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5)
卷六十五 (5)
1. 治六極方
豬膏灑,筋極之狀,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此方主之。
豬膏,薑汁(各二升,熬取三升再入酒),酒(五合)
上和煎,分三服。
蔭按:筋極者,數勞四肢,筋液耗竭,名曰筋極。極者,甚於勞之名也,筋既竭其津液,則失其潤養而作勁急,故令人數轉筋也。爪甲,筋之餘。筋屬木,木極則筋承之,故令十指爪甲皆痛,亦枝枯萌萎之象也。苦倦不能久立者,筋敗不能束骨也。是疾也,若以草木之藥治之,卒難責效。
師曰:膏以養筋,故假豬膏以潤養之。等以姜者,非辛不足以達四肢故也。復熬以酒者,以酒性善行,能浹洽氣血,無所不之,故用之以為煎也。
白話文:
如果你的筋骨極度勞損,經常抽筋,十指指甲都疼痛,而且容易疲倦,站不住,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取豬油和生薑汁各兩升,熬煮成三升,再加入五合酒,一起煎煮,分三次服用。
人參養榮湯,脈極者,忽忽喜忘,少顏色,眉發墜落,此方主之。
人參(去蘆),黃耆(蜜炙),陳皮,白芍(酒炒),當歸(酒洗),甘草(炙),白茯苓,五味子(炒),遠志(去心),桂心,白朮(炒),熟地(砂仁沉香炒)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適合脈象非常虛弱、精神恍惚、健忘、臉色蒼白、眉毛頭髮脫落的人服用。
藥材:
- 人參(去除鬚根)
- 黃耆(用蜂蜜炙烤)
- 陳皮
- 白芍(用酒炒製)
- 當歸(用酒洗淨)
- 甘草(炙烤)
- 白茯苓
- 五味子(炒製)
- 遠志(去除心部)
- 桂心
- 白朮(炒製)
- 熟地黃(用砂仁和沉香炒製)
上加薑棗。水煎服。
陰按:脈者,血之府。脈極者,血脈空虛之極也,此由失血所致。心主血脈,脈極則無血以養心,故令忽忽喜忘。榮血有餘,則令人悅澤顏色;榮血不足,則令人色夭而顏色少也。眉發者,血之所養,榮血不足,故令眉發墜落。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皆補氣藥也。
榮血不足而補氣,此大易之教,陰生於陽之義也。陰者,五臟之所主,故用當歸澤脾,芍藥調肝,熟地滋腎,五味益肺,遠志安心,五臟和而陰血自生矣。桂性辛熱,熱者入心而益火,辛者入經而利血。又心為生脈之源,故假之引諸藥入心,而養榮血於脈耳。
白話文:
血液不足而補氣,這是最基本的醫學法則,也是陰氣滋生於陽氣的道理。陰氣是五臟的根本,所以用當歸滋養脾臟,芍藥調和肝臟,熟地滋補腎臟,五味子益肺,遠志安神,使五臟協調,陰血自然而然就會生成。桂皮性辛熱,熱性入心而增強心火,辛性入經絡而促進血液流通。心臟是生成血液的源泉,所以藉助桂皮引導藥物進入心臟,從而滋養血液,使血脈充盈。
十全大補湯,肉極者,肌肉消瘦,皮膚枯槁,此方主之。
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熟地(酒蒸),茯苓,當歸,川芎,甘草(各等分),桂心(少許)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蔭按:肉極由於陰火久灼者難治,宜別主六味地黃丸。若由飲食勞倦傷脾而致肉極者,宜大補氣血以充之。經曰:氣主昫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以補氣,氣盛則能充實於肌肉矣。用當歸、川芎、芍藥、地黃,以肉桂味厚之品,以補血生血,則能潤澤其枯。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
適用症狀:
患者體質虛弱,肌肉消瘦,皮膚乾燥粗糙,此方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藥物組成:
- 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熟地(酒蒸)、茯苓、當歸、川芎、甘草(各等分)
- 桂心(少許)
用法用量:
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服用。
醫案分析:
陰虛火旺者:
若患者體質屬於陰虛火旺,導致肉消瘦,則十全大補湯難以奏效,應改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飲食勞倦傷脾者:
若患者因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損傷脾胃導致肉消瘦,則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以補益氣血,使肌肉充實。
藥理分析:
《黃帝內經》記載:「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意指氣能溫煦臟腑,血能滋潤肌膚。本方以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等甘溫藥材補益氣虛,使氣充盈,則肌肉得以充實。
同時,使用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等藥材補血生血,加上肉桂味厚,共同作用,滋潤肌膚,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的症狀。
生脈散,氣極者,正氣少,邪氣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
人參,麥冬(去心),五味子(炒,各等分)
上水煎服。
蔭按:肺主氣,正氣少,故少言,邪氣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斂肺氣,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道畢矣。名曰生脈者,以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故名之。東垣云:夏月服生脈散加黃耆、甘草,令人氣力湧出。若東垣者,可以醫氣極矣。
虎骨酒,骨極者,腰脊痠削,齒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此方主之。
白話文:
生脈散適用於氣虛的人。氣虛的人,正氣不足,邪氣入侵,常常會出現呼吸急促,說話少的情況,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
藥方
人參、麥冬(去心)、五味子(炒,各等分)
用法
用水煎服。
註解
肺臟主氣,正氣不足,所以說話少;邪氣入侵,所以呼吸急促。這就如同小人得勢,君子失勢一樣。
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子斂肺氣,一補一清一斂,正是養護肺氣的最佳方法。
生脈散之所以叫做生脈散,是因為脈絡得氣則充盈,失氣則虛弱,因此取名為生脈散。
東垣(醫學家李東垣)說:夏天服用生脈散,加入黃耆、甘草,可以讓人氣力充沛。像東垣這樣的醫術,可以治療各種氣虛的疾病。
虎骨酒
虎骨酒適用於骨虛的人。骨虛的人,腰背痠痛,牙齒疼痛,手腳痠麻疼痛,不想活動,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
虎骨(一具,通炙取黃焦,汁盡,碎如雀腦),糯米(三石)
上二味和一處,倍用曲如釀酒法,釀之酒熟,封頭五十日,開飲之。
蔭按:腎主骨,骨極者,骨肉空虛之極也,故令腰脊痠削。齒者,骨之餘,故齒亦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皆骨內空虛之徵也。以骨治骨,求其類也。以虎骨者,取其壯也。釀之以酒者,酒性善漬,直澈於骨也。褚澄云:男子天癸未至而御女,則四肢有未滿之處,異日必有難狀之疾,其骨極之類乎。
龜鹿二仙膠,精極者,夢泄精遺精,瘦削少氣,目視不明,此方主之。
白話文:
虎骨(一具,需先經過炙烤至黃焦,直到汁液乾淨,然後研磨至細碎如雀腦),糯米(三石)。
將上述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按照醞釀酒的方法,進行醞釀,直到酒成熟後,再密封存放五十年,開封飲用。
註解:腎臟主司骨骼,當骨骼極度虛弱時,即代表骨骼和肌肉都出現了極度的空虛,因此會導致腰部和脊椎疼痛。而齒齒是骨骼的一部分,因此也會感到疼痛。手腳容易感到疲憊和疼痛,不想行動,這都是骨骼內部空虛的症狀。使用虎骨來治療骨骼,是因為它具有強壯的功效。用酒醞釀的原因,在於酒的性質能深入骨髓,直接滲透到骨骼中。褚澄曾說,男性在天癸未到達之前就與女性交合,四肢會有未滿足的地方,未來可能會出現難以描述的疾病,這種情況類似於骨骼極度虛弱。
龜鹿二仙膠,適用於精氣極度虛弱的人,例如夢中遺精、消瘦、缺乏氣力、視力模糊等症狀,這個方子就能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治療。
鹿角(血取者,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上件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錢半,漸加至三錢,空心下。
蔭按:精氣神,有身之三寶也。師曰:精生氣,氣生神,是以精極則無以生氣,故令瘦削少氣。氣少則無以生神,故令目視不明。鹿龜稟陰氣之最完者,其角與板,又其身聚氣之最勝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用血氣之屬,劑而補之,所謂補以類也。人參善於固氣,氣固則精不遺。枸杞善於滋陰,陰滋則火不泄。此藥行則精日生,氣日壯,神日旺矣。
白話文:
鹿角(取血的部分,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以上藥材用鉛壇按照方法熬成膠,初次服用時用酒化開,每次服用半錢,逐漸增加到三錢,空腹服用。
注: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老師說:精生氣,氣生神,所以精氣不足就會導致身體消瘦、氣短。氣不足就會導致目視不明。鹿和龜都是陰氣最充沛的動物,它们的角和板是它們身體聚氣最旺盛的部分,所以用它們的膠來補益陰精。用血氣之屬的藥材,配合起來補益,這就是所謂的「補以類也」。人參擅長固氣,氣固則精不遺。枸杞擅長滋陰,陰滋則火不泄。這些藥材服用後,精氣神就會逐漸恢復,越來越旺盛。
2. 治七傷方
加味逍遙散,一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此方主之。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各一錢),牡丹皮,山梔(各七分)
上銼,水煎服。
蔭按:經曰:肝者,將軍之官,故主怒。怒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故少血。眼者,肝之竅。又曰:目得血而能視。今肝傷少血,故令目暗。越人云:東方常實,故肝臟有瀉而無補,即使逆氣自復,疏之即所以補之也。此方名曰逍遙,亦是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所以達其逆也。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的功效與組成
一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此方主之。
意思是,當人極度生氣時,會導致氣逆而傷肝。肝臟受損,就會導致血虛,眼睛因此而昏暗。加味逍遙散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各一錢),牡丹皮,山梔(各七分)
上銼,水煎服。
這裏列出了加味逍遙散的藥物組成,包括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牡丹皮、山梔,各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
蔭按:經曰:肝者,將軍之官,故主怒。怒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故少血。眼者,肝之竅。又曰:目得血而能視。今肝傷少血,故令目暗。越人云:東方常實,故肝臟有瀉而無補,即使逆氣自復,疏之即所以補之也。此方名曰逍遙,亦是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所以達其逆也。
這段文字是對加味逍遙散的藥理作用和方名由來的解釋。
- 肝臟被古人比喻為“將軍之官”,主管人的情緒,容易受到怒氣的影響。
- 生氣會導致氣逆,氣逆又會導致血逆,造成血虛。
- 眼睛是肝臟的“竅”,需要血液來滋養才能視物。肝臟受損,血虛,就會導致眼睛昏暗。
- 肝臟容易被氣逆所傷,卻沒有得到有效的補益,因此需要疏散肝氣,才能使氣逆回歸正常。
- 加味逍遙散的方名“逍遙”,也體現了疏散肝氣的功效。
- 柴胡具有升散之性,可以幫助肝氣向上疏泄,達到治療氣逆的目的。
總之,加味逍遙散通過疏散肝氣,補益肝血,來達到治療因怒氣傷肝導致的氣逆、血虛、目暗等症狀。
芍藥能收,所以損其過也。丹梔能瀉,所以伐其實也。木盛則土衰,白朮、甘草扶其所不勝也。肝傷則血病,當歸所以養其血也。木實則火燥,茯神所以安其心也。
安神丸,二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夜不能寐,此方主之。
黃連(一兩五錢,酒潤),硃砂(一兩,水飛),當歸(酒洗),生地(姜酒炒),炙甘草(各五錢)
上除硃砂另研,余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唾津嚥下。或用熟水一口送下亦可。
白話文:
芍藥具有收斂作用,因此可以治療過度外泄的病症。丹梔則具有瀉下作用,用來消除積聚的病邪。木氣過盛會導致土氣衰弱,白朮和甘草可以扶助土氣,使之恢復平衡。肝臟受損會導致血液疾病,當歸可以滋養血液。木氣過於旺盛會導致火氣燥熱,茯神可以安撫心神,使心火平息。
安神丸,主要用於治療因憂愁思慮過度而導致的心神受損。心神受損的表現為驚恐不安、喜怒無常、健忘、失眠等症狀,此方可以有效治療這些症狀。
配方:黃連一兩五錢,酒潤;硃砂一兩,水飛;當歸酒洗;生地姜酒炒;炙甘草五錢。
製法:將除硃砂以外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黍米。以硃砂作為丸藥的外衣。
用法:每次服用十五丸或二十丸,飯後用唾液送服。也可以用溫水送服。
蔭按:憂愁思慮則火起於心,心傷則神不安,故苦驚。心主血,心傷則血不足,故喜忘。愈傷則憂愁思慮愈不能去,故夜不能寐。苦可以瀉火,故用黃連。重可以鎮心,故用硃砂。生地涼心,當歸養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氣於母故耳。
歸脾湯,三曰飲食太飽傷脾,脾傷則面黃善臥.宜此方主之。
人參,白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去油),黃耆,白朮(各二錢),遠志(一錢,去心),木香,炙甘草,當歸(各五分)
白話文:
歸脾湯方解
按: 憂愁思慮過度,就會導致心火上升。心受傷了,神志就會不安定,所以會出現心煩意亂、驚悸的症狀。心主血,心受傷了,就會血氣不足,所以容易健忘。心受傷越嚴重,憂愁思慮就越難以消除,因此晚上就睡不着覺。苦味可以瀉火,所以用黃連。重物可以鎮心,所以用硃砂。生地可以涼心,當歸可以養血,炙甘草可以益脾。脾是心的子臟,用它來幫助脾胃,使其不損耗心氣。
歸脾湯,適用於以下病症:
**三曰:**飲食過飽傷脾,導致面色發黃,嗜睡倦怠。用此方主治。
組成:
- 人參、白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去油)、黃耆、白朮(各二錢)
- 遠志(一錢,去心)
- 木香、炙甘草、當歸(各五分)
注:
- 以上藥量皆為傳統中醫計量單位,可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上水煎服。
蔭按:脾者,倉稟之官,故飲食太飽則傷之。中央土色,入通於脾,脾傷則其本色自見,故面黃。神者,中氣之所生,脾傷則神亦倦,故喜臥。《內經》曰五味入口先入脾,參耆苓朮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所以養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
脾苦亡血,故用當歸。此主食去脾傷之妙法也。若停食之方,則以消磨之劑主之,而不專於補益矣。
附子理中湯,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則短氣,咳嗽,脈來微遲者,此方主之。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炮),附子(制,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脾臟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吃太多會傷脾。脾臟屬土,土色為黃,脾虛就會表現在臉色發黃。精神依靠脾氣,脾虛則精神疲倦,容易嗜睡。《黃帝內經》說,五味入口先入脾,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甘草都是甘味藥材,可以補脾。脾虛則補其母,也就是心,龍眼肉、酸棗仁、遠志可以滋養心臟,補脾。脾氣喜歡暢通,所以加入木香。
脾虛容易失血,因此用當歸。這個方子是針對飲食過度損傷脾臟的食療方法。如果是食物積滯,則需要用消食藥物,而不需要專注於補益。
附子理中湯是用來治療形寒飲冷傷肺的。肺受損就會氣短、咳嗽、脈象微弱,此方可以治療。
方劑中的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炮)、附子(制)各取一錢。
上水煎服。
蔭按:形寒者,形氣虛寒也。飲冷者,復飲冷物也。熱則氣壯,寒則氣怯。今肺為寒冷所傷,故令氣短。水寒射肺,肺不能容,故令咳嗽。脈來微者為虛,遲者為寒,損其肺者益其氣,故用參朮、甘草。寒者溫之,故用附子、乾薑。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五曰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陰脈微者,宜此方主之。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上件同煎服。
蔭按:腎者水臟,濕其類也,故感之易入而易傷。凡人呼吸之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腎傷則吸微,故令短氣。腰者腎之府,腎傷而腰痛者,其勢也。濕為陰,其氣寒,陰並於下,則陽格於上,故厥逆而下冷。尺為陰,陰脈微者,下部寒也。乾薑、附子,熱物也,可以回陽燥濕。
白話文:
將藥材用上等水煎煮後服用。
形寒的人,體質和氣血都虛寒。喜歡喝冷飲的人,又常常喝冰冷的食物。天氣熱的時候,身體氣血旺盛,天氣冷的時候,身體氣血就會衰弱。現在患者的肺臟因為受寒而受傷,所以才會出現氣喘。寒氣入侵肺部,肺臟無法承受,所以才會咳嗽。脈象微弱表示虛弱,脈象遲緩表示寒氣入侵,損傷了肺臟,就要補益氣血,所以使用人參、白朮、甘草。寒症就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所以使用附子、乾薑。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適用於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面上,導致腎臟受損,出現氣喘、腰痛、四肢厥逆、下半身冰冷、陰脈微弱的患者。
將蔥白(四根)、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一起煎煮後服用。
腎臟是屬於水性的臟器,容易受到濕氣的影響,所以很容易受寒而損傷。人體呼吸的氣息,呼出時由心臟和肺臟負責,吸入時由腎臟和肝臟負責。腎臟受損,吸氣就會微弱,所以會出現氣喘。腰部是腎臟的所在位置,腎臟受損就會腰痛,這是自然的道理。濕氣屬陰,寒氣屬陰,陰氣會向下沉,陽氣就會被逼到上面,所以就會出現四肢厥逆、下半身冰冷。尺脈是陰脈,陰脈微弱,代表下半身寒氣入侵。乾薑、附子都是溫熱的藥物,可以回陽燥濕。
師曰:太陽中天則寒者溫,濕者燥,故姜附可以治寒濕。蔥白辛溫,可使通腎氣,人尿豬膽性寒而質陰,用之者,一可以制姜附之熱,而不使其燥烈於上焦無病之分;一可以同寒濕之性,而引姜附直達下焦受病之區。此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乃兵家之嚮導也。
玉屏風散,六曰風雨寒濕傷形,形傷則皮膚枯槁,宜此方主之。
黃耆,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
上水煎服。
蔭按:外冒風雨,則寒濕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傷形而皮膚枯槁。然皮膚之間,衛氣之所居也。《靈樞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者也。故峻補其衛氣而形斯復矣。黃耆甘溫,補表之聖藥也,得防風而功愈速,故以防風等之。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朮倍之。
白話文:
老師說:太陽當頭時,天氣寒冷的人就會感到溫暖,潮濕的人就會感到乾燥,所以生薑附子可以治療寒濕。蔥白辛辣溫熱,可以使腎氣通暢。人尿和豬膽性寒而陰,使用它們的原因,一是可以制衡生薑附子的熱性,避免它們過於燥烈而傷害到上焦沒有生病的地方;二是它們與寒濕的性質相同,可以引導生薑附子直達下焦生病的地方。這種做法是輔以有利的藥物,調和以適宜的藥物,就像軍隊的嚮導一樣。
玉屏風散,是治療風雨寒濕侵襲人體,導致身體受損,皮膚乾燥粗糙的方劑。
黃芪、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作者註解:外邊冒雨淋風,就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寒濕的侵襲。因為從外部受到寒濕的侵襲,所以會導致身體受損,皮膚乾燥粗糙。然而,皮膚是衛氣所在的地方。《靈樞經》說:衛氣是負責溫暖肌肉,充盈皮膚,使毛孔緊密,並掌管開合的。所以,要加強補益衛氣,身體才會恢復。黃芪甘溫,是補益表氣的聖藥,配合防風,效果更迅速,所以用量等同。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所以用量加倍。
三藥者,皆補氣之品。《內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此之謂也。方名曰玉屏風,亦是以其補益衛氣,足以為吾身之倚襲耳。
升陽益胃湯,七曰大怒恐懼傷志,志傷則恍惚不樂,宜此方主之。
羌活,獨活,防風,柴胡,白朮,茯苓,黃耆,人參,半夏,甘草,陳皮,黃連,澤瀉,白芍藥
上水煎服。
蔭按:怒則氣上,恐則氣下,一怒一恐,拂於膻中,則志意不得舒暢,故曰傷志。志者腎之所主,而暢於膻中。膻中者,兩乳之間,心君之分也。神心者,神明之所出,故令不樂。下者舉之,郁者達之,故用羌獨活、防風、柴胡升舉之品。氣乖於中,脾胃受病,故用參耆苓朮橘半甘芍調胃之品。
白話文:
三種藥材都屬於補氣的藥物。《內經》說:身體虛弱的,要用溫熱的氣來補充,這就是這個道理。這個藥方叫做玉屏風,也是因為它能夠補益人體的衛氣,足以成為我們身體的依靠。
升陽益胃湯,主治七情中的大怒恐懼傷志,傷志則會導致神志恍惚,心情不暢,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
藥材包括:羌活、獨活、防風、柴胡、白朮、茯苓、黃耆、人參、半夏、甘草、陳皮、黃連、澤瀉、白芍藥。
將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注解:生氣就會導致氣往上衝,害怕就會導致氣往下沉,一怒一恐,氣機不順暢,就會影響到胸中,導致心神不寧,所以叫做傷志。志是指腎臟所主管的,並在胸中舒展。胸中是指兩乳之間,是心臟的部位。心神是神明所在的地方,所以會導致心情不暢。氣機往下沉的要把它往上提,鬱結的要把它疏通,所以用羌活、獨活、防風、柴胡等升舉的藥物。氣機不順暢,影響到脾胃,所以用人參、黃耆、茯苓、白朮、橘皮、半夏、甘草、芍藥等調和脾胃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