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十 (1)
卷七十 (1)
1. 論
袖珍論,曰:頭圓象天,故居人之上,為諸陽之會。頭痛之疾,非止一端。如痛引腦巔,陷至泥丸宮者,是為真頭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非藥物可療。其體氣虛弱之人,或為風寒之氣所侵,邪正相搏,伏而不散,發為偏正頭痛,其脈多浮緊。又有胸膈停痰,厥而頭痛。蓋厥者,逆也,逆壅而衝於頭也。痰厥之脈,時伏時見,亦有腎虛而氣厥,並新沐之後,當風露臥,皆能令人頭痛,當詳其所因。風邪則驅散之;痰厥則溫利之;腎虛則補暖之;尋常感冒,頭痛發熱,又宜隨證治之。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則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安神湯也。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心煩頭痛者,病在耳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凡頭痛,每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太陽經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獨活之類為主。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用柴胡、黃芩主之。陽明經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太陰經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脈沉緩者,蒼朮、半夏、南星主之。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厥陰經頭痛,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白朮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清空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先師嘗病頭痛,發時兩頰青黃,暈眩,目不欲閉,懶言,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谿穴即愈。是知方者,體也。法者,用也。徒知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工矣。
白話文:
《袖珍論》中說道:頭形圓圓,如同天體,所以位於人體之上,是全身陽氣匯集之處。頭痛的病症,並非只有一種。例如疼痛牽引至腦頂,深入到泥丸宮,這就是真頭痛,早上發作晚上就會死去,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去,藥物是無法治療的。那些體質氣虛的人,也可能受到風寒之氣侵襲,正邪相爭,停滯不散,就會導致偏頭痛,脈象大多浮緊。還有一些人,胸膈部位積聚痰液,昏厥並伴隨頭痛。所謂厥,就是逆,逆氣阻塞而向上衝擊頭部。痰厥的脈象,時隱時現。也有一些腎虛而導致氣厥,以及剛洗完澡後,在風中露宿,也會導致頭痛,應該詳細分析其原因。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就應該驅散風寒;如果是痰厥引起的,就應該溫化痰液;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就應該補腎溫陽;如果是普通的感冒,伴隨頭痛發熱,就應該根據具體症狀治療。
東垣
東垣李杲說:《金匱真言論》中記載:東風誕生於春天,疾病就會出現在肝俞穴和頸項部位。因此春天容易出現頭部疾病。而且所有陽氣都匯聚於頭面,比如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向上額頭,交匯於頭頂,直接進入腦部,再從後頸部出來,如果這條經絡生病,就會出現沖頭痛。另外,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銳眥,向上到達頭角,如果這條經絡生病,就會出現頭角額頭疼痛。風寒之邪從頭部侵入,導致經絡受寒,會出現打寒戰、頭痛、身體沉重、怕冷等症狀。治療應該針對風池穴、風府穴,調和陰陽,不足就補,有餘就瀉,通過發汗來治療,這就是傷寒頭痛。頭痛耳鳴,九竅不通,這是由於腸胃功能不好,導致氣虛引起的頭痛。如果氣上不去,頭痛位於頭頂,這是下虛上實,病位在足少陰、巨陽經,嚴重時會累及腎臟,可以用安神湯治療。如果出現厥逆頭痛,這是由於大寒之邪侵犯,深入骨髓,以腦部為主,腦部逆氣,所以導致頭痛,還會伴隨牙齒疼痛。心煩頭痛,病位在耳朵,累及手巨陽、少陰經,這是濕熱引起的頭痛。總之,頭痛的治療,常常用風藥,這是概括性的說法。頭頂是最高的部位,只有風可以到達,所以味道清淡的藥物,是陰中之陽,從地昇天。但是,也要根據三陰三陽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太陽經頭痛,怕風寒,脈象浮緊,可以用川芎、獨活等藥物治療。少陽經頭痛,脈象弦細,寒熱交替,可以用柴胡、黃芩等藥物治療。陽明經頭痛,自汗發熱,不畏寒,脈象浮緩長實,可以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等藥物治療。太陰經頭痛,一定伴有痰,身體沉重,或腹痛,屬於痰癖,脈象沉緩,可以用蒼朮、半夏、南星等藥物治療。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氣不流通,足部寒氣逆流,形成寒厥,脈象沉細,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厥陰經頭痛,項部疼痛,或吐痰沫,發冷厥逆,脈象浮緩,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血虛頭痛,可以用當歸、川芎等藥物治療。氣虛頭痛,可以用人參、黃耆等藥物治療。氣血俱虛頭痛,可以用調中益氣湯,再加川芎、蔓荊子、細辛,效果如同神效。白朮半夏天麻湯,可以治療痰厥頭痛。清空膏,可以治療風濕熱頭痛。羌活附子湯,可以治療厥陰頭痛。如果濕氣在頭部,可以用苦味藥物來吐出濕氣,不要執着於某一方子。我的老師曾經患頭痛,發作時兩頰青黃,頭暈眼花,眼睛不想閉合,懶得說話,身體沉重,很想嘔吐。潔古說:這是厥陰太陰經合病,叫做風痰。可以用《局方》中的玉壺丸治療,再灸俠谿穴,就會痊癒。由此可見,知道方子,是理解藥物的本質;掌握方法,是懂得如何運用藥物。只知道本質而不知如何運用,就會造成弊端。只有本質和方法都能運用得當,纔是醫術最高境界。
丹溪,曰:東垣頭痛論極好。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兩太陽作痛,此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湯,多加川芎、當歸,甚者加知母、蔓荊子。諸經氣滯,亦能頭痛。偏頭風在右,屬痰屬熱。痰用蒼朮、半夏;熱用酒芩。在左屬風,屬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川芎、當歸。諸家不分所屬,故藥多不效。少陽偏頭痛,便秘或可下之。清空膏治諸般頭痛,惟血虛頭痛不治。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川芎、當歸主之。當歸一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此東垣法也。如肥人頭痛,是濕痰,宜用半夏、蒼朮。如瘦人頭痛,是熱,宜酒洗薄黃芩。因感冒而頭痛,宜防風、羌活、藁本、白芷之類。如氣虛而痛,宜黃耆酒、生地黃、東垣安神湯之類。如風熱在上而痛,宜天麻、蔓荊子、臺芎、酒黃芩。如苦頭痛,宜細辛。如形瘦色蒼而頭痛者,此是血虛也,宜用當歸、川芎、酒黃柏。壯實人氣實有痰,或頭重頭暈,用大黃酒炒為末,茶調三錢,服之立效。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治類頭風,白芷、酒黃芩為末,茶調下。
白話文:
丹溪曰:東垣頭痛論極好。
丹溪說:東垣先生關於頭痛的論述非常好。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兩太陽作痛,此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湯,多加川芎、當歸,甚者加知母、蔓荊子。
頭痛大多是因為痰濕引起的,疼痛劇烈者多是火氣旺盛。勞碌過度、體虛的人,像傷寒發熱一樣,頭頂兩邊太陽穴疼痛,這是心火從下往上衝的結果,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多加川芎、當歸,疼痛嚴重者再加知母、蔓荊子。
諸經氣滯,亦能頭痛。偏頭風在右,屬痰屬熱。痰用蒼朮、半夏;熱用酒芩。在左屬風,屬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川芎、當歸。諸家不分所屬,故藥多不效。
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引起頭痛。偏頭痛位於右側,多半是痰濕或熱邪所致,痰濕用蒼朮、半夏治療;熱邪用酒炒黃芩治療。偏頭痛位於左側,多半是風邪或血虛,風邪用荊芥、薄荷治療;血虛用川芎、當歸治療。很多醫生不分頭痛的具體原因,所以藥效不佳。
少陽偏頭痛,便祕或可下之。清空膏治諸般頭痛,惟血虛頭痛不治。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川芎、當歸主之。當歸一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
少陽經的偏頭痛,若伴有便祕,可以服用瀉藥。清空膏可以治療各種頭痛,唯獨血虛頭痛不治。血虛頭痛,疼痛從眼角向上蔓延至頭頂,可以用川芎、當歸治療。取當歸一兩,酒一升,煮到六分之五,喝到醉爲止,就能見效。
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此東垣法也。
治療頭痛必須使用川芎,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根據不同的經絡添加引經藥,太陽經用川芎;陽明經用白芷;少陽經用柴胡;太陰經用蒼朮;少陰經用細辛;厥陰經用吳茱萸,這是東垣先生的方法。
如肥人頭痛,是濕痰,宜用半夏、蒼朮。如瘦人頭痛,是熱,宜酒洗薄黃芩。
肥胖的人頭痛,多半是濕痰,應該服用半夏、蒼朮。瘦弱的人頭痛,多半是熱邪,應該服用酒洗薄黃芩。
因感冒而頭痛,宜防風、羌活、藁本、白芷之類。如氣虛而痛,宜黃耆酒、生地黃、東垣安神湯之類。
因感冒引起的頭痛,應該服用防風、羌活、藁本、白芷等藥物。如果頭痛伴有氣虛,應該服用黃耆酒、生地黃、東垣安神湯等藥物。
如風熱在上而痛,宜天麻、蔓荊子、臺芎、酒黃芩。如苦頭痛,宜細辛。
如果頭痛是因為風熱上攻引起的,應該服用天麻、蔓荊子、川芎、酒黃芩。如果頭痛伴有苦味,應該服用細辛。
如形瘦色蒼而頭痛者,此是血虛也,宜用當歸、川芎、酒黃柏。
如果病人身形瘦弱,面色蒼白,且伴有頭痛,這是血虛,應該服用當歸、川芎、酒炒黃柏。
壯實人氣實有痰,或頭重頭暈,用大黃酒炒為末,茶調三錢,服之立效。
體質壯實的人,氣血旺盛,痰濕較重,可能會出現頭重頭暈,可以將大黃酒炒成粉末,用茶水送服三錢,效果顯著。
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治類頭風,白芷、酒黃芩為末,茶調下。
眉稜骨疼痛,多半是風熱和痰濕引起的,治療方法跟偏頭痛相似,將白芷、酒黃芩研成粉末,用茶水送服。
戴氏,曰:痰作頭痛,其人嘔吐痰多者,宜芎辛湯或導痰湯。怒氣傷肝及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宜蘇子降氣湯加沉香。因虛頭痛,此為腎厥頭痛,宜十全大補湯。中酒頭痛,噁心嘔逆,吐出宿酒,昏眩頭疼如破,宜中和湯、縮脾飲、五苓散,俱加乾葛選用。又曰:眉稜骨痛,屬風熱與痰,治類頭風風熱者,宜祛風清上散。因痰者,二陳湯加酒黃芩。因風寒者,羌烏散。眼眶痛有二證,皆屬於肝。有肝虛而痛,才見光明則眼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黃丸。有肝經停飲,發則眉稜骨痛不可開,晝靜夜劇,宜導痰湯,或小芎辛湯加半夏、橘紅、南星、茯苓。雷頭風者,頭如雷之鳴也,為風邪所客,風動則作聲也。機要云:雷頭風諸藥不效者,證與藥不相對也。夫雷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藥內加荷葉,謂象其形狀,其色又青,乃述類形象也。清震湯主之。血虛頭痛,自魚尾者,謂上攻眉尖,後近髮際,故曰魚尾。
白話文:
戴氏說:痰引起的頭痛,患者嘔吐痰液很多,適合服用芎辛湯或導痰湯。怒氣傷肝或肝氣不順,向上衝擊腦部,導致頭痛,適合服用蘇子降氣湯加沉香。因虛引起的頭痛,這是腎厥頭痛,適合服用十全大補湯。因喝酒引起的頭痛,噁心嘔吐,吐出宿酒,頭昏眼花,頭痛像是要裂開一樣,適合服用中和湯、縮脾飲、五苓散,都加入乾葛選擇服用。
戴氏又說:眉稜骨疼痛,屬於風熱或痰引起的,治療方法類似頭風風熱,適合服用祛風清上散。如果是因為痰引起的,服用二陳湯加酒黃芩。如果是因為風寒引起的,服用羌烏散。眼眶疼痛有兩種情況,都屬於肝。一種是肝虛引起的疼痛,只要看到光線就會眼眶骨疼痛加劇,適合服用生熟地黃丸。另一種是肝經停滯水飲,發病時眉稜骨疼痛,無法張開眼睛,白天靜止,晚上加劇,適合服用導痰湯,或者小芎辛湯加半夏、橘紅、南星、茯苓。
雷頭風,是指頭部像雷聲一樣響,是由於風邪入侵,風吹動就會發出聲音。機要中說:雷頭風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是因為證狀和藥物不匹配。雷屬於震卦主導,震卦像仰著的盂一樣,因此藥方中加入荷葉,是因為形狀像盂,顏色又是青色的,這是根據類比形象來選擇藥物。清震湯主治雷頭風。血虛引起的頭痛,從魚尾開始,是指疼痛向上蔓延到眉尖,然後靠近髮際,所以叫做魚尾。
王節齋,曰:久頭痛病,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此屬鬱熱本而標寒。世人不識,率用辛溫解散之藥,暫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疏,故風寒易入,外表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邪,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惟當瀉火涼血為主,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治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李氏,曰:厥頭痛,厥者,逆也。邪氣逆上陽經而作痛,甚則發厥,須分內外二因治之。外感頭痛,必有寒熱,宜分輕重解表。風證,芎芷香蘇散、消風散。風熱,川芎石膏散。風寒,三五七散。風寒入腦連齒痛者,芎辛湯或羌活黑附湯去附、柏加桂枝。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者,用麻黃、細辛、全蠍、藿香各五分為末,荊芥煎酒或茶下。寒證,連須蔥白湯、葛根蔥白湯。暑證,香薷飲加茵陳、蔥白,或大半夏湯,薑汁為丸服。濕證,芎術湯。濕熱心煩,痛起耳中,古防風湯加酒芩、蒼朮、蒼耳子、細辛為末,茶清入薑汁少許調服。熱多者,酒芩為末,茶清下。內傷氣虛,相火上衝,耳鳴,九竅不利,兩太陽穴痛,宜補中益氣湯倍川芎,加知母、蔓荊子,或四君子湯。大病後,及諸虛痛者,四桂散加茶一撮。血虛,自魚尾上攻,古芎歸湯或四物湯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荊子。氣血兩虛者,調中益氣湯加川芎、細辛。挾火者,安神湯。腎厥,下虛上盛,巔頂不可忍,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宜玉真丸。七情氣厥,心腹脹滿,嘔吐酸水,宜古芎烏散、葫蘆巴散。挾痰,如聖餅子。頭與心換痛者,古藁蒼湯。痰厥頭旋眼黑,言亂噁心,眼閉肢冷,宜半夏白朮天麻湯、導痰湯加芎辛三生丸。痰火,痛甚如破,二陳湯加芩、連或清空膏、清上瀉火湯。如壯實人,只宜酒炒大黃為末,清茶下。痰飲滯痛者,神芎丸。有伏痰者,瓜蒂散吐之。積聚痛者,大黃備急丸。凡頭痛,數日不食,百藥不效者,二氣丹。無熱者,黑錫丹,常服點頭散斷根。尋常頭目不清,似痛非痛,參蘇飲主之。風熱者,徹清膏芩連煎湯調下。沐浴後者,單白芷丸。又曰:頭風須分偏正,素有痰者,或櫛沐取涼,及醉飽仰臥,賊風入腦,入項,入耳,入鼻,自頸項以上,耳、目、口、鼻、眉稜之間,有一處不若吾體,皆其漸也。有頭皮浮頑不自覺者,有口舌不知味者,或耳聾或目痛,或眉稜上下掣痛,或鼻中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阿欠而作眩冒之狀,甚則項強硬,身體拘急,宜川芎茶調散,或祛風通氣散主之,此正頭風也。偏左痛者,多血虛,或有火,或風熱;偏右痛者,多氣虛,或鬱滯,或痰,或風濕。要知正痛常兼左右病邪。凡頭痛,久則為風也。風濕腫痛連肩背,或遇陰雨則甚者,羌活勝濕湯。風熱頭痛腫大,遇熱則發,消風散倍荊、防。熱甚,二陳湯加荊、防、薄荷。便閉,更加大黃微利之。熱微,二陳湯加酒芩、防風、川芎、白芷。濕痰,發則痛密無間,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及細辛少許。血虛者朝輕夕重,古芎歸湯,或四物湯加荊、防、白芷、薄荷。氣虛者,朝重晚輕,多屬左邊,宜補中益氣湯加芎、辛。陽虛甚者,單白芷丸,用參附煎湯下。頭風發時悶痛,必欲綿帕裹包者,熱鬱也,宜涼血瀉火為主,佐以辛溫散表從治,二陳湯加酒炒黃芩及荊芥、薄荷、川芎、石膏、細辛,或消風百解散、防風通聖散。有三陽熱鬱,頭痛不敢見光,喜置水於頂者,宜辛涼,汗吐下三法並行乃愈。又有偏痛年久便燥,目赤眩暈者,乃肺乘肝,氣鬱血壅而然,宜大承氣湯下之,外用大黃、芒硝為末,井底泥調塗兩太陽穴上乃愈。素患頭風,因外感而發者,惡寒,頭面多汗,宜分偏正,專治頭風,而外感自散。如頭風發方愈而後外感自汗者,加味烏荊丸。因七情發,多吐逆寒熱者,參蘇飲主之;無寒熱者,二陳湯加烏藥、川芎。風痰,眉心痛者,二陳湯吞青州白丸子。眉稜骨痛,連目不可開,晝靜夜劇,身重者,導痰湯。濕痰,眉眶骨痛體重者,芎辛湯合導痰湯加川烏、白朮。寒濕,芎辛湯加川芎、附子、薑、桂、南星。風熱,眉稜骨痛甚者,古防風湯加酒黃芩。風虛,加川烏、草烏、細辛或金棗丹。血虛挾風,羞明,眉眶痛甚者,生熟地黃丸或四物湯加羌活、防風。氣虛挾風,安神湯。通用謝傳點眼丹,搐鼻藥。
白話文:
王節齋、李氏論頭痛:
王節齋說:久頭痛症,只要稍微感覺到風寒就會發作,寒冬時節需要用厚厚的毛巾包裹頭部的人,這屬於內熱鬱積而外顯寒象。世人不懂這個道理,往往用辛溫解表的藥物,雖然能暫時見效,但誤以為是寒症。殊不知,因為病根在內熱,毛孔經常開張,所以容易受風寒侵襲。外表包裹來壓制內熱,反而會導致氣血閉塞而引起疼痛。辛熱藥物雖然可以打開閉塞的氣血,散掉表面的寒邪,但卻是火上澆油,病根反而更深,惡寒的症狀更嚴重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瀉火涼血為主,再輔以辛溫散表的藥物,從根源上治療,這樣才能徹底治癒疾病。
李氏說:厥頭痛,厥就是逆的意思。邪氣逆行上衝陽經而引起疼痛,嚴重時會發作厥症,需要分內外兩方面原因治療。
外感頭痛,必有寒熱,要根據輕重程度來解表。
- 風證:可用芎芷香蘇散、消風散。
- 風熱:可用川芎石膏散。
- 風寒:可用三五七散。
- 風寒入腦連齒痛:可用芎辛湯或羌活黑附湯(去附子,加桂枝)。
- 腦風項背怕冷,腦戶極冷:用麻黃、細辛、全蠍、藿香各五分研末,用荊芥煎酒或茶送服。
- 寒證:可用蔥白湯、葛根蔥白湯。
- 暑證:可用香薷飲加茵陳、蔥白,或大半夏湯,用薑汁做成丸劑服用。
- 濕證:可用芎術湯。
- 濕熱心煩,疼痛發自耳中:可用古防風湯加酒芩、蒼朮、蒼耳子、細辛研末,用茶水沖服,並加入少許薑汁。熱重者,可用酒芩研末,用茶水送服。
內傷氣虛,相火上衝,耳鳴,九竅不利,兩太陽穴疼痛: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倍川芎,再加知母、蔓荊子,或用四君子湯。
大病之後,或各種虛弱引起的疼痛:可用四桂散加茶葉少許。
血虛,疼痛由魚尾部位向上攻:可用古芎歸湯或四物湯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荊子。
氣血兩虛:可用調中益氣湯加川芎、細辛。
夾雜火氣:可用安神湯。
腎厥,下虛上盛,頭頂疼痛難忍,脈搏跳動時有力,按壓時則堅硬:宜用玉真丸。
七情氣厥,心腹脹滿,嘔吐酸水:宜用古芎烏散、葫蘆巴散。
夾雜痰證:可用如聖餅子。
頭與心交替疼痛:可用古藁蒼湯。
痰厥頭昏眼黑,言語不清,噁心,眼閉肢冷:宜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導痰湯加芎辛三生丸。
痰火,疼痛劇烈如破裂:可用二陳湯加芩連或清空膏、清上瀉火湯。體質壯實者,只用酒炒大黃研末,用清茶送服。
痰飲阻滯引起疼痛:可用神芎丸。
有伏痰:可用瓜蒂散吐出痰液。
積聚疼痛:可用大黃備急丸。
凡是頭痛,持續數日不吃飯,各種藥物都無效:可用二氣丹。
無熱者:可用黑錫丹,長期服用點頭散可以徹底根治。
平常頭昏腦脹,似痛非痛:可用參蘇飲。
風熱頭痛:可用徹清膏加芩連煎湯服用。
沐浴後頭痛:單用白芷丸。
李氏還說:頭風需要分清楚偏正。
素有痰證者,或者梳頭洗頭受涼,或者醉酒飽食仰臥,賊風侵入腦部,侵入項部、耳朵、鼻子,從頸項以上,耳朵、眼睛、嘴巴、鼻子、眉稜骨之間,任何一處感覺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都是頭風的徵兆。
- 頭皮浮腫發硬,自己沒有感覺。
- 口舌失去味覺。
- 耳聾或眼痛。
- 眉稜骨上下抽痛。
- 鼻中聞香氣特別濃鬱,聞臭氣特別難聞。
- 只打哈欠,就出現頭昏眼花。
- 嚴重時,頸項僵硬,身體緊繃。
以上這些情況,可用川芎茶調散,或者祛風通氣散來治療,這就是正頭風。
- 頭痛偏左,多是血虛,或者有火,或者風熱。
- 頭痛偏右,多是氣虛,或者鬱滯,或者痰證,或者風濕。
需要注意的是,正頭痛經常會伴隨著左右兩側的病邪。
凡是頭痛,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風症。
- 風濕腫痛連續肩背,或者遇上陰雨天就加重:可用羌活勝濕湯。
- 風熱頭痛,頭部腫大,遇到熱就發作:可用消風散加倍荊芥、防風。
- 熱重:可用二陳湯加荊芥、防風、薄荷。大便不通,再加一點大黃,讓大便稍微通暢。
- 熱輕:可用二陳湯加酒芩、防風、川芎、白芷。
- 濕痰,頭痛持續不斷:可用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和少量細辛。
- 血虛,早上輕晚上重:可用古芎歸湯,或者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白芷、薄荷。
- 氣虛,早上重晚上輕,多是左側疼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芎辛。
- 陽虛嚴重:單用白芷丸,用人參、附子煎湯送服。
頭風發作時,頭部悶痛,必須用毛巾包裹才能緩解:這是熱鬱積在體內,應該以涼血瀉火為主,輔以辛溫散表來治療。可用二陳湯加酒炒黃芩,再加荊芥、薄荷、川芎、石膏、細辛,或者消風百解散、防風通聖散。
- 三陽熱鬱,頭痛不敢見光,喜歡把水放在頭頂:宜用辛涼,汗吐下三法並用才能治癒。
- 頭痛偏側,時間久了就變得乾燥,眼睛紅赤頭昏眼花:這是肺氣侵犯肝臟,氣鬱血瘀引起的,宜用大承氣湯瀉下,外用大黃、芒硝研末,用井底泥調和塗抹在兩太陽穴上,就能治癒。
素患頭風,因為外感而發作,怕冷,頭面部出汗:宜根據偏正,專治頭風,外感會自行散去。
- 頭風發作後已經治癒,但外感仍有自汗症狀:可用加味烏荊丸。
七情發作引起頭痛,多伴有嘔吐、寒熱:可用參蘇飲治療。無寒熱者:可用二陳湯加烏藥、川芎。
風痰,眉心疼痛:可用二陳湯吞服青州白丸子。
眉稜骨疼痛,連眼睛都睜不開,白天輕晚上重,身體沉重:可用導痰湯。
濕痰,眉眶骨疼痛,身體沉重:可用芎辛湯合導痰湯加川烏、白朮。
寒濕:可用芎辛湯加川芎、附子、薑、桂、南星。
風熱,眉稜骨疼痛劇烈:可用古防風湯加酒黃芩。
風虛:加川烏、草烏、細辛或者金棗丹。
血虛夾雜風,怕光,眉眶骨疼痛劇烈:服用生地黃丸或者四物湯加羌活、防風。
氣虛夾雜風:可用安神湯。
通用謝傳點眼丹、搐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