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下 (14)

1. 論久痢

丹溪,云:或在下則纏滯,在上則嘔食。此為毒積未化,胃氣未平,證當認其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用參、術補之。毒解積下,食自進矣。治族叔年七十,稟壯形瘦,夏末患泄痢至秋,百方不應。視之,病雖久而神不瘁,小便澀少而不赤,兩手脈俱澀而頗弦,自言胸微悶,食亦減。因悟此必多年沉積癖在腸胃,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喜食鯉魚,三年無日不用。此積痰在肺,肺為大腸之臟,宜大腸之不固也。當與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陳皮、青蔥、蔍首根、生薑煎濃湯,和以砂糖,飲一碗許,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時,吐痰半升如膠,其夜減半。次早又服,又吐半升而痢自止。又與平胃散加白朮、黃連,旬日而安。朱仲苻年近七十,右手風攣多年。七月患瀉痢,百藥不愈。診其脈,右手浮滑而洪數,予曰:此必太陰分有積痰,肺氣壅鬱不能下降,大腸虛而作泄。當治上焦。遂用蘿蔔子加漿水蜜,探之而吐得痰一塊,大如碗,色如琥珀,稠黏如膠,痢遂止,不服他藥。一人患痢百餘日,百法不效,六脈促急沉弦,細弱芤,左手為甚,晝夜十行。視之,穢物甚少,雖下清涕,中有紫黑血絲,食全不進。此非痢也,當作瘀血治之。其人問:瘀血何事而致。予曰:飽食急走,極力叫罵,歐打顛撲,多受疼痛,盛怒不泄,補塞太過,大酒大肉,皆能致之。彼云:去歲枉受責杖,經涉兩年,恐非此等瘀血。予曰:服吾藥,瘀血下則生矣。以桃仁、乳香、沒藥、滑石,佐以檳榔、木香,神麯糊為丸,以米飲下百粒,至夜半不動,又依前法下二百粒,至天明下穢如爛魚腸者二升半,困頓終日,漸與粥食而安。(此方當有大黃,無則難下)

潔古,云:泄痢久不安,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宜大黃湯。用大黃一兩銼,用好酒兩大盞浸半日,同煮一盞半,去渣,分為二次,頓服之,痢止停服。未止再服,以利為度。又服芍藥湯以和之,所以徹其毒也。

丹溪,云:久痢體虛氣弱,滑泄不止,又當以訶子肉、豆蔻、白礬、半夏、牡蠣之數,擇用以澀之。然須以陳皮為佐,恐太澀亦能作疼。又甚者,灸天樞、氣海。(天樞穴在臍旁各二寸,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

李氏,曰:初病元氣實者可行,若五六日脾胃虛者只宜和解,及分利小便,消導食積,無積不成痢也。稍久,以氣血藥中加升麻、柴胡、防風、蒼朮以提之。久甚,乃用粟殼、肉豆蔻、龍骨、牡蠣、訶子以澀之斂之。食少者,專調脾胃,飲食進而氣血自和。蓋痢,胃氣為本也,其間有裡急甚而無表者,即宜通利。有虛而不敢通者,或和解,或即升舉。有氣陷下痢如注者,即暫止澀。有滑脫痛甚者,痰火盛也,宜吐宜升,痰消火降,而大腸自斂。須憑脈證斷之。虛痢困倦,穀食難化,腹微痛,或大痛,並無努責。血虛,淡紅,通元二八丹,日久四物湯加升麻、香附、側柏葉;氣虛,色白如鼻涕凍膠,四君子湯、理中湯。俱加木香、肉桂、厚朴、茯苓,散風邪,利水道,開胃脘,日久者補中益氣湯。虛甚,厥逆脈微者,四順散、黑錫丹。

白話文:

標題:[論久痢]

內容:

丹溪說:如果疾病發生在下部則會持續滯留,發生在上部則會嘔吐食物。這表明有毒物質沒有完全分解,胃氣沒有平復,病症應該根據寒熱虛實來治療,寒就溫補,熱就清涼,虛則用人參、白朮來補充。當毒素分解,積食排出後,食慾自然就會恢復。我治療過一位70歲的叔叔,他體質壯但身形瘦,夏季末開始腹瀉,到秋季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卻不見效。我觀察他的病情雖然久,但精神並沒有極度憔悴,小便澀少但顏色並不紅,兩手脈象都顯得有些澀且略帶弦,他自己說胸部微微悶,食慾也減退了。我意識到這一定是多年累積的食物殘留在腸胃裏,詢問他平時喜歡吃什麼,他說:喜歡吃鯉魚,三年來幾乎每天都吃。這是肺部有積痰,肺爲大腸的臟腑,所以大腸纔會不穩定。應該從源頭清除,讓下游自然清澈,用茱萸、陳皮、青蔥、薯蕷根、生薑煎成濃湯,加入砂糖,喝一碗左右,然後自己用手指刺激喉嚨,大約半小時後,吐出半升像膠狀的痰,那晚病情就減輕了一半。第二天早上再次服用,又吐出半升痰後,腹瀉自然停止。然後我讓他服用平胃散,加上白朮、黃連,十天後他就康復了。

朱仲符接近70歲,右手風攣多年。七月開始腹瀉,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我診斷他的脈象,右手脈象浮滑且洪數,我說:這肯定是太陰部分有積痰,肺氣鬱結無法下降,大腸虛弱導致腹瀉。應該治療上焦。於是使用蘿蔔子加漿水蜜,刺激他吐出一塊如碗大的痰,顏色如琥珀,粘稠如膠,腹瀉隨即停止,不再服用其他藥物。

一人患痢疾一百多天,各種方法都無效,六脈急促沉弦,細弱,左手尤爲嚴重,日夜十次以上。觀察發現,排泄物很少,雖然是清水,但其中含有紫黑色血絲,完全無法進食。這不是一般的痢疾,應該當作瘀血來治療。那人問:瘀血是怎麼造成的?我回答:飽餐後急走,用力喊罵,毆打摔倒,承受過多疼痛,憤怒無法發泄,過度堵塞,大量飲酒吃肉,都能造成瘀血。他說:去年被冤枉責打,已經過去兩年,恐怕不是這種瘀血。我說:服用我的藥,瘀血排出你就能活下來。使用桃仁、乳香、沒藥、滑石,輔以檳榔、木香,以神曲糊爲丸,用米飲吞下一百粒,到半夜沒有反應,又按之前的方法吞下兩百粒,到天亮排出了像爛魚腸的穢物兩升半,整日疲憊不堪,逐漸給予粥食後康復了。(這個處方中應當有大黃,沒有的話很難排下)

潔古說:長期腹瀉不安,膿血稠黏,裏急後重,日夜無度,應該使用大黃湯。用大黃一兩銼碎,用兩杯好酒浸泡半天,一起煮至一杯半,去掉渣滓,分成兩次,頓服,腹瀉停止後停止服用。如果未停止再服,直到排泄爲止。然後服用芍藥湯來調和,以便徹底排除毒素。

丹溪說:長期痢疾,身體虛弱,氣弱,滑泄不止,應該使用訶子肉、豆蔻、白礬、半夏、牡蠣等,選擇其中一種來收斂。但是必須以陳皮作爲輔助,擔心太收斂也會造成疼痛。更嚴重的,可以灸天樞、氣海。(天樞穴在肚臍旁邊各兩寸,氣海穴在肚臍下面一寸半)

李氏說:剛患病時元氣充實的人可以進行治療,但如果五六天後脾胃虛弱的人只適合和解,以及分離小便,消化食物積累,沒有積累就不會有痢疾。稍微久一點,可以在氣血藥物中添加升麻、柴胡、防風、蒼朮來提升。長期嚴重時,才使用粟殼、肉豆蔻、龍骨、牡蠣、訶子來收斂。飲食少的人,專門調理脾胃,飲食增加後氣血自然和諧。因爲痢疾,胃氣是根本,如果裏急很嚴重而沒有表面症狀,就應該通利。有虛弱而不敢通利的人,或者和解,或者立即提升。有氣陷下痢如注的人,暫時停止收斂。有滑脫疼痛嚴重的人,痰火旺盛,應該吐痰提升,痰消火降,大腸自然收斂。必須根據脈證判斷。虛痢睏倦,穀食難以消化,腹部輕微疼痛,或者大痛,沒有努責。血虛,淡紅色,通元二八丹,時間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升麻、香附、側柏葉;氣虛,顏色白如鼻涕凍膠,四君子湯、理中湯。都可以加入木香、肉桂、厚朴、茯苓,驅散風邪,利水道,開胃脘,時間長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非常虛弱,厥逆脈微的人,可以用四順散、黑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