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10)
卷二十二·下 (10)
1. 治白痢方
上件去核搗梅肉爛,同乳香末少許,丸如梧桐子大,以茶末為衣,每服二十丸,茶湯下,食前服。
一方,治白膿痢。
用白石脂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治白痢,肚腹疼痛。
用百草霜五錢為末,熱酒調下,食前米飲調亦可。
白話文:
治白痢方
將梅肉去核搗爛,加入少許乳香粉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茶末包裹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水送服,飯前服用。
另一方,治療白膿痢。
將白石脂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另一方,治療白痢伴隨腹痛。
將五錢重的百草霜磨成粉末,用熱酒調服,飯前用米湯送服也可以。
2. 治冷熱痢方
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四兩,同吳茱萸二兩酒拌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一方肚腹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各五錢。一方加肉豆蔻一兩,粟米飯丸如米粒大,名豆蔻香連丸。
加味香連丸
黃連(四兩,用吳茱萸水炒過),木香(一兩),阿芙蓉(二錢)
上為末,陳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蓮肉湯下。此方臨危大便不收,諸方不效,急服,被蓋取睡,效奏神矣。
駐車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黃連丸(濟生)
黃連(去須),乾薑(炮),縮砂仁(炒),川芎,阿膠(蛤粉炒),白朮(各一兩),枳殼(去穰,麩炒,半兩),乳香(另研,三錢)
上為末,用鹽梅三個取肉,少入醋同杵,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俱食前服。
黃連阿膠丸(和劑),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方見前赤痢條。
阿膠梅連丸,治下痢無問久新,赤白青黑,疼痛等證。
阿膠(淨草灰炒透明白,研,不細者再炒,研細盡),烏梅肉(炒),黃柏(炒),黃連,赤芍藥,當歸(炒),赤茯苓(去皮),乾薑(炮,各等分)
上八味為末,入阿膠末和勻,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溫米飲送下,食前日夜五六服。忌油膩肥脂等物。
歸連丸,治痢無問冷熱,及五色痢,入口即定。
當歸,黃柏,黃芩,阿膠,熟艾(各二兩),黃連(一兩)
上為末,以醇醋二升煮膠烊,下藥煮令可為丸如豆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用米湯下。若產婦痢,加蒲黃一兩,煉蜜和丸。
木香散,治冷熱痢,虛損腹痛,不能飲食,日漸乏力。
木香,乾薑(炮),甘草(炙),黃芩,黃連(各半兩),當歸(炒),白朮,干熟地黃,柏葉(炙,各七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阿膠丸,治冷熱不調,痢下膿血不止,腹痛不可忍。
阿膠(銼碎,炒令燥),乾薑(炮),木香,黃連(炒),當歸(炒),黃芩(各一兩),赤石脂,龍骨(各二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生薑汁塗炙)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粥飲下。
變通丸,治赤白痢。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各等分)
上共一處,用好酒浸透,各自揀焙為末,糊丸桐子大。白痢,用吳茱萸丸三十粒,乾薑湯下;赤痢,用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甘草乾薑湯下。
白話文:
【治療冷熱痢方】
- 香連丸: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伴有膿血混雜,內有緊迫感且排便困難。 成份包括:黃連(四兩,與吳茱萸二兩一同用酒拌炒至赤色,炒後棄去吳茱萸),木香(一兩,未經火烤)。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醋和糊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於飯前以米湯送服。
另一方,若腹部劇痛,可添加乳香、沒藥各五錢。另一方添加肉豆蔻一兩,用粟米飯製成米粒大小的丸,稱為豆蔻香連丸。
-
加味香連丸: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瀕臨危險,大便失禁,其他療法無效的情況。 成份包括:黃連(四兩,使用吳茱萸水炒過),木香(一兩),阿芙蓉(二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陳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二到三十丸,以蓮肉湯送服。
-
駐車丸:適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部疼痛難忍。 成份包括:黃連(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以米湯送服。
-
黃連丸:適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 成份包括:黃連(去鬚)、乾薑(炮)、縮砂仁(炒)、川芎、阿膠(蛤粉炒)、白朮(各一兩)、枳殼(去穰,麩炒,半兩)、乳香(另研,三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使用鹽梅三個取肉,少許醋一同搗碎,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白痢乾薑湯送服,赤痢甘草湯送服,赤白痢乾薑甘草湯送服,均需在飯前服用。
-
黃連阿膠丸: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緊迫感且排便困難,肚臍周圍疼痛,口乾渴,小便不暢。 藥方詳情請參閱前文赤痢部分。
-
阿膠梅連丸:用於治療不分久新的下痢,無論是赤白青黑,伴有疼痛。 成份包括:阿膠(淨草灰炒透明白,研細)、烏梅肉(炒)、黃柏(炒)、黃連、赤芍藥、當歸(炒)、赤茯苓(去皮)、乾薑(炮,各等分)。 將這八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阿膠粉末混合均勻,用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十丸,以溫米湯送服,飯前日夜服用五到六次。避免食用油膩肥膩食物。
-
歸連丸:適用於治療不分冷熱的痢疾,以及五色痢,服用後立即見效。 成份包括:當歸、黃柏、黃芩、阿膠、熟艾(各二兩),黃連(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使用醇醋二升煮至阿膠融化,加入藥粉煮至可做成豆子大小的丸。每日服用七十到八十丸,日服二次,夜服一次,以米湯送服。若是產婦患痢疾,可添加蒲黃一兩,以煉蜜和丸。
-
木香散:用於治療冷熱痢,虛弱損傷腹痛,無法進食,逐漸疲憊乏力。 成份包括:木香、乾薑(炮)、甘草(炙)、黃芩、黃連(各半兩)、當歸(炒)、白朮、幹熟地黃、柏葉(炙,各七錢半)。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散,每次服用三錢,以中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
阿膠丸:適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膿血不止,腹部疼痛難忍。 成份包括:阿膠(銼碎,炒至乾燥)、乾薑(炮)、木香、黃連(炒)、當歸(炒)、黃芩(各一兩)、赤石脂、龍骨(各二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生薑汁塗炙)。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以煉蜜和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不限時間以粥飲送服。
-
變通丸:用於治療赤白痢。 成份包括:吳茱萸(挑選乾淨)、黃連(去鬚,各等分)。 將這些藥材一同用好酒浸泡透徹,各自挑選烘培成末,用糊做成桐子大的丸。白痢,用吳茱萸丸三十粒,乾薑湯送服;赤痢,用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送服;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甘草乾薑湯送服。
-
千金方:適用於治療下痢冷熱,各種治療都未能痊癒。 成份包括:烏頭、黃連(各一升)。 將這兩種藥材磨成末,以蜂蜜和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每日三次,夜間二次,神效顯著。
-
另一方:適用於治療疑似痢疾但夾帶熱氣的情況。 使用苦楝根皮去粗皮,曬乾後磨成末,用粳米飲做成丸,以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