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中 (10)

1. 治風中經絡方

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亦勻作四服,每服加生薑五七片,臨臥煎服,得利為度。

此藥常服之,不可失於四時之輔。如望春大寒之後,加半夏、柴胡、人參各二兩,木通四兩,此迎而奪少陽之氣也。如望夏穀雨之後,加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此迎而奪陽明之氣也。如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此勝脾土之濕也。如初秋大暑之後,加厚朴二兩,藿香、桂各一兩,此迎而奪太陰之氣也。

如望冬霜降之後,加附子、官桂各一兩,當歸二兩,此勝少陰之氣也。如得春氣候減冬所加藥,四時加減類此。雖立此四時加減,更宜臨病之際,審證之虛實,土地之所宜,邪氣之多少。此藥具七情六慾四氣,無使五臟偏勝,及不動於榮衛。如風秘服之,則永不燥結;久瀉服之,能自調適。

初覺風氣,便服此藥,及《局方》中天麻丸各一料,相為表裡,乃治未病之聖藥也。若已病者,更宜常服,無問男女小兒,風癇急慢,急慢驚風,皆可服之。如解利四時傷寒,隨四時加減服。

蔭按:此方品味太多,不免混雜而無專主之功,用者當量病加減。

四白丹,清肺氣養魄。謂中風者多昏冒,氣不清利也。兼能堅強骨髓。

白朮,白茯苓,人參,香附,砂仁,甘草,防風,川芎(各半兩),白芷(一兩),羌活,獨活,薄荷(各二錢半),知母,細辛(各二錢),藿香,白檀香(各一錢半),麝香(一錢,另研),龍腦(另研),牛黃(另研,各半錢),甜竹葉(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臨臥嚼一丸,煎愈風湯送下。

二丹丸,治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內以安神,外華腠理。前方清肺,此方安神。清中清者,歸肺以助天真;清中濁者,堅強骨髓。濁中之清者,榮養於神;濁中之濁者,榮華腠理。

熟地黃,天門冬,丹參(各一兩半),茯神,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一兩),菖蒲,遠志(去心),人參(各半兩),硃砂(二錢,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愈風湯送下。

天麻丸,風能動而多變,因熱勝則動,宜以靜勝躁,是養血也,宜和。是行榮衛壯筋骨也,非大藥不能治。

天麻(酒浸三宿,曬乾),牛膝(酒浸三宿,曬乾),萆薢(另為末),元參(各六兩),附子(一兩,炮),杜仲(七兩,炒,去絲),獨活(五兩),羌活(十兩,或云十五兩),當歸(十兩,全用),生地黃(六兩,一方用十六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病大者,加至百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白湯下,平明服藥,日高飢則食,不飢則止。大忌壅塞,失通利。故服藥半月,稍覺壅塞,微以七宣丸疏之,使藥可為用也。

白話文:

治風中經絡方

若服藥十天後症狀通利,則服用愈風湯三兩,加加大黃一兩,分作四服,每服加生薑五到七片,睡前服用,直到通利為止。

此方需常服,不可忽略四季的調整。例如,春天大寒之後,應加入半夏、柴胡、人參各二兩,木通四兩,此為順應時令而奪取少陽之氣。夏天穀雨之後,應加入石膏、黃芩、知母各二兩,此為順應時令而奪取陽明之氣。夏季,應加入防己、白朮、茯苓各二兩,此為克服脾土濕邪。初秋大暑之後,應加入厚朴二兩,藿香、桂枝各一兩,此為順應時令而奪取太陰之氣。

冬天霜降之後,應加入附子、官桂各一兩,當歸二兩,此為克服少陰之氣。春天氣候轉暖後,應減少冬天所加的藥量,四季加減用藥以此類推。雖然立此四季加減法,但更應在診斷時,仔細診察虛實,以及病人體質和病情輕重。此方包含七情六慾和四季之氣,服用時應注意避免五臟氣血失衡,以及影響營衛之氣。若因風邪導致便秘而服用此方,則能長期保持通暢;若因久瀉服用此方,則能自行調節。

初期感到風邪入侵時,就應服用此藥,並同時服用《局方》中的天麻丸各一劑,此二方相輔相成,為預防疾病的良方。若已患病,更應常服,不論男女老少,風癇、急慢驚風皆可服用。此方亦可治療四季傷寒,需依據季節調整藥量。

按語:此方藥物種類繁多,難免混雜,功效不專一,使用者應根據病情增減藥量。

四白丹,功用是清肺氣、養魄。因中風者多昏迷頭昏,氣機不暢,此丹能清利肺氣。同時還能堅固骨髓。

組成:白朮、白茯苓、人參、香附、砂仁、甘草、防風、川芎(各半兩),白芷(一兩),羌活、獨活、薄荷(各二錢半),知母、細辛(各二錢),藿香、白檀香(各一錢半),麝香(一錢,另研),龍腦(另研),牛黃(另研,各半錢),甜竹葉(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兩藥粉製成十丸,睡前嚼服一丸,用煎好的愈風湯送服。

二丹丸,功用是治療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內安神,外護肌膚。前方清肺,此方安神。清中之清者,歸肺以助元氣;清中之濁者,堅固骨髓。濁中之清者,滋養神氣;濁中之濁者,滋養肌膚。

組成:熟地黃、天門冬、丹參(各一兩半),茯神、麥門冬(去心)、甘草(各一兩),菖蒲、遠志(去心)、人參(各半兩),硃砂(二錢,作衣)。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服用,用愈風湯送服。

天麻丸,風邪善於動而多變,因熱盛而動,故宜以靜制動,養血和血,以行榮衛、壯筋骨,非大藥不能治。

組成:天麻(酒浸三宿,曬乾),牛膝(酒浸三宿,曬乾),萆薢(另研為末),元參(各六兩),附子(一兩,炮製),杜仲(七兩,炒,去絲),獨活(五兩),羌活(十兩,或云十五兩),當歸(十兩,全用),生地黃(六兩,一方用十六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病情嚴重者,可加至一百丸,空腹或飯前溫酒或白湯送服,清晨服用藥物,白天若飢餓則進食,不飢則停止。服用此丸應注意避免壅塞不通,故服用半月後,若略感壅塞,可用七宣丸稍微疏通一下,使藥物得以發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