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下 (11)

1. 論裡急後重

病機,云:裡急後重,脈大而洪實,為裡熱甚而閉,是有物結墜也。若脈浮大甚不宜下,雖裡急後重,而脈沉細弱者,謂寒在內而氣散也,可溫養自愈。裡急後重閉者,大腸經氣不宣通也,宜加檳榔、木香宜通其氣。

原病式,云:下迫,後重裡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仲景,云: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宜導氣湯。

潔古,云: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用清涼飲子主之,其泄自止。莖中痛者,屬厥陰,加甘草梢。裡急後重多者,屬少陰,加大黃,令急推去舊物則輕矣。《內經》曰:因其重而減之。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皆宜進退大承氣湯主之。

東垣,云:下痢赤白,後重遲澀,宜感應丸。凡用諸承氣等藥推積之後,仍後重者,乃陽不升也,藥中當加升麻升其陽,其重自去也。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或少血者,慎勿利之,宜升陽除濕防風湯。

丹溪,云:或曰:治後重疏通之劑,羅謙甫水煮木香膏、東垣白朮安胃散等方已盡矣。又有用御米殼等固澀之劑亦愈者,何也?曰:後重本因邪壓大腸墜下,故大腸不能升上而重,是以用大黃、檳榔輩瀉其所壓之邪。今邪已瀉,其重仍在者,知大腸虛滑,不能自收而重,是以用御米殼等澀劑固其滑,收其氣,用亦愈也。然大腸為邪墜下之重,其重至圊後不減;大腸虛滑不收之重,其重至圊後隨減。以此辨之,百不失一也。其或下墜異常,積中有紫黑血,而又痛甚,此為死血證,法當用桃仁泥、滑石粉行之。或口渴及大便口燥辣,是名挾熱,即加黃芩。或口不渴,身不熱,喜熱手熨燙,是名挾寒,則加乾薑。後重積與氣墜下,服升消藥不愈者,用秦艽、皂角子煨、大黃、當歸、桃仁、枳殼、黃連等劑,若大腸風盛,可作丸服。其或下墜在血活之後,此為氣滯證,宜前藥加檳榔一枚。後重當和氣,積與氣墜下者,當兼升兼消,升謂升麻之類,消謂木香、檳榔之類。

劉宗厚,曰:按裡急者,窘迫急痛是也;後重者,大腸墜重而下也。夫裡急後重,其證不一。有因火熱者,所謂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是也;有因氣滯者,此大腸經氣壅而不宣通也;有因積滯壅盛者,是有物結墜也;有氣虛者,此大腸氣降而不能升也;有血虛者,所謂虛坐努責是也。治法:火熱者寒之清之,氣滯者調之,積滯者去之,氣虛而降者升之舉之,血虛者補之。各察其所因而已。

白話文:

【討論裡急後重】

病症機制說明:裡急後重,如果脈象呈現大而洪實,這代表腸道內部熱氣過盛且有物質阻塞。然而,如果脈象浮大卻不適合使用瀉下法,即使有裡急後重的症狀,但脈象顯示沉細弱,這表示腸道內寒氣重且氣散,應採取溫暖調理的方式,病情會自行好轉。裡急後重且閉塞,是因為大腸經絡氣血不通暢,可以加入檳榔、木香來幫助腸道氣血流通。

原病式記載:下腹部緊迫,後重裡急,這是種極度的緊迫疼痛,是因為火性急躁且能造成物質乾燥所致。

張仲景提到:熱利下重,應使用白頭翁湯來治療。下痢伴有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應該使用導氣湯。

李杲指出:大腸疾患導致裡急後重,頻繁如廁卻無法順利排便,尿道疼痛,可用清涼飲子來治療,排便問題自然會停止。尿道疼痛,屬於厥陰經範疇,可添加甘草梢。裡急後重嚴重,屬於少陰經範疇,可添加大黃,促使腸道快速排出舊物,身體就會感到舒緩。《內經》提到:對於重度症狀,要減少其影響。又說:位於下方的問題,要從根本解決。裡急後重,頻繁如廁卻無法順利排便,都應使用進退大承氣湯來治療。

朱丹溪認為:有人問:治療後重的疏通藥物,如羅謙甫的水煮木香膏、李杲的白朮安胃散等方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是也有使用像御米殼等固澀藥物也能治癒,這是為什麼呢?他回答:後重是因為邪氣壓迫大腸下墜,所以大腸無法向上提升而產生重感,因此使用大黃、檳榔等藥物來排除壓迫的邪氣。現在邪氣已經排出,但重感依然存在,這表示大腸虛弱且滑動,無法自我收縮而產生重感,因此使用像御米殼等澀劑來鞏固腸道滑動,收斂腸道氣血,這樣也能治癒。然而,大腸被邪氣壓迫下墜導致的重感,在如廁後不會減輕;而大腸虛弱滑動無法自我收縮導致的重感,在如廁後會隨之減輕。藉由這個區別,就能準確辨別兩種情況。如果下墜感異常,且排泄物中有紫黑色血液,同時伴有劇烈疼痛,這屬於死血證狀,應使用桃仁泥、滑石粉來治療。如果伴有口渴及大便乾燥,這是挾帶熱氣的症狀,應添加黃芩。如果沒有口渴,身體沒有熱感,反而喜歡用熱手熨燙,這是挾帶寒氣的症狀,應添加乾薑。對於後重積滯與氣血下墜的情況,使用升消藥物無效,可使用秦艽、皁角子、大黃、當歸、桃仁、枳殼、黃連等藥物,如果大腸風氣旺盛,可以製成藥丸服用。如果下墜感出現在血活之後,這屬於氣滯證狀,應在前述藥物中添加檳榔。對於後重,應調和氣血;對於積滯與氣血下墜的情況,應同時使用升提和消散的藥物,升提指的是升麻之類的藥物,消散指的是木香、檳榔之類的藥物。

劉宗厚指出:裡急是指緊迫急痛;後重是指大腸下墜重感。裡急後重的症狀有許多種類。有的是由於火熱所導致,正如火性急躁且能造成物質乾燥;有的是由於氣滯所導致,這是因為大腸經絡氣血壅塞不通;有的是由於積滯壅盛所導致,這是因為有物質阻塞;有的是由於氣虛所導致,這是因為大腸氣血下降而無法上升;有的是由於血虛所導致,正如虛坐努責所描述。治療方法:火熱導致的症狀應使用寒涼藥物來清熱;氣滯導致的症狀應使用調節氣血的藥物;積滯導致的症狀應使用清除積滯的藥物;氣虛且氣血下降的症狀應使用提升氣血的藥物;血虛導致的症狀應使用補血的藥物。應根據具體病因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