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七 (1)

1.

求嗣全書,論曰:凡孕子在男女之氣血沖和,厚積而時發。其艱且晚者,由稟受虛弱,榮衛偏勝,故資藥餌調攝,抑太過,助不及,俾就沖和已耳。庸醫識謬,動投香燥辛熱,消爍真陰,煽引諸火,心火得熱而熾,怔忡恍惚,驚悸狂躁發焉。肝火得熱而灼,掉眩強直,支痛軟縮,昏瞀發焉。脾火得熱而燥,嘔吐暴注,脹鼓癰疹,鼽衄淋悶發焉。肺火得熱而燋,咳唾喘滿,痿痹膹郁發焉。腎火得熱而沸,水虧則火盛,化源枯涸,四臟之疾叢起焉。是本來無恙,因補藥過驟,補而病,病而甚,猶不知剛劑之酷烈也。血虛,四物可矣;氣虛,四君子可矣。王道雖無近功,亦無遠禍。然所以稱虛者,恣欲過度致之,果虛則虛中有火,未有不制火而能收補益之效也。蓋火盛,則雖有補藥,從邪而不從正,火益旺而氣血愈耗矣,但調氣清火而血自勻和。婦人性多偏怒,妾媵情鮮疏暢,偏則暴,暴則火性益騰。偏則鬱,鬱則伏火愈積。心不足則血不流,脾不足則味不化,加以毒食猛劑,安得沖和。此入制香附丸,性味極純,氣調則血調,血調則經順,久服收功,百發百中,不敢自私,公之於人。又曰:男子陽精微薄,雖遇血海虛靜,流而不能直射子宮,多不成胎。蓋因平時嗜欲不節,施瀉太多所致。宜補精元,兼用靜功存養,無令妄動,候陽精充實,依時而合,一舉而成矣。女人陰血衰弱,雖投真精,不能攝入子宮,雖交而不孕,雖孕而不育。是以男子配合,必當其年,未笄之女,陰氣未完,欲盛之婦,所生多女。性行和者經調易,性行姤者月水不勻。相貌惡者刑重,顏容媚者福薄。大肥脂滿,子宮不能受精。太瘦子宮無血,精不能聚,俱不宜子。男精女血,皆兼氣血陰陽,總屬腎與命門,精血充盛,別無雜病,宜交會得時,乃成胎孕。凡經盡一日至三日,新血未盛,精盛其血,男胎成矣。四日至六日,新血漸長,血勝其精,女胎成矣。六日至十日,鮮有成者,總成亦皆女胎。欲求子者,全在經盡三日以里,於夜半子時,生氣瀉精,受妊必男。斯時男女無暴怒,毋醉飽,毋食炙煿辛熱,毋用他術贊益,陰陽和平,精血調暢,交而必孕,孕而必育,育而為子且壽。妊後宜內遠七情,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蓋子食母氣以成形,食母味以養精,苟無胎動、胎痛、漏血及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亦不得交合,觸動欲火。生後攝養,一如胎前。蓋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母食膏粱熬烈之物則乳毒,有是數者,子受其害。寡欲則不妄交合,積氣儲精,待時而動,故能有子。凡心有所動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腎主精而藏志,心神外馳,則腎志內亂,其於交會之際,殊無靜一清和之氣,所瀉之物,同歸腐濁而已,安能發育長養於其間哉。欲寡神完,不惟多子,抑且多壽。若見命門脈微細或絕,陽事痿弱,法當補陽。若見命門脈洪大鼓擊,陽事堅舉,是為相火妄動,法當滋陰。若或腎脈浮大芤緊,遺精尿血,法當補陰。若帶洪數,兼以瀉火。若見腎脈微甚欲絕,別無相火為病,法當陰陽雙補。陽脫痿弱,精冷而薄,或來慢不能直射子宮,命門脈微細者,還少丹、打老兒丸。精清淡者,雀卵丸。陽痿不舉,命門脈虛欲脫者,巨勝子丸、壯陽丹。腎氣欠旺,來慢不能直射子宮者,續嗣丹、溫腎丹。精漏無火者,金鎖思仙丹。陰虛有火者,大造丸、腎氣丸、補陰丸、虎潛丸。四十以後,縱有火動者,只宜小菟絲子丸、天門冬膏,忌用知柏、芍藥寒涼。陰陽兩虛者,八味丸、二神交濟丹、通用種子大補丸、玄牝太極丸、五子衍宗丸、十子丸、加味蒼朮膏、何首烏丸。女宜鼓動微陽,女金丹、螽斯丸、大小烏雞丸。調養經血,四制香附丸、十味香附丸、墨附丸、單醋附丸、百子附歸丸、琥珀調經丸、加味養榮丸、加味益母膏、滋陰百補丸、大造丸、補陰丸,依證選用。不可過服熱藥以遺子患。古云:父吞剛劑,子患熱淋,且性燥多火,男女皆然,況造化之妙,豈可專恃藥餌乎。

白話文:

懷孕是由於男性和女性的血液必須平衡才能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胚胎。如果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佳或者缺乏某種元素,例如營養不良或者精神壓力太大,那麼他們可能無法正常懷孕。

為了確保能夠成功懷孕,男性應該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並且避免過度使用某些刺激性的草藥。同時,女性也需要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並定期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生殖系統功能正常。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的平衡和諧,這樣纔有可能成功懷孕。這包括適當的食物選擇以及避免食用對身體有害的食物。此外,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睦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最後,對於已經懷孕的女性來說,她們需要注意飲食習慣以及其他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以便讓自己和寶寶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產

又曰:或問《千金方》有房中補益法,可用否?予應之曰: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水之體靜,火之體動,動易而靜難。儒者曰:正心收心養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動於妄也。道者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動於妄也。

蓋相火藏於肝腎陰分,君火不妄動,相火惟有稟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飛走之狂勢也。易兌取象於少女,兌,說也,遇少男艮為咸。咸,無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義焉。若良而不止,徒有戕賊,何益之有。為補益之說者,此可用於質壯心靜遇敵不動之人,苟無聖賢之心,神仙之骨,未易為也。

白話文:

有人問我,《千金方》中有房中補益的法子,可不可以使用?我回答說: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心就像火一樣在上面,腎就像水一樣在下面。水可以上升,火可以下降,一升一降,永無止境,所以生命才能延續。水的本性是靜止的,火的本性是運動的,運動容易,靜止難。儒家說:正心、收心、養心,都是為了防止心火妄動。道家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也是為了遏制心火妄動。

其實相火藏在肝腎陰分,君火不妄動,相火就只能聽命守位,哪會有焚燒虐待的火焰和狂亂的趨勢呢?易經中兌卦象徵少女,兌,代表歡悅,少女遇到少男艮卦就成為咸卦。咸,代表無心之感。艮,代表停止。房中之法,有停止的意思。如果過度而不停止,只會傷害身體,有什麼益處呢?那些宣稱房中之術可以補益的人,只能用在體質強壯、心靜如水、遇敵不動的人身上。如果沒有聖賢的心性和神仙的體魄,就不要輕易嘗試。

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樂於與,一樂於取,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為補,殺人多矣。又曰: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為萬物父母。天大也,為陽,而運於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天之大氣舉之。

日實也,亦屬陽,而運於月之外。月缺也,屬陰,稟日之光以為光者也。人身陰氣,其消長視月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行,是有形之後,猶有待於乳哺水穀以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內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供給也。

白話文:

女性是屬於水性的,男性則是屬於火性,因為水能夠剋制火,所以男女在性行為中的快樂程度不同,一個是在付出上感到快樂,另一個是在索取上感到快樂,這是自然界的一種道理。如果把性愛當作是一種滋補的方式,那麼就會有很多人死亡了。另外還有人說:人類受到天地之間的能量所孕育而出來的生命,天空的陽能量就是我們身體裡的氣息,大地的陰能量就是血液,因此氣息常常會過剩,但是血液卻經常不夠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天地就像是所有生物的父母一樣。天是非常大的,代表著陽的一面,並且運動在地球外面;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心的位置,代表著陰的一面,被天的大氣托住了。月亮和太陽都是屬於陽的一面,而且月亮比太陽小很多,它們都繞著地球轉動。人的身體也是由陰性和陽性組成的,在出生後,男孩到了16歲時才開始產生精子,女孩到14歲時纔開始出現月經,這時候已經有了外貌上的特徵,但仍然需要母乳、食物等東西來維持生命,直到陰性成熟後纔能夠和陽性相匹配。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人在年齡達到40歲的時候,陰性就只剩下一半了,從那以後身體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人性的情慾是沒有邊界的,對於這種容易損耗且不容易恢復的陰性來說,要如何提供足夠的需求呢? 以上是我對該段古文中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瞭解其中的意思。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或疑問,請隨時向我提問!

主閉藏者,腎也。司疏瀉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瀉也。所以聖賢只教人收心養心,其旨深矣。《內經》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天然之真,而為來春發生升動之本。

若於此時縱欲戕賊,至春深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氣之浮,此論一年之虛耳。若上弦前,下弦後,月廓月空,亦為一月之虛。大風大霧,虹霓飛電,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動,皆為一日之虛。若患病初退,瘡痍正作,尤不止於一日之虛。

白話文:

腎臟主掌著藏精閉藏,肝臟則負責疏泄排泄。這兩個臟器都含有相火,而相火向上連結到心臟。心臟是君火,容易受到外物影響而產生變化,心臟活動就會帶動相火活動,相火活動就會導致精氣外泄。即使沒有交合,相火也會暗流涌動,造成疏泄。因此,聖賢教導人們要收心養心,其道理非常深奧。《內經》說:冬天不儲藏精氣的人,春天就容易生病。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是火氣潛伏閉藏,滋養先天真氣的時節,為來年春天生長升發奠定基礎。

如果在這個時候縱欲傷身,到了春深之際,身體沒有根本,陽氣浮躁,就容易患上溫熱病。夏天是火土旺盛的季節,冬天則火氣浮動,這是指一年之中虛弱的時機。如果是在農曆上弦月之前或下弦月之後,月相呈現月廓月空,也代表一個月的虛弱期。大風大霧、彩虹閃電、暴寒暴熱、日食月食、憂愁憤怒、驚恐悲哀、醉酒飽食、勞累過度、思慮過度,都是一天之中虛弱的時機。如果剛剛病癒,或者正在傷口癒合,也屬於一天之中虛弱的時機。

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仲景謂春夏劇,秋冬瘥,而脈弦大者,正世俗所謂注夏病。若犯此四者之虛,似難免此。夫當壯年,便有老態,仰事俯育,一切墜壞,與言及此,深可驚懼。古人謂不見所欲,使心不亂。夫以溫柔之感於體,聲音之感於耳,顏色之感於目,馨香之感於鼻,誰不為之動心也。

善攝生者,於此五個月出居於外,苟值一月之虛,亦宜暫遠帷幕,各自珍重,幸甚。又曰:昔褚澄氏有言,男女交合,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而男形成。陽精先入,陰血後參而女形成,信斯言也。人有精先瀉而生男,精後瀉而生女者,獨何與。東垣曰:經水才斷一二日,血海始淨,感者成男。

白話文:

現在很多人在春末夏初時容易感到頭痛、四肢無力,食慾不振,還伴隨發熱的症狀。張仲景說,這種病症在春夏時節嚴重,秋冬時節會減輕,脈象弦大,正是民間所說的「注夏病」。如果遇到這四種症狀的虛弱狀態,就難以避免這種疾病。正值壯年卻出現老態,生活起居都難以自理,各方面都衰敗下去,光是想想就令人擔憂。古人說,眼不見為淨,意思是不要被外物所誘惑,才能保持心神安定。溫暖的觸感、美妙的聲音、鮮豔的顏色、芬芳的氣味,誰能不被這些吸引呢?

懂得養生的人,在春夏五個月應該多到戶外活動,即使遇到身體虛弱的月份,也應該暫時遠離室內,各自珍重,這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褚澄氏說,男女結合時,陰血先到達,陽精後衝入,就會生男孩。陽精先到達,陰血後進入,就會生女孩。這句話很有道理。有些人精液先洩出就生男孩,精液後洩出就生女孩,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李東垣說,月經剛結束一兩天,血海才淨化,受孕就會生男孩。

四五日血脈已旺,感者成女。至於六七日後,則雖交感,亦不成胎,信斯言也。人有經始斷交合生女,經久斷交合生男者,亦有四五日以前交合無孕,八九日以後交合有孕者,獨何歟。俞子木撰《廣嗣要語》,著方列圖,謂陽實能入虛陰,實陰不能受陽,即東垣之故見也。又謂微陽不能射陰,當補益精元。

弱陰不能攝陽,當調養精血,信斯言也。世有尪羸之夫,怯懦之婦,屢屢受胎,雖欲止之而不能止者。亦有血氣方剛,精力過人,顧乃艱於嗣續,而莫之救者,獨何歟。他如巢氏墳墓手命之說,理或有之,蓋聖人存而不論也。而集群醫大成如丹溪者,亦諄諄以婦人月水為務,而陽施陰受之理,未之權焉。

白話文:

在第四五天時血液已經旺盛,如果被感染就會成為女性。到了第六七天之後,即使有性行為,也不能懷孕,相信這句話吧。有人認為,在開始來月經的時候避免性行為可以生女孩,長期不進行性行為可以生男孩;也有在第四五天之前進行性行為沒有懷孕、第八九天之後進行性行為就懷孕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俞子木編寫了《廣嗣要語》一書,列出了一些方法和圖片,指出男性能夠進入到女性身體內(指性行為),但是女性無法接受男性的精子,也就是李杲所看到的原因。他又提到,微小的陽氣無法穿透陰道,應該增強生殖器官的功能。柔弱的陰道無法抓住陽物,應該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和血液循環。相信這些話吧!世界上有些瘦弱的男人和膽小的女人,經常會懷孕,雖然他們想要停止這種情況卻做不到。也有一些年輕力壯的人,很難生育孩子,而且還找不到解決的方法,這是為什麼呢?其他像巢氏關於墳墓的手勢等理論,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般人都不會去討論它們。即使是聚集了很多名醫的大師級人物朱震亨,也是把女人的月經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於男女之間的生理關係並沒有深入研究。

殊不知富貴之家,侍妾已多,其中豈無月水當期,而無先後之差者乎。有已經前夫頻頻生產,而娶此以圖其易者,顧亦不能得胎,更遣於他人,轉盼數年,復生男女已成行矣。豈不能受孕於此,而能受孕於彼乎。抑丹溪之論,猶有未盡乎。愚以為父母之生子,不拘老少,不拘強弱,不拘康泰,患病不拘精之易瀉難瀉,只以交感之時,百脈齊到者為善耳。

蓋子之於父,耳目鼻口,毛髮骨爪,四肢百體,無不相肖者,以其稟於父母者,百脈具足也。是故交感而百脈齊到,則雖老,雖弱,雖病,患雖易瀉,亦可以成胎矣。交感而百脈參差,則雖少,雖強,雖康泰,雖難瀉,亦無以成胎矣。婦人所構之血,固由於百脈會聚,較之男子之精,不能無輕重之分也。

白話文:

富貴人家往往有很多侍妾,她們的月經週期難免會有所差異,有些人可能已經和前夫生過孩子,後來的丈夫卻無法讓她們懷孕,最後只能被轉嫁他人,過幾年後卻又生下兒女。難道她們不能懷上後夫的孩子,卻能懷上前夫的孩子嗎?難道丹溪先生的論點還有遺漏嗎?我認為父母生孩子,不論年紀大小、身體強弱、健康狀況,也不管精液容易流失還是不容易流失,只要在交合時百脈齊到,就能順利懷孕。

因為孩子繼承了父母的耳目鼻口、毛髮骨爪、四肢百體,這是因為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完整的百脈,所以交合時百脈齊到,即使父母年老、體弱、生病,精液容易流失,也能懷孕。反之,即使父母年輕、強壯、健康,精液不容易流失,但如果交合時百脈不齊,也無法懷孕。婦女的血液是由百脈匯聚而成的,比起男子的精液,輕重有所不同。

若男女之辨,又不以精血先後為拘,不以經盡幾日為拘,不以夜半前後交感為拘,不以父強母弱、母強父弱為拘,只以精血各由百脈之齊到者,別勝負焉。是故精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血,則雖精先血後,雖經盡已久,雖夜半以前,雖母強父弱,亦可以成男。血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精,則雖血先精後,雖經盡未久,雖夜半以後,雖父強母弱,亦可以成女。至有既孕而小產者,有產而不育者,有育而不壽者,有壽而黃耆無強者。

則亦精血之堅脆,分為修短耳。世俗不察精血之堅脆,已定於稟受之初,乃以小產專責之母,以不育專付之兒,以壽夭專委之數,不亦謬乎。然同此人,則同此精血,同此精血,則同此百脈,而有齊到參差之異者,何歟?夫齊到者,常也;參差者,變也。或賦稟異質,或飲食失調,或勞役不時,或色欲過度,或六氣為逆,而七情所感有見而為疾者,有不見而為疾者,其為經絡之損傷則一也。

白話文:

男女的性別判定,不該拘泥於精血先後出現、月經結束時間、半夜前後交合、父母體質強弱等因素。關鍵在於精血各自經由全身經脈的匯聚程度,哪一方更強,就能決定孩子的性別。精血經由全身經脈匯聚後,精氣旺盛,即使精血出現時間晚於血氣,月經結束時間久,交合時間在半夜以前,或是母親體質強於父親,也可能生男孩。反之,血氣旺盛,即使血氣出現時間早於精氣,月經結束時間短,交合時間在半夜以後,或是父親體質強於母親,也可能生女孩。

有些人懷孕後會流產,有些人能懷孕卻無法生育,有些人能生育卻短命,有些人長壽卻體弱。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精血的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就像一個人身材高矮不同一樣。世俗不了解精血的强弱程度是從出生就決定的,就將流產歸咎於母親,將不育归咎於孩子,將壽命長短归咎於命運,這不都是錯誤的嗎?同一個人的精血是相同的,全身的经脈也是相同的,但经脉匯聚程度卻有差異,这是为什么呢?

经脉匯聚程度一致,是正常的狀態;經脈匯聚程度不一致,则是变化的结果。可能是天生體質不同,也可能是飲食失衡,劳累过度,纵欲过度,或是受到六氣的影響,也可能是情緒波動導致生病,有些病症看得見,有些病症看不見,但最終都是導致經絡受損。

由是交感之間,常變雜揉,輕則二八三七四六之分,重則倍半什一百一之分,均為不能齊到,以是而望胎之成,不亦難乎。故又假明醫良藥,伸縮百脈,使急者緩之,遲者速之,痿痹者動盪之,流滑者抑遏之,調濟使得其平,必如乾坤之靜專靜翁。父精之施,有以會百脈之精而為精。

母血之受,有以會百血之血而為血。常使精勝血負,勿使精負血勝,則交感必孕,生男而壽矣。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真以理言,精以氣言,理不可象,而氣則可狀也。何也,二者陰陽也,夫婦之謂也。五者,水火木金土也,心肝脾肺腎之謂也。

白話文:

因此,在男女相互吸引的過程中,常常會混雜著各種變化,輕則表現爲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爲3:7或4:6,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比例相差很大的情況,這些都是無法完全一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期望能夠成功懷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還需要藉助高明醫生的好藥來調節全身血脈,讓緊張的地方變得放鬆,緩慢的地方加快速度,麻痹無力的地方得到活動,流動過快的地方受到抑制,調整平衡達到和諧的狀態,就像天地之間的靜止狀態一樣。父親精子的作用在於彙集所有脈絡中的精華形成新的生命;母親血液的作用則是將所有的血液匯聚在一起成爲新鮮的生命體。通常要保持精子勝於卵細胞的數量,不要出現相反的情況,這樣就能夠順利地孕育出健康的男孩,並且長壽。周敦頤說:“無極之真的本質就是陰陽兩性結合形成的精髓,這種精髓凝聚後就形成了男人和女人。”這裏的“真”指的是道理,“精”指的就是氣,雖然道理難以形象化表達出來,但是氣卻可以通過形狀表現出來。爲什麼呢?因爲兩者都是陰性和陽性,也就是夫妻關係的表現形式。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這五個元素,分別對應的是心臟、肝臟、脾胃、肺部以及腎臟等器官。

然心肝脾肺腎之中,又各有陰陽,其形質雖拘於一體,其脈絡則通乎百骸,使交感而一脈不至,則五有不全而二不能不缺矣,烏能妙合而凝乎。夫惟齊到而無參差,由是精血之交,無兩大之理,非精能勝血,則血能勝精,此乾道坤道之所由分,而成男成女之所由判,乃嗣續之關鍵也。或者曰:世有殘廢之人,或瘸或瞽,或毀折,宜乎百脈之不齊到也。

顧有能生子,與不能生之異,又有生子遂傳父,疾與克兌之異者,何哉?(兌,易也,不若父疾也。)予曰:人之脈絡因形質而殘廢者,固無生子之理,有形質殘廢而脈絡猶自若者,初不妨於嗣續之育也。其以疾相傳者,是雖精血之遺殃,亦有受胎之後,夫婦同居密邇,內胎之形象,因外感而遷移,以故不能不繫於世類也。知是則知克兌父疾者,固由精血之無恙,而調養敬慎之功,亦不可誣也。

白話文:

雖然心、肝、脾、肺、腎都有陰陽之分,它們的形狀和質地都固定在一個身體裡,但它們的經絡卻貫通全身,使它們互相感應。如果有一條經絡不通,五臟就會不完整,兩性就會不健全,怎麼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呢?只有經絡全部暢通,沒有阻礙,精血才能相互交融,不會出現一方過於強大而另一方不足的情況。這就是陰陽之道,也是決定男女之別、延續後代的关键。

有人可能會說,世上有些人天生殘疾,比如瘸腿、失明或肢體殘缺,難道不是因為經絡不暢通嗎?

但為什麼有些人能生孩子,有些人不能?為什麼有的孩子會遺傳父親的疾病,有的孩子卻能健康地出生?這是為什麼呢?

我說:經絡因身體殘疾而受損的人,確實沒有生育能力。但有些人即使有身體缺陷,經絡仍然完好無損,就不會影響生育。至於那些遺傳疾病,雖然是精血遺傳的結果,但也有可能是受孕後,夫妻同居期間,內在的胎兒形象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所以才會遺傳給後代。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遺傳父親疾病的原因,是因為精血沒有問題,但後天的調養和謹慎也功不可沒。

古人受胎教,視正色,聽正聲,道正言,食正味,莫非使之薰陶感化,而生子無不正耳。觀此則殘廢者之脈絡,亦不能以盡同,而遂盡疑其不齊到耶。又曰:種子之道有四,一曰擇地,二曰養種,三曰乘時,四曰投虛。蓋地則母之血也,種則父之精也,時則精血交感之會也,虛則去新之初也。

予聞之師曰,母不受胎,氣勝血衰故也。衰則傷於寒熱,感於七情,氣凝血滯,榮衛不和,則經水先後不一,多寡不均,謂之陰失其道,何以能受。父不種子,氣勝精弱故也。弱則原於色欲過度,傷損五臟,五臟皆有精而藏於腎,精既弱,譬之射者力微,矢往安能中的。謂之陽失其道,何以能施。

白話文:

古人的胎教育兒方法是:

  1. 看正色(純淨、自然的色彩)
  2. 聽正聲(平靜、舒緩的聲音)
  3. 道正言(說正確的話語)
  4. 吃正味(健康的食物)

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母親懷孕期間受到良好的影響,出生的孩子也會很正常。

從這個角度看來,即使有些人生病或身體不好,他們的血液循環也可能與常人不同,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懷疑它們是否健全。

另外,要成功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1. 挑選好的土地(選擇適合的地方居住)
  2. 培育好種子(父親提供優質精子)
  3. 把握最佳時間(把握最佳生育時期)
  4. 找準空隙(避免對新生兒造成負面影響)。

我的老師告訴我,如果母親無法懷孕,可能是因為她的氣太盛,血流不足所導致。這可能會使她容易感冒發燒,情緒波動大,氣血不通暢,皮膚粗糙,月經週期不穩定等問題。

同樣的道理,如果父親無法產生精子,可能也是因為他的氣太強,精液量少所致。這可能是他性慾過旺,消耗太多能量,傷害了內臟器官,使得精液減少,就像射手力量小,箭頭難以命中目標一樣。

斯皆由已之不能自保,以至真元耗散,陰涸陽枯,不成孕矣。故必地盛則種可投,又必時與虛而俱得焉,未有不成育者。雖然藥餌之力,調攝之宜,如期之候,尤不可不加之意也。故種子之法,以調經養精為首,而用藥須審和平,夫婦各相保守,旬日之間,使精血俱盛,所待者時也,當月經一來,即記其時而算,以三十時辰兩日半,則積穢蕩盡,新血初生,所謂精與血俱會矣,及其既孕。

將欲審定男女,先以父生年以爻在上,母生年一爻在下,後以受胎之月居中,果遇乾、坎、艮、震則為男,巽、離、坤、兌則為女,可預得而知者,單歲為陽爻一,雙歲為陰爻一。又曰:天以六氣流行於四時,而寒止居其一。地以百物醞釀乎五味,而性味之寒者最少。然一經烹飪,則寒者亦熱矣。

白話文:

這都是因為自身無法好好保養,導致精氣耗損,陰虛陽衰,才會無法生育。就像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地才能發芽,也需要適當的時機才能開花結果,生育也是一樣,沒有無法生育的道理。雖然藥物和飲食調養、時間的選擇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要調經養精,用藥也要溫和,夫妻互相保養,十天左右讓精血充盈,等待最佳的時機。當月經來潮時,記下時間並計算,三十個時辰,也就是兩天半後,污穢排盡,新血產生,精血交匯,就會懷孕。

如果想要提前預測男女,可以先用父親出生年份的數字作為上爻,母親出生年份的數字作為下爻,再以受孕月份的數字放在中間,如果出現乾、坎、艮、震,就是男孩,巽、離、坤、兌就是女孩,這樣就能預知性別。單數年份為陽爻,雙數年份為陰爻。另外,天上的六氣隨著四季流轉,寒氣只占其中之一。地上的百物在五味中孕育,寒性的食物最少。但經過烹飪之後,寒性也會轉變成熱性。

人之七情所發,皆有火邪。經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屬陽,氣常有餘。血屬陰,血常不足,故氣有餘謂之火。又曰:諸動屬火。凡藥品之燥熱悍慓者入氣分,人之一身氣血,以沖和為貴。既雲氣有餘為火矣,何又從而補之,補之則火熾而氣益壯,所以壯火食氣,銷爍真陰,百脈沸騰,眾疾蜂起。

舉世以惡攻喜補之情而忘其實,實太過之害,醫者又不明亢極承製兼化之理,於男動謂下元虛冷,於女動謂子宮虛寒,投以烏附丁桂香燥種種剛劑,志心久服,以致熱與熱投。陽明容受之經也,毒先受之,引入腎經,次及心肺肝經,無不漸漬深入,如油入面,膠著固結而不可解,是醫與患者,未究心於《素問玄機原病式》也。誤天下之人,何啻千萬。

白話文:

人的七種情緒發作,都會產生火邪。醫書上說:陽氣總是充盈,陰氣總是不足。氣屬陽,所以氣總是充盈;血屬陰,所以血總是不足,因此氣盈餘就叫做火。醫書上也說:所有運動都屬火。凡是性燥熱、辛辣、急躁的藥物,都會進入氣分,人的一身氣血,以調和為貴。既然說氣盈餘為火,為什麼還要補它呢?補它就會火熾盛,氣勢更強,這樣就會火勢旺盛,消耗真陰,全身血脈沸騰,百病叢生。

全世界都喜歡用攻的方式來治病,用補的方式來養生,卻忽略了真實的情況,過度補益的危害太大了。醫生們又不明白亢盛極度、承制兼化這些道理,對於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就說下元虛冷;對於女性性功能障礙,就說子宮虛寒,然後就用烏頭、附子、丁香、桂枝等辛熱燥烈的藥物,讓病人堅持服用,結果就是熱上加熱。陽明經是容納熱氣的經脈,毒素首先會被它吸收,然後進入腎經,再蔓延到心、肺、肝經,逐漸深入滲透,就像油沾到臉上,黏黏糊糊,難以去除。這就是醫生和病人,沒有深入研究《素問玄機原病式》造成的結果。誤導了天下人,何止千千萬萬。

而天下之受誤,以馴致於斃者,猶且諉之命數,而竟不知醫之不刃而殺之也。四物、四君子,治氣血,王道之劑也,用之失宜,猶能貽害,況辛燥諸品,毒厚性猛,藥中之斧斤也,可輕試耶。或曰:天生五材,誰能去兵,熱藥固五材之兵,可盡去乎?曰:大毒治病,十去其九,豈容廢乎。俱中病則止,可一而不可再,可少而不可多。

以之治癰疽外證敷貼膏散,如《周禮》瘍醫五毒散之類則可,以之調和臟腑,補助羸弱,猶熾火於灶,而釜中之水,被其煎耗。每見服峻劑者,後來燔灼潰裂,不忍見聞,借無預以此曉之耳。或曰:少壯時服熱藥者,毒不輒發何也?曰:血氣尚盛,足以降伏其邪。猶國家方泰,豈無奸宄,皆屏息潛藏,至其末造,投間竊發,遂不可支矣。

白話文:

人們往往把因錯誤治療而導致死亡的病患归咎于命运,却不明白医生其实是在无意中杀害了他们。四物汤、四君子汤等用来调理气血的药方,虽然是温和的药物,但用得不当也会造成伤害,何况辛燥等性烈毒性强的药物,如同药方中的斧头,怎能轻易尝试呢?有人可能会说,天地赋予各种药物,我们怎么能完全摒弃那些烈性的药物呢?我说,用烈性药物治病,十次中有九次能治好,怎么能完全不用呢?但使用烈性药物一定要适可而止,一次即可,不可反复使用,剂量也一定要少,不可过量。

用烈性药物治疗痈疽等外症,可以制成膏药或散剂外敷,就像《周礼》中提到的瘍医五毒散一样。但如果用来调理脏腑,补充虚弱体质,就好比在灶台里燃起烈火,锅里的水会被不断蒸发耗尽。我经常看到服用烈性药物的人,后来身体被灼伤溃烂,惨不忍睹,所以我才想要用这些话来提醒大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年轻人服用烈性药物,毒性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呢?我说,这是因为他们的血气还很旺盛,足以压制住毒性。就像国泰民安的时候,难免会有奸邪之徒潜藏,但只要国家强盛,他们就只能隐忍不发,等到国家衰败的时候,他们才会乘虚而入,最终无法控制。

或曰:有服熱藥而亦孕且子者,何也?曰:氣盛血餘,容有之矣。在孕則多異證,生子亦有餘毒。父吞熱劑,子患熱淋,昔人有是論矣。豈惟熱藥,凡飲啖醇釀厚味之人,未有生子而不驚癇,不瘡疥者。或曰:男子精寒,婦人中冷,亦有之乎。曰:男子縱欲過度,虛中無火者,間亦有之。

婦人崩漏帶下之久,其中必冷,第酌天之時,令驗身之強弱,以四物、四君子,少加辛熱升提之劑,愈即止服,不宜過治,過則燥耗陰血,孤陽獨盛,為熱,為嗽,為瘵,相因而致矣。小兒一科,臟腑脆弱,尤忌熱劑,惟宜益元散,以蔥湯調之則可汗,以燈心竹葉湯調之則可清,以車前調之則可分利,以穀芽湯調之則可消導,以辰砂麥冬湯調之則可鎮驚。劉河間直格論中雲:孕婦小兒,時時宜與服之。

白話文: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服用了溫熱的藥物後,不但能懷孕,還能生下健康的子女,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氣很旺盛,血液充足,所以有這種可能性。如果懷孕了,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症狀,生下來的嬰兒也可能會有過剩的毒素。父親如果吃了溫熱的藥物,那麼他的子女可能會有尿路感染等問題,古人就有這樣的論述。不只是溫熱的藥物,凡是飲用濃酒厚味的人,很少有生下的孩子不受驚癇或皮膚病影響的。

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男性體內的精液寒冷,女性體內的中間環境比較涼,也會有這種情況嗎?男性如果放縱自己,過度性行為,導致身體虛弱沒有火氣的,偶爾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女性如果長期出血或者下體分泌物多,那麼她的體內一定比較涼,但是要根據天時和自身身體的強弱來調整,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稍微加入一些溫熱的提神藥物,當病情得到改善就停止服用,不要過度治療,否則會耗損陰血,使孤獨的陽氣過盛,導致發熱、咳嗽、肺結核等問題。對於小孩子的疾病,因為他們的臟腑比較脆弱,更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適合用益元散,配合蔥湯發汗,用燈心竹葉湯清熱解毒,用車前草可以利尿,用穀芽湯可以消化食物,用辰砂麥冬湯可以平定驚悸。劉河間在他的理論中提到,對於懷孕的婦女和小孩子,應該經常給他們服用這些藥物。

遵用已久,早有明效,至於理之曲盡其妙,發千古不傳之秘,則張子和補論一篇,劉守真之《素問玄機原病式》具在。婦人科八制香附丸,小兒科抱龍丸,益元散。男子科,日以清氣化痰,理脾抑火開鬱之劑,自然康和安泰矣。奚必助火消陰,自貽伊感。古人於滋陰,則以黃柏、知母、三補丸。

黃柏、黃連、黃芩數品,性味寒涼,非參朮歸地之溫,非丁桂烏附之熱,乃謂之補,何也。蓋腎經之火既制,則水不至於枯涸;心肝脾肺之火既瀉,則氣血不至於燔灼,使清化之令,周浹於各經,平和之效,順布於四體,所謂誰識攻中有補存之理也。

白話文:

這套醫術沿用已久,效果顯著。至於原理的精妙之處,以及流傳千古的秘訣,可參考張子和的《補論》一篇,以及劉守真的《素問玄機原病式》。

婦科方面,有八制香附丸等方劑;小兒科有抱龍丸、益元散等方劑。

男子科方面,則以清氣化痰、理脾抑火開鬱的藥方,自然能達到康健安泰的效果。何必使用助火消陰的藥物,反而招致病患。

古人滋陰,往往使用黃柏、知母等藥材,以及三補丸。

黃柏、黃連、黃芩等藥物,性寒涼,與參朮、歸地等溫性藥物,以及丁桂、烏附等熱性藥物不同,為何稱為補呢?這是因為腎經的火氣得到控制,則腎水不至於枯竭;心、肝、脾、肺的火氣得以瀉去,則氣血不至於過於亢盛而灼傷身體,使清氣得以暢通各經,平和之效得以遍布全身。這就是所謂「攻中有補存」的道理。

況有峻補熱補如烏頭、附子、吳茱萸、天雄、鎖陽、乾薑、肉桂、膃肭臍、巴戟、覆盆、菟絲、砂仁、鹿茸、豆蔻、菖蒲、故紙、杜仲、益智之類,溫補如遠志、歸、芎、白朮、蒼朮、龍齒、龍骨、五味、人參、黃耆、山茱萸、丹參、熟地、陳皮、紫菀、阿膠、小茴香之類,平補冷補有茯苓、茯神、天門、麥門、生地、黃柏、知母、芩、連、桑皮之類。天之生物,熱性多而寒性少。

白話文:

此外,還有峻補、熱補的藥物,例如烏頭、附子、吳茱萸、天雄、鎖陽、乾薑、肉桂、膃肭臍、巴戟、覆盆子、菟絲子、砂仁、鹿茸、豆蔻、菖蒲、故紙、杜仲、益智等等。溫補的藥物,例如遠志、當歸、川芎、白朮、蒼朮、龍齒、龍骨、五味子、人參、黃芪、山茱萸、丹參、熟地、陳皮、紫菀、阿膠、小茴香等等。平補、冷補的藥物,例如茯苓、茯神、天門冬、麥冬、生地黃、黃柏、知母、黃芩、黃連、桑白皮等等。

天地萬物,天生熱性的藥物較多,寒性的藥物較少。

人之用物,寒者少而熱者多。況膏粱酒醴,雞,魚,姜椒,醯,醬,韭,蒜,何品非熱。雖有寒涼之味,雜以調和,經以烹煿,皆化為熱矣。先輩云:補腎不如補脾,藥補不如食補。今人日用飲食之物,皆補也。物之性味,皆熱也。其生疾也,陽明經十居八九,自口而入,實有形味者也。

飲食皆補物,性皆熱,致病所由,則藥之以寒涼,恐不能勝,又從而峻補之,熱補之,是厝火而加之積薪之上,以火濟火,如火益熱,若之何而不劇也。且一杯之涼藥,豈能勝一盂之酒醴。數藥之寒涼,豈能解一箸之肥甘。日餐涼藥,猶有杯水車薪之懼,又可以悍烈之劑而增其虐焰乎哉。

白話文:

人們日常使用的食物,寒涼的很少,熱性的居多。更何況膏粱厚味、美酒佳釀,雞、魚、薑、椒、醋、醬、韭菜、蒜等,哪一樣不是熱性?就算有些食物帶有寒涼的味道,但經過混合調和、烹煮加工,最終都會轉化為熱性。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藥補不如食補。」如今人們每天食用的食物,無一不是具有補益作用的,而且這些食物的性質都偏熱。所以,人們容易患上陽明經的疾病,十之八九都是因為飲食所致。因為這些食物從口入,具有形狀和味道,其性質必然偏熱。

既然飲食都是補品,性質都偏熱,導致疾病的根源也就在於此。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恐怕力不從心。如果再用峻補的熱性藥物,就如同往火堆上添柴,火上加火,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一杯涼藥怎能抵擋一碗美酒?幾味寒涼藥物怎能抵消一箸肥甘?每天喝涼藥,就像用杯水車薪來滅火一樣,根本無濟於事。更何況用猛烈的藥物去增強熱性,豈不是火上澆油?

或曰:西北高寒,非熱藥莫之祛也。曰:此東垣生於北方,其所著之書,流害至今未已。庸醫殺人,藉為口實者也。蓋西北誠寒矣,寒其外之體膚,未必寒其中之臟腑也,其俗飲燒酒,啖蒜面棗韭,寢臥火炕,寒豈能傷。大抵內熱盛而遇嚴寒以束之,遂至戰慄,亦猶酒噤火過極而兼水化也。

嘗謂京都人之日習酒炕而不皆病,每秋冬,瓜梨湊集,入夏冰水市賣,諸熱賴以大解,故有冬服百梨之說。亦有上天陰騭斯民,產此佳寶,百姓日用而不知誰之為之者。嶺南地熱產饒,枝圓、砂仁、豆蔻、胡椒、蔗糖,飲食以此為常品,蘊毒積久,值火運司天,群染瘴癘,亦猶疫之沿門闔境,而病根實在於此。果能清心寡慾,節飲食起居,何瘴之能災人也。

白話文:

有人說,西北地區高寒,只有用溫熱藥才能驅寒。但這說法錯誤,因為東垣醫生生於北方,他所著的書,流傳至今,誤導了不少人。庸醫藉此殺人,還把責任推卸給藥物。其實西北雖然氣候寒冷,但寒冷只影響到外表的皮膚,未必會影響到內臟。當地人習慣喝燒酒,吃蒜、麵、棗、韭,睡在火炕上,寒氣根本傷不到他們。真正的原因是,體內熱氣過盛,遇到嚴寒,就被束縛住,導致發抖,就像喝酒過量,火氣旺盛,又喝了大量的水,導致身體不適一樣。

我曾經說過,京城人每天都喝酒睡火炕,卻不都生病,每到秋冬,瓜梨盛產,夏天又有冰水販售,這些冷涼之物能有效解暑。所以古人有「冬服百梨」的說法。這也是上天對百姓的恩典,賜予這些珍寶,讓他們每天享用,卻不知是誰的恩惠。嶺南地區氣候炎熱,盛產枝圓、砂仁、豆蔻、胡椒、蔗糖,當地人經常食用這些辛辣甜膩的食物,長期積累毒素,一旦遇到火運司天,就會染上瘴癘。就像瘟疫會沿著門戶傳播,而病根卻在飲食習慣上。如果能清心寡欲,節制飲食起居,瘴氣又怎麼能傷害人呢?

愚亦傷於虎者,談及補藥而神色獨變,敢為珍攝者告。又曰:調攝之道,在心腎上。蓋人之受胎也,先生腎,天一生水也。次生心,地二生火也。腎主藏精,心主藏神,仙家配以坎離二卦。

善攝生者,行止坐臥,念念不放,固守丹田,養其精神,遠女色,節飲食,慎起居,息思慮,少嗔怒,去煩惱,戒燥暴,則腎水上升,心火下降,坎離自然交媾,吾身之男女既合,在內之男女自成矣。又曰:氣盛則生子。子者,滋也。即吾氣之有餘而滋息耳。禮云三十而壯有室,蓋自嬰乳而三十氣盛矣,精神完矣,至是而有室,不亦宜乎。

今之人童年斲喪,淫縱無節,以至氣日消損,精神枯耗,安望其生子。又曰:寡欲多男子。所謂欲者,凡心有所動,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屬手少陰。腎主精而藏志,屬足少陰。心神外馳,則腎志內亂,其於交會之際,殊無靜一清和之氣,其所瀉者,同歸腐濁而已。

白話文:

當人們提到補品時,我的心情就會變得異常沈重,因此我想告訴那些重視健康的人們一些重要的事情。要保持身體健康,關鍵在於心臟和腎臟。人的生命開始於先生成腎,然後再生成心臟。腎負責儲存精華,心臟負責儲存精神,道家學派把這兩個器官比作坎離兩卦。

對於懂得如何保養自己生活的人來說,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應該專注於自己的丹田(腹部),培養自己的精神力量,避免與女性接觸過度,控制飲食量,謹慎安排作息時間,減少思考、憤怒等情緒波動,並避免焦躁不安的情緒。這樣做可以讓腎中的水分向上流動,心臟中的熱力向下移動,使坎離能夠自然地進行交互作用。在我們身上男性和女性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後,在我們內部的男性和女性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古人說:“到了30歲才結婚。”這是因為從小到大,經過了20年的成長,到了30歲的時候,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已經非常旺盛,精力充沛,這個時候結婚是非常合理的。

現在很多人在年輕時就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力,性慾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導致自身的能量逐漸衰弱,精神萎靡不振,怎麼能指望他生育子女呢?另外,“減少慾望就能產生更多的男孩”。這裡所指的“慾望”是指任何心中出現的想法或情感。心臟掌管血液和精神,屬於手少陰經;腎臟掌管精子和意志,屬於足少陰經。如果心靈向外飄散,那麼意誌就會混亂不堪,在性行為過程中完全沒有平靜、溫暖的氛圍,最後只留下污穢的東西。

褚尚書,曰: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然後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堅壯強壽。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瀉,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而子脆不壽也。

李氏,曰:山無不草木,人無不生育。婦人要調經,男子要神足,然後交而必孕,孕而必育矣。

(蔭按:)太初之時,天地絪縕,一氣生人,乃有男女。男女構精,乃自化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蓋言男女生生之機,亦惟陰陽造化之良能焉。齊司徒褚氏言,血先至裹精則生男,精先至裹血則生女。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

白話文:

褚尚書說:“男女相配必須在適當的年齡,男性即使到了16歲已經能夠通達事理,但也要等到30歲才結婚;女性即使到14歲開始來月經,但也一定要等到20歲才能出嫁。這樣做都是為了讓陰陽兩性都完整、成熟,然後再進行交媾受孕,懷孕後順利生產,所生的孩子就會健康長命。現在有些還沒有達到適婚年齡的女孩,在剛來月經的時候就接近了異性,導致陰氣過早地洩漏出去,使得陰陽尚未完全和諧就受到了損傷,並因此產生問題,所以會出現不能懷孕或者懷孕後無法正常生產的情況,最後孩子脆弱短命。”

李氏說:“山上都有花草樹木,人類自然也有生育的能力。女人要注意調節月經,男人要有充足的精力,這樣纔能夠成功受孕並且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 (注釋) 在宇宙開端的時候,天地之間充滿著元氣,從而誕生出了人類,有了男女之別。男女通過交媾的方式,就能夠自我繁殖。《周易》裡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乾坤”分別代表了男性與女性。這些都是說明男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是因為陰陽的力量創造出來的美好能力。齊國司徒褚氏曾說,如果血液先到達包裹住精子,那麼就會生男孩;如果是精子先到達包裹住血液,那就會生女孩。陰陽均衡到達,則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的身體。精液與血液分散開來,則是雙胞胎或連體嬰兒的現象。

道藏經言:月水止後,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東垣言:血海始淨,一二日成男,三四五日成女。聖濟經言:因氣而左動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陰,資之則成女。丹溪先生乃非褚氏,而是東垣,主聖濟左右之說而立論,歸於子宮左右之系,諸說可謂悉矣。而時珍先生謂褚氏未可非也,東垣未盡是也。

蓋褚氏以精血之先後言,《道藏》以日數之奇偶言,東垣以女血之盈虧言,《聖濟》丹溪以子宮之左右言,各執一見,會而觀之,理自得矣。夫獨男獨女之胎,則可以日數論,而駢胎品胎之感,亦可以日數論乎。稽之諸史,一產三子四子者甚多,其子或男多女少,男少女多,參差不同。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月經結束後,一、三、五天懷孕會生男孩,二、四、六天懷孕會生女孩。也有說法認為,月經淨後,一、二天懷孕會生男孩,三、四、五天懷孕會生女孩。另外,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受孕時如果氣偏左就生男孩,偏右就生女孩。醫學家丹溪先生支持後一種說法,認為受孕時子宮左右位置決定了胎兒的性別,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些觀點都有局限性,不能完全否定其他說法。

因為,古人根據精血的先後、日數的奇偶、月經血的盈虧、子宮左右位置等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胎兒性別,各有其論據。單個胎兒的性別可以用日數來推斷,但雙胞胎、多胞胎的性別則不一定能用日數來推斷。歷史上有很多案例,一胎生下三個、四個孩子的,其中男孩和女孩的數量都不一樣,這說明胎兒性別的影響因素非常複雜。

《西樵野記》載明朝天順時,揚州民家一產五男,皆育成,觀此則一三五日為男,二四六日為女之說,豈其然哉。焉有一日受男,二日復受女之理乎。此則褚氏,《聖濟》、丹溪主精血子宮左右之論,似為有見,而《道藏》東垣日數之論,乃為可疑矣。蔭以臆度之,男女之成,只以交感之際,百脈齊到者別勝負焉。

若是精之百脈齊到者,有勝乎血,雖精先血後,雖右動乎陰,雖經盡已久,亦可以成男。血之百脈齊到者,有勝乎精,雖血先精後,雖左動乎陽,雖經盡未久,亦可以成女。故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真以理言,精以氣言,二者陰陽也,夫婦之謂也。五者金木水火土也,心肝脾肺腎之謂也。

白話文:

《西樵野記》記載明朝天順年間,揚州有一戶人家生了五個兒子,全都養育成人。看到這個情況,就有人說十三五日受孕生男,二十四六日受孕生女。這說法真的可信嗎?怎麼可能有一天受孕生男,第二天就受孕生女呢?

這個觀點,褚氏、以及《聖濟》和丹溪都認為精血與子宮左右的理論是可信的,而《道藏》中東垣關於受孕日數的說法,就顯得可疑了。

依我個人推測,男女的性別,只取決於夫妻交合時,百脈齊至的勝負。

如果精氣的百脈齊至力量更強,即使精氣先於血氣,即使右側氣血動於陰性,即使經期已經結束很久,也仍然可能生男孩。反之,如果血氣的百脈齊至力量更強,即使血氣先於精氣,即使左側氣血動於陽性,即使經期尚未結束,也仍然可能生女孩。

因此,周子說:無極之真,二五之精。真指的是道理,精指的是氣,兩者代表陰陽,也就是夫妻。五者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肺腎。

)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非此之謂乎。又方家載轉女為男之法,有束弓弦者,有佩雄黃者,有暗藏雄雞羽於席下者,種種諸法,有應有不應。其應者幸耳,終不若究其本源為合理也。求子者,果能清心寡慾(朱子所謂稟於有生之初者是也,既孕再能絕欲,生子必聰明無疾。

)節戒飲食(大冷大熱,辛辣酒膩等物,夫婦俱各宜戒。蓋胎元先天之氣,極宜清淨,倘或不戒,則精本乎熱,胎元混濁,其子他日胎毒驚風痘疹之證危而難治。)養其強健之體,培其百脈之至,務令精勝血負,勿使精負血勝,縱經盡日久,所感必男。既或男女命運乖舛,速宜悔過自新,修德惜福,時時以濟人利物為念,三年五載,勤勉不怠,天必佑之得男。更能放生戒殺,則所生男,不惟聰敏,益且長壽矣。

白話文:

當陰陽兩性結合並凝聚在一起後,男性是由乾卦形成的,女性是由坤卦形成的,這不是這個道理嗎?另外,有些方法可以讓女孩變成男孩,例如使用弓箭、佩戴雄黃石或者在牀單下面隱藏公雞羽毛等等各種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沒有效果。如果那些有效的就是幸運了,但最終還是不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合理。想要孩子的人,真的能夠保持平靜的心境和減少慾望(這是朱熹所說的,在生命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的),懷孕之後再次避免慾望,出生的孩子一定會非常聰明而且健康。

要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 (太冷太熱的食物、辣味食物以及酒精類食品,夫妻雙方都應該避免食用。因為胚胎的先天生機是非常純潔的,如果不加以限制,那麼精子就會受到熱量影響,胚胎也會變得混亂不清,這樣的孩子未來可能會出現胎兒中毒症、驚厥癲癇病和水痘等疾病,這些都是危險而又難以治療的病症。)

要保持身體的強壯和健康,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確保精液比血液多,不要讓血液超過精液,即使經過很長時間,受孕的一定是男孩。即使是男女之間的命運不合適,也要迅速地改掉錯誤,重新做人,提高道德素質,珍惜幸福,時刻把幫助別人和保護動物作為目標,持之以恆,三年五年,不斷努力不懈怠,老天爺一定會保佑你得到一個男孩。如果你還能做到放生禁殺,那你的兒子不僅僅會聰明伶俐,而且還會延年益壽。

況天有好生之德,人有迴天之功,切不可委之於命運,更不可惑於風水,而歸咎於先人之墳墓矣。倘惑於堪與之說,講求風水,棄親而求子嗣,東遷西葬,年久棺槨難免毀裂,其中屍骸暴露,遺發失骨,幽魂不安,不惟子嗣從此而斬,且災禍必接踵而至矣(戒之戒之)。

白話文:

天地有生生不息的道理,人也有改變命運的能力,絕對不可把一切交給命運,更不可迷信風水,把責任推卸到祖先的墳墓上。如果迷信堪輿之說,過於講究風水,為了子嗣而拋棄親人,東遷西葬,時間久了,棺材難免會腐壞,屍骸暴露,遺骨散失,幽魂不安,不僅子孫後代因此斷絕,而且災禍也必然接踵而至。要謹記這一點,千萬不可再犯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