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五 (1)
卷六十五 (1)
1. 論
虞氏,曰:《內經》曰:陰虛生內熱。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熱。是故欲養陰而延年者,心神宜恬靜而毋躁擾,飲食宜適中而無過傷。風寒暑濕之謹避,行立坐臥之有常,何勞怯之有哉。惟嗜欲無節,起居不時,七情六慾之火時動乎中,飲食勞倦之過屢傷乎體,漸而至於真水枯竭,陰火上炎,而發蒸蒸之燥熱。或寒熱進退,似瘧非瘧,故古方名曰蒸病。或二十四種,或三十六種,名雖不同,證亦少異,大抵不過咳嗽發熱,咯血,吐痰,白濁,白淫,遺精,盜汗,或心神恍惚,夢與鬼交。婦人則月閉不通,日漸虧羸,漸成勞瘵之候。夫病此者,始不求治,姑息日久,直至發熱不休,形體瘦甚,真元已脫,然後求醫治療,雖倉扁復生,莫能救其萬一矣。
白話文:
虞氏曰:
《內經》說:「陰虛則生內熱。」又說:「陰氣,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過度,腸胃就會受損。又說:「勞倦過度,身形氣力衰弱,穀氣不盛,上焦不通暢,下脘不舒,胃氣發熱,熱氣薰蒸胸中,所以產生內熱。」
因此,想要滋養陰氣延年益壽的人,心神要保持安寧平和,不要躁動不安;飲食要適度,不可過度損傷。要謹慎避開風寒暑濕,起居作息要有規律,何必懼怕勞累呢?
只有縱慾無度,作息不規律,七情六慾之火不斷燃燒,飲食勞倦過度,經常損傷身體,才會逐漸導致真水枯竭,陰火上炎,出現蒸蒸的燥熱症狀。
有的時候,寒熱交替,似瘧疾又非瘧疾,古代稱為「蒸病」。這種病症可能有二十種、三十種,名稱雖不同,但症狀大體相近,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咯血、吐痰、白濁、白帶、遺精、盜汗,或心神恍惚、夢與鬼交。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閉止不通,身體日漸虛弱,逐漸演變成勞瘵的病症。
患上這種病症的人,一開始不重視治療,一味姑息,時間久了,就會發熱不止,身體消瘦,真元耗竭。等到病情加重才去求醫,即使是神醫扁鵲再世,也無力回天,更何談萬一呢!
中藏經·,勞傷論曰:勞者,勞於神氣。傷者,傷於形容。飢飽過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度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飢飽勞役則敗於內。晝感之則病榮,夜感之則病衛。榮衛經行,內外交運,而各從其晝夜,始勞於一,一起於二,二傳於三,三通於四,四干其五,五復犯一,一至於五,邪乃深,真氣自失,使人肌肉消,神氣弱,飲食減,行步難。及其如此,則雖有命,亦不能生也。故調神氣論曰:調神氣,戒酒色,節起居,少思慮,薄滋味者,長生之大端耳。診其脈甚數,甚急,甚細,甚弱,甚微,甚濡,甚滑,甚短,甚長,甚沉,甚浮,甚緊,甚弦,甚洪,甚實,皆生於勞而傷也。
白話文:
《中藏經》中勞傷論提到,勞指的是精神疲乏,傷指的是身體損耗。過度飢飽會傷脾,思慮過度會傷心,縱慾過度會傷腎,起居無度會傷肝,喜怒悲愁過度會傷肺。此外,風寒暑濕等外邪會從外部侵襲身體,而飢飽勞役等內傷則會從內部損害身體。白天感受外邪會導致陽氣受損,晚上感受外邪則會導致陰氣受損。人體的氣血運行,內外相互聯繫,在晝夜之間循環往復。勞累過度,就會導致病邪逐漸深入,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病症。最終導致肌肉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行走困難。若病情發展到這種程度,即使有命,也難以生存。所以《調神氣論》強調,調養精神,戒除酒色,規律起居,減少思慮,飲食清淡,才是長壽之道。若診脈發現脈象過快、過急、過細、過弱、過微、過濡、過滑、過短、過長、過沉、過浮、過緊、過弦、過洪、過實,都是由於勞損而造成的。
王啟玄,曰:虛者,皮毛肌肉,筋爪骨髓,氣血津液不生也。若男女終日勞役,神耗力倦,飢飽越常,喜怒憂思,形寒飲冷,縱欲恣情。《素問》曰:今人未及半百而衰者,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根源從此而虛竭矣。五臟六腑,如何不弱,五勞六極七傷,從此而始。何謂五勞,心勞血損,肝勞神損,脾勞食損,肺勞氣損,腎勞精損。六極,謂筋、脈、肉、皮、毛、骨瘁損、是謂六極。七傷《難經》言之甚詳,傷形與氣謂之七傷。總而言之,為虛是也。大抵五行六氣,水特五之一耳。夫一水既虧,豈能勝五火哉,虛勞等證蜂起矣。其體虛者,最易感於邪氣,當先和解,微利微下之,從其緩而治之,次則調之。醫者不知,邪氣加之於身而未除,便行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致死不治,如此誤者,何啻千萬,良可悲哉。《內經》中本無勞證之說,其曰勞者溫之,溫者溫存之義,不足者補之以味,穀肉菜果,百味珍羞,無非補也。今之醫者,不通其法,惟知大補之道,輕則當歸、鹿茸、雄附,重則乳石、丹砂,加之以灼艾補,燥其水,水得熱愈涸,生火轉甚,少而成嗽,痰血,潮熱,煩渴,喜冷,此則熱證明矣。重則失音,斷不可救,猶且峻補不已,如此死者,醫殺之耳。及遇良工治驗,而以清劑解之,不合病人之意,反行責怪,及聞發表攻裡之說,畏而不從,甘死於庸工熱補之手,雖死不悔,深可憫也。夫涼劑能養水清火,熱劑能燥水補火,天下之事,無出乎理,理既明,何患病疾之不安。勞為熱證明矣,還可補乎。惟無邪無熱無積之人,脈舉按無力而弱者,方可補之。又必察其胃中,及右腎二火虧而用之。心虛則動悸,恍惚憂煩,少色舌強,宜養榮湯、琥珀定神丸之類,以益其心血。脾虛,面黃肌瘦,吐利清冷,腹脹腸鳴,四肢無力,飲食不進,宜快脾湯、進食丸之類,以調其飲食。肝虛,目昏,筋脈拘攣,面青恐懼,如人將捕之狀,宜牛膝益中湯、虎骨丹之類,以養助其筋脈。肺虛,呼吸少氣,喘乏咳嗽嗌乾,宜枳實湯加人參、黃耆、阿膠、蘇子,以調其氣。腎虛,腰背脊膝厥逆而痛,神困耳鳴,小便頻數,精漏,宜八味丸加五味子、鹿茸,去附子,用山藥等丸,以生其精。
白話文:
王啟玄說,虛弱的人,皮膚、毛髮、肌肉、筋腱、指甲、骨髓、氣血津液都無法正常生成。如果男女整天勞碌,精神耗損,身體疲憊,飲食失常,喜怒憂思,體寒怕冷,縱情享樂,就會導致身體虛弱。《素問》說,現在的人還沒到五十歲就衰老了,是因為把酒當水喝,縱情放蕩,醉酒後行房事,耗盡精氣,損傷元氣,從此身體就虛弱了。五臟六腑怎麼能不衰弱呢?五勞六極七傷,都是從這裡開始的。什麼是五勞呢?心勞傷血,肝勞傷神,脾勞傷食,肺勞傷氣,腎勞傷精。六極,指的是筋、脈、肉、皮、毛、骨衰竭損傷,這就是六極。七傷在《難經》中講得非常詳細,傷形和傷氣叫做七傷。總之,這些都是身體虛弱的表現。五行中,水是其中之一。如果水氣虧損,就無法克制五火,虛勞等病症就會接踵而來。身體虛弱的人,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應該先調和解表,稍微利水通便,慢慢地治療,然後再調理身體。醫生如果不懂這個道理,邪氣入侵身體尚未清除,就急於補益,邪氣得到滋補,就會侵入經絡,導致疾病難以治癒,最終導致死亡。這樣誤診的醫生,簡直不計其數,實在令人悲哀。《內經》中原本就沒有勞證的說法,它所說的“勞”是指溫存的意思,不足就用食物補益,穀物、肉類、蔬菜、水果,各種珍貴的食物,都是補益之物。現在的醫生,不懂這些道理,只知道大補之道,輕則用當歸、鹿茸、附子,重則用乳石、丹砂,再加上艾灸補益,這會把體內的水分蒸乾,水分越熱越容易蒸發,火勢更旺,就會出現咳嗽、咳血、潮熱、口渴、喜涼等熱證。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失音,難以挽回,醫生卻仍然一味地峻補,這樣的人,是醫生殺死的。如果遇到良醫治療,醫生就會用清涼的藥物解毒,病人卻不願意接受,反而責怪醫生,聽到發表攻裡的治療方法,就害怕而不肯接受,甘願死在庸醫熱補的手中,即使死了也不後悔,實在令人痛心!涼性的藥物能滋養水氣,清熱降火,熱性的藥物能燥濕補火,天下之事,都是有規律的,道理明白了,就不必害怕疾病了。勞證是熱證,還要補嗎?只有沒有邪氣、沒有熱證、沒有積滯的人,脈象浮弱無力的人,才能補益。還要觀察胃中和右腎的兩股火氣是否虧損,才能用藥。心虛會導致心悸、心慌、憂慮煩躁、面色蒼白、舌頭強硬,可以用養榮湯、琥珀定神丸等藥物,滋養心血。脾虛會導致面色黃,肌膚瘦削,嘔吐泄瀉,清涼乏力,腹脹腸鳴,四肢無力,飲食不進,可以用快脾湯、進食丸等藥物,調和脾胃。肝虛會導致眼睛昏花,筋脈拘攣,面色青灰,驚恐不安,就像被人追捕一樣,可以用牛膝益中湯、虎骨丹等藥物,滋養筋脈。肺虛會導致呼吸短促,氣喘乏力,咳嗽,咽喉乾渴,可以用枳實湯加人參、黃耆、阿膠、蘇子等藥物,調理肺氣。腎虛會導致腰背脊膝酸痛,神疲乏力,耳鳴,小便頻數,精液漏泄,可以用八味丸加五味子、鹿茸,去掉附子,用山藥等藥物,滋養腎氣。
醫說,云:五勞者,動作勞傷於五臟,五臟之氣因傷成病,故謂之五勞。肺勞之狀,短氣而面腫,不聞香臭。肝勞之狀,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之狀,忽忽喜忘,大便難,或時溏利,口內生瘡。脾勞之狀,舌根苦直,不得嚥唾。腎勞之狀,背難俯仰,小便不利,黃赤而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裡急。治法,肝勞補心氣,心勞補脾氣,脾勞補肺氣,肺勞補腎氣,腎勞補肝氣,此療子以益母也。經曰: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補其根本。肝心為陽,脾肺腎為陰。夫五臟實亦成勞。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又曰:六極者,筋極主肝,脈極主心,肉極主脾,氣極主肺,骨極主腎,精極主臟腑。筋極之狀,令人數轉筋,十指手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脈極之狀,忽忽喜忘,少顏色,眉發墮落。肉極之狀,飲食無味,不生肌肉,皮膚枯槁。氣極之狀,正氣少,邪氣多,氣不足,多喘少言。骨極之狀,腰脊痠削,齒痛,手足煩痛,不欲行動。精極之狀,肉虛少氣,喜忘,鬢衰落。然謂之極者,病重於勞也,治法與治勞同。又曰:七傷者,一曰大怒逆行傷肝,二曰憂愁思慮傷心,三曰飲食太飽傷脾,四曰形寒飲冷傷肺,五曰久坐濕地傷腎,六曰風雨寒濕傷形,七曰大怒恐懼傷志。肝傷則少血目暗,心傷則苦驚喜忘,脾傷則面黃善臥,肺傷則短氣咳嗽,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形傷則皮膚枯槁,志傷則恍惚不樂。治法與五勞六極同。又曰:冷勞之人,氣血枯槁,表裡俱虛,陰陽不和,精氣散失,則內生寒冷也。皆因臟腑久虛,積冷之氣,遂令宿食不消,心腹積聚,臍腹痛疼,面色痿黃,口舌生瘡,大腸泄痢,手足無力,骨節痠疼,久而不痊,轉加羸瘦,故曰冷勞。又曰:勞,動作也。郭逢源曰:凡人暫爾疲倦,通謂之勞。而今人以勞為惡疾而惡聞之,親戚朋友,共為隱諱,見其疾狀,莫敢呼之。殊不知勞之為病,初起於動作不能節謹。至於疲倦且傷不已,漸成大疾。凡言虛勞者,五勞是也。六極七傷為類,蓋蒙莊所謂精太用則竭,神太勞則弊者是也。治法不過補養五臟,滋益氣血,使之強盛,則其疾自去。又曰:凡虛勞之疾,皆緣情欲過度,榮衛勞傷,致百脈空虛,五臟衰損,邪氣杜仲,致生百疾。聖人必假藥石以資氣血,密腠理以御諸邪。肌肉之虛,猶如物體之輕,虛如馬勃、通草、蒲梢、燈心之屬是也,非滋潤黏膩之物以養之,不能實也。故前古方中,鹿角膠、阿膠、牛乳、鹿髓、羊肉、飴糖、酥酪、杏仁煎酒蜜、人參、當歸、地黃、麥冬之類者,蓋出此意。本草云:補虛去弱,羊肉、人參之屬是也。所謂虛勞者,因勞役過甚而致虛損,故謂之虛勞。今人才見虛弱疾證,悉用燥熱之藥,如伏火金石附子薑桂之類,致五臟焦枯,血色乾涸,而致危困,皆因此也。如虛而兼冷者,止可於諸虛勞方中加諸溫熱藥為助可也。如此,即不失古人之意。又曰:養生必用方論虛勞不得用涼藥,如柴胡、鱉甲、青蒿、麥冬之類,皆不用服,惟服黃耆建中湯。有十餘歲女子,因發熱咳嗽,喘急,小便少,後來成腫疾,用利水藥得愈。然虛羸之甚,遂用黃耆建中湯,日一服,三十餘日遂愈。蓋人稟受不同。虛勞,小便白濁,陰臟人,服橘皮煎、黃耆建中湯,獲愈者甚眾。至於陽臟人,不可用暖藥,雖建中湯不甚熱,然有肉桂,服之稍多,亦反致害。要之,用藥亦量其所稟,審其冷熱,而不可一概以建中湯治虛勞也,謹之。又曰:氣虛則發厥,血虛則發熱。厥者,手足冷也。氣屬陽,陽虛則陰湊之,故發厥。血者,陰也,血虛則陽湊之,故發熱也。氣虛發厥者,當用溫藥。血虛發熱者,不宜用涼藥,當用溫養氣血之藥以補之,宜養陰,黃耆建中湯之類是也。又有一種病實熱者,極而手足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此當用涼藥,須以脈別之也。此最難辨,差之毫釐,則害人性命,戒之。
白話文:
醫生說,五勞是指因勞動而損傷五臟,五臟的氣受到損傷而導致疾病,所以稱為五勞。
肺勞的症狀是呼吸短促、面部浮腫,聞不到香氣和臭味。肝勞的症狀是面容乾枯發黑、口苦、精神不集中、害怕恐懼、不能獨自睡覺、視力模糊。心勞的症狀是頭昏眼花、健忘、大便困難,或時而稀溏,口裡長瘡。脾勞的症狀是舌根苦澀、直硬,吞嚥口水困難。腎勞的症狀是背部難以彎曲,小便不利,顏色發黃、混濁,還有餘瀝,陰囊潮濕、生瘡,小腹裡急。
治療方法是:肝勞要補心氣,心勞要補脾氣,脾勞要補肺氣,肺勞要補腎氣,腎勞要補肝氣。這種治療方法是用以補益母體。
經書上說,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此來補益根本。肝、心屬陽,脾、肺、腎屬陰。五臟虛實都會導致勞損。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又說,六極是指筋極主肝,脈極主心,肉極主脾,氣極主肺,骨極主腎,精極主臟腑。筋極的症狀是讓人經常抽筋,十個手指的手指甲都疼痛,感到疲倦,不能久站。脈極的症狀是頭昏眼花、健忘、面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肉極的症狀是飲食無味,肌肉不長,皮膚乾燥粗糙。氣極的症狀是正氣不足,邪氣旺盛,氣力不足,容易喘息,說話少。骨極的症狀是腰脊酸痛、削瘦,牙齒疼痛,手腳發熱疼痛,不想活動。精極的症狀是身體虛弱、氣短、健忘、鬢角頭髮脫落。
然而,所謂六極,是指病症比勞損更嚴重,治療方法與治療勞損相同。
又說,七傷是指:一是大怒逆行傷肝,二是憂愁思慮傷心,三是飲食過飽傷脾,四是形寒飲冷傷肺,五是久坐濕地傷腎,六是風雨寒濕傷形,七是大怒恐懼傷志。肝受傷則血少眼昏,心受傷則心煩意亂、健忘,脾受傷則面黃愛睡,肺受傷則呼吸短促、咳嗽,腎受傷則呼吸短促、腰痛、四肢厥逆、下肢冰冷,形體受傷則皮膚乾燥粗糙,精神受傷則恍惚不安、不樂。治療方法與五勞六極相同。
又說,冷勞之人,氣血枯竭,表裡虛弱,陰陽失調,精氣散失,就會內生寒冷。都是因為臟腑長期虛弱,積聚了寒冷之氣,導致宿食不消化,心腹積聚,臍腹疼痛,面色萎黃,口舌長瘡,大腸泄瀉,手腳無力,骨節酸痛,久治不愈,越來越瘦弱,所以稱為冷勞。
又說,勞,就是活動。郭逢源說,凡是暫時感到疲倦,都稱為勞。但是現在的人把勞當作惡疾而害怕聽到,親戚朋友都刻意隱瞞,看見患病的症狀,都不敢叫它的名字。殊不知勞病的產生,最初是因動作不能節制而引起的。到了疲倦損傷的程度,逐漸就發展成大病。凡是說虛勞的人,五勞就是虛勞。六極七傷屬於虛勞的類型,正如莊子所說精氣過度使用就會枯竭,精神過度勞累就會損傷。治療方法不過是補益五臟,滋養氣血,讓它強盛起來,疾病自然就會消失。
又說,凡是虛勞的疾病,都是因為情慾過度、榮衛受損,導致全身經脈虛空,五臟衰敗,邪氣入侵,從而引起百病。聖人必須借助藥物來滋養氣血,密閉腠理來抵禦外邪。肌肉的虛弱,就像物體的輕盈,虛弱像馬勃、通草、蒲梢、燈芯之類,如果不以滋潤黏膩的食物來滋養它,就無法壯實。所以古代的藥方中,鹿角膠、阿膠、牛乳、鹿髓、羊肉、飴糖、酥酪、杏仁煎酒蜜、人參、當歸、地黃、麥冬之類,都是出於這個道理。本草經上說,補虛去弱,羊肉、人參之類是也。
所謂虛勞,就是因為勞役過度而導致虛損,所以稱為虛勞。現在的人看見虛弱的病症,就都用燥熱的藥物,如伏火金石附子薑桂之類,導致五臟焦枯,血液乾燥枯竭,從而危及生命,都是因為這樣。如果虛弱兼有寒冷,只能在各種虛勞的藥方中加入一些溫熱藥物來輔助。這樣就不會違背古人的意思。
又說,養生必須用方劑,治療虛勞不能用涼藥,如柴胡、鱉甲、青蒿、麥冬之類,都不可以用,只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有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因為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小便量少,後來發展成腫病,用利水藥治好了。但是她非常虛弱,於是就用黃耆建中湯,每天服用一次,三十多天就痊癒了。這是因為人體的稟賦不同。
虛勞,小便白濁,屬於陰臟人,服用橘皮煎、黃耆建中湯,治癒的人很多。至於陽臟人,不能用溫熱藥物,雖然建中湯不算很熱,但是裡面有肉桂,如果服用過多,也會反過來造成傷害。總之,用藥也要根據體質,審慎考慮寒熱,不能一概而論用建中湯來治療虛勞,要謹慎。
又說,氣虛就會發厥,血虛就會發熱。厥,就是手腳冰冷。氣屬陽,陽虛則陰氣就會聚集,所以會發厥。血是陰,血虛則陽氣就會聚集,所以會發熱。氣虛發厥的人,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血虛發熱的人,不適合用涼藥,應該用溫養氣血的藥物來補益,應該養陰,黃耆建中湯之類就是。
還有一種病是實熱,但會出現手腳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這就要用涼藥治療,必須根據脈象來判斷。這最難辨別,差之毫釐,就會危及生命,要謹慎。
李氏,曰:勞極曰瘵,先須辨陰陽。熱勞陽病,口乾舌瘡,咽痛,涕唾稠黏,手足心煩疼,小便黃赤,大便燥結。虛勞陰病,唾痰白色,胃逆口惡,飲食難化,小便多,遺精白濁,大便溏瀉。又有嗽痰,仰臥不得者,必陰陽兼病也。多因十五六歲,或二十前後,血氣未定,酒色虧損精液而成,全屬陰虛。間有因外感、久瘧久嗽而成者,多屬陽虛熱勞。咽瘡失音者死,虛勞瀉不止者死。不問陰病陽病,日久皆能傳變。男子自腎傳心肺肝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亦有始終只傳一經者,有專著心腎而不傳者,大要以脈為證驗。輕者六證間作,重者六證兼作。蓋火蒸於上,則為潮熱咳血。火動於下,則為精濁泄瀉。若先見血,止血為先,其餘流傳,變證雖多,亦必歸重一經。假如現有精濁,又加之脛痠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腎也。現有咳血多汗,加之驚惕,口舌生瘡,知其邪在心也。現有喘咳嗽血,加之皮枯,鼻塞聲沉,知其邪在肺也。現有夢遺,加之脅痛,多怒頸核,知其邪在肝也。現有泄瀉,加之腹痛痞塊,飲食無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當隨邪之所在調之。勞熱清骨散,內熱保真湯,晡熱黃耆鰲甲湯,勞血咯血太平丸,嗽吐咳咯保和湯,血去多三黃補血湯,血不止十灰散、單花蕊石散。勞嗽,干嗽,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安肺湯。肺痿,知母茯苓湯。肺癰,桔梗湯、單白及散。勞泄,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勞汗,黃耆散,更當干各病本條參究。勞者,倦也。氣血勞倦不運,則凝滯疏漏,邪氣得以相乘。又飲食勞倦所傷,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熱熏胸中而生內熱。凡頸上有核,腹中有塊,或當膝冰冷,或無力言動,皆痰涎結聚,氣血凝滯之所致也,故以開關起胃為先。蓋關脈閉,則氣血乾枯。胃氣弱,則藥無由行。但陽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陰虛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類。古立有開關散、定胃散,今亦難用,竊其意推之。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宜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多為病去。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宜二陳湯加便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及生地黃、木香少許,以氣清痰少為病減。陰陽俱病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二陳湯加白朮、神麯、麥芽,以起脾胃。如有泄者,尤宜多服,久服,俟胃氣轉,然後依證用藥。古方以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三補丸、單黃連丸治熱勞證,然必初起體實而後敢用之也。久虛積損成勞,陽虛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變證、單人參湯。陰虛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甚者瓊玉膏、白鳳膏。古云:服涼藥百無一生,飲溲溺萬無一死。惟脾胃虛及氣血弱者,必以滋補藥中量入童便,以代降火之藥。今俗非偏用知、柏、生地滯脾,即偏用人參、桂、附助火。治咳輒用兜鈴、紫菀、款冬、青黛、牡蠣,收澀肝經。治血輒用京墨,金石寒涼傷其氣血。退潮輒用銀柴胡,胡黃連消其肌肉。遺精輒用龍骨、石脂,澀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蟲亦氣血凝滯,痰與瘀血化成,但平補氣血為主,加以烏梅、青蒿、硃砂之類,而蟲自止矣。或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
白話文:
李氏說,勞累到極點就會導致瘵病,首先要辨別陰陽。熱勞屬於陽病,表現為口乾舌燥、咽喉疼痛、鼻涕和唾液稠黏、手足心煩躁疼痛、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虛勞屬於陰病,表現為唾液和痰液白色、胃氣逆上、口苦、飲食難消化、小便量多、遺精白濁、大便溏瀉。還有一些人同時出現咳嗽咳痰、仰臥不能的情況,這是陰陽兼病。多發生在十五六歲或二十歲左右,血氣未定,因為縱欲過度、損傷精氣所致,屬於陰虛。也有因外感、久瘧、久咳所致的,多屬陽虛熱勞。咽喉潰瘍失聲者會死,虛勞導致腹瀉不止者也會死。無論是陰病還是陽病,時間久了都會轉變。男子從腎臟傳到心肺肝脾,女子從心臟傳到肺肝脾腎五臟,再傳到六腑而死。也有一些人始終只傳一經,有的專攻心腎而不傳其他部位,主要以脈象作為驗證。病情輕微者六種症狀間歇出現,病情嚴重者六種症狀同時出現。因為內熱蒸騰向上,就會出現潮熱、咳血。內熱動向下,就會出現精濁、泄瀉。如果先出現血症,要先止血,其他症狀的傳變雖然很多,但也一定會歸屬於某一經絡。比如說,現在有精濁,又伴有脛骨痠痛、腰背拘急,就知道邪氣在腎臟。現在有咳血、多汗,又伴有驚悸不安、口舌生瘡,就知道邪氣在心臟。現在有喘咳、咳血,又伴有皮膚乾燥、鼻塞聲音嘶啞,就知道邪氣在肺臟。現在有夢遺,又伴有脅肋疼痛、易怒、頸部淋巴結腫大,就知道邪氣在肝臟。現在有腹瀉,又伴有腹痛、腹部腫塊、飲食無味、四肢乏力,就知道邪氣在脾臟,應該根據邪氣所在的部位進行治療。熱勞可以用清骨散,內熱可以用保真湯,午後發熱可以用黃耆鰲甲湯,勞累導致咯血可以用太平丸,咳嗽、咳痰可以用保和湯,失血過多可以用三黃補血湯,血止不住可以用十灰散或單用花蕊石散。勞累導致咳嗽,乾咳可以用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安肺湯。肺痿可以用知母茯苓湯。肺癰可以用桔梗湯或單用白及散。勞累導致腹瀉可以用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勞累導致盜汗可以用黃耆散,還要根據各個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勞累是指疲倦,氣血勞累疲倦不能正常運作,就會導致氣血凝滯、疏漏,邪氣乘虛而入。飲食勞累所傷,就會導致上焦不通,下脘不通,熱氣熏蒸胸中而生內熱。凡是頸部有腫塊、腹部有腫塊、膝蓋冰冷、無力說話、行動不便,都是痰液凝滯、氣血凝滯所致,因此要以開關起胃為先。因為關脈閉塞,就會導致氣血枯竭。胃氣虛弱,藥物就無法運行。但是,陽虛不可偏用辛香溫熱的附子、丁香等藥物,陰虛不可偏用苦寒的知母、黃柏等藥物。古人有開關散、定胃散,現在也不好用了,可以根據其意思推廣應用。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可以用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量多為病去。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可以用二陳湯加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以及生地黃、木香少許,以氣清痰少為病減。陰陽俱病可以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者二陳湯加白朮、神麴、麥芽,以起脾胃。如果有腹瀉,更應該多服、久服,等到胃氣轉好,再根據症狀用藥。古方用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者三補丸、單用黃連丸治療熱勞證,但是必須是初期體質實者才敢用。久虛積損導致勞累,陽虛可以用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根據症狀變化可以用單用人參湯。陰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弱嚴重者可以用瓊玉膏、白鳳膏。古人說,服用寒涼藥物百無一生,喝水排尿萬無一死。只有脾胃虛弱和氣血虛弱者,才可以用滋補藥物中量加入童便,以代替降火藥物。現在有些人不是偏用知母、黃柏、生地滯礙脾胃,就是偏用人參、桂枝、附子助長火氣。治療咳嗽就用兜鈴、紫菀、款冬、青黛、牡蠣收澀肝經。治療血症就用京墨,金石寒涼傷其氣血。退潮熱就用銀柴胡、胡黃連消其肌肉。治療遺精就用龍骨、石脂澀燥其精氣,這些方法都沒有治本。蟲病也是氣血凝滯、痰液和瘀血化成,以平補氣血為主,再加入烏梅、青蒿、硃砂等藥物,蟲病自然就會停止。也可以用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
蔭按:傳屍之說,不必深泥。歷觀勞瘵,皆因酒色財氣,損傷心血,以致虛火妄動。醫者不分陰陽用藥,病家不思疾由自取,往往歸咎前人積惡,甚則疑及房屋器皿墳墓,且冤業飛屍,遞相傳證。古人亦云:勞瘵三十六種,惟陰德可以斷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靜室,清心靜坐,常焚香叩齒,專意保養,節食戒欲,庶乎病可斷根。若不遵此禁忌,服藥不效。
丹溪,曰:此陰虛之極,痰與血病,有有蟲者,其傳屍一證,不可云無。大法四物湯加童便、竹瀝、薑汁。氣血虛甚,發熱成勞者,補天丸加治骨蒸藥佐之。身瘦屬火,因火燒爍也,肉脫甚者難治。傳屍勞瘵,寒熱交攻,久嗽咯血,日久羸瘦,先以三拗湯,次以蓮心散、白蠟塵治瘵蟲。虛勞皆積熱湊成,始健時可用子和法。日後羸憊,四物湯加減送消積丸,使熱不作也。蒸蒸發熱,積病最多。小陷胸湯治濕痰發熱極妙。
白話文:
關於傳屍之說,不必深究。許多勞瘵疾病,都是因為酒色財氣過度,損傷心血,導致虛火妄動而起。醫生不分陰陽用藥,病人也不反省自身過失,往往歸咎於祖先的積惡,甚至懷疑房屋、器皿、墳墓,以及冤業、飛屍,互相傳播病症。古人說:「勞瘵有三十六種,唯有積陰德才能斷絕。」不幸患上此病的人,可以到山林或靜室,清心靜坐,常焚香叩齒,專心保養,節食戒欲,或許能根治。若不遵守這些禁忌,服藥也無效。
丹溪說:這屬於陰虛極度,痰與血病,有些還有蟲子,傳屍的確是一種病症,不能說沒有。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四物湯加童便、竹瀝、薑汁。氣血虛弱,發熱成勞的,用補天丸加治骨蒸藥輔助。身體消瘦屬於火症,因火灼燒導致,肉體嚴重消瘦者難治。傳屍勞瘵會寒熱交替,久咳咯血,日久體虛消瘦,先用三拗湯,再用蓮心散、白蠟塵治療瘵蟲。虛勞都是積熱聚集而成,初期可用滋補的方法。後期體弱乏力,四物湯加減送消積丸,防止熱症發作。蒸蒸發熱,多為積病。小陷胸湯治療濕痰發熱非常有效。
丹溪活套,云:勞極之證,五臟必歸重於一經。假如足脛痠疼,腰背拘急,遺精白濁,面色黑黃,耳輪焦枯,脈沉細數,知其邪在腎也,宜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五味、麥冬、天冬、澤瀉、杜仲、肉桂之類,煎入童便、韭汁、竹瀝服。其或心神驚惕,怔忡無時,盜汗自汗,心煩熱悶,口舌生瘡,唾血面赤,脈洪而數,知其邪在心也,宜以前方去杜仲、肉桂、澤瀉,加茯神、胡黃連、蓮心、遠志、菖蒲、硃砂之類。其或咳嗽,喘促,衄血,嗽血,皮膚枯燥,鼻塞聲沉,時吐痰沫,脈微虛而澀數,知其邪在肺也,宜以四物湯加沙參、麥冬、五味、知母、貝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款冬花、紫菀、馬兜鈴、百合、百部之類,煎入童便、竹瀝、薑汁服。其或脅痛,目赤面青,頰赤多怒,虛陽不斂,夢與鬼交,甚則卵縮筋急,脈弦而數,知其邪在肝也,宜以四物湯加竹茹、龍膽草、柴胡、黃芩、青皮、竹葉之類。其或面色萎黃,唇吻焦燥,飲食無味,腹痛腸鳴,瀉利,四肢倦怠,脈虛濡而數,知其邪在脾也,宜以四君子湯加酒炒白芍、蓮肉、薏苡仁、乾山藥、豬苓、澤瀉、白扁豆之類。凡骨蒸勞熱,元氣未脫者,灸崔氏四花六穴,無有不安者也。(四花六穴,詳見《醫學正傳》,備載於虛勞條之後)
白話文:
《丹溪活套》中提到,过度劳累导致的病症,五脏的病邪都会归属于某一经脉。例如,如果出现足胫酸疼、腰背拘急、遗精白浊、面色黑黄、耳轮焦枯、脉沉细数,就知道病邪在肾,应该服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麦冬、天冬、泽泻、杜仲、肉桂等药,并加入童便、韭汁、竹沥一同煎服。
如果出现心神惊惕、怔忡不安、盗汗自汗、心烦热闷、口舌生疮、唾血面赤、脉洪而数,就知道病邪在心,应该服用上方去除杜仲、肉桂、泽泻,并加入茯神、黄连、莲心、远志、菖蒲、朱砂等药。
如果出现咳嗽、喘促、衄血、咯血、皮肤干燥、鼻塞声沉、时吐痰沫、脉微虚而涩数,就知道病邪在肺,应该服用四物汤加沙参、麦冬、五味子、知母、贝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百合、百部等药,并加入童便、竹沥、生姜汁一同煎服。
如果出现胁痛、目赤面青、颊赤多怒、虚阳不敛、梦与鬼交,严重者还会出现卵缩筋急、脉弦而数,就知道病邪在肝,应该服用四物汤加竹茹、龙胆草、柴胡、黄芩、青皮、竹叶等药。
如果出现面色萎黄、唇吻焦燥、饮食无味、腹痛肠鸣、泻利、四肢倦怠、脉虚濡而数,就知道病邪在脾,应该服用四君子汤加酒炒白芍、莲肉、薏苡仁、干山药、猪苓、泽泻、白扁豆等药。
对于骨蒸劳热、元气未脱的患者,可以用灸法灸崔氏四花六穴,效果显著。 (崔氏四花六穴的具体位置和方法,请参考《医学正传》虚劳条)
王節齋,曰:男子二十前後,色欲過度,損傷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睡中盜汗,午後發熱,哈哈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甚則痰涎帶血,哈哈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熱,脈沉數,肌肉消瘦,此名勞瘵,最重難治。輕者用藥數十服,重者期以歲年。然必須病人愛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否則雖服良藥無用也。此病治之干早則易為,若到肌肉消爍,沉困著床,尺脈沉取細數,則難為矣。又此病大忌服人參,若曾服過多者,亦難治。(忌服人參,此論太拘,若氣虛無火,服之何妨。但肺熱喘嗽者不宜耳。用者洋之)或云:瘵病至於骨痛痿軟,身沉聲啞,肺槁面黧,或身汗而嗽,及脈虛數而小澀者,斷不可治。
白話文:
男人在20歲左右的時候,如果過度沈迷於性生活,就會損傷自己的精氣和血液,很容易患上陰虛內熱、咳嗽疲乏等疾病。晚上睡覺時容易出汗,下午會發熱,喉嚨發癢並伴有咳嗽症狀,身體感到疲憊無力。食慾不振,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帶有血絲或者咳出鮮血的情況。或者是咳血、嘔血、鼻出血等症狀,並且全身發熱,脈搏深沈快速,體重減輕,這種病症叫做勞瘵,是最嚴重的難以治癒的一種病。輕症患者服用幾十劑藥就能痊癒,重症則可能要經過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但是必須要有強烈的求生意志,堅決避免與異性發生關係,減少不必要的想法,控制情緒波動,節制飲食來保護自己,否則即使吃再好的藥物也沒有效果。治療這個疾病的早期比較容易成功,但是如果等到病情發展到了皮膚萎縮的程度,而且無法起牀活動,脈象變得細數,則很難治好。此外,患有這類疾病的人不能使用人參進行調理,尤其是曾經大量食用過人參的人更是難治(不過對於那些沒有內熱的人來說,適量地服用一些人參也是可以接受的)。有些人說:“當癆病已經導致骨頭疼痛軟弱,面部暗黃無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以及身上有汗水並且伴隨著咳嗽的症狀,還有就是脈象虛弱而又澀滯的情況下,就絕對不能再繼續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