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三 (3)
卷七十三 (3)
1. 治濕痰腹痛方
芎術散,治痰積作痛,脈滑小便不利。
川芎,蒼朮,香附,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磨木香、薑汁,點熱湯調服。
控涎丹,治痰涎停聚胸膈間,隨氣升降作痛。小胃丹亦可用。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食後,臨臥淡薑湯下,仍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治療濕痰引起的腹部疼痛的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芎朮散」,用於治療由痰積造成的疼痛,以及有脈象滑、小便不順暢的症狀。
所需藥材:川芎、蒼朮、香附、白芷,這四種藥材各取相等的份量。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木香和薑汁,再以熱水調和後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控涎丹」,適用於痰涎在胸膈部位聚集,隨著氣流上下移動而產生疼痛的情況。或者也可以選擇使用「小胃丹」。
所需藥材:甘遂(需去除心部)、大戟(需去除外皮)、白芥子,這三種藥材各取相等的份量。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大小如桐子般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十顆,最好在飯後或睡前服用,並以淡薑湯送服,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服用量。
2. 治氣滯腹痛方
木香順氣散,治氣滯腹痛。
木香(一錢),檳榔,青皮(醋炒),陳皮(去白),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枳殼(麩炒),砂仁(各一錢),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四合飲,治痰積氣滯而痛者。
陳皮,半夏,茯苓,紫蘇,厚朴,香附,枳殼,鬱金(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調氣散,治氣滯於內,胸膈虛痞,腹中刺痛。
青皮,香附(各一錢),半夏(八分),檳榔(七分),陳皮,紫蘇,木香(各五分),甘草,乳香,沒藥(各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溫服,食後。
一方,治七情不順,鬱火攻衝腹痛,時發時止,痛無定處。
陳皮,青皮,香附,芍藥,山梔(炒),黃連(炒),黃芩(炒,各一錢),半夏(薑汁製,八分),甘草(五分)
上㕮咀,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滯,胸膈虛痞,噁心,宿食不消,心腹刺痛。
白豆蔻仁,丁香,檀香,木香(各二兩),砂仁(四兩),藿香葉,甘草(炙,各八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沉香降氣湯,治三焦痞滯,氣不宣暢,心腹滿痛,嘔吐痰沫,五膈五噎,並皆治之。
沉香,木香,丁香,藿香,人參,甘草(炙),白朮(各二兩),肉豆蔻,桂花,檳榔,陳皮(去白),砂仁,川薑(炮),枳實(炒),白檀香(各一兩),白茯苓,青皮(去白),白豆蔻(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入鹽少許,水煎溫服。
蟠蔥散,治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疝氣,及婦人血氣刺痛。
三稜(煨),蓬朮,茯苓,青皮(去白,各六兩),檳榔,丁皮(各四兩),延胡索,肉桂,乾薑(炮,各二兩),蒼朮,砂仁,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蔥白一莖,水煎,空心熱服。
撞氣阿魏丸,治五般噎疾,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腹痛。
茴香(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蓬朮,川芎,甘草(炒,各一兩),胡椒,白芷,肉桂(去皮),縮砂,小茴香(炒,各半兩),生薑(四兩,切片,鹽半兩淹一宿),阿魏(酒浸一宿,同面為糊,各一錢半)
上為末,阿魏和麵糊為丸,如雞頭實大,每藥一斤,用硃砂七錢為衣,每服三五粒,丈夫氣痛,炒姜鹽湯下;婦人血氣痛,醋湯下。
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不可忍。
人參,甘草(炙),肉桂(去皮,各一兩),半夏(湯泡七次,五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
白話文:
【治療氣滯腹痛的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木香順氣散」,適用於因氣滯導致的腹部疼痛。所需藥材包括:木香、檳榔、青皮(醋炒)、陳皮(去白)、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枳殼(麩炒)、砂仁、甘草(炙)、香附等。將這些藥材混合後,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四合飲」,主要用於治療因痰積和氣滯導致的疼痛。所需藥材有:陳皮、半夏、茯苓、紫蘇、厚朴、香附、枳殼、鬱金、甘草(炙)。將這些藥材混合後,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三個處方是「調氣散」,適用於氣滯在內,造成胸膈虛痞,腹部刺痛的情況。所需藥材有:青皮、香附、半夏、檳榔、陳皮、紫蘇、木香、甘草、乳香、沒藥等。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接下來的幾個處方,分別是「一方」、「木香調氣散」、「沉香降氣湯」、「蟠蔥散」、「撞氣阿魏丸」以及「七氣湯」,都用於治療各種由氣滯引起的病症,如心腹痛、噁心、宿食不消、心腹刺痛、脾胃虛冷、五般噎疾、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腹痛等。各處方所需藥材不同,但都需用水煎煮後服用,部分處方還需加入生薑或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