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十 (3)

1. 治風熱頭痛方

清空膏,治偏正頭痛,年深久不愈者,風濕熱頭痛,上壅及腦痛不止,除血虛頭痛不治,余皆治之。

川芎(五錢),柴胡(七錢),黃連(酒炒),防風,羌活(各一兩),甘草(炙,一兩半),細挺子黃芩(三兩,一半酒製,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臨臥噙口內,少用白湯送下。如若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如太陰脈緩有痰,名痰厥頭痛,減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五錢。如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發熱,惡寒而渴,此陽明頭痛,只服白虎湯加吳白芷,立愈。

白話文:

清空膏

此方用於治療偏頭痛、久治不愈的頭痛、風濕熱頭痛、頭部脹痛難消、血虛頭痛等,除血虛頭痛外,其他頭痛皆可治療。

藥材:

  • 川芎(五錢)
  • 柴胡(七錢)
  • 黃連(酒炒,一兩)
  • 防風(一兩)
  • 羌活(一兩)
  • 甘草(炙,一兩半)
  • 黃芩(三兩,一半酒製,一半炒)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取藥末二錢,用熱茶少許調成膏狀,臨睡前含在口中,少用白湯送服。

特殊情況:

  • 如頭痛加重,可每次加細辛二分。
  • 如脈搏緩慢,伴有痰,稱為痰厥頭痛,可減少羌活、防風、川芎、甘草的用量,增加半夏一兩五錢。
  • 如偏頭痛服藥後無效,可減少羌活、防風、川芎的用量一半,增加柴胡的用量一倍。
  • 如發熱、畏寒、口渴,屬於陽明頭痛,可服用白虎湯加吳白芷,立即可見效。

徹清膏

蔓荊子,細辛(各一錢),薄荷葉,川芎(各三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藁本(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川芎散,治頭目不清利。

川芎(五錢),柴胡(七分),羌活,防風,生甘草,升麻(各一兩),炙甘草,生地黃(各一兩半),黃連(酒洗),片芩(酒炒,各二兩)

白話文:

徹清膏

組成:

  • 蔓荊子、細辛(各一錢)
  • 薄荷葉、川芎(各三錢)
  • 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
  • 藁本(一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

川芎散

主治: 頭目不清利。

組成:

  • 川芎(五錢)
  • 柴胡(七分)
  • 羌活、防風、生甘草、升麻(各一兩)
  • 炙甘草、生地黃(各一兩半)
  • 黃連(酒洗)、片芩(酒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羌活清空膏

蔓荊子(一錢),黃連(三錢),羌活,防風,甘草(各四錢),片黃芩(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清茶調下,食後或臨臥服。

白芷散(一名鬱金散),治諸熱苦頭痛。

鬱金(一錢),白芷,石膏(各二錢),雄黃,芒硝,薄荷葉(各三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茶水送服。

蔓荊子一錢,黃連三錢,羌活、防風、甘草各四錢,片黃芩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清茶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

鬱金一錢,白芷、石膏各二錢,雄黃、芒硝、薄荷葉各三錢,用於治療各種熱病引起的头痛。

上為細末,口含水,鼻內搐之。

細辛散,治偏正頭痛。

細辛,瓦松(各二分),生黃芩,芍藥(各五分),炒黃芩,炙甘草(各一錢半),黃連,川芎(各七分),柴胡(二錢)

上銼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

羌活湯,治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

炙甘草(七分),澤瀉(三錢),瓜蔞根(酒洗),白茯苓,黃柏(酒炒,各五錢),柴胡(七錢),防風,細黃芩(酒洗),黃連(酒炒),羌活(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清水調和後,吸入鼻中。細辛散,用於治療偏頭痛。藥材包括細辛、瓦松(各二分)、生黃芩、芍藥(各五分)、炒黃芩、炙甘草(各一錢半)、黃連、川芎(各七分)、柴胡(二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飯後服用。羌活湯,用於治療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藥材包括炙甘草(七分)、澤瀉(三錢)、瓜蔞根(酒洗)、白茯苓、黃柏(酒炒,各五錢)、柴胡(七錢)、防風、細黃芩(酒洗)、黃連(酒炒)、羌活(各一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或臨臥服。

川芎茶調散,治風上攻,頭目昏痛,鼻塞聲重。

薄荷,荊芥穗,川芎(各二兩),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兩),細辛(半兩),防風(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一方,治風濕熱頭痛,神效。

片黃芩(酒炒,一兩),蒼朮,羌活,防風(各五錢),蒼耳子(三錢),細辛(二錢)

上為細末,以生薑一片擂細,和藥末三錢搗勻,茶清調下。

白話文:

此方主治風濕熱引起的頭痛,療效顯著。

配方:片黃芩(酒炒,一兩)、蒼朮、羌活、防風(各五錢)、蒼耳子(三錢)、細辛(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取生薑一片搗碎,加入三錢藥粉,一起攪拌均勻,用茶水沖服。

經驗方,治頭風熱痛不可忍者。

片黃芩(二兩,酒拌濕,炒三次,不可冷焦),小川芎(一兩),白芷(半兩),細茶牙(三錢),荊芥穗(四錢),薄荷葉(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或茶調下。

一方,治傷風感風,一切頭痛。

甘菊花,蒼朮,川芎(各一兩),白芷,羌活,香附子,薄荷(各三兩),荊芥(二十枝),甘草(七錢半),茵陳(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婦人產後,當歸、石膏調下。

通關散,治感風發熱,頭疼鼻塞。

白話文:

針對頭風熱痛難忍的症狀,可以用黃芩、川芎、白芷、細茶牙、荊芥穗、薄荷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或茶水送服。

另外,針對傷風感風導致的各種頭痛,可以用甘菊花、蒼朮、川芎、白芷、羌活、香附子、薄荷、荊芥、甘草、茵陳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婦女產後則可加入當歸和石膏一起服用。

此外,通關散則可用於治療因感風發熱導致的頭痛和鼻塞。

撫芎(二兩),川芎(一兩),川烏,薄荷(各一兩半),細辛(五錢),白芷,甘草,龍腦(各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白茶飲調下,薄荷湯亦可。

芎芷散,治風壅頭痛。

川芎,白芷,荊芥穗,軟石膏(煅,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後沸湯調下。

川芎散,治偏頭痛,神效。

石膏,甘菊花,川芎(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調下。一方有白殭蠶,生用。

白話文:

撫芎兩錢,川芎一錢,川烏、薄荷各一錢半,細辛五錢,白芷、甘草、龍腦各一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蔥白茶水送服,薄荷湯也可以。此方名為芎芷散,可治風寒頭疼。

川芎、白芷、荊芥穗、煅石膏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沸水送服。此方名為川芎散,治偏頭痛效果顯著。

石膏、甘菊花、川芎各三錢,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送服。另一種配方會加入生白殭蠶。

石膏散,治頭痛不可忍者。

麻黃(去根節),石膏(各一兩),何首烏(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稍熱服。

川芎丸,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旋暈,心怔煩熱,頸項緊急,肩背拘蜷,肢體煩疼,皮膚瘙癢,腦昏目疼,鼻塞聲重,面上遊風。

川芎,薄荷(各七兩五錢),甘草,細辛,防風(各二兩五錢),桔梗(十兩)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半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清,食後臨臥時下。

白話文:

石膏散,用於治療頭痛難忍。

麻黃(去掉根節)、石膏(各一兩)、何首烏(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水煎至微熱服用。

川芎丸,用於治療風邪壅塞,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眩暈,心神不安煩熱,頸項僵硬,肩背拘攣,肢體酸痛,皮膚瘙癢,腦昏目疼,鼻塞聲音沉重,面上有風邪遊走。

川芎、薄荷(各七兩五錢)、甘草、細辛、防風(各二兩五錢)、桔梗(十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煉蜜製成丸劑,每兩半分成五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茶水送服,飯後臨睡前服用。

川芎散,治頭風,偏正頭痛,昏眩妙方。

羌活,細辛,川芎,槐花,甘草(炙),石膏,荊芥穗,薄荷,菊花,茵陳,防風(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食後服。忌動風物。

二方湯,治頭痛連眼痛。

雨前茶,川芎,防風,藁本,細辛,當歸

上用水煎服。

真珍散,治偏正頭痛,頭風。

盆硝(七錢半),白滑石(半兩),乳香(一錢半),片腦(少許)

白話文:

川芎散

功效: 治頭風、偏正頭痛、頭昏眼花。

藥材: 羌活、細辛、川芎、槐花、甘草(炙)、石膏、荊芥穗、薄荷、菊花、茵陳、防風(各一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茶調服,飯後服用。忌食發風的食物。

二方湯

功效: 治頭痛連眼痛。

藥材: 雨前茶、川芎、防風、藁本、細辛、當歸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真珍散

功效: 治偏正頭痛、頭風。

藥材: 盆硝(七錢半)、白滑石(半兩)、乳香(一錢半)、片腦(少許)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適量,用清茶調服,飯後服用。

注:

  • 方中藥材的用量和劑量僅供參考,實際應用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
  • 現代藥物和中藥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服用中藥前請告知醫生您正在服用的藥物。

上研細,用一字,口噙水,搐鼻內。

豆粉丸,治風熱頭痛。

川芎,細辛,甘草,白芷,豆粉(各一錢半),薄荷,石膏(各五錢),朴硝(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石膏末為衣,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下。

川芎散,治風盛膈壅,鼻塞清涕,熱氣攻眼,下淚多酸,齒間緊急,作偏頭痛。

川芎,柴胡(各一兩),半夏曲,甘草(炙),甘菊花,細辛,人參,前胡,防風(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

白話文:

將川芎、細辛、甘草、白芷、豆粉、薄荷、石膏、朴硝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再用石膏粉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茶水送服,可治風熱頭痛。

另外,將川芎、柴胡、半夏曲、甘草、甘菊花、細辛、人參、前胡、防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加入生薑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可治風盛膈壅、鼻塞清涕、熱氣攻眼、下淚多酸、齒間緊急、偏頭痛。

清上瀉火湯,昔有人年少時氣弱,常於氣海、三里穴節次灸之,至年老成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風吹之頭痛即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作,五六年不愈,此灸之過也。

羌活(三錢),柴胡(五錢),黃芩(酒炒),知母(酒炒,各一錢半),黃柏(酒炒),炙甘草,黃耆(各一錢),升麻,防風(各七分),黃連(酒炒),生地(酒炒),藁本,生甘草(各五分),蒼朮,當歸,蔓荊子(各三分),荊芥穗,川芎(各二分),細辛,紅花(各少許)

白話文:

[清上瀉火湯]

以前有個人,年輕時體質虛弱,經常在氣海穴、三里穴處反覆灸灸。到了老年,就變成熱厥頭痛,即使在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也喜歡寒風,風吹過頭就會好轉。但只要稍微靠近溫暖的地方,或看到煙火,頭痛就會再次發作,持續五年六年都治不好。這是灸灸過度造成的。

藥方:

羌活(三錢),柴胡(五錢),黃芩(酒炒),知母(酒炒,各一錢半),黃柏(酒炒),炙甘草,黃耆(各一錢),升麻,防風(各七分),黃連(酒炒),生地(酒炒),藁本,生甘草(各五分),蒼朮,當歸,蔓荊子(各三分),荊芥穗,川芎(各二分),細辛,紅花(各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煎,食後熱服。

補氣湯,服前藥之後,服此藥。

黃耆(八分),當歸身(二錢),炙甘草(四錢),升麻(三分),柴胡(二分),紅花(少許)

上㕮咀,作二服,水煎,食後稍熱服。

安神湯,治頭痛頭旋眼黑。

生甘草,炙甘草(各二錢),防風(二錢半),柴胡,升麻,生地黃(酒洗),知母(酒炒,各五錢),黃柏(酒炒),羌活(各一兩),黃耆(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去柤,臨臥熱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如同麻豆大小,分成兩份,用水煎煮,飯後趁熱服用。

服用補氣湯之前,先服用其他藥物,再服用補氣湯。

黃耆八分,當歸身兩錢,炙甘草四錢,升麻三分,柴胡兩分,紅花少許。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份,用水煎煮,飯後稍微熱服。

安神湯用於治療頭痛、頭暈目眩。

生甘草和炙甘草各兩錢,防風兩錢半,柴胡、升麻、生地黃(用酒洗淨)、知母(用酒炒)、黃柏(用酒炒)各五錢,羌活、黃耆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半,加入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睡前趁熱服用。

養神湯,治精神短,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味。

木香,橘皮,柴胡(各一分),酒黃芩(二分),人參,黃柏,白朮,川芎(各三分),升麻(四分),蒼朮,麥櫱面,當歸身,黃連(各五分),甘草,半夏(各七分),黃耆(一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

碧雲散,治頭痛。

細辛,鬱金,芒硝(各一錢),蔓荊子,川芎(各一錢二分),石膏(一錢三分),青黛(一錢半),薄荷(二錢),紅豆(一個)

白話文:

養神湯用於治療精神不濟,失眠,脖子肌肉僵硬難以伸展。忌食甘溫的食物,宜食苦味食物。方劑包括木香、橘皮、柴胡各一分,酒黃芩二分,人參、黃柏、白朮、川芎各三分,升麻四分,蒼朮、麥櫱面、當歸身、黃連各五分,甘草、半夏各七分,黃耆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稍微加熱後服用。

碧雲散用於治療頭痛。方劑包括細辛、鬱金、芒硝各一錢,蔓荊子、川芎各一錢二分,石膏一錢三分,青黛一錢半,薄荷二錢,紅豆一個。

上為極細末,口噙水,鼻內搐之。

菊花散,治風熱上攻,頭痛不止。

甘菊花,旋覆花,石膏,防風,甘草(炙),蔓荊子,羌活,枳殼(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靈砂丹,治風熱鬱結,氣血蘊滯,頭目昏眩,鼻塞聲重,清涕口苦,舌乾,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嗽痰實,腸胃燥澀,小便赤黃;或腎水陰虛,心火熾甚及偏正頭疼,發落牙痛,遍身麻木,疥癬瘡瘍,一切風熱,並皆治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嘴含一口水,用鼻子吸入粉末。菊花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痛不止。配方包括甘菊花、旋覆花、石膏、防風、甘草(炙)、蔓荊子、羌活、枳殼,各等份。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五片,水煎溫服。靈砂丹,用於治療風熱鬱結、氣血蘊滯,頭目昏眩、鼻塞聲重、清涕口苦、舌乾、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嗽痰實、腸胃燥澀、小便赤黃;或腎水陰虛、心火熾盛,以及偏頭痛、發落牙痛、遍身麻木、疥癬瘡瘍,一切風熱病症,都可以用它治療。

天麻,獨活,羌活,細辛,石膏,防風,連翹,薄荷(各一兩),川芎,梔子,芍藥,荊芥穗,當歸,黃芩,大黃(生),全蠍(去毒,微炒),菊花,人參,白朮(各半兩),寒水石,桔梗(各一兩),滑石(四兩),生甘草(二兩),砂仁(二錢半),硃砂(二兩為衣)

白話文:

這是一副中藥方劑,包括以下藥材:

  • 一兩份量: 天麻、獨活、羌活、細辛、石膏、防風、連翹、薄荷
  • 半兩份量: 川芎、梔子、芍藥、荊芥穗、當歸、黃芩、大黃(生)、全蠍(去毒,微炒)、菊花、人參、白朮
  • 一兩份量: 寒水石、桔梗
  • 四兩份量: 滑石
  • 二兩份量: 生甘草、硃砂(用作藥衣)
  • 二錢半份量: 砂仁

備註

  • 藥材份量以兩為單位,其中「錢」是舊制重量單位,一兩等於十錢。
  • 「去毒」指去除全蠍的毒性,方法通常是微炒。
  • 「為衣」指將硃砂用作藥衣,也就是將其他藥材包裹起來。

請注意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下。

川芎石膏湯,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閉,眼生翳膜。此藥能清神利頭目。

川芎,山梔子,芍藥,荊芥,當歸,黃芩,大黃,菊花,人參,白朮(各五分),石膏,防風,薄荷,連翹(各一錢),桔梗,寒水石,甘草,滑石(各二錢半),砂仁(二分半)

上㕮咀,分二服,水煎食後服,忌姜蒜熱物。

辛夷散,治頭風鼻塞。

辛夷,南星,蒼耳,黃芩(酒炒),川芎(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製成丸劑,每兩藥材做成十顆藥丸,以硃砂包裹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細嚼後用茶水送服。

川芎石膏湯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頭目昏眩、頭痛悶脹、風痰喘嗽、鼻塞、口瘡、口渴、小便閉塞、眼生翳膜等症狀。此方具有清神利頭目的功效。

藥方組成:川芎、山梔子、芍藥、荊芥、當歸、黃芩、大黃、菊花、人參、白朮(各五分)、石膏、防風、薄荷、連翹(各一錢)、桔梗、寒水石、甘草、滑石(各二錢半)、砂仁(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分為兩劑服用,水煎後飯後服用,忌食薑蒜等熱性食物。

辛夷散用於治療頭痛鼻塞。

藥方組成:辛夷、南星、蒼耳、黃芩(酒炒)、川芎(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小清空膏,治諸般頭痛,惟血虛頭痛不治。

片芩(酒浸透,曬乾)

上為末,茶清調下三錢。

大黃湯,治少年強壯人,氣實有痰,頭痛如破,或頭暈而重。

大黃(酒拌炒乾)

上為細末,茶清調下二三錢。

經驗方,敷貼頭風熱痛。

朴硝,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深井底泥和,捏作餅子,貼兩太陽穴,神效。

止痛太陽丹

天南星,川芎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

小清空膏,適用於治療各種頭痛,但血虛引起的頭痛則不適用。

將黃芩浸泡於酒中,使其充分吸收酒液,然後晒乾。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茶水送服,每次三錢。

大黃湯,適用於治療年輕力壯、氣盛痰多、頭痛劇烈如要裂開,或頭暈沉重的人。

將大黃與酒拌炒至乾燥。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茶水送服,每次二至三錢。

這個經驗方,用於敷貼治療頭風熱痛。

將朴硝和大黃等量研磨成細粉,用井底泥混合,捏成餅狀,貼在兩側太陽穴,效果顯著。

止痛太陽丹,由天南星和川芎組成。

上為細末,用連須蔥白,同搗爛作餅,貼於太陽痛處。

上清散,治因風頭痛,眉骨、眼眶俱痛不可忍者。

川芎,鬱金,芍藥,荊芥穗,薄荷葉,芒硝(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一錢半),腦子(一分半)

上為末,每服一字,鼻內搐之。

謝傳點眼丹,治一切急頭風,頭痛,心腹絞痛。又治攪腸痧,閃氣痛,盤腸氣痛,小腸疝氣及牙痛、豬風、羊風等證。

牙硝(一錢),麝香,硃砂,雄黃(各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連根蔥白一起搗爛,製成餅狀,貼在太陽穴疼痛處。

此方可治因風引起的頭痛,眉骨和眼眶疼痛難忍。

川芎、鬱金、芍藥、荊芥穗、薄荷葉、芒硝(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一錢半)、腦子(一分半)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字分量,用鼻腔吸入。

此方可治各種急性的頭痛、心腹絞痛,以及攪腸痧、閃氣痛、盤腸氣痛、小腸疝氣、牙痛、豬風、羊風等病症。

牙硝(一錢)、麝香、硃砂、雄黃(各五分)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臨病用銀簪蘸藥點兩眼角內,立時取效。

丹溪搐鼻藥,瘦人宜用。

軟石膏,朴硝(各五分),檀香皮,荊芥,薄荷葉(各一錢),白芷,細辛(各三錢)

上為細末,搐鼻。

白話文:

藥方

  • 軟石膏 五分
  • 朴硝 五分
  • 檀香皮 一錢
  • 荊芥 一錢
  • 薄荷葉 一錢
  • 白芷 三錢
  • 細辛 三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裝入瓷罐保存。

用法

病人發病時,用銀簪蘸取藥粉,點在兩眼角內,立即見效。

適用人羣

此藥方適合瘦人使用。

注釋

  • 方名「搐鼻藥」出自《丹溪心法》,由著名醫家朱丹溪所創。
  • 方中「搐鼻」指將藥粉吸入鼻腔,而非現代醫學上的「搐鼻」。
  • 藥材用量以「分」和「錢」為單位,一錢等於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