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14)
卷二十二·下 (14)
1. 治寒痢方
白朮(半兩),神麯(炒,四兩),人參,茯苓,豬苓,澤瀉(各三錢),乾薑(炮),甘草(炙,各一兩),木香(二錢),官桂(一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勝金丹
乾薑,黃蠟(各等分)
上銀石器中化蠟,入薑末,丸如芥子大,每服七丸或十四丸,白痢酒下,赤痢井花水下。
石脂神砂丹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硃砂(一兩,細研),生附子,乾薑(各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黑豆大,每服十五丸,清水飲下。
一方,治水瀉並赤白痢。
用草烏大者一兩半,將一半燒灰,一半生用,為細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水瀉井花水下,並空心服。忌腥臊、熱毒、諸冷物。
一方,治氣痢。
乳汁煎蓽撥服之。《太平廣記》:貞觀中,太宗苦於氣痢,眾醫不效,詔問群臣中有能治者,當重賞之,有衛士進此方,服之立瘥。
白話文:
治寒痢方
一個方子用白朮半兩,神麴四兩(炒過),人參、茯苓、豬苓、澤瀉各三錢,乾薑一兩(炮製過),甘草一兩(炙過),木香二錢,官桂一錢半。 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淡薑湯送服。
勝金丹
乾薑和黃蠟等量,用銀器熔化黃蠟,加入乾薑粉末,做成芥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或十四丸,白痢用酒送服,赤痢用井水送服。
石脂神砂丹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過),硃砂一兩(細磨),生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黑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清水送服。
一個方子,治療水瀉和赤白痢。
用較大的草烏一兩半,一半燒成灰,一半生用,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赤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水瀉用井水送服,都需空腹服用。忌食腥臊、熱毒及各種寒涼食物。
一個方子,治療氣痢。
用人奶煎煮蓽撥後服用。《太平廣記》記載: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患氣痢,許多醫生都治不好,於是下令詢問群臣,如有能治癒者,將重賞。有一名衛士獻上這個方子,服用後立刻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