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五 (4)

1. 治六極方

豬膏灑,筋極之狀,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此方主之。

豬膏,薑汁(各二升,熬取三升再入酒),酒(五合)

上和煎,分三服。

蔭按:筋極者,數勞四肢,筋液耗竭,名曰筋極。極者,甚於勞之名也,筋既竭其津液,則失其潤養而作勁急,故令人數轉筋也。爪甲,筋之餘。筋屬木,木極則筋承之,故令十指爪甲皆痛,亦枝枯萌萎之象也。苦倦不能久立者,筋敗不能束骨也。是疾也,若以草木之藥治之,卒難責效。

師曰:膏以養筋,故假豬膏以潤養之。等以姜者,非辛不足以達四肢故也。復熬以酒者,以酒性善行,能浹洽氣血,無所不之,故用之以為煎也。

人參養榮湯,脈極者,忽忽喜忘,少顏色,眉發墜落,此方主之。

人參(去蘆),黃耆(蜜炙),陳皮,白芍(酒炒),當歸(酒洗),甘草(炙),白茯苓,五味子(炒),遠志(去心),桂心,白朮(炒),熟地(砂仁沉香炒)

上加薑棗。水煎服。

陰按:脈者,血之府。脈極者,血脈空虛之極也,此由失血所致。心主血脈,脈極則無血以養心,故令忽忽喜忘。榮血有餘,則令人悅澤顏色;榮血不足,則令人色夭而顏色少也。眉發者,血之所養,榮血不足,故令眉發墜落。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皆補氣藥也。

榮血不足而補氣,此大易之教,陰生於陽之義也。陰者,五臟之所主,故用當歸澤脾,芍藥調肝,熟地滋腎,五味益肺,遠志安心,五臟和而陰血自生矣。桂性辛熱,熱者入心而益火,辛者入經而利血。又心為生脈之源,故假之引諸藥入心,而養榮血於脈耳。

十全大補湯,肉極者,肌肉消瘦,皮膚枯槁,此方主之。

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熟地(酒蒸),茯苓,當歸,川芎,甘草(各等分),桂心(少許)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蔭按:肉極由於陰火久灼者難治,宜別主六味地黃丸。若由飲食勞倦傷脾而致肉極者,宜大補氣血以充之。經曰:氣主昫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以補氣,氣盛則能充實於肌肉矣。用當歸、川芎、芍藥、地黃,以肉桂味厚之品,以補血生血,則能潤澤其枯。

生脈散,氣極者,正氣少,邪氣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

人參,麥冬(去心),五味子(炒,各等分)

上水煎服。

蔭按:肺主氣,正氣少,故少言,邪氣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斂肺氣,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道畢矣。名曰生脈者,以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故名之。東垣云:夏月服生脈散加黃耆、甘草,令人氣力湧出。若東垣者,可以醫氣極矣。

虎骨酒,骨極者,腰脊痠削,齒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此方主之。

虎骨(一具,通炙取黃焦,汁盡,碎如雀腦),糯米(三石)

上二味和一處,倍用曲如釀酒法,釀之酒熟,封頭五十日,開飲之。

蔭按:腎主骨,骨極者,骨肉空虛之極也,故令腰脊痠削。齒者,骨之餘,故齒亦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皆骨內空虛之徵也。以骨治骨,求其類也。以虎骨者,取其壯也。釀之以酒者,酒性善漬,直澈於骨也。褚澄云:男子天癸未至而御女,則四肢有未滿之處,異日必有難狀之疾,其骨極之類乎。

龜鹿二仙膠,精極者,夢泄精遺精,瘦削少氣,目視不明,此方主之。

鹿角(血取者,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上件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錢半,漸加至三錢,空心下。

蔭按:精氣神,有身之三寶也。師曰:精生氣,氣生神,是以精極則無以生氣,故令瘦削少氣。氣少則無以生神,故令目視不明。鹿龜稟陰氣之最完者,其角與板,又其身聚氣之最勝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用血氣之屬,劑而補之,所謂補以類也。人參善於固氣,氣固則精不遺。枸杞善於滋陰,陰滋則火不泄。此藥行則精日生,氣日壯,神日旺矣。

2. 治七傷方

加味逍遙散,一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此方主之。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神,甘草(各一錢),牡丹皮,山梔(各七分)

上銼,水煎服。

蔭按:經曰:肝者,將軍之官,故主怒。怒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故少血。眼者,肝之竅。又曰:目得血而能視。今肝傷少血,故令目暗。越人云:東方常實,故肝臟有瀉而無補,即使逆氣自復,疏之即所以補之也。此方名曰逍遙,亦是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所以達其逆也。

芍藥能收,所以損其過也。丹梔能瀉,所以伐其實也。木盛則土衰,白朮、甘草扶其所不勝也。肝傷則血病,當歸所以養其血也。木實則火燥,茯神所以安其心也。

安神丸,二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夜不能寐,此方主之。

黃連(一兩五錢,酒潤),硃砂(一兩,水飛),當歸(酒洗),生地(姜酒炒),炙甘草(各五錢)

上除硃砂另研,余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唾津嚥下。或用熟水一口送下亦可。

蔭按:憂愁思慮則火起於心,心傷則神不安,故苦驚。心主血,心傷則血不足,故喜忘。愈傷則憂愁思慮愈不能去,故夜不能寐。苦可以瀉火,故用黃連。重可以鎮心,故用硃砂。生地涼心,當歸養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氣於母故耳。

歸脾湯,三曰飲食太飽傷脾,脾傷則面黃善臥.宜此方主之。

人參,白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去油),黃耆,白朮(各二錢),遠志(一錢,去心),木香,炙甘草,當歸(各五分)

上水煎服。

蔭按:脾者,倉稟之官,故飲食太飽則傷之。中央土色,入通於脾,脾傷則其本色自見,故面黃。神者,中氣之所生,脾傷則神亦倦,故喜臥。《內經》曰五味入口先入脾,參耆苓朮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所以養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

脾苦亡血,故用當歸。此主食去脾傷之妙法也。若停食之方,則以消磨之劑主之,而不專於補益矣。

附子理中湯,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則短氣,咳嗽,脈來微遲者,此方主之。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炮),附子(制,各一錢)

上水煎服。

蔭按:形寒者,形氣虛寒也。飲冷者,復飲冷物也。熱則氣壯,寒則氣怯。今肺為寒冷所傷,故令氣短。水寒射肺,肺不能容,故令咳嗽。脈來微者為虛,遲者為寒,損其肺者益其氣,故用參朮、甘草。寒者溫之,故用附子、乾薑。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五曰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陰脈微者,宜此方主之。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上件同煎服。

蔭按:腎者水臟,濕其類也,故感之易入而易傷。凡人呼吸之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腎傷則吸微,故令短氣。腰者腎之府,腎傷而腰痛者,其勢也。濕為陰,其氣寒,陰並於下,則陽格於上,故厥逆而下冷。尺為陰,陰脈微者,下部寒也。乾薑、附子,熱物也,可以回陽燥濕。

師曰:太陽中天則寒者溫,濕者燥,故姜附可以治寒濕。蔥白辛溫,可使通腎氣,人尿豬膽性寒而質陰,用之者,一可以制姜附之熱,而不使其燥烈於上焦無病之分;一可以同寒濕之性,而引姜附直達下焦受病之區。此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乃兵家之嚮導也。

玉屏風散,六曰風雨寒濕傷形,形傷則皮膚枯槁,宜此方主之。

黃耆,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

上水煎服。

蔭按:外冒風雨,則寒濕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傷形而皮膚枯槁。然皮膚之間,衛氣之所居也。《靈樞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者也。故峻補其衛氣而形斯復矣。黃耆甘溫,補表之聖藥也,得防風而功愈速,故以防風等之。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朮倍之。

三藥者,皆補氣之品。《內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此之謂也。方名曰玉屏風,亦是以其補益衛氣,足以為吾身之倚襲耳。

升陽益胃湯,七曰大怒恐懼傷志,志傷則恍惚不樂,宜此方主之。

羌活,獨活,防風,柴胡,白朮,茯苓,黃耆,人參,半夏,甘草,陳皮,黃連,澤瀉,白芍藥

上水煎服。

蔭按:怒則氣上,恐則氣下,一怒一恐,拂於膻中,則志意不得舒暢,故曰傷志。志者腎之所主,而暢於膻中。膻中者,兩乳之間,心君之分也。神心者,神明之所出,故令不樂。下者舉之,郁者達之,故用羌獨活、防風、柴胡升舉之品。氣乖於中,脾胃受病,故用參耆苓朮橘半甘芍調胃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