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5)
卷六十五 (5)
1. 附葛可久先生治勞證十方
十藥神書,曰:夫人之生,皆稟天地氤氳之氣,在乎保養真元,固守根本,則萬病不生,四體康健。若曰不養真元,不固根本,病疾由是生焉。且真元根本,則血氣精液是也。先師有言曰:萬病莫若勞證之難治,其由蓋因壯年血氣充實,精液完滿之際,不能養守,惟務酒色,豈分飢飽,日夜耽嗜,無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虛敗精液,則嘔血吐痰,心熾煩痿,骨蒸體熱,腎虛精竭,面白頰紅,口乾咽燥,白濁白帶,遺精盜汗,飲食難進,氣力全無,謂之火乘金候。重則半年而斃,輕則一載而傾。醫者不究其本,不通其妙,或用大寒大熱之藥,妄投亂進,絕不取效。殊不知大寒則愈虛其中,大熱則愈竭其內,所以世之醫勞者,萬無一人焉。先師用藥治勞,如羿之善射,無不中的,已活者不可數計。今將用藥次第,續列於後。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十藥神書》裡提到:人的生命,都是承自天地間的精華氣息,重要的是保持我們的先天之氣,守住我們的生命根本,這樣就不會生病,身體自然健康。如果忽略了養護先天之氣,不保護生命的根本,疾病就會隨之而來。而所謂的根本,就是指我們的血液、氣息、精華和液體。
我的老師曾經說過,所有的病症中,最難治療的就是勞損症狀。這是因為在壯年時期,當我們的血液充沛、精力旺盛時,我們往往不懂得節制,只知追求酒色,不分餓飽,晝夜沉溺,沒有片刻休息,結果導致了先天之氣的耗散,精華的衰弱,進而出現了嘔血、咳嗽、心中煩躁、疲倦無力、體溫升高、腎虛、面色蒼白但雙頰泛紅、口渴喉燥、尿濁、白帶、夢遺、盜汗、食慾不振、體力衰竭等症狀,這被稱為"火乘金候"。嚴重的話,半年就會喪命;輕微的,一年也會倒下。
醫生如果不從根本上研究病因,不明白治療的奧祕,可能會使用極寒或極熱的藥物,胡亂開藥,效果當然不佳。事實上,極寒的藥物會讓體內更虛弱,極熱的藥物會使體內更加枯竭,所以,世上能有效治療勞損的醫生,幾乎找不到。但是,我的老師在治療勞損方面,就像羿射箭一樣,百發百中,已經救活的人多到無法計算。現在,我將老師的治療方法,依序列出在下面。
2. 用藥之法
如嘔吐咳嗽血者,先以十灰散遏住,如甚者,次以花蕊石散止之。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則止,此理然也。止血之後,患人必疏解其體,用獨參湯補之,令其熟睡一覺,不要驚動,睡起病去五六。後服諸藥,可服保和湯,止嗽安肺保養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扶痿消化丸,下痰疏氣保和湯。內分血盛痰甚,喘盛熱甚,風盛寒甚,六事加味用之,保真湯。
內分驚悸,淋濁,便澀,遺精,燥熱,盜汗,六事加味用之,如無不加。
白話文:
[用藥方法]
如果有人出現嘔吐、咳嗽並帶有血跡的情況,應先使用十灰散來控制病情,若情況嚴重,再進一步使用花蕊石散來止血。一般來說,血液過熱會導致出血,而血液過冷則易使血液凝固,見到黑色(指血色變暗)就表示出血已停,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止血後,患者應放鬆身體,可以服用獨參湯來補身,讓患者好好睡一覺,盡量避免被打擾,醒來後病情應已減輕五到六成。之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服用其他藥物,例如保和湯,能止咳安肺的保養湯,針對虛弱及發熱的太平丸,以及潤肺、扶助萎縮、消化的丸藥,還有助於化痰、疏氣的保和湯。
對於體內血氣過盛、痰多、呼吸困難且體溫偏高、風邪過盛且感到寒冷的患者,需在上述藥方中加入特定藥材,以增強療效,可使用保真湯。
對於出現驚恐、尿頻、排尿困難、早洩、燥熱、盜汗等症狀的患者,也可在藥方中加入相應藥材來增強療效,若無以上症狀則不必添加。
3. 服藥之法
每日三服,食前服保真湯三,食後服保和湯三,藥相同為佳。每日仍濃煎薄荷湯,灌嗽喉中,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嚥下,次再噙一丸,緩緩溶化,至上床時,亦如此用之。蓋夜則肺竅開,藥味必流入竅中,此緊要訣。如痰湧,卻先用飴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下,次又依前噙嚼太平丸,令其仰面而臥,服前七藥後,若肺有嗽,可煮潤肺膏食之,如常服。如服七藥之有徐暇者,此食之亦佳。
續煮白鳳膏食之,復其真元,完其根本。全愈之後,方合十珍丸服之,此謂收功起身之用也。
上十味,如神之妙,如仙之靈,雖廬醫扁鵲在世,不過如此。籲!時分方脈用藥,不過草木金石,碌碌之常用耳,何以得此通神聖至仙奇異決妙效之藥也。昔蒙先師傳授此書,在吳中疾證起斃回生,何止千餘人,只得十灰散、花蕊石散、獨參湯料之藥,則猶蘧然愈。予平生得此妙用,未嘗傳與一人。
予今漸老,恐此方之泯失,故錄此序,名之曰勞證十藥神書,留遺子孫用之,不許亂傳非人。如違父訓,以不孝論。時至正乙酉年一陽月,可久道人書於姑蘇養道山房。
十灰散,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道遏之。
大薊,小薊,側柏葉,荷葉,茅草根,酋根,牡丹皮,棕櫚皮,山梔仁,大黃(各等分)
一方有百草霜。
上俱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以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絞汁,或蘿蔔汁,磨真京墨半碗,調前藥灰五錢,食後服下。如病輕用此立效,如勞重,出血成升斗者,用後藥立止如神。
花蕊石散,治勞證五內崩損,湧噴血出,成升斗者,用此藥止之。
花蕊石(火煅過存性,研為細末)
上用童子小便煎溫,調服三錢、極重者五錢,食後服之。如男子病,和酒半盞,女子病,和醋半盞,一處調藥,立止其病,化瘀血為黃水。服此藥後,患人必疏解其體,卻煮後藥以補之。
獨參湯,治勞證,止血崩,後服此藥以補之。
人參(大者,二兩)
上㕮咀,用水二鍾,棗五枚,同煎一盞,不拘時,細細服之,服後宜熟睡一覺,後用諸藥除根。或云人參,肺熱者大忌,虛而有火者,亦必以天門冬佐之。
保和湯,治勞證久嗽,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
知母,貝母(去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各三錢),天花粉,薏苡仁,杏仁,五味子,粉草(炙),馬兜鈴,紫菀,百合,桔梗(各二錢),阿膠(炒),當歸,地黃(生用,各一錢),紫蘇,薄荷(各五分)
上㕮咀,各依常法,修成粗末,每服用三五錢,水二鍾半,生薑三片,共煎一鍾,去渣,卻用飴糖一匙,入藥汁內服,每食後進一盞,日三服。一方有百部,無生地黃。如血盛,痰盛,喘盛,熱盛,寒風盛,依後藥加入煎服。如服此藥後,時與保真湯間服之極妙。
血盛加蒲黃、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花;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紅、葶藶、茯苓、枳殼、枳實、瓜蔞仁;喘盛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蘇子、蘿蔔子、葶藶;熱盛加大黃、山梔子、黃連、黃芩、黃柏、連翹;寒盛加人參、芍藥、桂枝、麻黃、五味子、黃蠟片;風盛加防風、荊芥、旋覆花、甘菊花、香附子、細辛。上六等,依證各入前藥煎服,如磁石引針,幼兒認母矣,無不中效。
世人治勞證之藥,百萬千之方,何以及此方神效。
保真湯,治勞證骨蒸,體熱虛憊,服之決效。
當歸,生地(姜酒炒),熟地(砂仁炒),人參,白朮,黃耆,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三錢),赤茯苓(五錢),白茯苓,白芍,知母(炒),黃柏(炒),五味子,柴胡,地骨皮(各二錢),陳皮(二錢半),赤芍,厚朴(一方無此味),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二十味,依常法修合成粗末,每服三五錢,用水二鍾,姜五片,棗五枚,蓮子心五枚,同煎一盞,去渣,每日三食前,各進三盞。如驚悸淋濁,便澀遺精,燥熱盜汗,依後加入前藥。如服此藥與前保和湯相間服之,極妙。
驚悸加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淋濁加萆薢、烏藥、豬苓、澤瀉;便澀加苦梗、木通、石韋、萹蓄;遺精加龍骨、牡蠣、蓮心、蓮鬚;燥熱加石膏、滑石、青蒿、鱉甲;盜汗加浮麥、牡蠣、黃耆、麻黃根。上六味,依證加入前藥內煎服,如雨露灌木,水土養民,無不中效。
滋補之藥,碌碌繁雜,何以及此神效。
太平丸,治勞證日久,咳嗽肺痿,痰湧肺癰,並宜噙化,服之決除根。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知母,貝母(去心),杏仁,款冬花(各二兩),當歸,生地(姜酒炒),熟地(砂仁炒),黃連,阿膠(炒成珠,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荊芥(一方無此味),薄荷(各二兩),麝香(少許)
上各依常法修制淨,為細末,煉白蜜熟取訖,下諸藥末攪勻,再入火內,麝香略熬二三沸,即丸如彈子大,每日三食後濃煎薄荷湯灌嗽喉口,細嚼一丸,唾津下,再噙一丸,緩緩溶化,上床時噙化如前。如痰盛,先用飴糖津拌吞下消化丸一百丸,後即噙嚼此藥,仰面而睡,使其藥流入肺竅內,則肺清潤,其嗽自除。
此藥服之一日夜,嗽止三分;二日夜,嗽止八分;四日夜,嗽止十分;五日夜,全除其嗽;七日夜,永絕其根。大凡咳嗽,只用此藥。方至靈妙,誠篤君子,方可傳之。
消化丸,治勞瘵證熱痰湧盛,服之立可。
青礞石(三兩,火硝三兩,火煅黃金色),白明礬(枯),橘紅,半夏,白茯苓(各一兩),南星(二兩生用,姜炒八錢),豬牙皂角(二兩,火炙去皮弦),枳實(麩炒,一兩半),枳殼(炮去穰),薄荷(各一兩)
一方有沉香、黃芩各五錢。
上修製為細末,以神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每夜上床時,飴糖津拌吞噙嚼太平丸,二藥相攻,痰嗽自除。
潤肺膏,治勞證久嗽,肺燥肺痿,時常服之。
羯羊肺(一具),柿霜,真酥,真粉,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看肺大小),白蜜(三兩)
上先將羊肺洗淨,次將柿霜、杏仁、真酥、真粉、白蜜五味,水解薄打攪稠稀得所,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與前七藥相間服之亦佳。
白鳳膏,治一切久勞大虛,怯極胃憊,咳嗽吐痰,咯熱血發喘,此火乘金位者服之,復真元,全根本。
黑嘴白鴨(一隻),大京棗(三升),陳煮酒(一大壇),參苓平胃散(一斤)
上先將鴨扎縛其腳掛起,次量患人飲酒多少,隨量傾在器中,燙溫,卻將刀於鴨項刺割開,滴血入於酒中,攪勻,一氣飲之。其血酒直入肺經中,滋補其肺,安止其嗽。又將鴨干撏其毛,脅下肋間開一孔,取出腸雜,用紙拭乾肚中,次將棗去核,每個填參苓平胃散末,以皮麻繩扎縛定足,裝填入鴨肚腹內,用砂甏甕一個,放鴨在內,四圍用炭火慢煨,一瓶酒作三次添入,以酒干為度,取出,隨意食之。盡此一鴨,不問一切勞證虛憊等決效矣。
後卻服十珍丸,服則生津活血順氣,此乃收功起身之妙藥也。
十珍丸,一名補髓丹,治一切久勞虛憊,髓精血枯氣竭,火乘金位者,服前藥愈後,卻服此藥收功起身之法也。
豬脊髓(一條),羊脊髓(一條),烏骨雞(一隻),鱉(一個)
上四味制淨,去骨留肉,用煮酒一大瓶,於砂鍋內煮乾熟,擂爛,再入後藥。
大山藥(五條),蓮肉(去心,半斤),京棗(百枚),柿霜(十個)
上四味修制淨,用井花水一大瓶,於砂鍋內煮熟擂爛,令勻,與前熟肉一處,再用漫火熬之,卻下:
明阿膠(四兩),真黃蠟(三兩)
上二味旋旋下,與前藥八味和作一處,研擂成膏,再入:
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各四兩),知母末,黃柏末(各一兩)
上共十兩,搜和成劑,如硬,再入白蜜煉和,放青石上,用木捶捶打如法,勻了,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棗湯下,不拘時。服至半月,精神完復,氣血津和。服至一月,飲食倍加,起居輕快。服至二月,百病消除,諸虛百損一切虛憊益補。服至三月,丹田常暖,水火既濟。
服至四月,老朽還壯,行步如飛。服至五月,發白返黑,齒落更生。服至半年,漸入仙道。久久服之,飛昇可許。此藥不寒不燥,溫補平劑,一切勞證敗血,立便除根,真秘傳之妙方也,寶而敬之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