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下 (25)

1. 治久痢方

上銼作一帖,水煎服。

以上升補之劑,脾胃虛陷者用之。

機要訶子散,治泄痢腹痛漸已,泄下微少,宜此止之法,云大勢已去,而宜止之。

訶子皮(一兩,半生半熟),木香(半兩),黃連,甘草(炙,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朮芍藥湯下。如止之不已,宜歸而送之,加厚朴一兩,竭其邪氣也。

神效參香散,治痢疾日久,穢積已少,腹中不痛,或微痛,不復窘迫,但滑溜不止,乃收功之後藥也。

人參,木香(各二錢),白茯苓,肉豆蔻,白扁豆(各四錢),陳皮,罌粟殼(去蒂穰,醋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清米飲調下,食遠服。一方,赤痢,每九分加酒製黃連一分;白痢,每九分加酒製茱萸一分;赤白相雜,每服八分,加茱萸黃連各一分,米湯調服。

湯泡飲,治久痢不愈,無分赤白,俱可服。

粟殼(蜜水炒,三錢),烏梅(一個,去核),甘草(二分),蜜(三匙)

上銼碎,用滾水一鍾泡浸一時,去渣,三次服之。

一方,治瀉及痢。

米殼(去頂隔蒂,半生半蜜炙),陳皮(半生半蜜炙),甘草(半生半蜜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滾湯浸少時,再用重滾湯浸煮,去渣,通口服,小兒減半。

百中散,治久痢消,用此止之。若更澀早,則胃敗不救。

罌粟殼(用薑汁浸一宿,炒乾)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服。忌生冷、油膩等物三日。

乳香散,治一切痢疾,經驗。

粟殼(去頂隔蒂,醋炒),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大人一錢,小兒半錢,紅痢蜜湯,白痢砂糖湯,紅白相兼及少瀉俱薑湯調下。忌生冷腥葷。

聖散子,治一切痢疾,不拘遠年近日。

罌粟殼(蜜制),黃柏(炙),乾薑,當歸,枳殼(去白),甘草(炙),白採(即罌粟子,各等分)

上每服四錢,加韭白二條捻碎,同水煎,不拘時服。

萬應抵金散,治久痢諸藥不效者,服此如神,不過二服即止。

粟殼(蜜炙),石榴皮(各二錢),蘿蔔子,黑豆(炒熟,各一錢半),甘草(炙,一錢)

上銼,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不二散,治諸般瀉痢,神效。

罌粟殼,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二兩),當歸(去蘆,炒),甘草(炙),甜藤(如無,只以乾葛代之,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通口服。如患赤白痢,用酸石榴皮一片同煎,極妙。

斗門散,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裡急後重,久渴不止,全不進食,他藥不能治者,立見神效。

乾薑(炮,四兩),黑豆(炒,去皮,十二兩),地榆,甘草(炙,各六兩),白芍藥(三兩),罌粟殼(蜜炒,半斤)

白話文:

治久痢方

一個處方,水煎服。這是升補的藥方,脾胃虛弱的人可以使用。

機要訶子散,用於治療久痢腹痛逐漸減輕,大便次數減少的症狀。此方適用於病情好轉,需要止瀉的情況。藥物組成:訶子皮(一兩,半生半熟)、木香(半兩)、黃連、炙甘草(各三錢)。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朮芍藥湯送服。如果仍然不能止瀉,可以加入厚朴一兩,以去除邪氣。

神效參香散,用於治療久痢,症狀已減輕,腹部不痛或輕微疼痛,無明顯腹脹,但大便仍稀溏不止的情況,屬於收功後鞏固療效的藥方。藥物組成:人參、木香(各二錢)、白茯苓、肉豆蔻、白扁豆(各四錢)、陳皮、醋炙罌粟殼(去蒂穰,各一兩)。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清米湯調服,飯後服用。另一方:赤痢,每九分藥中加酒製黃連一分;白痢,每九分藥中加酒製茱萸一分;赤白痢,每服八分藥中加酒製茱萸、黃連各一分,用米湯調服。

湯泡飲,用於治療久痢不癒,無論赤痢或白痢均可服用。藥物組成:蜜水炒粟殼(三錢)、烏梅(一個,去核)、甘草(二分)、蜜(三匙)。將藥物搗碎,用滾水一碗沖泡一小時,去渣,分三次服用。

一方,用於治療瀉痢。藥物組成:半生半蜜炙米殼、半生半蜜炙陳皮、半生半蜜炙甘草(各一錢)。將藥物研磨成一劑,用滾水浸泡片刻,再用滾水煎煮,去渣,服用。小兒減半。

百中散,用於治療久痢痊癒後,用以鞏固療效。如果過早收澀,則會損傷胃氣,難以挽回。藥物組成:用薑汁浸泡一夜後炒乾的罌粟殼。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忌食生冷油膩食物三日。

乳香散,用於治療各種痢疾,經驗方。藥物組成:醋炒粟殼(去頂隔蒂)、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一錢)。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成人每次服用一錢,小兒每次服用半錢,紅痢用蜜湯送服,白痢用糖水送服,赤白痢或輕微腹瀉用薑湯送服。忌食生冷腥葷。

聖散子,用於治療各種痢疾,無論病程長短。藥物組成:蜜製罌粟殼、炙黃柏、乾薑、當歸、去白枳殼、炙甘草、白採(即罌粟子,各等分)。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切碎的韭白二條,一起水煎服,不拘時服用。

萬應抵金散,用於治療久痢,其他藥物無效者,服用此方效果甚佳,通常服用兩次即可痊癒。藥物組成:蜜炙粟殼、石榴皮(各二錢)、蘿蔔子、炒熟黑豆(各一錢半)、炙甘草(一錢)。將藥物搗碎,用兩碗水煎至八分,空腹服用。

不二散,用於治療各種瀉痢,療效顯著。藥物組成:罌粟殼、去穰青皮、去白陳皮(各二兩)、炒當歸(去蘆)、炙甘草、甜藤(如無,可用乾葛代替,各一兩)。將藥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至七分,去渣,服用。如果患赤白痢,可加一片酸石榴皮同煎,效果更佳。

斗門散,用於治療八種毒痢,症狀包括臟腑絞痛、膿血便、赤白痢、下瘀血、便中有塊狀物、大便顏色雜亂、日夜腹瀉不止,以及噤口痢、裡急後重、口渴不止、拒食等症狀,其他藥物無效者,服用此方療效顯著。藥物組成:炮乾薑(四兩)、炒熟去皮黑豆(十二兩)、地榆、炙甘草(各六兩)、白芍藥(三兩)、蜜炒罌粟殼(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