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一 (2)
卷七十一 (2)
1. 脈法
脈訣舉要,曰: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暈而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眩而滑。虛脈則無治眩暈法,尤當審諦,先理痰氣,次隨證治。
丹溪,曰:左手脈數熱多,脈澀而芤,有血,死。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久,一作虛。)左手人迎脈緩而浮大者,屬風。又云:久病之人,氣血俱虛而脈大,痰濁不降也。
白話文:
《脈訣舉要》說: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都會導致頭暈目眩。風則脈浮,寒則脈緊,濕則脈細,暑則脈虛,涎眩則脈滑。虛脈則無治療眩暈的方法,必須審慎診斷,先理痰氣,再根據症狀進行治療。
丹溪說:左手脈數熱多,脈澀而虛,還有血,就會死亡。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或虛)。左手人迎脈緩而浮大,屬於風。又說:久病之人,氣血俱虛,脈大,痰濁不降。
2. 治痰火眩暈方
加味二陳湯,治一切眩暈,隨證加減。
半夏,陳皮(去白),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風痰加天麻、白附子、荊芥、防風。寒痰加乾薑、良薑。熱痰合解毒湯。火動其痰,加黃芩、黃連、蒼朮、羌活。濕痰合芎辛湯。停水心悸,合五苓散。七情所傷,加丁香、砂仁、白朮。酒食傷,加乾生薑。胸中宿痰,眼澀,手麻痹,發脫健忘者,用本方探吐,吐後宜服清上辛涼之藥調之。
白話文:
加味二陳湯用來治療各種眩暈,根據不同症狀加減藥材。方劑包括半夏、陳皮(去白)、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將藥材研磨後加入生薑三片,水煎服。若為風痰,可加天麻、白附子、荊芥、防風;若為寒痰,可加乾薑、良薑;若為熱痰,可合用解毒湯;若為火動其痰,可加黃芩、黃連、蒼朮、羌活;若為濕痰,可合用芎辛湯;若為停水心悸,可合用五苓散;若為七情所傷,可加丁香、砂仁、白朮;若為酒食傷,可加乾生薑。若有胸中宿痰、眼澀、手麻痹、發脫健忘等症狀,可服用此方探吐,吐後宜服用清上辛涼的藥物調理。
痰盛加竹瀝,薑汁。火盛加童便。挾氣虛,加人參、黃耆、白朮,或少加炮附子,煎入竹瀝、薑汁。血虛加芎歸,或合四物湯加片芩、薄荷,煎入竹瀝、薑汁、童便。大抵諸般眩暈,挾風則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藥;挾熱加片芩、黃連、梔子之類;挾寒加乾薑、官桂、附子之屬,無有不安者也。
清眩化痰湯,治痰火上攻作眩,及氣不降,胸滿者。
白話文:
痰多就加竹瀝和薑汁,火盛就加童尿。如果伴隨氣虛,就加人參、黃芪、白朮,或少加炮附子,再煎入竹瀝、薑汁。血虛就加川芎、當歸,或配四物湯再加黃芩、薄荷,煎入竹瀝、薑汁、童尿。總之,各種眩暈,伴隨風邪就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藥;伴隨熱邪就加黃芩、黃連、梔子之類;伴隨寒邪就加乾薑、肉桂、附子之屬,沒有治不好的。
清眩化痰湯,專治痰火上衝導致頭昏眼花,以及氣機不降,胸悶氣脹的症狀。
半夏(湯泡,二錢),橘紅,白茯苓(各一錢二分),川芎,黃芩(酒炒,各一錢半),天麻,桔梗,枳殼(麩炒,各一錢),炙甘草(四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痰結暈甚者,加南星、旋覆花各一錢。
丹溪方,治火眩暈。
南星,半夏,枳殼,桔梗,陳皮(去白),茯苓,黃芩(酒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暈目眩。
白話文:
半夏用湯泡過,二錢,橘紅、白茯苓各一錢二分,川芎、黃芩用酒炒過,各一錢半,天麻、桔梗、枳殼用麩炒過,各一錢,炙甘草四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飯後服用。如果痰結嚴重,頭暈目眩很厲害,可以再加南星、旋覆花各一錢。
這方子出自丹溪先生,用於治療火引起的頭暈。
南星、半夏、枳殼、桔梗、陳皮(去除白色部分)、茯苓、黃芩(用酒炒過,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這方子叫做人參前胡湯,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頭暈目眩。
人參(五分),前胡,南星(湯泡),半夏(湯泡),木香,枳殼(麩炒),橘紅,赤茯苓,紫蘇,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風痰眩暈,噁心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
半夏,陳皮(去白),麥櫱(各七分半),人參,白朮(炒),黃耆(米泔浸),天麻,白茯苓,神麯(炒),澤瀉(各五分),乾薑(二分),黃柏(一分半)
白話文:
人参、前胡、南星(用汤泡过)、半夏(用汤泡过)、木香、枳壳(用麸炒过)、橘红、赤茯苓、紫苏、甘草(炙过,每味一钱)。将这些药材切碎,加入生姜五片,用水煎煮,饭后服用。
此方名为半夏白朮天麻汤,用于治疗风痰眩晕,恶心呕吐,眼不能睁,感觉像身处风云之中。
配方为:半夏、陈皮(去掉白皮)、麦芽(各七分半)、人参、白朮(炒过)、黄芪(用米泔水浸泡过)、天麻、白茯苓、神曲(炒过)、泽泻(各五分)、干姜(二分)、黄柏(一分半)。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香橘飲,治氣滯不能運痰而作眩暈。
木香,橘皮(去白),白朮,半夏曲,白茯苓,砂仁(各二錢),丁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五片,水煎,食遠服。
玉液湯,治七情感動,氣鬱生涎,隨氣上衝頭目,眩暈,心嘈忡悸,眉稜骨痛。
大半夏(湯泡七次,去皮臍)
上薄切片,每服四錢,加生薑十片,水煎,入沉香水磨一呷,服大效。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此方名為香橘飲,用於治療氣滯不能運化痰液導致的頭暈。
木香、橘皮(去白)、白朮、半夏曲、白茯苓、砂仁(各二錢)、丁香、甘草(炙,各五分)
將藥材切碎,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此方名為玉液湯,用於治療七情所傷導致的氣鬱生痰,痰氣上衝頭目,引起頭暈、心悸、眉稜骨疼痛。
將半夏用湯泡七次,去除皮和臍,切成薄片,每次取四錢,加入十片生薑,用水煎煮,服用時再加入少量沉香水磨液,療效更佳。
祛痰丸,治風頭旋痰逆,噁心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白附子丸,治風痰上厥,眩暈頭疼。
全蠍(炒,半兩),白附子(炮),南星(炮),旋覆花,甘菊花,天麻,川芎,橘紅,殭蠶,乾薑(生用,各一兩)
上為末,用生薑半斤,取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荊芥湯下。
白話文:
祛痰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頭暈、痰逆、噁心、胸悶等症狀。藥材包括南星、半夏、赤茯苓、陳皮、乾薑,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白附子丸則用於治療風痰上逆引起的頭昏、頭疼等症狀。藥材包括全蠍、白附子、南星、旋覆花、甘菊花、天麻、川芎、橘紅、殭蠶、乾薑,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荊芥湯送服。
增損黑錫丹,治陰陽不升降,上熱下冷,頭眩暈,病至危篤者,此方治之即愈。或云:治早起眩暈,須臾自定,以為常。此因老痰鬱痰所作,必須此藥劫之。
黑錫丹頭(二兩),肉豆蔻,附子(炮去皮臍),破故紙(炒),胡蘆巴,官桂(去皮),茴香(各一錢),青皮(去穰,炮),川楝子,陽起石,木香,沉香(各半兩),烏藥(火煅醋淬七次,細研,水淘,各一分。)
白話文:
「增損黑錫丹」能治療陰陽失調,上熱下冷,頭昏眼花,病情危重的病人,服用此方藥後就能痊癒。也有人說,此方可以治療早上起床時頭昏眼花,過一會兒就自己恢復,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有陳舊痰液和積聚的痰所致,必須用此藥來清除這些痰。
黑錫丹的組成包括:黑錫丹頭(二兩)、肉豆蔻、附子(炮製去皮臍)、破故紙(炒)、胡蘆巴、官桂(去皮)、茴香(各一錢)、青皮(去瓤,炮製)、川楝子、陽起石、木香、沉香(各半兩)、烏藥(火煅後用醋淬七次,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各一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濃煎人參、茯苓、生薑、棗湯送下,空心服。
黑將軍散,治眩暈不可當者,多是痰火。
大黃(酒炒)
上為末,茶清調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做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顆,用濃煎的人參、茯苓、生薑、紅棗湯送服,空腹服用。
黑將軍散,用於治療頭昏眼花,無法站立的症狀,多因痰火所致。
大黃(用酒炒過),研磨成粉末,用清茶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