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

1. 診法

脈經,曰:腸澼下膿血,脈沉小留連者生,洪大數,身熱者死。又曰:腸澼筋攣,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而緊者死。

脈訣舉要,曰:澀則無血,厥寒為甚,尺微無陰,下痢逆冷。又曰:無積不痢,脈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

丹溪,云:下痢純血者,如塵腐色者,如屋漏者,大孔如竹筒者,唇如硃紅者,俱死。如魚腦者,身熱脈大者,俱半死半生。經所謂身涼脈細者生,身熱脈大者死,亦是大概言之,不可以途而論也。

白話文:

【診斷方法】

《脈經》記載:若患痢疾下膿血,脈象呈現沉小且延續不斷的狀態,此種情況患者有生存的機會;但若是脈象洪大且頻率快,伴有身體發熱的症狀,這類型的患者預後不佳,可能面臨死亡。

另外,《脈經》又說:若患痢疾伴有筋肉抽搐,脈象呈現小而細微、平穩安靜的狀態,這種情況患者可存活;但若是脈象浮大且緊繃,這種情況則預示患者可能死亡。

《脈訣舉要》指出:脈象呈現滯澀代表血液不足,肢體寒冷會更加嚴重,若尺部脈象微弱且缺乏陰氣,可能出現下痢及四肢冰冷的症狀。另外,書中又說:沒有積食不會引起痢疾,脈象應該呈現滑順且大的狀態,但若是脈象浮淺、弦硬且緊繃,這種情況患者可能死亡,反之,若脈象沉著且細微,對患者則無害。

丹溪先生表示:若下痢純為血液,且顏色像塵土般暗淡或像腐朽物質,以及肛門開口過大如竹筒,嘴脣呈現朱紅色,這些情況都代表患者可能面臨死亡。然而,若下痢物質像魚腦,且患者身體發熱、脈象大,這類型的患者則處於生死之間。經典所說的身體冷卻、脈象細微的患者能存活,而身體發熱、脈象大的患者可能死亡,這只是大致上的描述,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