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9)
卷二十二·下 (9)
1. 治白痢方
十寶湯,治冷痢如魚腦者,三服見效,甚疾。
黃耆(四兩),熟地黃(酒浸),人參,茯苓,白朮,半夏,當歸,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食前服。
調中理氣湯,治痢調理。
白朮,芍藥(火煨),枳殼(炒),檳榔(各一錢),蒼朮(米泔浸),陳皮(各八分),厚朴(薑汁炒,七分),木香(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如紅痢,厚朴不制,芍藥不炒,再加黃芩、黃連各一錢半;白痢,只依本方。
一方,治白痢。
草果(一個),甘草(一寸),乾薑(一塊),陳皮(三片),烏梅(一個),酸石榴皮(半個)
上銼作一服,水煎,溫服。
黃連湯,治大腸虛冷,下痢青白,腹中雷鳴相逐。
黃連(四兩),茯苓,川芎(各三兩),酸石榴皮(五片),地榆(五兩),伏龍肝(麵炒,研末)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前服。
溫六丸,治白痢、水瀉,皆效。
膩白滑石(六兩),粉甘草(炙,一兩),乾薑(五錢,或生薑汁亦可)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豆蔻丸,治白滯痢,腹臟撮痛。
肉豆蔻(麵裹煨熟),草豆蔻(麵裹煨熟),枇杷葉(去毛,炙),縮砂仁,母丁香(各一兩),木香,沉香(各半兩),地榆(二兩),墨(燒紅,為末,半兩)
上為細末,燒粟米飯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二丸,食前用米飲化下。
嚴氏當歸丸,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不止。
當歸,芍藥,附子,乾薑(炮),厚朴,阿膠(蛤粉炒,各一兩),白朮,烏梅肉(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局方桃花丸,治冷痢腹痛,下如魚腦白物。
赤石脂(煅),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末,蒸餅糊丸,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蔭按:丹溪曰:桃花丸即《要略》桃花湯也,仲景以治便膿血,用赤石脂、乾薑、粳米同煮作湯,一飲病安,便止後藥。意謂病下焦血虛且寒,非乾薑之溫、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血,粳米味甘,引入腸胃,不使重澀之體少有凝滯,藥行易散,餘毒亦無。《局方》不知深意,改為丸藥,劑以麵糊,日與三服,果能與仲景之意合否也。
丹溪方,治白痢。
蒼朮,白朮,神麯,茯苓,地榆(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腹痛,加枳殼、厚朴;後重,加木香、檳榔。
一方,治因辛苦勞役,肚痛白瀉,此為勞熱。
滑石(一兩),陳皮,白朮(各六錢),芍藥(五錢),黃芩(三錢),甘草(五分,炙),桃仁(三十個)
上銼,分六帖,水煎,食前服。
一方
烏梅,白梅(陳久者,各七個)
白話文:
[治療白色痢疾的方子]
【十寶湯】,適用於冷痢,症狀像魚腦一樣,服用三次即可見效,病情會迅速改善。
黃耆(四兩)、熟地黃(酒浸)、人參、茯苓、白朮、半夏、當歸、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上三片生薑和一顆烏梅,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調中理氣湯】,用於調理痢疾。
白朮、芍藥(火煨)、枳殼(炒)、檳榔(各一錢)、蒼朮(米泔浸)、陳皮(各八分)、厚朴(薑汁炒,七分)、木香(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紅痢,厚朴不需加工,芍藥不需炒,再加上黃芩、黃連各一錢半;白痢則依本方。
【一方】,用於治療白痢。
草果(一個)、甘草(一寸)、乾薑(一塊)、陳皮(三片)、烏梅(一個)、酸石榴皮(半個)。
以上藥材切碎做為一劑,用水煎煮,溫服。
【黃連湯】,適用於大腸虛冷,下痢青白,腹部有如雷鳴的聲音。
黃連(四兩)、茯苓、川芎(各三兩)、酸石榴皮(五片)、地榆(五兩)、伏龍肝(麵炒,研末)。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溫六丸】,適用於白痢、水瀉,效果顯著。
膩白滑石(六兩)、粉甘草(炙,一兩)、乾薑(五錢,或生薑汁亦可)。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浸蒸餅做成丸子服用。
【豆蔻丸】,適用於白滯痢,腹部疼痛。
肉豆蔻(麵裹煨熟)、草豆蔻(麵裹煨熟)、枇杷葉(去毛,炙)、縮砂仁、母丁香(各一兩)、木香、沉香(各半兩)、地榆(二兩)、墨(燒紅,為末,半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燒粟米飯做成丸子如櫻桃大小,每次服用二丸,飯前用米飲化開服用。
【嚴氏當歸丸】,適用於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部疼痛不止。
當歸、芍藥、附子、乾薑(炮)、厚朴、阿膠(蛤粉炒,各一兩)、白朮、烏梅肉(各二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飲送服。
【局方桃花丸】,適用於冷痢腹痛,下痢如魚腦白物。
赤石脂(煅)、乾薑(炮,各等分)。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糊做成丸子,用米飲送服三四十丸,每日三次。
【丹溪方】,適用於白痢。
蒼朮、白朮、神麯、茯苓、地榆(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做為一劑,用水煎煮服用。腹部疼痛,加枳殼、厚朴;排便困難,加木香、檳榔。
【一方】,適用於因辛苦勞役導致腹部疼痛和白色瀉肚,這是勞熱。
滑石(一兩)、陳皮、白朮(各六錢)、芍藥(五錢)、黃芩(三錢)、甘草(五分,炙)、桃仁(三十個)。
以上藥材切碎,分六帖,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一方】
烏梅、白梅(陳舊者,各七個)。
去掉核,把梅肉搗爛,加上一點乳香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外層裹上茶末,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湯送服,飯前服用。
【一方】,適用於白膿痢。
使用白石脂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用米飲送服。
【一方】,適用於白痢,腹部疼痛。
使用百草霜五錢磨成粉末,用熱酒調和服用,飯前用米飲調和服用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