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6)
卷一·下 (6)
1. 治中風雜方
丹溪加減二陳湯,凡中風證,悉以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為主,余各隨證加用。
陳皮(去白),半夏,白茯苓,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加竹瀝、薑汁溫服。風痰盛,喉如拽鋸者,加南星、枳殼、皂角、防風、瓜蔞仁;如血虛者,加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有瘀血,加桃仁、紅花;如氣虛,加人參、白朮、黃耆;自汗者,以黃耆為君,少用茯苓、半夏,或佐以附子;如風邪盛,自汗,身體痛者,加防風、羌活、薄桂;頭目不利,或頭痛如破,加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頂痛者去川芎,加藁本,或加酒炒片芩;如無汗,身體痛,脈浮緩有力,或浮緊或浮弦,皆風寒在表之證,本方加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秦艽之類,或只用小續命湯,倍麻黃以表之;如大便秘結不行,四物三化湯以微利之,三五日一去可也;心血虧欠,致心神恍惚,本方加黃連、遠志、菖蒲,或心搖動驚悸者,更加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連前共作一劑,煎服。
白話文:
治療中風的症狀,都要以二陳湯加薑汁、竹瀝作為主要藥方,其他藥物則要根據具體情況添加。
二陳湯的配方是:陳皮(去掉白色部分)、半夏、白茯苓、甘草(炙,各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清水煎煮,然後加入竹瀝、薑汁,溫溫地喝下。如果風痰很多,喉嚨感覺像被鋸子拉扯一樣,就需要添加南星、枳殼、皂角、防風、瓜蔞仁;如果血虛,就要加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如果有瘀血,則加桃仁、紅花;如果氣虛,就要加人參、白朮、黃耆;如果容易出汗,就以黃耆為主藥,減少茯苓、半夏的用量,或加入附子;如果風寒盛、出汗、身體疼痛,就加防風、羌活、薄桂;如果頭目不清醒,或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就加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如果頭頂疼痛,就去掉川芎,加入藁本,或者加入酒炒過的片芩;如果不出汗、身體疼痛、脈象浮緩有力,或者浮緊或浮弦,都是風寒表證,就要在這個方劑中加入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秦艽之類藥物,或者直接使用小續命湯,將麻黃的用量加倍,以治療表證;如果大便秘結,就用四物三化湯來緩解便秘,每隔三五天通便一次就可以了;如果心血虧虛導致心神恍惚,就加黃連、遠志、菖蒲,或者心神不寧、心悸,就再加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所有藥材一起煎煮,一次服用。
散風湯
防風,羌活,枳殼,桔梗,川芎(各六分),白芍藥(薄酒炒,各一錢),茯苓(七分),陳皮,半夏,白朮,荊芥(各五分),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無汗,拘急,加麻黃、蔥白;頭疼,加白芷、細辛;氣虛有汗,加人參、黃耆;血虛無力,加生地黃、川歸身;口乾有熱,加黃芩、柴胡、粉葛;四肢惡寒,加桂枝(以上各五分);風痰,加膽南星一錢;胸中多痰不利,滿悶,加竹瀝、薑汁;抽搐,加天麻、殭蠶炒去頭足八分。
白話文:
散風湯
藥材:
- 防風、羌活、枳殼、桔梗(各六分)
- 白芍藥(薄酒炒,各一錢)
- 茯苓(七分)
- 陳皮、半夏、白朮、荊芥(各五分)
- 甘草(四分)
用法:
- 將所有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
- 水煎,飯後服用。
加減:
- 無汗、拘急:加麻黃、蔥白(各五分)
- 頭疼:加白芷、細辛(各五分)
- 氣虛有汗:加人參、黃耆(各五分)
- 血虛無力:加生地黃、川歸身(各五分)
- 口乾有熱:加黃芩、柴胡、粉葛(各五分)
- 四肢惡寒:加桂枝(五分)
- 風痰:加膽南星一錢
- 胸中多痰不利,滿悶:加竹瀝、薑汁
- 抽搐:加天麻、殭蠶炒去頭足八分
註解:
- 以上藥量為古代藥方單位,需根據現代醫學標準調整。
羌活益氣湯
羌活,川芎,當歸,生地黃,龍膽草,半夏,陳皮,薄荷,防風,獨活,黃芩,甘草
上銼,水煎服。
防風天麻散,治風麻痹走注,肢節疼痛,中風偏枯,或暴喑不語,內外風熱壅滯。解昏眩,西北方人多用之,與後方同。
防風,川芎,天麻,白芷,羌活,荊芥穗,小草烏,白附子,當歸,甘草(各半兩),滑石(二兩)
白話文:
羌活益氣湯由羌活、川芎、當歸、生地黃、龍膽草、半夏、陳皮、薄荷、防風、獨活、黃芩、甘草組成。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防風天麻散用於治療風麻痹導致的肢體疼痛、中風偏癱、突然失聲或風熱壅塞。它也能緩解頭昏眼花,尤其適合西北地區的人使用,與後方藥物功效相似。
防風天麻散的藥材包括防風、川芎、天麻、白芷、羌活、荊芥穗、小草烏、白附子、當歸、甘草(各半兩)、滑石(二兩)。
上為末,熱酒化蜜少許,調半錢,加至一錢,覺藥力運行,微麻為度。或煉蜜丸彈子大,熱酒化下一丸或半丸,白湯化下亦得。
經驗如聖散,治中風,身體麻木走痛,眩暈,頭疼,牙關緊急,手足搐下,涎潮悶亂,及破傷風,一切風證。
蒼朮(一斤),防風,白芷,川芎(各八兩),川烏(五兩),草烏,細辛(各四兩),天麻(二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溫酒調下,茶清亦得。如瘋狗蛇蠍等所傷,先用漿水,口含洗淨,用此貼上,仍服之至效。金瘡血出不止,貼上立定。
白話文:
【聖經散方】,用於治療中風、身體麻木疼痛、眩暈、頭痛、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口水泛濫、混亂,以及破傷風等各種風症。
材料:
- 蒼朮(一斤)
- 防風
- 白芷
- 川芎(各八兩)
- 川烏(五兩)
- 草烏
- 細辛(各四兩)
- 天麻(二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溫酒調和後飲用,也可用清茶調和。對於被瘋狗、蛇蠍等動物咬傷的情況,應先用鹼水漱口清洗傷口,然後在傷口上貼上此方,並持續服用直至痊癒。對於金瘡出血不止的狀況,貼上此方後可立即止血。
趙敬齋方,治口眼喎斜,左手左足,不得舉動,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或時妄言,身上無熱,左手脈三部皆伏。
黃松節,枳殼,獨活,牡丹皮,羌活,川芎,黃耆(鹽水浸,略炙),杏仁(去皮尖,各一錢),全蠍(一錢三分),防己,丹參(各一錢二分),荊芥穗(八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飢時服。
必效竹瀝湯,治中風痰涎壅盛,言語塞滯,四肢緩縱。
白話文:
趙敬齋方:
此方用於治療口眼歪斜、左半身不遂、言語不清、時而胡言亂語,並且伴隨左手脈搏三部皆無的症狀。患者體溫正常,沒有發熱現象。
藥方組成:
- 黃松節 一錢
- 枳殼 一錢
- 獨活 一錢
- 牡丹皮 一錢
- 羌活 一錢
- 川芎 一錢
- 黃耆(鹽水浸泡,略微炙烤) 一錢
- 杏仁(去皮尖) 一錢
- 全蠍 一錢三分
- 防己 一錢二分
- 丹參 一錢二分
- 荊芥穗 八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在飢餓時服用。
必效竹瀝湯:
此方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痰涎阻塞,言語含糊不清,四肢無力的症狀。
注:
- 方中藥材名稱後面的數字表示克數,例如「一錢」等於3.75克。
- 「[ ]」中的內容是藥材或方劑的链接,可供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
秦艽,防風,獨活,附子(炮,去皮臍,各一錢)
上㕮咀,以水二盞煎至半盞,入生地黃汁、竹瀝各半盞,再煎至四五沸,作四服。病既去,以他藥調治未效,再服最效。
羌活丸,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痛,鼻塞聲重,痰涎壅滯,遍身拘急,骨節煩疼,天陰先覺不安。
羌活,甘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蔓荊子,枳殼,茯苓,甘草(各一兩),硃砂(一兩半,另研,為衣)
白話文:
將秦艽、防風、獨活、附子(炮製去皮臍,各取一錢)研磨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至半碗,加入生地黃汁和竹瀝各半碗,再煎煮至四五沸,分四次服用。若病症消除後,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可再次服用此藥,效果最佳。
羌活丸用於治療風氣失調導致的頭昏眼花、鼻塞聲重、痰多粘稠、全身拘緊、骨節酸痛,以及陰雨天氣提前出現的不適症狀。
將羌活、甘菊花、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蔓荊子、枳殼、茯苓、甘草(各取一兩)與硃砂(一兩半,另研磨成粉末,用作藥丸的外衣)混合製成丸藥。
上為細末,水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四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御風丹,治一切中風,半身不遂,神昏語謇,口眼喎斜,婦人頭風,血風,暗風,倒僕嘔噦,涎痰,手足麻痹。
川芎,白芍藥,桔梗,細辛,白殭蠶(炒),羌活,南星(薑製,各半兩),麻黃(去根節),防風(去蘆),白芷(各一兩半),甘草(炙),乾生薑(各七錢半),硃砂(二錢半,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熱酒化下,食前,日三服。
愈風丹,治風疾,常宜服此調理。
防風,連翹,麻黃,黃柏,黃連(各半兩),川芎,當歸,赤芍藥,薄荷葉,石膏,桔梗,何首烏(各一兩),熟地,羌活,細辛,甘菊花,天麻(各一兩),黃芩(一兩半),白朮,荊芥(各二錢半),梔子(七錢半),滑石(五兩),甘草(二兩),殭蠶(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清水調成麵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御風丹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半身不遂、神志昏迷、言語不清、口眼歪斜、婦女頭風、血風、暗風、昏倒嘔吐、唾液增多、手足麻木等。
川芎、白芍藥、桔梗、細辛、白殭蠶(炒)、羌活、南星(薑製,各半兩)、麻黃(去根節)、防風(去蘆)、白芷(各一兩半)、甘草(炙)、乾生薑(各七錢半)、硃砂(二錢半,為衣)。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熱酒化服,飯前服用,一天三次。
愈風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疾,常服此藥可調理身體。
防風、連翹、麻黃、黃柏、黃連(各半兩)、川芎、當歸、赤芍藥、薄荷葉、石膏、桔梗、何首烏(各一兩)、熟地、羌活、細辛、甘菊花、天麻(各一兩)、黃芩(一兩半)、白朮、荊芥(各二錢半)、梔子(七錢半)、滑石(五兩)、甘草(二兩)、殭蠶(半兩)。
熱甚,加大黃、朴硝各一兩,硃砂、金箔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化下。
愈風丹,治三十六種風。
蒼朮(酒浸),香白芷,南川烏(火炮),南草烏(火炮,各四兩),天麻,當歸(酒洗),防風,何首烏(火炮),荊芥穗,麻黃(去根節),石斛(去根,酒洗),甘草(各一兩),川芎(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茶清下。勿見風,忌豬肉、雀肉、三白。急悶風,茶湯下;產後咳嗽肺風,紅花湯下;遍身筋骨疼痛,乳香湯下;腰疼、耳聾,腎氣風,荊芥湯下;眉毛脫落,大風,天麻湯下;口發狂言,氣心風,硃砂湯下;十指斷裂,鹽湯下;飲食無味,皂角湯下;遍身疥癬,肺風,茶下;口眼喎斜,茶湯下;迎風冷淚,米泔湯下;手足皮腫,天麻湯下;大腸下血,燒獨蒜湯下;心胸悶,膈噎塞,薑湯下;發狂吐沫,荊芥湯下;身疼黃腫,當歸湯下;五般色淋,鹽湯下;鼻生赤點,蔥湯下;手足熱困,蘇木湯下;鬚髮脫落,鹽湯下;小兒臍風撮口,硃砂湯下;耳作蟬聲,川椒湯下;口吐酸水,茴香湯下;膀胱疼痛,艾醋湯下;起坐艱難,地黃湯下;偏正頭疼,茶湯下;眼跳熱癢,米湯搦;手足麻痹,石榴皮湯下;小兒急慢驚風,金煎湯下;小兒吐蟲,皂角湯下;婦人赤白帶下,甘草湯下。
白話文:
如果發燒很嚴重,就加入大黃、朴硝各一兩,再用硃砂、金箔包裹。將藥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用茶或酒送服。
愈風丹,可以治療三十六種風症。取蒼朮(用酒浸泡)、香白芷、南川烏頭(用火炮製)、南草烏(用火炮製,各四兩)、天麻、當歸(用酒洗淨)、防風、何首烏(用火炮製)、荊芥穗、麻黃(去除根節)、石斛(去除根部,用酒洗淨)、甘草(各一兩)、川芎(五錢),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睡覺前用茶水送服。服用時要避風,忌食豬肉、雀肉、三白(指白蘿蔔、白酒、白糖)。
急悶風症,用茶湯送服;產後咳嗽肺風,用紅花湯送服;遍身筋骨疼痛,用乳香湯送服;腰疼、耳聾,腎氣風症,用荊芥湯送服;眉毛脫落,大風症,用天麻湯送服;口發狂言,氣心風症,用硃砂湯送服;十指斷裂,用鹽湯送服;飲食無味,用皂角湯送服;遍身疥癬,肺風症,用茶水送服;口眼喎斜,用茶湯送服;迎風冷淚,用米泔水送服;手足皮腫,用天麻湯送服;大腸下血,用燒獨蒜湯送服;心胸悶,膈噎塞,用薑湯送服;發狂吐沫,用荊芥湯送服;身疼黃腫,用當歸湯送服;五般色淋,用鹽湯送服;鼻生赤點,用蔥湯送服;手足熱困,用蘇木湯送服;鬚髮脫落,用鹽湯送服;小兒臍風撮口,用硃砂湯送服;耳作蟬聲,用川椒湯送服;口吐酸水,用茴香湯送服;膀胱疼痛,用艾醋湯送服;起坐艱難,用地黃湯送服;偏正頭疼,用茶湯送服;眼跳熱癢,用米湯擦拭;手足麻痹,用石榴皮湯送服;小兒急慢驚風,用金煎湯送服;小兒吐蟲,用皂角湯送服;婦人赤白帶下,用甘草湯送服。
豨薟丸,治中風,口眼喎斜,時吐涎沫,語言謇澀,手足緩弱,骨節疼痛,此方主之良。
豨薟草(一名火杴草,其葉似蒼耳,對節而生,帶豬苓氣者是)
上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收採,不拘多少,九蒸九曬,每蒸用酒蜜水灑之,蒸一飯久,曝乾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
蔭按:蓋骨節疼痛,壅疾也。壅者喜通,此物味辛苦而氣寒,用九蒸九曬、則苦寒之濁味皆去。而氣輕清矣。《本草》云:輕可以去實。蓋輕清則無竅不入,故能透骨驅風,勁健筋骨。若蒸曬不滿於九,濁味猶存,陰體尚在,則不能透骨驅風而卻病也。此陰陽清濁之義,惟明者求之。
白話文:
豨薟丸治中風
豨薟丸,用於治療中風,症狀包括口眼歪斜、時常流口水、說話含糊不清、手腳無力、骨節疼痛。此方為治療這些症狀的良藥。
豨薟草(又名火杴草,葉子類似蒼耳,對生在節點上,帶有豬苓的氣味者為佳)
應於農曆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收,數量不限。採收後,需經過九蒸九曬,每次蒸製時用酒蜜水灑之,蒸熟一碗飯的時間後,再曬乾。最後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溫酒或米湯送服皆可。
**陰按:骨節疼痛,屬於阻塞的疾病。阻塞的病症喜通,而豨薟草味苦辛,性寒,經過九蒸九曬,則苦寒的濁味皆去除,氣質變得輕清。《本草》**中記載:輕可以去實。因為輕清之氣無孔不入,故能透骨驅風,使筋骨強健。若蒸曬未滿九次,濁味尚存,陰氣尚在,則不能透骨驅風而治癒疾病。此乃陰陽清濁之理,唯有明眼人才能洞悉。
追風散,治一切急風,角弓反張,四肢抽掣,牙關緊急,骨節疼痛,及破傷風。
川烏(去皮臍),南星(去臍),附子(去皮臍),白附子,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丹砂(研,各一兩),蠍梢(七錢半),膩粉(研,二錢半),麝香(研,三分)
上並生用,搗羅為末,和勻,瓷盒收。每服五分至一錢,豆淋酒或煎蔥白酒下。口噤者,用少藥揩牙,即開為妙。
驪龍珠,治中風百證。
白話文:
追風散
追風散可用於治療各種急風症,例如角弓反張(全身僵硬,頭後仰)、四肢抽搐、牙關緊閉、骨節疼痛,以及破傷風。
藥材:
- 川烏(去皮臍):川烏去皮和臍部,取其有效成分。
- 南星(去臍):南星去臍,取其有效成分。
- 附子(去皮臍):附子去皮和臍部,取其有效成分。
- 白附子:白附子需完整使用。
-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白花蛇用酒浸泡,去除皮骨,取其有效成分。
- 丹砂:丹砂研磨成粉末。
- 蠍梢:蠍子尾部的毒針,取七錢半。
- 膩粉:研磨成粉末,取二錢半。
- 麝香:研磨成粉末,取三分。
製備方法:
將以上藥材全部生用,搗碎過篩,混合均勻,裝入瓷盒保存。
用法用量:
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用豆淋酒或煎蔥白酒送服。若患者口部緊閉,可用少量藥粉塗抹牙齒,即可有效緩解。
驪龍珠
驪龍珠可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各種症狀。
白花蛇(五錢,酥炙),番木鱉(一個,酥炙),半夏,孩兒茶(各一錢半),麻黃(去節),乳香,沒藥(各三錢),虎脛骨(一兩,酥炙),寒水石(四兩,鹽泥固火煅紅)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放鉛盒內,起白毛取出,揩毛。遇患,將一丸燈上燒煙起為末,好酒送下。大汗如雨,不可見風,汗乾即愈。
續命丹,治男子婦人卒中諸風,口眼喎斜,言語謇澀,牙關緊急,半身不遂,手足搐搦,頑痹疼痛,涎潮悶亂,婦人血風,喘嗽吐逆,坐臥不安。
白話文:
白花蛇、番木鱉、半夏、孩兒茶、麻黃、乳香、沒藥、虎脛骨、寒水石等藥材,經過特定處理後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放在鉛盒裡,等到表面出現白毛後取出,擦掉白毛。遇到病患時,將一丸藥放在燈上燒成煙,再用好酒送服。服用後會大量出汗,忌諱風吹,等汗乾了就痊癒了。
這個藥方名叫續命丹,用於治療男女突然中風所致的各種症狀,包括口眼歪斜、說話含糊、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手足抽搐、頑固疼痛、流口水、精神恍惚、女性血風、喘咳嘔吐、坐立不安等。
羌活,川芎,南星(薑製),白鮮皮,川烏,海桐皮,肉桂,當歸,防風,熟地黃,乾葛(各一兩),地榆,虎骨,硃砂,鉛白霜,烏蛇(生),牛黃,雄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麻黃(去節,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不用麻黃用酒)
上為末,以麻黃酒汁入蜜半斤,熬成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豆淋酒下,或蔥酒化下,不拘時。中書左丞張仲謙患半身不遂,麻木,太醫劉之益與服之,汗大出,一服而愈。
白話文:
羌活、川芎、南星(薑製)、白鮮皮、川烏、海桐皮、肉桂、當歸、防風、熟地黃、乾葛各一兩,地榆、虎骨、硃砂、鉛白霜、烏蛇(生)、牛黃、雄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麻黃(去節,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不用麻黃用酒)。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麻黃酒汁和半斤蜂蜜,熬製成膏狀,再與藥粉混合製成彈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豆漿或蔥酒送服,不受時間限制。中書左丞張仲謙患半身不遂,麻木,太醫劉之益為他服用此藥,大量出汗,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服桑枝法
嫩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圖經》云:桑枝溫平,不涼不熱,可以常服,療體中風癢,乾燥,腳底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身輕,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療口乾。《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政和間何子嘗病兩臂痛,服諸藥不效,依此方作數劑即愈。
靈草丹,治一切風疾,及治腳氣,打撲傷損,渾身麻痹。
採紫背浮萍草,攤於竹篩內,下著水,曬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用黑豆淋酒化下。
白話文:
服桑枝法
取嫩桑枝一小升,切成細末,炒香後,用三大升水煎煮,直至剩下二升,一日內服用完畢,沒有時間限制。《圖經》記載:桑枝性溫平,不寒不熱,可以經常服用,能治療體內風寒引起的癢疹、乾燥、腳底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咳嗽等症狀。還能消食、利尿,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容光煥發,同時也治療口乾。
《仙經》記載:所有仙藥,都必須用桑枝水煎服才有效。政和年間,何子曾患雙臂疼痛,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依照此方服用幾劑後便痊癒。
靈草丹
靈草丹用於治療各種風疾、腳氣、跌打損傷、全身麻木等症狀。
採摘紫背浮萍草,平鋪在竹篩上,淋上水後,晒乾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黑豆淋酒送服。
蔭按:本草云:不在山兮不在岸,採我之時七月半,一任癱風與瘓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內下三錢,鐵幞頭上也出汗。
烏荊丸,治諸風緩縱,言語謇澀,遍身頑麻,皮膚瘙癢,又治婦人血風,頭痛眼暈。如腸風臟毒,下血不止,服之尤效。
川烏(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熟水任下。
加味烏荊丸,治因形寒傷風,頭痛,鼻塞聲重,或老人頭風,宿疾發而又感風寒,一切虛風,上攻頭目,咽膈不利。
白話文:
烏荊丸主治各種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皮膚瘙癢等症,以及婦女的血風頭痛、眼花等症。對於腸風臟毒導致的便血不止,效果也很好。配方是川烏(炮製去皮臍,一兩)和荊芥穗(二兩),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或熟水送服。加味烏荊丸則專治因形寒傷風導致的頭痛、鼻塞、聲音嘶啞,以及老人頭風、宿疾復發以及一切虛風上犯頭目、咽喉不利等症。
荊芥(二兩),天麻,附子,白附子,烏藥,當歸,川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食後細嚼一丸,茶下。
龍腦丸,治中風,身如角弓反張,不語昏悶。
龍腦(細研,一錢),麝香(研),蟬殼,牛黃(各細研,二錢半),乾蠍(炒),南星(炮),硃砂(炒),阿膠(炒),香墨,白附子(炮),防風,羚羊角屑,肉桂(去皮),羌活(各半兩),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炙黃,七錢半)
白話文:
將荊芥、天麻、附子、白附子、烏藥、當歸、川芎各取適量,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包裹。飯後細嚼一丸,用茶送服。此藥丸名為龍腦丸,專治中風,症狀為身體如弓般反張、不說話、昏迷不醒。
上為末,入別研藥和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用水酒下,不拘時。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物磨成粉末,再加入其他研磨好的藥物混合均勻。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搗打三四百次,做成像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個藥丸,可以用水或酒送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