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3)
卷六十五 (3)
1. 治冷勞方
補火丸,冷勞病脊,血氣枯竭,齒落不已,四肢倦怠,語言不足者,此方主之。
生硫黃(一斤),豬臟(二尺)
上將硫黃為細末,盡實臟中,爛煮三時取出,去臟,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
蔭按:吳氏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於右腎,行於三焦,出入於甲膽,聽命於天君,所以溫百骸,養臟腑,充於七竅者,皆此火也。是火也,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萬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若此火一熄,則萬物無父,故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硫黃,火之精也,故用之以補火,然其性過熱有毒,故用豬臟爛煮以解之。
白話文:
補火丸
適用症狀: 患有寒性勞損導致的脊背疼痛,血氣枯竭,牙齒不斷脫落,四肢疲倦,言語無力者,此方可治。
藥材: 生硫黃(一斤)、豬臟(二尺)
製法: 將硫黃研磨成細粉,填入豬臟中,以文火慢煮三小時,取出豬臟,將硫黃粉與蒸熟的餅混合,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十丸,每日漸漸增加服藥量。
方劑註解: 吳氏曰:人體內天生具有真火,寄居於右腎,運行於三焦,出入於膽囊,聽命於天君,藉此溫暖全身百骸,滋養臟腑,充盈七竅,皆賴此火。此火為萬物之父,故曰天若無此火,不足以生養萬物;人若無此火,便不能生存。若此火熄滅,則萬物無父,因此肉體消瘦,血液枯竭,骨骼衰弱而牙齒脫落,筋骨衰弱而四肢疲倦,元氣衰竭而言語微弱。硫黃為火之精華,故用來補火,但其性過於燥熱有毒,因此用豬臟慢煮以解毒。
或曰:世方以寒涼之品治勞,而硫黃又世人罕用,今治勞而用之,誰不驚異。余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有熊氏之經也。《湯液》云:硫黃亦號將軍,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而生魂,則先醫亦嘗頌之矣。戴元禮氏,丹溪之高弟也,有言曰:諸寒涼皆滯,惟有黃連寒而不滯;諸熱藥皆燥,惟有硫黃熱而不燥,則戴氏亦嘗頌之矣。奈何拂吾心之理,而求同俗乎。
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逾九十,此往昔之驗也,表之類編。它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丸,和劑之來復丹、半硫丸、靈砂丹,百選之二氣丹,活人之返陰丹,楊氏之紫霞丹,往往皆用之,但其所主者,各有攸當,茲不贅耳。凡服硫黃者,忌豬羊牛血,及諸禽獸之血,慎之。
白話文:
有人可能會說,世俗醫家都是用寒涼藥物來治療勞損,而硫黃又很少人使用,現在你用硫黃來治勞損,誰不感到驚訝?我說,寒證就用熱藥,熱證就用寒藥,這是自古以來的醫理。就像《湯液經》中說:「硫黃又稱將軍,能破除邪氣,恢復正氣,化解停滯,還原清淨,激發陽氣,消滅陰邪,化解魂魄,讓精神復活」,古代醫家也曾經讚揚過硫黃。戴元禮,是丹溪的得意門生,也曾說過:「所有寒涼藥都容易停滯,唯獨黃連寒而不滯;所有熱藥都容易燥熱,唯獨硫黃熱而不燥」,戴氏也曾讚揚過硫黃。為什麼要違背我的醫理,而追求俗套呢?
以前仁和縣的某位官員早衰,服用了硫黃後,活到九十多歲,這是過去的驗證,可以記載在類編中。除此之外,像范仲淹的金液丹、玉真丸、來復丹、半硫丸、靈砂丹、二氣丹、返陰丹、楊氏的紫霞丹,這些藥方中都常常使用硫黃,但它們的功效和主治各有不同,這裡就不贅述了。凡是服用硫黃的人,忌食豬羊牛血,以及其他禽獸的血,要謹慎。
補真丸,治房勞過度,真火衰弱,不能熏蒸脾土,致中州不運,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脹滿,或已食不消,大腑溏泄,肌肉消瘦。古人雖云補腎不如補脾,其實補脾不如補腎也。
胡蘆巴,香附,陽起石,川烏,肉蓯蓉,菟絲子,沉香,肉豆蔻,五味子(各五錢),鹿茸,巴戟,鍾乳粉(各一兩)
白話文:
補真丸
功效: 治療房事過度導致真火衰弱,無法溫煦脾土,導致中焦運化失調,出現食慾不振、胸膈痞塞、飽脹或食後不消化、大便溏瀉、肌肉消瘦等症狀。
古人雖然說補腎不如補脾,但實際上補脾不如補腎。
藥方:
- 胡蘆巴、香附、陽起石、川烏、肉蓯蓉、菟絲子、沉香、肉豆蔻、五味子(各五錢)
- 鹿茸、巴戟、鐘乳粉(各一兩)
注:
- 以上藥方為傳統中醫古籍記載,請勿自行服用。
- 現代醫學並未證實該藥方之療效。
- 若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尋求專業醫生診斷治療。
上為細末,用羊腰子兩對,以蔥椒酒煮爛,和酒糊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鹿茸大補湯,治諸虛不足,元陽虛冷。
鹿茸(酒炙),黃耆(蜜炙),肉蓯蓉(酒浸),杜仲(炒去絲),白茯苓,當歸(酒浸,各一錢),白芍(酒炒),附子(炮),肉桂,石斛(酒蒸,焙),五味子,白朮(煨),半夏(制),人參(各七分半),甘草(炙,五分),熟地(酒浸,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
白話文:
[藥物準備]
-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
- 取羊腰子兩對,用蔥、椒和酒煮至爛熟,再與酒糊一起搗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 每服七十丸,空腹服用,以米湯或鹽湯送服。
[藥方名稱]
- 鹿茸大補湯
[功效]
- 治療各種虛弱不足、元陽虛冷等症狀。
[藥材組成]
- 鹿茸(酒炙):一錢
- 黃耆(蜜炙):一錢
- 肉蓯蓉(酒浸):一錢
- 杜仲(炒去絲):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當歸(酒浸):一錢
- 白芍(酒炒):一錢
- 附子(炮):一錢
- 肉桂:一錢
- 石斛(酒蒸,焙):一錢
- 五味子:一錢
- 白朮(煨):一錢
- 半夏(制):一錢
- 人參:七分半
- 甘草(炙):五分
- 熟地(酒浸):一錢半
[說明]
- 一錢等於3.75克。
- 藥材的處理方法:酒炙、蜜炙、酒浸、炒去絲、炮、酒蒸、焙、煨、制等,是指對藥材進行不同的加工處理,目的是為了提高藥效,或去除藥材的毒性。
[注意事項]
2. 治虛勞方
滋陰降火湯,治陰虛火動,發熱咳嗽,吐痰喘急,盜汗口乾。此方與六味地黃丸相間服之,大補虛勞,神效。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白芍(酒炒,一錢),生地(酒洗,八分),熟地(薑汁炒),天冬(去心),麥冬(去心),白朮(去蘆,各一錢),陳皮(七分),黃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滋陰降火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發熱咳嗽、痰多喘急、盜汗口乾等症狀。此方與六味地黃丸交替服用,可以有效補虛勞,效果顯著。方劑包括當歸、白芍、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白朮、陳皮、黃柏、知母、甘草等藥材。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臨臥,入竹瀝、童便、薑汁少許,同服。一方加玄參、貝母、五味子,殊效。咳嗽盛,加冬花、紫菀、五味子、杏仁;喘盛,加桑白皮;痰盛,加薑製半夏、貝母、瓜蔞仁、白茯苓。潮熱盛,加地骨皮、柴胡、知母;盜汗,加酸棗仁、牡蠣、浮小麥;夢遺精滑,加龍骨、牡蠣、山萸;青皮,加白茯苓、黃連。
白話文:
取藥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好後,於睡前服用,並加入竹瀝、童尿、薑汁少許,一起服用。另外,也可加入玄參、貝母、五味子,效果更佳。若咳嗽嚴重,可加冬花、紫菀、五味子、杏仁;喘息嚴重,可加桑白皮;痰多,可加薑製半夏、貝母、瓜蔞仁、白茯苓。若潮熱嚴重,可加地骨皮、柴胡、知母;盜汗,可加酸棗仁、牡蠣、浮小麥;夢遺精滑,可加龍骨、牡蠣、山萸;若有青皮,可加入白茯苓、黃連。
若兼衄血,咳血,出於肺也,加桑白皮、黃芩、炒梔子;兼嗽血痰血,出於脾也,加桑皮、貝母、黃連、瓜蔞仁;兼嘔血吐血,出於胃也,加山梔、黃連、乾薑、蒲黃、韭汁、薑汁;兼咯唾血,出於腎也,加玄參、桔梗、側柏葉。
王節齋加減四物湯,治色欲證。先見潮熱盜汗,咳嗽倦怠,趁早服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除了出血,還伴隨咳血,就屬於肺部問題,要加入桑白皮、黃芩、炒梔子;如果同時有咳血帶痰,就屬於脾臟問題,要加入桑皮、貝母、黃連、瓜蔞仁;如果伴隨嘔血或吐血,就屬於胃部問題,要加入山梔、黃連、乾薑、蒲黃、韭汁、薑汁;如果伴隨咯血,就屬於腎臟問題,要加入玄參、桔梗、側柏葉。這是王節齋的加減四物湯,用來治療色欲過度引起的症狀。如果患者先出現潮熱盜汗、咳嗽倦怠,就要及早服用。
川芎,熟地,知母,天冬(去心,各一錢),白芍,當歸,白朮(各一錢三分),黃柏,陳皮(各七分),甘草(炙,各五分),乾薑(炒三分),生地黃(姜酒浸,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二片,水煎,空心溫服。潮熱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盜汗及久病者,去川芎,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咳嗽加桑白皮、馬兜鈴、瓜蔞仁、五味子;痰加貝母、半夏、瓜蔞;遺精加牡蠣、龍骨、山萸;白濁,加茯苓、黃連;衄咳血,加山梔、黃芩、桑白皮;嗽痰血,加桑白皮、貝母、黃連、瓜蔞仁;嘔吐血,加山梔、黃連、乾薑、蒲黃、薑汁、韭汁;咯唾血,加桔梗、玄參、側柏葉。
白話文:
川芎、熟地、知母、天冬(去掉心,每味一錢)、白芍、當歸、白朮(每味一錢三分)、黃柏、陳皮(每味七分)、甘草(炙,每味五分)、乾薑(炒三分)、生地黃(用薑酒浸泡,五分)。
以上藥材混合製成一劑,加入生薑兩片,用水煎煮,空腹溫熱服用。如果出現潮熱症狀,可以加入桑白皮、沙參、地骨皮;如果盜汗或久病,可以去掉川芎,加入牡蠣、酸棗仁、浮小麥;如果咳嗽,可以加入桑白皮、馬兜鈴、瓜蔞仁、五味子;如果痰多,可以加入貝母、半夏、瓜蔞;如果遺精,可以加入牡蠣、龍骨、山萸;如果白濁,可以加入茯苓、黃連;如果鼻衄或咳血,可以加入山梔、黃芩、桑白皮;如果咳嗽痰中帶血,可以加入桑白皮、貝母、黃連、瓜蔞仁;如果嘔吐帶血,可以加入山梔、黃連、乾薑、蒲黃,並加入薑汁、韭汁;如果咯血,可以加入桔梗、玄參、側柏葉。
外五臟變證如腰背足脛痠疼,加杜仲、牛膝、龜板;口舌生瘡,驚惕,加黃連、胡黃連、遠志、茯神;皮枯鼻塞聲沉,加桔梗、瓜蔞、百部;脅痛夢遺,加龍膽草、青皮、青黛、竹茹;頸核,加玄參、香附、貝母;腹痛飲食無味,去知柏、麥冬、生地黃,倍白芍藥,加白朮、人參、扁豆、薏苡仁、澤瀉;腹塊加鱉甲、山楂、麥芽。此病屬火,大便多燥,然須節調飲食,勿令泄瀉。
白話文:
外五臟變證治療方
如果出現腰背、足脛痠痛等症狀, 可以加用杜仲、牛膝、龜板等藥材。
如果出現口舌生瘡、驚惕等症狀, 可以加用黃連、胡黃連、遠志、茯神等藥材。
如果出現皮膚乾燥、鼻塞、聲音低沉等症狀, 可以加用桔梗、瓜蔞、百部等藥材。
如果出現脅痛、夢遺等症狀, 可以加用龍膽草、青皮、青黛、竹茹等藥材。
如果出現頸部腫塊, 可以加用玄參、香附、貝母等藥材。
如果出現腹痛、飲食無味等症狀, 則要減少知柏、麥冬、生地黃的用量,增加白芍藥的用量,並加用白朮、人參、扁豆、薏苡仁、澤瀉等藥材。
如果出現腹塊, 可以加用鱉甲、山楂、麥芽等藥材。
這種病症屬於火症, 大便多燥,但需注意節制飲食,避免瀉瀉。
若胃氣復壞,泄瀉溏稀,則前項寒涼之藥難用矣,急宜服調理脾胃藥,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甘草等藥,俟胃氣復,然後用前本病藥。(收功後,可合補陰丸常服之及用葛可久方)
六物湯,治陰虛發熱。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酒炒),知母(酒炒),黃柏(炒)
上銼,水煎服。甚者加龜板。兼氣虛加參耆、白朮,加白馬脛骨。降陰火,帶芩連用。
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頰赤盜汗,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月水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川芎蒸。
白話文:
如果胃氣再次虛弱,出現腹瀉稀薄的情況,那麼之前使用的寒涼藥物就難以繼續使用。應當緊急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例如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麴、麥芽、甘草等等,待胃氣恢復之後,再繼續使用治療原本疾病的藥物。 (治療結束後,可以配合補陰丸長期服用,也可以服用葛可久方)
六物湯用於治療陰虛發熱。
藥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用酒炒製)、知母(用酒炒製)、黃柏(炒製)。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服。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入龜板。如果同時伴隨氣虛,可以加入人參、黃芪、白朮,以及白馬脛骨。降陰火時,可以配合黃芩、黃連一起使用。
逍遙散用於治療血虛勞倦、五心煩熱、面頰潮紅盜汗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女性血虛陰虛、氣血失調、月經不調、痰咳發熱、身體消瘦、逐漸消瘦等症狀。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柴胡,甘草(炙)
上㕮咀,加生薑一塊,薄荷少許,水煎服。加山梔子、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治婦人血虛骨蒸。
當歸,白芍,川芎,地黃(酒炒,以上補血),地骨皮(瀉腎火),牡丹皮(瀉包絡火,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七八錢,水煎服。
人參清肌散,治男婦氣虛無汗,潮熱煩渴。
人參,白朮,茯苓,赤芍,當歸,柴胡,半夏曲(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柴胡、甘草(炙)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粉末,加入生薑一塊、薄荷少許,用清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再加上山梔子和牡丹皮,就叫做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用來治療婦女血虛、骨蒸的情況。
當歸、白芍、川芎、地黃(酒炒,以上都是補血藥材)、地骨皮(瀉腎火)、牡丹皮(瀉包絡火,每種藥材份量相同)
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八錢,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清肌散,用來治療男女氣虛無汗、潮熱煩渴的情況。
人參、白朮、茯苓、赤芍、當歸、柴胡、半夏曲(每種藥材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人參地骨皮散,治臟中積冷,榮中熱,脈按不足,舉有餘,乃陰不足,陽有餘也。
人參,地骨皮,柴胡,生地(酒炒),黃耆(各一錢半),知母,石膏(各一錢),茯苓(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人參麥門冬湯,治虛熱煩渴。
人參,麥冬(去心),小麥,茯苓(各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五分),竹茹(一團)
上作一服,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和紅棗一枚,用水煎煮服用。
人參地骨皮散用於治療臟腑積寒、內熱,脈象虛弱而有力,這是陰虛陽盛的表現。
將人參、地骨皮、柴胡、生地(用酒炒)、黃耆(各一錢半)、知母、石膏(各一錢)、茯苓(五分)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
人參麥門冬湯用於治療虛熱煩渴。
將人參、麥冬(去心)、小麥、茯苓(各一錢)、白芍(八分)、甘草(五分)、竹茹(一團)混合,作為一劑藥,用水煎煮服用。
六味地黃丸,治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腸癖下血,骨蒸,痿弱無力,不能運動。東垣云:治脈沉而虛者。
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白湯任下。
加味坎離丸,生精養血,升水降火,王道之劑。
厚黃柏(八兩,酒、鹽水、人乳、蜜各浸二兩,俱曬乾,炒赤),知母(八兩,同上制),當歸(酒浸),白芍(酒浸),川芎(大者,水洗,各四兩),熟地(八兩),白茯苓(四兩,打作小塊),砂仁(二兩,以上三味,同入絹袋中,用好酒二壺煮乾,去茯苓、砂仁,止用地黃)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
功效: 治療久病體虛、面色憔悴、盜汗發燒、五臟虧損、瘦弱虛煩、腸胃不適導致出血、骨蒸潮熱、四肢無力、行動不便等症狀。東垣(指醫學家李杲)認為,此方適合脈象沉而虛弱的人使用。
組成:
- 熟地黃:八兩
- 山茱萸:四兩
- 山藥:四兩
- 牡丹皮:三兩
- 茯苓:三兩
- 澤瀉: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白湯送服。
加味坎離丸
功效: 補益精血,滋陰降火,是治療虛損病的王道藥方。
組成:
- 厚黃柏:八兩,先用酒、鹽水、人乳、蜂蜜各浸泡二兩,曬乾後炒至赤色。
- 知母:八兩,製法同上。
- 當歸:四兩,酒浸。
- 白芍:四兩,酒浸。
- 川芎:四兩,選擇個頭較大的,用水洗淨。
- 熟地黃:八兩。
- 白茯苓:四兩,打碎成小塊。
- 砂仁:二兩。
將白茯苓和砂仁一同裝入絹袋中,再與熟地黃、厚黃柏、知母、當歸、白芍、川芎一起用兩壺好酒煮至乾涸,去除茯苓和砂仁,只留熟地黃。
註解:
- 以上藥量以兩為單位,古時一兩大約等於現代的 37.3 克。
- 方劑中的藥材名稱可能與現代藥材名稱略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對照。
上銼片,各均鋪開,日曬夜露各三度,為末,用白蜜一斤八兩,重湯內煉成珠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鹽湯下七八十丸,冬月溫酒下。
加味四制黃柏丸,此坎離丸、四物、四君子湯合料也。補血補氣,滋陰降火,治虛勞之聖劑。
黃柏(去皮,一斤,納鹽水、米泔水、童便、初生男乳各浸四兩,夜露日曬,取日精月華之氣,合陰陽造化之功),知母(鹽酒浸,曬乾),白朮,白茯苓,當歸(酒洗),川芎,山萸(酒浸取肉,各一兩),白芍,熟地(酒拌蒸,各二兩半),人參(五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加味四制黃柏丸是一種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丸劑,具有補血、補氣、滋陰、降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等病症。
該藥方採用了多種特殊的製藥工序,例如日曬夜露、鹽酒浸泡、酒拌蒸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取藥材的有效成分,提高藥效。
藥方中使用的藥材各具功效,如黃柏清熱瀉火、滋陰涼血,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白朮健脾益氣,白茯苓利水滲濕,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山萸肉補肝腎,白芍養血柔肝,熟地滋陰補血,人參大補元氣,甘草調和藥性。
藥方建議空腹服用,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具體用量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調整。
注意
本文僅供參考,請勿自行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鹽湯亦可。
滋陰降火丸
黃柏(一兩半),知母,蓮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各一兩),熟地(二兩)
上為細末,將地黃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蔭按:男子患虛勞,多屬陰虧,藥中須用枸杞為當。
滋陰清化丸,清痰火,滋化源。肺腎乃人身之化源。
生地黃(酒洗),熟地黃(酒浸),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各二兩),白茯苓(一兩),山藥(炒,一兩),枸杞子,白芍(酒炒,各一兩),五味子(七錢),黃柏(鹽酒炒,一兩半),知母(鹽水炒),玄參,薏苡仁(炒,各一兩),甘草(生,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以酒送服,鹽湯亦可。
滋陰降火丸的成分包括黃柏(一兩半)、知母、蓮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各一兩)、熟地(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將地黃搗成膏狀,混合藥末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百丸,空腹時以白湯送服。
滋陰清化丸的成分包括生地黃(酒洗)、熟地黃(酒浸)、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各二兩)、白茯苓(一兩)、山藥(炒,一兩)、枸杞子、白芍(酒炒,各一兩)、五味子(七錢)、黃柏(鹽酒炒,一兩半)、知母(鹽水炒)、玄參、薏苡仁(炒,各一兩)、甘草(生,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噙化嚥下。有盜汗,加黃耆蜜炙七錢。痰嗽甚,加陳皮、貝母各二兩。
清神甘露丸,治男子婦人,虛勞不足,大骨枯,大肉陷,皆治之。
生地黃汁,白蓮藕汁,生乳汁
上三味,等分,用砂石器內以文武火熬成膏,用後藥:
人參,白朮,黃連,黃耆,五味子,胡黃連(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前膏子和劑,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參湯下。
白話文:
清神甘露丸是用於治療男女虛勞不足,導致骨骼枯瘦、肌肉消瘦的藥方。藥方使用地黃汁、白蓮藕汁、生乳汁熬成膏狀,再加入人參、白朮、黃連、黃耆、五味子、胡黃連等藥材研末混合,製成丸劑服用。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適當加入黃耆、陳皮、貝母等藥材來改善盜汗、痰嗽等症狀。每次服五十丸,用人參湯送服。
瓊玉膏,滋血補氣,延年益壽。昔人謂一料分十劑,可救勞瘵十人。
人參(三十六兩,去蘆,研為細末),白茯苓(二十四兩,去皮,研為淨末),白蜜(六斤),生地黃(十六斤,搗取汁,以盡為度,去渣)
一方加枸杞、天冬、麥冬各一斤。
上和勻,入銀石器瓶中,內用油紙,外用竹箬包,以軟蔑縛緊瓶口,入重湯內,懸煮之,用桑柴文武火,不住手三晝夜,入井中浸一日夜,出火毒,又煮一日出陰毒,取出,每空心用酒或白湯調下。
接命膏,治男婦氣血虛弱,痰火上升及一切虛損。
人乳(二盞,香甜白者佳),梨汁(一盞)
白話文:
瓊玉膏具有滋養血液、補充元氣、延年益壽的功效。古人說一料藥可分為十劑,足以救治十個勞瘵病人。
製法如下:人參三十六兩,去除鬚根,研磨成細粉;白茯苓二十四兩,去皮,研磨成淨粉;白蜜六斤;生地黃十六斤,搗碎取汁,直至榨取完畢,去除渣滓。
可另加枸杞、天冬、麥冬各一斤。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裝入銀質石器瓶中,內襯油紙,外用竹箬包裹,用柔軟的蔑條將瓶口綁緊。將瓶子放入盛滿重湯的大鍋中懸煮,用桑柴文武火不停地煮三晝夜。然後將瓶子放入井水中浸泡一日一夜,去除火毒。再煮一日,去除陰毒,取出。每次空腹時用酒或白湯調服。
接命膏可治療男女氣血虛弱、痰火上升以及各種虛損。
製法如下:人乳兩盞,以香甜、白色的為佳;梨汁一盞。
上二味傾入銀錫鏇中,入湯內頓滾,有黃沫起開青為度,每五更後一服。大能補虛消痰,生血延壽。
玄霜雪梨膏,生津止渴,除咯血吐血嗽血久不止,及治勞心動火,勞嗽久不愈,消痰止嗽,清血歸經。
雪梨(六十個,去心皮,取汁二十鍾,酸者不用),藕汁(十鍾),鮮生地(搗取汁,十鍾),麥門冬(搗爛煎汁,五鍾),蘿蔔汁(五鍾),茅根汁(十鍾)
上六汁,再重濾去渣,將清汁再入火煎煉,入蜜一斤,飴糖半斤,薑汁半酒盞,入火再熬如稀糊,則成膏矣。如血不止,咳嗽,加側柏葉,搗汁一鍾,韭白汁半鍾,茜根汁半鍾,俱去渣,入前汁內煎成膏服之。
白話文:
將這兩種藥材倒入銀錫旋中,放入湯裡煮沸,直到出現黃色的泡沫,並散發出青色氣味為止。每五更後服用一次。可以有效地補虛消痰,生血延壽。
玄霜雪梨膏可以生津止渴,治療咯血、吐血、咳嗽不止,以及勞心動火、勞咳久治不愈等症狀,還能消痰止咳,清血歸經。
將六十個雪梨去心皮,榨取二十鍾汁液(酸的雪梨不用),加入十鍾藕汁、十鍾鮮生地汁(搗碎取汁)、五鍾麥門冬汁(搗爛煎取汁)、五鍾蘿蔔汁、十鍾茅根汁。
將上述六種汁液再次過濾去除雜質,得到清澈的汁液,再用火煎煉,加入一斤蜜、半斤飴糖、半酒盞薑汁,繼續用火熬煮,直到變成稀糊狀,就製成了雪梨膏。如果出現血不止、咳嗽等症狀,可以加一鍾側柏葉汁(搗碎取汁)、半鍾韭白汁、半鍾茜根汁(去渣),一起加入之前煎好的汁液中,再煎成膏服用。
坎離膏,治勞瘵發熱,陰虛火動,咳嗽吐血,唾血,咯血,咳血,衄血,心慌喘急盜汗。
黃柏,知母(各四兩),生地(姜酒炒),熟地(砂仁炒),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二兩),杏仁(去皮,七錢),胡桃仁(去皮,四兩),蜂蜜(四兩)
上先將黃柏、知母,童便三碗,側柏葉一把,煎至四碗,去渣。又將天麥門冬、生熟地黃入汁內,添水二碗,煎汁去渣,再搗如泥,另用水一二碗,熬熟絞汁,入前汁,將杏仁、桃仁用水擂爛,再濾,勿留渣,同蜜入前汁內,用文武火熬成膏,瓷器收貯封固,入水內去火毒。每服三五匙,側柏葉煎湯,空心調服,忌銅鐵器。
白話文:
坎離膏,可以治療勞瘵引起的發熱,以及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咳嗽、吐血、唾血、咯血、咳血、鼻出血、心慌、呼吸急促、盜汗等症狀。
將黃柏、知母各四兩,生地黃用薑汁炒過,熟地黃用砂仁炒過,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二兩,杏仁(去皮)七錢,胡桃仁(去皮)四兩,蜂蜜四兩,按照以下步驟製成膏方:
首先,用童便三碗和側柏葉一把,煎煮黃柏、知母,煎至四碗,去渣。然後,將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加入煎好的藥汁中,再添水兩碗,煎煮去渣。接著,將藥汁搗成泥狀,再用一兩碗水熬煮,絞出汁液,加入先前的藥汁中。將杏仁、桃仁用水研磨成糊狀,過濾去渣,加入蜂蜜和先前的藥汁中,用文火熬製成膏狀,裝入瓷器中,密封保存,並用熱水浸泡去除火毒。每次服用三到五匙,用側柏葉煎湯沖服,空腹服用,忌用銅鐵器。
服童便法,滋陰降火,消瘀血,止吐衄咳咯諸血。
取十二歲以下童子,絕其烹炮鹹酸,多與米飲以助水道,每用一盞,入薑汁,或韭汁一二點,徐徐服之,日進二三服。寒天則重湯溫服,久自有效也。一方治骨蒸發熱,取三歲童便五升,煎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此後常取自己小便服之,輕者二十日,重者五十日瘥。
一方治男婦怯證,男用童女便,女用童男便,斬頭去尾,日進二次,用乾燒餅壓之,月餘全愈。一方治久嗽涕唾,肺痿,時時寒熱,頰赤氣急,用童便去頭尾少許五合,取大粉甘草一寸,四破之浸之,露一夜,去甘草,平旦頓服,或入甘草末一錢同服亦可,一日一劑。童子忌食五辛物。
白話文:
服用童子尿可以滋陰降火,消除瘀血,止住吐血、鼻血、咳嗽咳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方法是取12岁以下孩童的尿液,避免接触盐、醋等调味品,多喝米汤帮助排泄,每次服用一盏,加入姜汁或韭菜汁少量,慢慢喝下,一天喝两三回。寒冷的天气要温热服食,坚持服用就会有效。
另一个方子用来治疗骨蒸发热,取三岁孩童的尿液五升,煎成一升,加入三匙蜂蜜,每次服用两碗,一天两次。之后,可以持续服用自己的尿液,病情轻者二十天,重者五十天即可痊愈。
还有方子用来治疗男性和女性体虚,男性用女孩的尿液,女性用男孩的尿液,去掉头尾部分,每天服用两次,用干烧饼压住,一个月左右即可痊愈。
另外,久咳带痰、肺痿、反复发热、面颊发红、呼吸急促等症状,可以用童子尿去掉头尾少许,加入大米粉和甘草浸泡一夜,早上空腹服用,也可以加入甘草末一起服用,一天一剂。需要注意的是,孩童要忌食辛辣食物。
蔭按:本草小便味鹹氣寒,寇宗爽亦謂熱勞方中用之,若氣血虛無熱者,不宜多服。而朱丹溪辯曰:小便降火甚速。常見一老婦年逾八十,貌似四十,詢其故,常有惡病,人教服人尿四十餘年矣,且老健無他病,而何謂之性寒不宜多服耶。凡陰虛火動,熱蒸如燎,服藥無益者,非小便不能除。
故李時珍云:小便方家謂之輪迴酒,還元湯,性溫不寒,飲之入胃,隨脾之氣上歸於肺,下歸水道而入膀胱,乃其舊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又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鹹而走血,治諸血病,不可缺也。
以上諸方,治虛勞發熱之劑。
安嗽膏,治陰虛咳嗽,火動發熱,咯血吐血,大斂肺氣。
白話文:
引言
本草書中記載,小便的味道鹹,性質寒涼。寇宗爽也認為,在治療熱病的方劑中可以使用小便。但如果病人氣血虛弱,沒有發熱症狀,就不宜服用太多。朱丹溪則辯論說:小便降火的效果非常快。我曾見過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看起來卻像四十歲,詢問她的原因,她說自己常年患有疾病,有人教她服用人尿,已經持續四十年了。這位老婦身體健壯,沒有其他病症,那麼怎麼說小便性寒不宜多服呢?凡是陰虛火旺,熱氣蒸騰如火,服用藥物無效的病症,非小便不能消除。
李時珍的論述
因此,李時珍說:小便在醫藥界被稱為“輪迴酒”,“還元湯”,它的性質溫和,不寒涼。飲用後進入胃部,隨著脾氣上升歸於肺部,下降進入水道,最終到達膀胱,這是小便的原本流向,所以它能治療肺病,引導火氣向下運行。此外,小便與血液同類,因此它的味道鹹,能入血,治療各種血病,不可缺少。
總結
以上這些方劑,都是用來治療虛勞發熱的藥方。
[安嗽膏]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陰虛咳嗽,火旺發熱,咯血吐血,具有收斂肺氣的功效。
天冬(去心,八兩),杏仁(去皮),貝母(去心),百部,百合(各四兩),款冬花蕊(五兩),紫菀(三兩),雪白朮(八兩)
上俱為粗末,長流水煎三次,取汁三次,去渣,入飴糖八兩,蜜十六兩再熬;又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四兩為末,水飛過曬乾,二味入前汁內和勻,如糊成膏,每服三五匙。
安肺湯,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唾。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酒蒸),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去心),桑白皮(炙),甘草(炙,各五分),阿膠(一錢二分)
白話文:
天冬、杏仁、貝母、百部、百合各四兩,款冬花蕊五兩,紫菀三兩,雪白朮八兩,將所有藥材研成粗末,用長流水煎煮三次,取三次藥汁,去除藥渣,加入飴糖八兩、蜂蜜十六兩,繼續熬煮;再加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四兩,研成細末,用清水漂洗後曬乾,與之前的藥汁混合,熬煮成膏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匙。此方名為安肺湯,主治氣血兩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多等症狀。另需準備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酒蒸)、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去心)、桑白皮(炙)、甘草(炙),各五分,阿膠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入生薑,水煎服。
和肺飲子,治咯血後肺虛咳嗽多痰。
阿膠,人參,麥冬(去心),山藥,貝母,茯苓,百合,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入黃蠟如皂子大一塊,水煎,食後溫服。
緊菀散,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
人參,紫菀,阿膠(蛤粉炒,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服。
天門冬丸,治吐血咯血,大安肺氣,止咳。
白話文:
先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藥,加入生薑,用清水煎服。
和肺飲子用於治療咯血後肺虛咳嗽多痰。
阿膠、人參、麥冬(去心)、山藥、貝母、茯苓、百合、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一錢),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劑藥,加入黃蠟一塊,用清水煎服,飯後溫熱服用。
緊菀散用於治療咳嗽帶血,虛勞肺痿。
人參、紫菀、阿膠(蛤粉炒,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炙,五分),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清水煎服,飯後服用。
天門冬丸用於治療吐血咯血,能安肺氣,止咳。
天門冬(去心,一兩),杏仁(去皮尖,炒),貝母,茯苓,阿膠(蛤粉炒,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皆可用,日進二三丸。
黃耆散,治咳血成勞。
黃耆,麥門冬,熟地(砂仁炒),桔梗,白芍(各一錢),甘草(八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服。一方加人參、五味各六分,名五味黃耆散。
劫勞散,治心腎俱虛,勞嗽時復三四聲,潮熱,潮過即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恍惚異夢,喉中有血,名曰肺痿。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心,一兩,杏仁去皮尖並炒過,貝母、茯苓、阿膠用蛤粉炒,各五錢。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或臨睡前皆可,每天服用二到三丸。
黃耆散可以治療咳血成癆。黃耆、麥門冬、熟地(用砂仁炒過)、桔梗、白芍(各一錢),甘草(八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水煎服。另外一種配方,加人參、五味子各六分,叫做五味黃耆散。
劫勞散可以治療心腎兩虛,勞咳時常反覆三四聲,伴有潮熱,潮熱退去後即有盜汗,四肢倦怠,體瘦,恍惚做異夢,喉中有血,稱為肺痿。
黃耆(蜜炙,一錢),白芍(二錢半),人參,白茯苓,熟地(砂仁炒),當歸,半夏曲,五味子,阿膠(蛤粉炒),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團參飲子,治憂思喜怒,飢飽失宜,以致臟氣不安,咳唾膿血,增寒壯熱,肌膚消瘦,將成勞瘵。
人參,紫菀,阿膠(炒成珠),細辛,款冬花,杏仁,天冬,桑葉(經霜者),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百合(蒸,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此方包括:人參,紫菀,阿膠(炒成珠狀),細辛,款冬花,杏仁,天冬,經霜後的桑葉,半夏(用湯水浸泡七次),五味子,蒸過的百合,各取一錢;炙烤過的甘草,取五分。
註解
- “一錢”指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 “二錢半”指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8.75克。
- “五分”指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1.875克。
- “鍾”指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200毫升。
- “勞瘵”指古代疾病名,指因勞損、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的虛弱病症。
- “經霜者”指經霜後的桑葉,藥效更佳。
- “湯泡七次”指用熱水浸泡半夏七次,去除其辛辣味,減少其刺激性。
- “炙”指用火烤制藥材,以增強其藥效。
- “炒”指用鍋炒制藥材,以去除其寒性或濕氣。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因氣而成核者,加木香五分。吐血有絲者,加生地一錢半。咳而吐血,有痰者,加鍾乳粉五分。因痰極而咳嗽者,加黃耆一錢。因損嗽而唾血者,加沒藥五分,藕節二個;咳而嘔逆,腹滿不食者,加白朮一錢二分,仍倍加生薑,咳而小便多者,加益智仁八分;咳而大便溏者,用杏仁加白朮一錢;咳而氣逆者,加陳皮一錢,沉香七分。
白話文:
將藥材製作成一劑藥,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如果咳嗽是由於氣逆而引起的,可以加五分木香。
如果吐血時有血絲,可以加一錢半生地。
如果咳嗽時吐血,並且有痰,可以加五分鍾乳粉。
如果咳嗽是由於痰多而引起的,可以加一錢黃耆。
如果咳嗽時吐血,並且是因外感風寒造成的,可以加五分沒藥和兩個藕節。
如果咳嗽時伴隨嘔吐和腹脹,食慾不振,可以加一錢二分白朮,並將生薑用量加倍。
如果咳嗽時小便量多,可以加八分益智仁。
如果咳嗽時大便稀溏,可以加杏仁和一錢白朮。
如果咳嗽時氣逆,可以加一錢陳皮和七分沉香。
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咳嗽。
蘇子(五錢),陳皮,厚朴(薑汁炒),前胡,肉桂(各二錢),半夏(薑製),當歸,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蔭按:虛勞病,未有不痰嗽壅盛者,而治痰以燥濕之藥,治嗽以清火之劑,百無一效。蓋此痰非脾濕之痰,乃濁液聚而為痰也。此火非有餘之火,乃虛陽升而為火也。大抵人身之氣,不過一陰一陽,陽降陰升,水火既濟,何痰火之有。惟心火炎於上,腎水虧於下,致陽氣浮而不降,陰氣沉而不升,此痰嗽喘急之所由而作也。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咳嗽。
藥方:
- 蘇子(五錢)
- 陳皮
- 厚朴(薑汁炒)
- 前胡
- 肉桂(各二錢)
- 半夏(薑製)
- 當歸
- 甘草(炙,各一錢)
用法:
上藥共研為末,每次取一劑,加入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方義:
虛勞病症,幾乎都會伴隨痰嗽壅盛的症狀,然而使用燥濕藥物來治療痰,清火藥物來治療咳嗽,往往收效甚微。這是因為這種痰並非脾濕所致,而是濁液積聚而成;這種火也非實火,而是虛陽上浮而化為火。
人體之氣,本應陰陽調和,陽氣下降,陰氣上升,水火相濟,何來痰火之說?只有心火炎上,腎水虧損,導致陽氣浮而不降,陰氣沉而不升,才會產生痰嗽喘急的症狀。
此方收斂陽氣,使歸下元,則陰氣自升,火邪自降,痰嗽何由而作乎。
以上諸方,治虛勞嗽喘之劑。
正氣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
黃柏(炒,一錢),知母(炒,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
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去四味不用)
上止取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飲調下。
黃耆六一湯,治虛人盜汗。
白話文:
此方收斂陽氣,使歸下元,則陰氣自升,火邪自降,痰嗽何由而作乎。
這個方劑能收斂陽氣,使其歸於下焦(指腎與膀胱),如此一來,陰氣就會自然上升,火邪也會自然下降,那麼痰咳又從何而來呢?
以上諸方,治虛勞嗽喘之劑。
以上這些方劑,都是用來治療虛勞、咳嗽和喘息的。
正氣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
正氣湯,用來治療陰虛有火、導致盜汗的症狀。
黃柏(炒,一錢),知母(炒,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黃柏(炒製,一錢),知母(炒製,一錢半),甘草(炙製,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一劑,用水煎服。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
四制白朮散,用來治療盜汗。
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去四味不用)
白朮(四兩),將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製一兩,然後去除這四味藥,只取白朮。
上止取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飲調下。
將白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調服。
黃耆六一湯,治虛人盜汗。
黃耆六一湯,用來治療虛人盜汗。
黃耆(六兩),甘草(一兩)
上各用蜜炙十數次,出火毒,每服一兩,水煎服。
玉屏風散,治自汗。
防風,黃耆(各一錢,二味實表),白朮(二錢,燥內濕)
上作一服。水煎服。
以上諸方,虛汗之劑。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血氣大虛,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或肢體重痛,嗜臥少食。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蜜炙),龍眼肉,當歸,遠志(去心),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黃耆六兩,甘草一兩,各用蜜炙十多次,去除火毒,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用。這個方子叫做玉屏風散,可以治療自汗。
防風和黃耆各一錢,兩味藥都固表,白朮兩錢,可以燥內濕。將這些藥材合在一起作為一服,水煎服用。
以上這些方子都是治療虛汗的藥方。
歸脾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傷脾,血氣大虛,或健忘心悸,驚恐盜汗,或四肢沉重疼痛,嗜睡食慾不佳。藥方包括人參、白朮、茯苓、蜜炙黃耆、龍眼肉、當歸、去心遠志、炒酸棗仁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滋陰安神湯,治血氣兩虛,不時怔忡,眩暈。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砂仁炒),人參,白朮,茯神(去木),遠志(去心),酸棗仁(去心),甘草(炙,各五分),黃連(酒炒,四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滋陰抑火湯,治陰火上衝,怔忡不已。
當歸(酒洗),芍藥(煨),生地(酒炒),熟地黃,川芎,黃連,知母(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入童便半盞,食前服。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心煩,懊憹,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製成一劑,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滋陰安神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心神不寧,頭昏眼花。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用砂仁炒過)、人參、白朮、茯神(去除木質部分)、遠志(去除心部)、酸棗仁(去除心部)、甘草(炙烤過,各五分)、黃連(用酒炒過,四分)。
將以上藥材製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滋陰抑火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神不寧。
當歸(用酒洗淨)、芍藥(煨制)、生地黃(用酒炒過)、熟地黃、川芎、黃連、知母(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清水煎煮,加入童子尿半杯,飯前服用。
硃砂安神丸用於治療血虛心煩,失眠多夢,驚悸心慌,胸悶氣短。
硃砂(五錢,水飛過,另研),黃連(酒洗,六錢),生地(姜酒炒,一錢半),當歸,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唾津下。
蔭按:以上諸方,治心神怔悸之劑。大抵虛勞證多起之於勞心思慮,水火不交,故治腎必先治心,心火既降,則腎水自升,且不致刑肺金,絕生化之源,蓋源源本本之道也。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泄瀉等證。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七分),山藥(炒,一錢),蓮肉(五分),白扁豆(七分),薏苡仁(五分),砂仁,桔梗(各五分)
白話文:
以硃砂、黃連、生地、當歸、甘草等藥材製成丸藥,每服十五丸,飯後服用,可治療心神不寧、心悸等症狀。此方針對虛勞證,主要是由於勞心過度、陰陽失調所致,因此先治心,降心火,再補腎水,避免傷肺,從根本上調理身體。
另一方參苓白朮散,則用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山藥、蓮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藥材製成,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棗湯調下,瀉不止加訶子。
瑞蓮丸,治元氣大虛,脾胃怯弱,泄瀉不止,不思飲食。
乾山藥(炒),蓮肉(去心),白朮,芡實(去殼,各二兩),楝參(五錢),白茯苓,橘紅,白芍(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豭豬肚一個,洗淨煮爛,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兼服白雪糕。
白話文:
方劑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紅棗湯煎煮後服用。如果瀉肚子不止,可以加入訶子。
主治
元氣大虛,脾胃虛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
藥材
- 乾山藥(炒)二兩
- 蓮肉(去心)二兩
- 白朮二兩
- 芡實(去殼)二兩
- 楝參五錢
- 白茯苓一兩
- 橘紅一兩
- 白芍(酒炒)一兩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個豬肚洗淨煮爛,將藥粉與豬肚一起搗碎,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並配合服用白雪糕。
二仙糕,壯陰益腎水,養脾胃。
人參,山藥,白茯苓,芡實仁,蓮肉(去皮心,各半斤),糯米(一升),粳米(三升半),蜜(半斤),白糖(半斤)
上為細末,和勻,將蜜糖溶化,和末摻妥得宜,以小木籠炊蒸之,上以米一撮成飯,則糕成矣,取起劃作棋子塊,漫火上烘乾,作點心,或作末貯磁器,每早一大匙,白沸湯調下。
以上諸方,補脾胃,止瀉泄之劑。
人參黃耆湯,治血氣大虛,精神短少,形羸脈微,奄奄欲盡。此藥大有補益。
白話文:
二仙糕具有壯陰益腎、滋養脾胃的功效。將人參、山藥、白茯苓、芡實仁、蓮肉(去皮心,各半斤)、糯米(一升)、粳米(三升半)、蜂蜜(半斤)、白糖(半斤)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再將蜂蜜溶化後與粉末充分混合,用小木籠蒸熟,上面放一小撮米飯,糕就做好了。取出來切成棋子狀,用小火烘乾,可以當點心食用,也可以研磨成粉儲存在瓷器中,每天早上用一杯白開水調一湯匙服用。這些藥方都能補益脾胃,止瀉止泄。人參黃耆湯則用於治療血氣虛弱、精神不足、體虛脈弱、生命垂危的症狀,具有極佳的補益功效。
方見虛損門。
樂令建中湯,治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成勞瘵。此藥大能退熱補虛,生血氣。
前胡,細辛,當歸,白芍,人參,陳皮(去白),麥冬(去心),桂心,黃耆(蜜炙),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半夏(八分)
上作一服,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
十全大補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補,常服生血,補脾胃。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肉桂(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方見虛損門
樂令[建中湯],用於治療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自汗、將要發展成勞瘵的患者。此藥具有退熱補虛、生血氣的功效。
藥方組成:
- 前胡、細辛、當歸、白芍、人參、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麥冬(去除心)、桂心、黃耆(蜜炙)、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半夏(八分)
用法用量:
- 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用清水煎煮,飯後服用。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男女因各種虛損不足,包括五勞七傷所引起的各種疾病。此藥性溫補,常服可生血、補脾胃。
藥方組成:
-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肉桂(各一錢)
用法用量:
- 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加入清水兩杯、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人參養榮湯,治積勞虛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而少顏色,汲汲短氣,飲食無味。
人參,當歸,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白芍(二錢),熟地黃(酒浸),茯苓,五味子(各七分半),遠志(去心)
上作一服,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蔭按:世人治虛勞,率執陰虛火動之說,始終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及天麥冬滋陰降火之劑,不知此特可用於初病之時。蓋初病時,止是腎水虛弱,心火偏旺,而他臟尚實,榮衛未損,故以此取效耳。若病久不愈,則五臟俱損,真氣消耗,重以陰寒之藥能不促之死乎。古人云:服涼藥百無一生,正此之謂也。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功效: 治療因勞累過度而導致的虛損,症狀包括四肢無力、肌肉消瘦、面色蒼白、呼吸急促、食慾不振等。
藥材:
- 人參 一錢
- 當歸 一錢
- 陳皮 一錢
- 黃耆(蜜炙) 一錢
- 桂心 一錢
- 白朮 一錢
- 甘草(炙) 一錢
- 白芍 二錢
- 熟地黃(酒浸) 一錢
- 茯苓 七分半
- 五味子 七分半
- 遠志(去心) 七分半
用法: 以上藥材共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二枚,水煎,飯後服用。
註解:
世人治療虛勞,往往以陰虛火旺為主要病因,因此常使用四物湯加入知母、黃柏、天麥冬等滋陰降火的藥物。但這種治療方法只適用於疾病初期。因為初期只是腎水不足、心火偏盛,其他臟腑功能尚健全,榮衛氣血未受損,因此可以通過滋陰降火來達到效果。
然而,如果疾病長期不愈,五臟俱受損,真氣消耗殆盡,再用陰寒的藥物,反而可能加速死亡。古人說:「服涼藥百無一生」,正是指此。
以上諸方,俱甘溫之劑,蓋甘能生血,溫能除大熱,以此溫養氣血,調和榮衛,使陰無偏勝之害,則病易痊矣。大抵變見偶發之證,不妨寒熱偏攻,若平時調養之藥,必須沖和兼濟,此養生之至理,不獨治虛勞為然也。以上諸方,大補氣血之劑。
補天大造丸,治男女諸虛百損,補益之功極重。大抵男精女血構成,非草木金石可比,以人補人,全天元真氣,世所少知。
紫河車(一具,用首胎及肥盛無病婦人者。先以米泔水擇淨,不動筋膜,以竹器盛於長流水中浸一刻,提回以小瓷盆盛於木甑內,文武火蒸自卯至酉,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內,餘用石臼杵,擂爛如糊,通入藥末內為丸),熟地黃(酒蒸,二兩),生地黃(酒浸),麥冬(去心),天冬(去心),牛膝,杜仲(炙去絲,各一兩五錢),當歸(酒洗),黃柏(酒炒),白朮,五味子,枸杞子,小茴香(各一兩),陳皮(去白,七錢半),側柏葉(焙乾,二兩),乾薑(炮,二錢)
白話文:
以上這些方劑都是甘溫性質的,因為甘能生血,溫能除熱,藉此溫養氣血,調和營衛,避免陰氣過盛的危害,這樣病就容易痊癒了。總之,對於偶爾發生的病症,可以根據寒熱症狀偏重進行治療。但平時保養的藥物,就必須兼顧陰陽,調和氣血,這是養生的至理,不只是治療虛勞如此。以上這些方劑都是大補氣血的藥物。
補天大造丸,用於治療男女各種虛損百病,補益的效果非常顯著。一般來說,男性的精氣和女性的血液,都是構成身體的重要物質,不是草木金石可以比擬的,所以要用人來補人,才能真正補充先天元氣,這是世人很少知道的道理。
紫河車(使用頭胎且身體肥壯無病的婦女,先用米泔水洗淨,不要碰觸筋膜,用竹器盛放在長流水中浸泡一刻鐘,然後拿回用小瓷盆盛放在木甑內,文武火蒸煮從卯時到酉時,直到熟透如糊狀取出,先將自然流出的汁液倒入藥材中,剩下的用石臼搗碎成糊狀,加入藥粉中製成丸藥),熟地黃(酒蒸,二兩),生地黃(酒浸),麥冬(去心),天冬(去心),牛膝,杜仲(炙去絲,各一兩五錢),當歸(酒洗),黃柏(酒炒),白朮,五味子,枸杞子,小茴香(各一兩),陳皮(去白,七錢半),側柏葉(焙乾,二兩),乾薑(炮,二錢)。
上為細末,用河車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有病者日進二服。如血虛倍當歸、地黃,氣血加人參、黃耆各一兩,骨蒸加地骨皮、知母、牡丹皮。婦人去黃柏,加川芎、香附、條芩。
河車丸,治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證。
紫河車(一具,如前制),人參(一兩),白茯苓(半兩),山藥(二兩)
上為末,麵糊,入河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下。嗽甚五味子湯下。
還元秋石丸,治諸虛百損。
白話文:
這段古籍記載了兩個藥方:河車丸和還元秋石丸。
河車丸
用於治療各種勞損、虛損、骨蒸等症狀。藥方中除了河車之外,還根據患者不同情況添加了其他藥材,例如血虛者加當歸和生地黃,氣血不足者加人參和黃耆,骨蒸者加地骨皮、知母和牡丹皮,婦女則需去除黃柏,加入川芎、香附和黃芩。
還元秋石丸
則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和損傷。藥方中除了河車之外,還加入了人參、白茯苓和山藥,並以麵糊作為丸劑的粘合劑。
這兩個藥方都需空腹服用,並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症狀選擇不同的送服湯劑。
秋石(一斤),白茯苓(一斤),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人參,生地(酒炒),熟地(砂仁炒),枸杞子,人乳粉(各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或酒下。
秋石四精丸,治思慮色欲過度,損傷心氣,遺精,小便數。
秋石,白茯苓(各四兩),蓮肉,芡實(各二兩)
上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接命丹,治虛損勞瘵。
人乳(用磁碟曬極熱,置乳於中),人胞(一具,曬乾為末)
白話文:
秋石、白茯苓、天冬、麥冬、人參、生地、熟地、枸杞子、人乳粉各四兩,研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或酒送服。此方名為秋石四精丸,可治療思慮過度、縱慾傷身、遺精、頻尿等症狀。
秋石、白茯苓各四兩,蓮肉、芡實各二兩,研成細末,用蒸熟的棗肉和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此方名為接命丹,可治療虛損勞瘵。
人乳用磁碟曬至極熱,放入人乳中,人胞曬乾研成細末。
上以乳汁調胞末服,服後以白粥少少養之。或將乳曬乾為粉,與人胞末等分,棗肉丸服亦可。
服人乳法
每用一吸,即以紙塞鼻孔,按唇貼齒而漱,乳與口津相和,然後以鼻內使氣由明堂入腦,方可徐徐嚥下。如此五七吸為一度。不漱而吸,何異飲酪,止於腸胃爾。
蔭按:白飛霞醫通云:服人乳大能益心氣,補腦髓,止消渴,治風火證,養老尤宜。南史載宋何尚之積年勞病,飲婦人乳而瘥。方術家隱其名,謂之仙人酒,故服乳歌曰:仙家酒,仙家酒,兩個葫蘆盛一斗,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嚥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余,返老還童天地久。
白話文:
據白飛霞的《醫通》記載,服用人乳能大力滋養心氣,補益腦髓,止渴消渴,治療風火症,對於養老尤為適合。南朝宋代的何尚之長期患病,喝了婦人的乳汁後病癒。方術家隱瞞了人乳的真實名稱,稱之為“仙人酒”,因此有服乳歌曰:“仙家酒,仙家酒,兩個葫蘆盛一斗,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嚥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
蓋乳乃陰血所化,生於脾胃,攝於衝任,未受孕則下為月水,既受孕則留而養胎也,已產則赤變為白,上為乳汁,此造化玄微,自然之妙也。以上諸方,皆以人補人之法。蓋虛勞羸瘦,真氣消耗者,非草木之滋味可補,須以此培養,庶真元可復,而肌肉再生也。
秋石還元丹,久服去百病,強骨髓,補精血,開心益志,補暖下元,悅色進食,久則臍下常如火暖,諸般冷病皆愈。年久冷勞虛憊者,服之亦壯盛。
用男子小便十石,童男尤佳,先安大鍋一口於空室中,上用深瓦甑接鍋口,以紙筋杵石灰泥甑縫並鍋口,勿令通風,候乾,下小便約鍋中七八分以來,灶下用焰火煮之,若湧出,即少少添冷小便,候煎乾即人中白也。入好罐子內,如法固濟,入炭爐中煅之,旋取二三兩,再研如粉,煮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漸加至十五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其藥常要近火,或時復養火三五日,則功效更大也。
白話文:
乳汁是由陰血轉化而來,源於脾胃,貯藏於衝任二脈。未受孕時,它會向下流出成為月經,受孕後則會留下來滋養胎兒。生產後,原本的紅色血液轉化成白色,向上成為乳汁,這是造化的奧妙,自然的奇蹟。以上這些方子,都是用人體的精華來補充人體的不足。虛勞羸瘦、真氣耗損的人,光靠草木的滋味無法補益,必須用這種方法來培養,才能讓真元恢復,肌肉再生。
秋石還元丹,長期服用可以去除百病,強健骨髓,補益精血,開朗心志,溫補下元,容光煥發,食慾增加,久服之後,臍下常有溫熱感,各種寒症都可痊癒。長期勞累、虛弱的人,服用後也能恢復健康。
取男子小便十石,童男的小便效果更佳。先在空房間裡放置一口大鍋,上面用深瓦甑與鍋口相接,用紙筋和石灰泥封住甑縫和鍋口,不要讓它通風,等乾燥後,倒入小便至鍋中七八分滿,在灶下用猛火煮沸。如果小便沸騰溢出,就適量添入冷小便,等煎煮到乾涸,就得到人中白了。將人中白放入好的罐子中,按照相同方法密封,放入炭爐中煅燒,取出二三兩,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棗肉和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逐漸增加到十五丸,空腹用溫酒或鹽湯送服。藥物需要經常靠近火源,或時不時用火溫養三五天,藥效會更強。
秋冰乳粉丸,固元陽,壯筋骨,延年不老,卻百病。
秋冰(五錢),人乳(頭生男女乳汁曬粉,各五錢),乳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烏金紙包黃蠟,櫃收,勿令泄氣,每日用乳汁,化服一丸,仍日飲乳汁助之。秋水法,用童男童女尿垽各一桶,入大鍋內,桑柴火熬干,刮下,入河水一桶攪化,隔紙淋過,復熬,刮下,再以水淋煉之,如此七次,其色如霜。
或有一斤入罐內,上用鐵燈盞蓋定,鹽泥固濟,升打三炷香,看秋石色白如玉,再研,再如前升打,燈盞上用水徐徐擦之,不可多,多則不結;不可少,少則不升,自辰至未,退火冷定,其盞上升起者為秋冰,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服之滋腎水,固元陽,降痰火。其不升者,即尋常秋石也,味鹹苦,蘸肉食之,亦有小補。
白話文:
秋冰乳粉丸能固本培元,强健筋骨,延年益寿,还能预防百病。将秋冰、人乳(男女乳汁晒成的粉末)、乳香、麝香研磨成粉,用炼蜜制成芡实大小的丸子,再用金箔包裹,用乌金纸包着黄蜡保存,避免泄气。每天用乳汁化服一丸,并饮用乳汁辅助。制备秋冰需要童男童女尿液各一桶,放入大锅中用桑柴火熬干,刮下,加入一桶河水搅拌,过滤后再次熬制,刮下,再用水炼制,如此反复七次,直到颜色如霜。也可以将一斤秋石放入罐中,用铁灯盏盖紧,用盐泥封好,点燃三炷香,观察秋石颜色是否洁白如玉,如果颜色不够白,就继续研磨,再用上述方法加热,用清水慢慢擦拭灯盏,不能太多,太多则无法凝结,也不能太少,太少则无法升华。从辰时到未时,熄火冷却,升华至灯盏上的部分就是秋冰,味道淡而香,是秋石的精华,服用后能滋养肾水,固本培元,降火化痰。没有升华的部分就是普通的秋石,味道咸苦,可以蘸肉食用,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