味去濕)
- 知母、黃柏、黃芩(各五分,去熱)
- 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四分)
- 木瓜、檳榔、羌活、獨活、萆薢、木通、防己、牛膝(各三分)
- 甘草(一錢)
用法
將藥方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用水煎服。
加減
- 氣虛:加補氣藥。
- 血虛:加補血藥。
- 氣實:加少量酒。
- 疼痛:加薑汁,或將藥方研磨成粉末做成丸劑服用,效果更佳。
藥方
- 蒼朮(一錢)
- 白朮(八分,二味去濕)
- 知母、黃柏、黃芩(各五分,去熱)
- 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四分)
- 木瓜、檳榔、羌活、獨活、萆薢、木通、防己、牛膝(各三分)
- 甘草(一錢)
用法
將藥方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服,加入生薑,用水煎服。
加減
- 有痰:加竹瀝薑汁。
- 大便實:加桃仁。
- 小便澀:將牛膝的份量加倍。
加味蒼柏散
是一個針對各種症狀的複方藥物,包含了祛濕、清熱、補氣血、緩解疼痛等功效。根據不同症狀,可以加減藥材來調整藥效。
藥方中主要包含以下成分
- 蒼朮、白朮: 祛濕
- 知母、黃柏、黃芩: 清熱
- 當歸、芍藥、生地黃: 補氣血
- 木瓜、檳榔、羌活、獨活、萆薢、木通、防己、牛膝: 緩解疼痛、利水通淋
- 甘草: 調和藥性
服用時可以根據自身狀況調整藥物成分,例如
- 氣虛的人可以加補氣藥材。
- 血虛的人可以加補血藥材。
- 氣實的人可以加少量酒。
- 疼痛的人可以加薑汁,或將藥方研磨成粉末做成丸劑服用。
加味蒼柏散還針對一些特定症狀提供調整方案
- 有痰的人可以加竹瀝薑汁。
- 大便實的人可以加桃仁。
- 小便澀的人可以將牛膝的份量加倍。
檳榔蒼柏丸,治濕熱食積,痰飲流注。
蒼朮,黃柏,檳榔,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血虛加牛膝、龜板;肥人加痰藥。
紅花蒼柏丸,治足脛腫,婦人亦宜。
蒼朮,黃柏,紅花,牛膝,生地(姜酒炒),南星,龍膽草,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服。
白話文:
檳榔蒼柏丸
功效: 治療濕熱食積、痰飲流注。
組成: 蒼朮、黃柏、檳榔、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各等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每次服用 50-70 丸,用白湯送服。
加減: 血虛者,加牛膝、龜板;肥胖者,加化痰藥。
紅花蒼柏丸
功效: 治療足脛腫脹,婦人也適用。
組成: 蒼朮、黃柏、紅花、牛膝、生地(用薑汁酒炒)、南星、龍膽草、川芎(各等分)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藥服用。
健步丸,治血虛及濕熱腳氣。
蒼朮,歸尾(各一兩),生地(姜酒炒),芍藥,陳皮(各一兩半),牛膝,吳茱萸,條芩(各五錢),大腹子(三錢),桂枝(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煎白朮、木通湯下。
一方,治下虛濕熱,腰腿重痛,行步艱難。
羌活,柴胡,滑石,甘草,瓜蔞根(各半兩),防己(一兩),防風,澤瀉(各三錢),川烏,苦參(各一錢),桂肉(五分)
白話文:
健步丸用於治療血虛和濕熱腳氣。配方包括蒼朮、歸尾、生地(用姜酒炒)、芍藥、陳皮、牛膝、吳茱萸、條芩、大腹子、桂枝。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蒸餅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服用,並用白朮、木通湯送服。
另一方用於治療下虛濕熱引起的腰腿疼痛、行走困難,配方包括羌活、柴胡、滑石、甘草、瓜蔞根、防己、防風、澤瀉、川烏、苦參、桂肉。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下。
一方,治濕痰腳氣,大便滑泄。
蒼朮(二兩),防風(一兩),香附(八錢),檳榔,川芎(各六錢),黃芩(四錢),滑石(一兩二錢),甘草(三錢)
上為末,或丸或散皆可服。
一方,治腳軟筋痛。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龜板(酒炙),黃柏(酒炒,各一兩),知母(炒),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
開結導飲丸,治腳氣,因食積流注,心下痞悶。
白朮,陳皮,澤瀉,茯苓,神麯,麥芽,半夏(各一兩),枳實,巴豆霜(各一錢半),青皮,乾薑(各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每粒藥丸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溫熱的酒湯送服。
一方,用於治療濕痰腳氣,大便稀溏。
將蒼朮(二兩)、防風(一兩)、香附(八錢)、檳榔、川芎(各六錢)、黃芩(四錢)、滑石(一兩二錢)、甘草(三錢)研磨成粉末,可以做成丸藥或散劑服用。
一方,用於治療腿軟筋骨疼痛。
將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龜板(酒炙)、黃柏(酒炒,各一兩)、知母(炒)、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
開結導飲丸,用於治療腳氣,因飲食積滯而導致心下痞悶。
將白朮、陳皮、澤瀉、茯苓、神麯、麥芽、半夏(各一兩)、枳實、巴豆霜(各一錢半)、青皮、乾薑(各五錢)研磨成粉末,做成丸藥服用。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溫水下。
枳實大黃湯,治腳氣腫痛。
羌活(一錢半),當歸(一錢),枳實(五分),大黃(酒煨,三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空心服。下利一二行,痛止。
導水丸,治腳氣,跗腫疼痛,或發熱惡寒,濕熱太盛者。
大黃,黃芩(各二兩),黑醜(去頭末),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溫水下,以利為度。
除濕丹,治濕熱,並諸濕病,腰膝腫痛,足脛浮腫,筋脈勁急,津液凝澀,便溺不利等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做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溫水送服。
枳實大黃湯,用於治療腳氣導致的腫痛。
羌活(一錢半),當歸(一錢),枳實(五分),大黃(用酒煨過,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作為一劑藥,用清水煎煮,空腹服用。服用後拉肚子一兩次,疼痛就會消失。
導水丸,用於治療腳氣,腳踝腫痛,或者伴隨發熱惡寒,濕熱過盛的患者。
大黃,黃芩(各兩錢),黑醜(去頭取末),滑石(各四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做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溫水送服,以排泄順暢為度。
除濕丹,用於治療濕熱以及各種濕邪引起的疾病,例如腰膝腫痛,足脛浮腫,筋脈緊繃,津液黏稠,大小便不暢等症狀。
檳榔,甘遂,赤芍藥,威靈仙,澤瀉,葶藶(各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黑牽牛(半兩),大戟(炒,三兩),陳皮(四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前溫水下,以利為度。忌酒面二日,忌甘草三、兩日,食淡粥補胃。
勝濕餅子,治遠年腳氣,足脛腫如瓜瓠者。
白話文:
用檳榔、甘遂、赤芍、威靈仙、澤瀉、葶藶(各兩錢)、乳香、沒藥(各一錢)、黑牽牛(半錢)、大戟(炒,三錢)、陳皮(四錢)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八十丸,飯前溫水送服,以利尿為度。服藥期間忌酒面兩天,忌甘草三兩天,飲食以清淡粥為主,補養脾胃。這個藥方叫做「勝濕餅子」,專治多年腳氣,足脛腫脹如瓜瓠的患者。
黑醜,白醜(各一兩,取頭末五錢),甘遂(五錢)
上為細末,用舊麥面一兩半,入藥內和勻,水調捏為餅子,如折三錢大,放飯上蒸熟,每服一餅,空心嚼,清茶送下,以利為度,未利再服一餅。忌甘草、菘菜、生冷油膩魚腥等物。
趁痛丸,治腳氣毒攻兩腳,痛不可忍。
白甘遂,白芥子(略炒),大戟,白麵(各二兩)
上為末,和勻,滴水捏作餅子,瓦上煿合黃赤,碎碾作末,醋煮糊丸如綠豆大,冷酒下十丸,利則止。
白話文:
黑醜、白醜各取一兩,取頭末五錢,甘遂取五錢,研成細末。用舊麥面一兩半和入藥末,加水調勻,捏成餅子,大小如三錢重,放在飯上蒸熟。每次服用一餅,空腹嚼食,清茶送服,以通便為度,若未通便可再服一餅。忌食甘草、菘菜、生冷油膩魚腥等食物。
此方名為趁痛丸,用來治療腳氣毒素侵襲雙腳,疼痛難忍。
白甘遂、白芥子(略炒)、大戟、白麵各取二兩,研成末,混合均勻,滴水捏成餅子,放在瓦片上烘烤至黃赤色,碎碾成末,用醋煮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冷酒送服十丸,通便後即停止服用。
又方,治下癢瘡,腳腫痛,行步難者。
甘遂(半兩),木鱉子(四個,去皮)
上為末,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用藥四錢放在內,濕紙包定,煨熟,空心米飲送下。量虛實加減,服後便伸直兩腳如行,下便利者,只吃白粥一二日為妙。
夢中神授方,治腳氣神效。
木鱉子(去殼,麩炒,切碎再炒,用皮紙去油盡為度),厚桂(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熱酒調服,以得醉為度,蓋覆得汗即愈。
治腳氣方,治腳氣上攻,流注四肢。結成腫核不散,赤熱焮痛及療一切腫毒。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用來治療下肢癢瘡、腳腫痛、行走困難。
取甘遂半兩、木鱉子四個(去皮),研磨成粉末。取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放入藥粉四錢,用濕紙包好,煨熟後空腹用米湯送服。根據身體虛實加減藥量,服用後即可伸直雙腳行走,並會出現排便通暢的情況,若出現這種情況,只需食用白粥一兩日即可。
夢中神授方,治療腳氣效果顯著。
取木鱉子(去殼,用麩炒,切碎再炒,用皮紙去油至適度),厚桂各一兩,研磨成細粉末,用熱酒調服,直到喝醉為止,蓋好被子出汗即可痊癒。
治療腳氣方,用於治療腳氣上攻,流注四肢,形成腫塊不消散,伴隨發紅發熱疼痛,以及治療各種腫毒。
用甘遂為末,以水調,敷腫處,卻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即散。二物本相反,須兩人置各處安頓,不可相和,和則不驗。清流中子韓詠苦此,只一服,病者十去七八,再服而愈。
白話文:
把甘遂磨成粉末,用水調勻後塗抹在腫脹處,並且將濃煮過的甘草湯服用,這樣腫脹就會消退。這兩種藥物本來是相互排斥的,必須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能混合在一起,否則效果就不明顯了。韓詠曾經深受這種疾病的困擾,他僅僅吃了一次藥,病情就減輕了七、八分,再次服用之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