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七 (2)

1. 脈法

脈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澀者,寒。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脈訣舉要,曰: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弱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風汗濕溫,熱下寒熨。

白話文:

脈象弦細,說明是風邪入侵;脈象濡弱,說明是濕邪入侵;脈象洪數,說明是熱邪入侵;脈象遲澀,說明是寒邪入侵。脈象微滑,說明是氣虛;脈象牢堅,說明是氣實。脈象結實,是因為生氣導致;脈象散亂,是因為憂愁導致;脈象緊實,是因為憤怒導致;脈象細小,是因為悲傷導致。

《脈訣舉要》中說,腳氣的脈象有四種:浮弦屬風,濡弱屬濕,遲澀屬寒,洪數屬熱。風邪要用汗法,濕邪要用溫法,熱邪要用下法,寒邪要用熨法。

2. 治腳氣邪注各經方

麻黃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痹,關節重痛,憎寒壯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痛眩暈等證。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白朮(米泔浸),茯苓,防己,桂心(不見火),羌活,甘草(炙),防風(各等分)

上銼為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空心服。自汗,去麻黃,加肉桂、芍藥;重者,加白朮、陳皮;無汗,減桂,加杏仁、澤瀉,並等分。

白話文:

麻黃左經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入侵足太陽經,導致腰腿攣縮疼痛、關節沉重、怕冷發熱、無汗怕冷或自汗怕風、頭痛眩暈等症狀。

半夏左經湯,治足少陽經為風寒暑濕流注,發熱,腰脅疼痛,頭目眩暈,嘔吐不食。

半夏(湯洗七次),乾葛,細辛,白朮,麥門冬(去心),茯苓,桂心(不見火),防風,乾薑(炮),黃芩,柴胡,小草(即遠志苗),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熱服。熱悶,加竹瀝;喘急,加杏仁、桑白皮。

白話文:

半夏左經湯主要用於治療足少陽經因風寒暑濕入侵而導致的發熱、腰脅疼痛、頭昏眼花、嘔吐不食等症狀。此方由半夏、乾葛、細辛、白朮、麥門冬、茯苓、桂心、防風、乾薑、黃芩、柴胡、小草(即遠志苗)、甘草等藥材組成,煎服時可根據病情加生薑、大棗、竹瀝、杏仁、桑白皮等藥材。

大黃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陽明經,使腳痛赤腫,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惡聞食氣,喘滿自汗。

細辛(去苗),茯苓,羌活,大黃(蒸),甘草(炙),前胡,枳殼(去穰,麩炒),厚朴(去皮,炒),黃芩,杏仁(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熱服。腹痛,加芍藥;秘結,加阿膠;喘急加桑白皮、紫蘇;小便澀少,加澤瀉;四肢瘡瘍浸淫,加升麻並各等分。

白話文:

「大黃左經湯」用於治療風寒暑濕侵入足陽明經,導致腳痛紅腫,疼痛難忍,無法行走,大小便不通暢,或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呼吸急促,胸悶,自汗等症狀。

大料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三陽經,腰足拘攣,大小便秘澀,喘滿煩悶,並皆治之。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厚朴(薑汁炒),茯苓,防己,羌活,枳殼(麩炒),防風,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錢),桂心,柴胡,半夏(湯泡七次),小草,白姜,甘草(炙,各五分。原方以上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自汗,加牡蠣、白朮,去麻黃;黃腫,加澤瀉、木通;熱甚無汗,去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或利,去黃芩,加芍藥及炮附子;大便秘,加大黃、竹瀝;若喘滿,加杏仁、桑白皮、柴、蘇並等分。對證加減,尤宜審之。

白話文:

左經湯主治風寒暑濕侵犯三陽經脈,導致腰腿拘攣、大小便不通、喘息胸悶、煩躁等症狀,皆可用此方治療。方劑包含麻黃、乾葛、細辛、厚朴、茯苓、防己、羌活、枳殼、防風、麥門冬、黃芩、桂心、柴胡、半夏、小草、白姜、甘草等藥材,各取一錢或五分,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空腹服用。若有自汗,則加牡蠣、白朮,去麻黃;若有黃腫,則加澤瀉、木通;若熱甚無汗,則去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若腹痛或腹瀉,則去黃芩,加芍藥及炮附子;若大便秘結,則加大黃、竹瀝;若喘息胸悶,則加杏仁、桑白皮、柴胡、蘇葉各等分。需根據病症對症加減用藥,需謹慎辨證施治。

六物附子湯,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

附子(炮,去皮臍),肉桂,防己(各一錢),甘草(五分,炙),白朮,茯苓(各七分半)

上㕮咀,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換腿丸,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乘,發為攣痹,緩弱,上攻胸脅肩背,下注腳膝疼痛,足心發熱,行步艱難。

薏苡仁,南星(炮),石楠葉,石斛(去根),檳榔,萆薢(炙),川牛膝(酒浸),羌活,防風(各一兩),木瓜(四兩),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天麻,續斷(各一兩)

白話文:

六物附子湯用於治療四氣入侵足太陰經,導致骨節疼痛、四肢僵硬、自汗氣短、小便不利、手足偶爾浮腫的病症。

換腿丸用於治療足三陰經受風寒暑濕之氣侵襲,引發的攣痹、肢體乏力、胸脅肩背疼痛、腳膝疼痛、足心發熱、行走困難的病症。

上為細末,酒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一方,加炮附子、肉桂、蒼朮各一兩。

白話文:

把上面研磨成非常細小的粉末,用酒和麪糊做成像梧桐樹籽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粒,可以用溫度適中的酒或鹽水送服。另一種配方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烤過的附子、肉桂和蒼朮各1兩。

3. 治腳氣屬風濕方

驅風左經湯,治風勝自汗,走注腫痛,或惡寒無汗。

羌活,防風,細辛,秦艽,天麻,荊芥,獨活,防己(酒浸,曬乾,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自汗加桂枝三分;無汗加麻黃、乾葛、柴胡各五分。

白話文:

驅風左經湯主要針對風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容易出汗、四肢腫痛、畏寒不發燒等。藥方中使用羌活、防風、細辛等藥物,具有驅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根據不同的症狀,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添加桂枝或麻黃等藥物,以增強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

  • 藥物需經專業中醫師診斷後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懷孕婦女、哺乳婦女、兒童、患有慢性疾病者,請在使用前諮詢中醫師。

香蘇散,治風濕腳痛,疏通氣道。

香附子,紫蘇葉(各二兩),陳皮(一兩),甘草(五錢)

上銼,每服四錢,加薑蔥煎服。加檳榔、木瓜,名檳蘇散。

加味敗毒散,治足三陽經受風熱毒氣流注腳踝,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甘草,人參,茯苓,川芎,蒼朮,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香蘇散,用來治療風濕腳痛,同時能疏通氣道。

香附子、紫蘇葉(各二兩)、陳皮(一兩)、甘草(五錢)。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和蔥煎煮服用。如果再加上檳榔、木瓜,就叫做檳蘇散。

加味敗毒散,用來治療足三陽經受到風熱毒氣侵襲,導致腳踝紅腫疼痛,發燒發冷像瘧疾一樣,自汗怕風,或者無汗怕冷。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甘草、人參、茯苓、川芎、蒼朮、大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姜三片,水煎服。自利及熱不甚者,去大黃加防己。

一方,治諸般腳氣,一服除根。

防風(去蘆,二錢),羌活,蟬退(各三分),薄荷(五分),紫蘇(四分)

上曬乾為末,每服五錢,以無灰酒半碗,熱調服,至一時久,即用紫蘇半斤,忍冬花四兩,木饅頭七個,蘇木二兩,銼為粗末,用水以一中桶,煎湯傾桶內,披厚衣坐於桶上,勿令走了藥氣,將腳腿熏之,當自下而上,汗出直至項門,其出如水盡為度,藥湯分三次添用,只一用,永除根。

白話文:

主治

上腹脹滿。

藥方

上腹脹滿,每服半兩,加入生薑三片,水煎服。如果只是腹瀉,並且發熱不厲害,就去除大黃,加入防己。

主治

各類腳氣。

藥方

一服藥即可根治。

藥材

防風(去蘆頭,二錢),羌活,蟬蛻(各三分),薄荷(五分),紫蘇(四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曬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無灰酒半碗熱水調服。服用後一小時,再用紫蘇半斤,忍冬花四兩,木饅頭七個,蘇木二兩,切成粗末,用一中桶水煎煮,將藥湯倒入桶內,穿厚衣服坐在桶上,不要讓藥氣散失,用藥湯燻蒸腳腿,由下往上燻,直到汗水從頭頂流出,汗水流盡為止。藥湯分三次添加使用,只需使用一次,即可徹底根治。

蒼朮丸,治乾溼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

蒼朮(米泔浸,炒,四兩),乳香,沒藥(各另研,二兩),牛膝,青鹽(各半兩),熟艾(四錢),川烏(三錢),全蠍(炒,二錢)

上為細末,以木瓜一個大者,切一頭留作蓋,去穰,入藥於內,將蓋拴定於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為膏,卻入生蒼朮末拌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木瓜湯、鹽酒任下。

白話文:

蒼朮丸,治乾濕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

藥方: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至乾,四兩)
  • 乳香、沒藥(分別研磨成粉,各二兩)
  • 牛膝、青鹽(各半兩)
  • 熟艾(四錢)
  • 川烏(三錢)
  • 全蠍(炒至乾,二錢)

製法:

  1. 將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細粉。
  2. 取一個較大的木瓜,切去頂端,留作蓋子,挖出內部的瓜瓤。
  3. 將藥粉填入木瓜中,蓋上蓋子,並用黑豆將蓋子固定住。
  4. 以蒸籠蒸煮至木瓜極爛。
  5. 取出木瓜,去皮,將藥粉與木瓜一起研磨成膏狀。
  6. 加入生蒼朮粉,充分拌勻,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
  • 可用木瓜湯或鹽酒送服。

功效:

  • 蒼朮丸主要用於治療乾濕腳氣、筋脈拘攣、疼痛難行等症狀。

加減至寶丹,治腳氣,止疼痛,除風濕。

石膏(火煮三十沸),白蒺藜(炒赤,去皮尖,各三兩),骨碎補(去毛,炒,四兩),當歸(酒浸),檳榔,木瓜(生用),紫金皮(去骨,各二兩),月寶砂(醋煮乾,五兩),淮烏頭(三個),白膠香(三兩,淨水煮數十沸,令水乾)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生薑一塊,空心以好酒一盞送下。服後一時久,用外應散熏蒸淋洗。一方,除紫金皮、木瓜,加防風、小黑豆。一方,加赤芍藥。一方除紫金皮、石膏,加白朮、木香、川烏。

白話文:

「加減至寶丹」專治腳氣,能止痛、除風濕。配方包括火煮三十沸的石膏、炒赤去皮尖的白蒺藜、去毛炒過的骨碎補、酒浸的當歸、檳榔、生木瓜、去骨的紫金皮、醋煮乾的月寶砂、三個淮烏頭、淨水煮乾的白膠香。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嚼生薑一塊,空腹以一杯好酒送服。服用後一個小時左右,用「外應散」熏蒸並淋洗患處。另外,還有一些變化配方:去除紫金皮、木瓜,加入防風、小黑豆;或加入赤芍藥;或去除紫金皮、石膏,加入白朮、木香、川烏。

活血應痛丸,治風濕客於腎經,血脈凝滯,腳重疼痛,項背拘攣不得轉側。常服活血脈、壯筋骨。

狗脊(去毛,四個),蒼朮(泔浸一宿,去皮,六斤),沒藥(十兩,另研),草烏頭(一斤半),香附子(炒,七斤半),陳皮(去白,五升)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熟水任下。

加減地仙丹,治風冷邪濕,留滯下焦,足膝拘攣,喘滿疼痛。

地龍(去土),五靈脂(去石),烏藥,白膠香(另研),五加皮,椒紅(炒出汗),威靈仙,木瓜(去穰),赤小豆(炒),川烏(炮),黑豆(炒去皮),天仙藤,蒼朮(米泔浸,炒),木鱉子(去殼、油,各等分)

白話文:

活血應痛丸

此方主治風濕侵襲腎經,導致血脈凝滯,出現腳沉重疼痛,頸部和背部僵硬難以轉動的症狀。長期服用可活血脈、壯筋骨。

藥方

  • 狗脊(去除毛,四兩)
  • 蒼朮(用淘米水浸泡一夜,去皮,六斤)
  • 沒藥(十兩,另研磨成粉)
  • 草烏頭(一斤半)
  • 香附子(炒至熟透,七斤半)
  • 陳皮(去除白皮,五升)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或熟水送服。

加減地仙丹

此方主治風寒濕邪入侵下焦(指腹部以下),導致足膝僵硬、呼吸困難、胸悶疼痛的症狀。

藥方

  • 地龍(去除泥土)
  • 五靈脂(去除石塊)
  • 烏藥
  • 白膠香(另研磨成粉)
  • 五加皮
  • 椒紅(炒至出汗)
  • 威靈仙
  • 木瓜(去除籽)
  • 赤小豆(炒至熟透)
  • 川烏(炮製)
  • 黑豆(炒至熟透,去除皮)
  • 天仙藤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炒至熟透)
  • 木鱉子(去除殼和油,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

透骨丹,治腳氣。

川烏(一兩,煨),羌活,白茯苓(各二兩),木香(一兩半),乳香,沉香,檳榔,木瓜,川芎(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藥材包括:川烏(一兩,先用火煨過),羌活,白茯苓(各二兩),木香(一兩半),乳香,沉香,檳榔,木瓜,川芎(各一兩)。

  •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薑湯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六十丸,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