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下 (10)
卷二十二·下 (10)
1. 論時疫痢
大全良方,云:有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治法雖當察運氣之相勝,亦不可狎泥。當先察其虛實冷熱,首用敗毒散加人參、甘草、陳皮,隨證用之。
白話文:
在《大全良方》這本書裡提到,如果在一戶人家裡,無論老少,一個接一個的感染上同樣的病,那麼這種病可能是時疫痢疾。治療這種疾病的時候,雖然應該考慮到天氣和身體狀況的相互影響,但也不能過於死板。首先應該判斷患者是虛弱還是強壯,體質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後開出對應的藥方。一般會先使用敗毒散,並加入人參、甘草和陳皮等藥材,具體用量則要根據患者病情來調整。
2. 論食毒痢
陳無擇,云:飲食冷熱,酒醴醯醢,腸胃黏溢,久積冷熱,遂成毒痢。嚴用和云:或有飲食冷酒寒物,房室勞傷精血,而成久毒痢,則宜化毒以保衛之。
劉宗厚,曰:人之飲食過傷,恣食辛熱寒冷之物,皆能致傷腸胃。腸胃一傷,不能運化傳送,遂蓄積停滯而為痢。經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䐜滿閉塞,下為飧泄,為腸澼是也。治法當先消化食毒,或可攻伐,然後隨寒熱溫涼以調之。此二論本諸《內經》,而世所未言者也。
李氏,曰:積痢,色黃或如魚腦,腹脹痛,惡食者,保和丸,急痛神保丸。一切酒食積聚,或黃或赤,通元二八丹。傷酒甚,酒蒸黃連丸。傷水飲,腹脹痛者,溫六丸。體實者,導水丸。
白話文:
【討論食物中毒性腹瀉】
陳無擇表示,飲食過於冷熱、過量酒精與醃製品,這些都會對腸胃造成刺激,長時間的冷熱不均,就會形成有毒性的腹瀉。嚴用和認為,有些人因為過度飲食冷酒寒食,或是性生活過度導致精血耗損,也可能引發長期的毒性腹瀉,這時候應採取排毒的方式來保護身體。
劉宗厚說,人們如果飲食過量,特別是過度食用辛辣、熱性或冷凍的食物,都可能傷害腸胃。一旦腸胃受傷,其正常的運轉和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堆積,就會形成腹瀉。根據古籍記載,飲食沒有節制,生活作息不正常,會讓身體的陰氣受損,陰氣受損後就會進入五臟,造成身體機能紊亂,表現出腹瀉或腸炎等症狀。治療上,首先應消除因飲食過量而產生的毒素,可能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排解,之後再根據患者體質的寒熱溫涼來調理。
李氏指出,對於長期腹瀉,大便顏色偏黃或類似魚腦,伴有腹部脹痛、食慾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保和丸,對於急劇腹痛的患者,可以使用神保丸。對於各種由酒食引起的積滯,大便顏色偏黃或紅,可以使用通元二八丹。對於酒精過量的患者,可以使用酒蒸黃連丸。對於因過多飲水導致腹部脹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溫六丸。對於體質較壯實的患者,可以使用導水丸。
3. 論蟲疰痢
李氏,曰:蟲疰痢,黑如雞肝,發渴,五內切痛,乃服五石湯丸。逼損真陰,其血自百脈經絡而來,茜根丸救之,亦有宜溫熱藥者。
白話文:
李氏說:遇到因為寄生蟲引起的痢疾,排出的大便顏色像雞肝一樣黑,而且會感到非常口渴,身體內部有劇烈的疼痛感,這種情況下會使用五石湯丸來治療。但這種療法可能會傷害到身體的真正陰氣,導致血液從全身的血管和經絡流失,這時候就需要用茜根丸來急救。當然,也有時候會適合使用一些溫熱性的藥物來治療。
以上就是李氏對於蟲疰痢的一個治療觀點和方法。
4. 論發熱
丹溪,云:身熱挾外感者,不惡寒,用小柴胡去人參。發熱惡寒身痛,此為表證,宜微汗和解,用蒼朮、川芎、陳皮、芍藥、甘草、生薑煎服。發熱不止者,屬陰虛,用寒涼藥必兼升藥、溫藥。
李氏,曰:痢疾初起,發熱惡寒,頭疼身痛,帶表證也,熱者九味羌活湯,寒者不換金正氣散。
白話文:
【討論發燒的情況】
丹溪先生說:身體發熱且夾雜著外感的狀況下,如果病人不畏寒,應使用修改版的小柴胡湯,但要去除人參成分。若是發燒同時伴有畏寒與身體疼痛,這表示病在於外表層,適合用微微出汗的方式來調和,可用蒼朮、川芎、陳皮、芍藥、甘草、生薑煎煮服用。對於持續發燒無法止住的情況,通常屬於陰虛,使用寒涼藥物時必須同時搭配升提藥物及溫補藥物。
李氏則提到:痢疾剛開始發作時,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這些都是表面的病徵。若病人感到燥熱,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若是感到寒冷,則推薦不換金正氣散。
5. 論腹痛
金匱,云:下痢腹痛,紫參湯主之。
潔古,云:厚朴丸治處暑後、秋冬間腹痛下痢,大效。
丹溪,云:初下痢腹痛,不可用參、術,然氣虛胃虛者可用。初得之,亦可用大承氣、調胃承氣下之,看其氣病血病,然後加減用藥。腹痛者,肺經之氣鬱在大腸之間者,以苦梗發之,然後用治痢藥,氣用氣藥,血用血藥。其或痢後糟粕未實,或食粥稍多,或飢甚方食,肚中作痛,切不可驚恐,當以白朮、陳皮各半煎湯,和之自安。粥多及食肉作痛者,宜奪食。奪食者,減其粥食,絕其肉味也。又云,腹痛以白芍、甘草為君,當歸、白朮為佐。惡寒者加桂,惡熱者加黃柏。氣血俱虛,腹痛頻並,後重不食,或產後得此者,四君子湯加當歸、陳皮煎,下保和丸二三十粒。
東垣,云:因傷冷水瀉,變作赤白痢,腹痛減食,熱燥,四肢困倦無力,宜茯苓湯。
羅謙甫,云:下痢之後,小便利而腹中滿痛不可忍,此名陰陽反錯,不和之甚也,越桃散主之。
統旨,云:機要謂腹痛宜和,和之一字,總言之耳。其證有五:因內氣鬱結不行,宜行氣散郁;挾寒者,溫中湯;火熱者,黃芩芍藥湯;積滯者,木香導滯湯;血虛者,當歸芍藥湯。
準繩,云:仲景建中湯治利,不分赤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其脈弦急或澀浮大,按之空虛或舉按皆無力者是也。下痢膿血稠黏,腹痛後重,身熱久不愈,脈洪疾者,芍藥黃芩湯。膿血痢無度,小便不通,腹中痛,當歸導氣湯。
白話文:
【討論腹部疼痛】
《金匱》中提及,如果出現腹瀉並且伴有腹部疼痛,可以使用紫參湯來治療。
《潔古》指出,厚朴丸對於處暑後到秋冬期間出現的腹痛和腹瀉有很好的療效。
《丹溪》提到,剛開始腹瀉且腹痛時,不應立即使用人參和白朮,但對於氣血虛弱或胃口不佳的人則可適量使用。初次患病時,也可以考慮使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進行治療,視病情是屬於氣病還是血病,再調整藥物。腹部疼痛通常是由肺經的氣滯留在大腸所導致,可以用苦梗來疏通,再依病情使用治痢藥物。若是痢疾後糞便未能成形,或者吃粥過多,或是餓極才吃飯導致肚子痛,這時候不用過於恐慌,只要用等量的白朮和陳皮煮湯喝,就能緩解症狀。若粥或肉類食物造成疼痛,應減少攝入。對於腹痛,可使用白芍和甘草作為主要藥物,輔以當歸和白朮。怕冷的人可以加點肉桂,怕熱的人可以加點黃柏。若氣血兩虛,頻繁腹痛,食慾不佳,或者產後出現這種情況,可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和陳皮煮湯,再服用保和丸二十至三十粒。
《東垣》提到,因為喝了冷水而引起腹瀉,進而轉變成赤白痢,伴隨食慾下降和腹部疼痛,以及熱燥感,四肢感到疲倦無力,應使用茯苓湯治療。
《羅謙甫》表示,腹瀉後,即使小便順暢,但如果腹部仍感覺滿脹疼痛難忍,這是陰陽失調的嚴重表現,應該使用越桃散治療。
《統旨》認為,處理腹痛的核心在於調和,調和是個綜合性的概念。腹痛的原因有五種:一是內氣鬱結不暢,需要使用行氣散鬱的藥物;二是寒氣夾雜,應該使用溫中湯;三是火熱導致,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四是消化不良,應該使用木香導滯湯;五是血虛,應該使用當歸芍藥湯。
《準繩》中說,《仲景》的建中湯適用於各種腹瀉,不管是新發還是舊疾,不管是赤痢還是白痢,只要有嚴重的腹痛,都能發揮神奇的療效,其脈象特徵為弦緊或澀浮大,按下去空虛或輕重都無力。若腹瀉帶有膿血,且粘稠,伴有腹部劇烈疼痛,身體熱感久久不退,脈搏快速,應使用芍藥黃芩湯。若是膿血痢疾,小便不暢,腹部疼痛,可以使用當歸導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