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四 (3)

1. 治左腎真陰不足方

大補陰丸,降陰火,壯腎水之要藥。如腎脈洪大,非惟不受峻補,雖枸杞、山茱補劑,亦未可受者,宜服。

黃柏(炒褐色),知母(酒炒,各四兩),熟地(酒洗,砂仁炒),龜板(酥炙,各六兩)

上為末,豬脊髓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或去地黃,名三味補陰丸,治酒色過傷少陰。

王節齋補陰丸,滋培腎水。

白話文:

大補陰丸是治療陰虛火旺、腎水不足的要藥,適用於腎脈洪大、不適合峻補的人,即使是枸杞、山茱萸等滋補藥物也無法服用。藥方包括炒黃柏、酒炒知母各四兩、酒洗熟地、砂仁炒、酥炙龜板各六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再以豬脊髓和煉蜜製成丸藥,每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如果去除了熟地黃,則稱為三味補陰丸,主要用於治療酒色過度損傷少陰之症。王節齋的補陰丸則專注於滋培腎水。

黃柏(酒炒褐色),知母(酒炒,各三兩),敗龜板(酥炙透,三兩),熟地黃(酒蒸,五兩),鎖陽(酥炙),枸杞子,天門冬,白芍藥(各二兩),五味子(一兩),乾薑(炒且三錢,寒月加至五錢,或換肉桂引諸藥入腎,為從治法也)

上為細末,煉蜜和豬脊髓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寒月溫酒下。腎虛加覆盆子、菟絲子各二兩;夢遺精滑加山梔子、黃連各炒各五錢;腳膝軟弱無力加牛膝二兩、虎脛骨酥炙一兩、防己酒洗、木瓜各五錢;疝氣加蒼朮一兩五錢,黃連薑汁炒、山梔子炒各六錢,川芎一兩,吳茱萸炒、青皮各五錢;脾胃虛弱,惡寒易泄,加白朮二兩,陳皮一兩,炒乾姜七錢;眼目昏暗,加當歸、川芎、菊花各一兩,柴胡、黃連、炒烏犀角各五錢,蔓荊子、防風各三錢;氣虛加人參、黃耆蜜炙各二兩;左尺既虛右尺亦微,命門火衰,陽事不舉,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沉香五錢。

白話文:

將黃柏、知母各三兩,敗龜板三兩,熟地黃五兩,鎖陽、枸杞子、天門冬、白芍各二兩,五味子一兩,乾薑三錢(寒月加至五錢,或換肉桂引藥入腎)研成細末,煉蜜和豬脊髓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空心用鹽湯送服,寒月溫酒送服。腎虛者加覆盆子、菟絲子各二兩;夢遺精滑者加山梔子、黃連各五錢;腳膝軟弱無力者加牛膝二兩、虎脛骨一兩、防己、木瓜各五錢;疝氣者加蒼朮一兩五錢、黃連薑汁炒、山梔子炒各六錢、川芎一兩、吳茱萸、青皮各五錢;脾胃虛弱,惡寒易泄者加白朮二兩、陳皮一兩、炒乾薑七錢;眼目昏暗者加當歸、川芎、菊花各一兩、柴胡、黃連、炒烏犀角各五錢、蔓荊子、防風各三錢;氣虛者加人參、黃耆蜜炙各二兩;左尺脈虛右尺脈亦微,命門火衰,陽事不舉者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沉香五錢。

六味地黃丸,治腎氣虛損,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漓等證。此藥不燥不寒,專補左尺腎水,兼理脾胃,少年水虧火旺,陰虛之證最宜服之。婦人血虛無子者,服之有效。

熟地黃(八兩,酒蒸,另搗為膏),乾山藥,山茱萸(酒蒸,去核,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各三兩),澤瀉(二兩)

上為末,地黃膏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溫酒任下。一方用虎潛丸。如心氣不足及有瘀血,加牡丹皮至八兩;如淋漓血腫,加澤瀉至八兩;如脾胃弱,加山藥至八兩;如遺精頭昏,加山茱萸至八兩;如痰火盛,小水不清,加茯苓至八兩;如腎無邪火,有遺漏者,去澤瀉、茯苓,加茯神三兩,益智、五味子、麥冬各二兩;如潮熱多渴,加知母、黃柏;如中寒少食易泄者,加砂仁、炒黑乾薑、北五味子。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用法

六味地黃丸主治腎氣虛損,導致人體日漸衰弱、面色憔悴、睡眠時出汗發熱、五臟機能衰退、遺精、便血、口渴多飲、小便頻密等症狀。此藥性溫和,不燥不寒,專門滋補腎陰,同時兼顧調理脾胃。特別適合少年腎陰不足、虛火旺盛,以及女性血虛不孕者服用。

藥方:

  • 熟地黃 (八兩,用酒蒸後再搗成膏狀)
  • 山藥 (四兩)
  • 山茱萸 (四兩,用酒蒸後去核)
  • 牡丹皮 (三兩)
  • 白茯苓 (三兩)
  • 澤瀉 (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地黃膏和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溫水或溫酒送服。

其他藥方:

  • 虎潛丸: 與六味地黃丸功效相似。
  • 針對不同症狀的調整:
  • 心氣不足或有瘀血者,可增加牡丹皮至八兩。
  • 淋漓血腫者,可增加澤瀉至八兩。
  • 脾胃虛弱者,可增加山藥至八兩。
  • 遺精頭昏者,可增加山茱萸至八兩。
  • 痰火盛,小便混濁者,可增加茯苓至八兩。
  • 腎無邪火,有遺漏者,可去除澤瀉、茯苓,並加入茯神三兩、益智、五味子、麥冬各二兩。
  • 潮熱多渴者,可加入知母、黃柏。
  • 中寒少食易泄者,可加入砂仁、炒黑乾薑、北五味子。

方氏曰:腎惡燥而脾惡濕,諸補陰藥中多是濕藥,若只腎虛而脾胃壯實者,宜服。苟脾腎兩虛,則不可服也。惟此六味地黃丸及八味丸、八物腎氣丸,雖專補腎虛,又兼理脾胃,不濕不燥,而於脾腎兩虛者,故其宜也。

八味丸,治老年水火俱虧,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腰痛,夜多漩溺,腳軟體倦,面黃或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小便不利,一切濕熱等證。至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者,尤宜服之。

白話文:

方氏說:腎臟怕乾燥,脾臟怕潮濕。許多補陰藥物都帶有濕性,如果只是腎虛而脾胃強健的人,可以服用。如果脾腎都虛弱,就不能服用。只有六味地黃丸、八味丸和八物腎氣丸,雖然專門補腎虛,但也兼顧調理脾胃,不濕不燥,對於脾腎兩虛的人來說,因此很適合服用。

八味丸,用於治療老年人水火兩虛,腎氣虛弱,下元寒冷疲憊,臍腹腰部疼痛,夜晚頻繁小便,腿腳軟弱乏力,面色發黃或發黑,以及虛勞不足,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一切濕熱等症狀。特別是命門火衰,無法生土,導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的人,更應該服用。

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桂心各一兩。

蔭按:書曰:君子觀象於坎,而知腎具水火之道焉。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陽居於二陰為坎水,火併而為腎,此人生與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陽事愈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

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故人樂有藥餌焉。是方也,熟地、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前之地黃丸也,所以益少陰腎水。肉桂、附子,辛熱物也,所以益命門相火。水火得其養,則二腎復其天矣,理也。又按方氏曰: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腎相火之藥。

白話文:

內容如下:

這指的是「六味地黃丸」,在其中加入附子和桂枝各一兩。

註解:書上說:君子觀察坎卦的象徵,瞭解到腎藏著水火之道。所以說: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就是少火。又說:腎有兩個部分,左邊的是腎,右邊是命門。命門,是相火,相火就是少火。一個人的一陽處在二陰之中,形成坎水,火與水結合成為腎,這是人類與天地相似的現象。現在人性行為頻繁,陽事更加興旺,是因為陰虛火動的緣故。如果性行為先萎縮,則是命門之火衰弱。

真水枯竭則即使在隆冬也不會寒冷,真火熄滅則即使在盛夏也不會熱烈,因此人們樂於有藥餌。這個配方,熟地、山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是之前的地黃丸,用於滋補少陰腎水。肉桂、附子,是辛熱的物質,用於滋補命門之相火。水火得到滋養,兩個腎臟就能恢復自然的狀態,這是符合道理的。再者,按照方氏說法,六味地黃丸專門補充左尺腎水的藥物。八味丸,除了補充左尺腎水之外,還能同時補充右腎相火的藥物。

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地黃丸。年老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並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證,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

八物腎氣丸,平補腎氣,堅齒駐顏。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桂各二兩。

坎離丸,治陰虛火動,遺精盜汗,潮熱咳嗽。

黃柏,知母(各等分)

上藥用童便九蒸、九曬、九露,為末,地黃煎膏為丸。脾弱者,山藥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加味坎離丸,此藥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輕而功用大,久服生精益血,升水降火,先儒王道之藥,無出於此。

白話文:

年輕人水氣不足,火氣旺盛,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年紀大了,水氣和火氣都不足,則適合服用八味丸。況且老年人腎臟的真水本來就虛弱,邪氣乘虛而入,就會造成濕熱,引發腰痛、腳軟無力,以及痰多、口渴、尿失禁、淋症、閉經等症狀,不藉由桂枝、附子等溫散藥物,怎麼能夠治療呢?

八物腎氣丸,能平補腎氣,使牙齒堅固,容顏駐留。

就是六味地黃丸再加上五味子、桂枝各二兩。

坎離丸,用來治療陰虛火旺、遺精盜汗、潮熱咳嗽等症狀。

黃柏、知母(各等分)

以上藥材用童尿反覆蒸煮曬乾露水九次,研磨成粉末,再用地黃煎成的膏做成丸藥。脾胃虛弱的人,可以用山藥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加味坎離丸,此藥取天地生成之理,藥性輕微,但功效很大,長期服用能生精益血,提升水氣,降低火氣,是儒家所推崇的藥物,沒有比它更有效的了。

當歸(酒洗),川芎(水洗),白芍藥(酒浸,曬乾),知母(酒炒,各四兩),熟地黃(浸洗,八兩),厚黃柏(去皮,八兩,內二兩鹽水浸,二兩人乳浸,二兩酒浸,二兩蜜浸,俱曬乾炒赤)

上修制明白,合和一處,平鋪三四分厚,夜露日曬三日三夜,以收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為細末,用蜜一斤半,加水半碗,共煉至滴水成珠,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冬月溫酒下。

蔭按:知母、黃柏滋陰降火,不知二味苦寒,非能滋陰,特能專制陰火,使不消鑠腎水耳。若胃寒而腎無火邪者,服之反害。此方合四物湯,真降火滋陰之妙劑。

白話文:

將當歸用酒清洗,川芎用水清洗,白芍藥用酒浸泡後曬乾,知母用酒炒,每味藥各取四兩。熟地黃浸洗後取八兩,厚黃柏去除外皮,取八兩,再用二兩鹽水浸泡,二兩人乳浸泡,二兩酒浸泡,二兩蜜浸泡,每種浸泡後都曬乾並炒至赤色。

將以上藥材處理完畢,混合在一起,平鋪成三四分厚,在夜間露水和白天陽光下曬晒三天三夜,吸收天地精華和日月的光華,再研磨成細末。用蜂蜜一斤半,加入半碗水,一起熬煮至水滴成珠,再將藥末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冬天可用溫酒送服。

注釋:知母和黃柏滋陰降火,但它們性寒苦,並不是真正的滋陰,而是專門抑制陰火,防止陰火過盛而損傷腎水。如果本身胃寒而腎中沒有火邪,服用此方反而會有害。這個方子結合了四物湯的功效,是真正降火滋陰的良藥。

二宜丸,補腎益陰添髓。

當歸身,生地黃(各等分)

上用酒蒸七次,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滋陰降火丸

熟地黃(二兩,酒炒),知母,黃柏,蓮肉(去心),茯神(去木),人參,枸杞子(各一兩)

上為末,將地黃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虎潛丸,治痿,與補腎丸同。

黃柏(酒炒,半斤),知母(酒炒,三兩),龜板(酥炙,四兩),熟地黃(砂仁炒),白芍藥(酒炒),陳皮(各四兩),鎖陽(一兩半),虎骨(炙,一兩),冬加乾薑(五錢)

白話文:

二宜丸補腎益陰添髓,由等量的當歸和生地黃製成,以酒蒸七次後,再與煉蜜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心溫酒服用。滋陰降火丸則由酒炒熟地黃、知母、黃柏、蓮肉、茯神、人參和枸杞子等藥材製成,將地黃搗成膏狀後,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空心白湯服用。虎潛丸主治痿症,與補腎丸功效相同,由酒炒黃柏、酒炒知母、酥炙龜板、砂仁炒熟地黃、酒炒白芍藥、陳皮、鎖陽、炙虎骨和冬加乾薑等藥材組成。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以乾物壓之。遺精加龍骨五錢,名龍虎濟陰丹。懶言語加山藥。一方無干姜,加當歸一兩半,熟地黃比前多一兩。一方用生地黃,一方加金箔一片。

加味虎潛丸,治諸虛不足,腰腿痿痛,行步無力。此藥久服壯元陽,滋腎水,養氣血。

人參,黃耆(蜜炙),芍藥(炒),黃柏(酒浸炒),山藥,當歸(酒洗,各一兩),甘枸杞,虎脛骨(酥炙),龜板(酥炙),菟絲子(鹽酒炒,各五錢),熟地黃(四兩,砂仁炒),牛膝(酒洗,二兩),破故紙(炒),杜仲(炒去絲),五味子(各七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蜜丸,每個丸子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用淡鹽湯送服,並用乾物壓住。若有遺精,可加入龍骨五錢,稱為龍虎濟陰丹。若有懶言少語的症狀,可加入山藥。另外,也有一種方劑不加乾薑,而加當歸一兩半,熟地黃比原方多一兩。還有用生地黃的方劑,以及加金箔一片的方劑。

加味虎潛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腰腿痿軟疼痛,行走無力等症狀。此藥長期服用可壯陽氣,滋腎水,養氣血。

藥材包括:人參、黃耆(蜜炙)、芍藥(炒)、黃柏(酒浸炒)、山藥、當歸(酒洗,各一兩)、甘枸杞、虎脛骨(酥炙)、龜板(酥炙)、菟絲子(鹽酒炒,各五錢)、熟地黃(四兩,砂仁炒)、牛膝(酒洗,二兩)、破故紙(炒)、杜仲(炒去絲)、五味子(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豬脊髓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滋陰大補丸,大補真氣虛損,肌體瘦弱。即還少丹無楮實,而分兩不同。

牛膝,山藥(各一兩五錢),杜仲(酒和薑汁浸,炙斷絲),山茱萸(去核),五味子,巴戟,肉蓯蓉(酒浸,焙乾),茴香(炒),白茯苓,遠志(去心,甘草同煮,各一兩),石菖蒲,枸杞子(各五錢),熟地黃(酒洗,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豬脊髓混合製成丸子,每粒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此方名為「滋陰大補丸」,主要用於滋補元氣,治療身體虛弱、氣虛體瘦等症狀,和「還少丹」配方類似,但去掉了楮實,並分成兩份不同的藥材。藥材分別為:牛膝、山藥各一兩五錢,杜仲用酒和薑汁浸泡後炙烤至斷絲,山茱萸去核,五味子、巴戟、肉蓯蓉(酒浸焙乾)、茴香(炒)、白茯苓、遠志(去心,與甘草同煮)、石菖蒲、枸杞子各五錢,熟地黃用酒洗淨後二兩。

上為末,紅棗煮取肉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淡鹽湯或溫酒空心下。

此方與上加味虎潛丸,乃草窗劉氏所定,相間服之佳。所謂補陰和陽,生血益精,潤肌膚,強筋骨,性味清而不寒,溫而不熱,非達造化之精微者,未足與議於斯。

滋陰益腎丸,補元氣,益腎水,降心火,生精補血;壯筋骨,悅顏色,益壽延年。久服大有功效。

熟地黃(酒浸,焙,六兩),黃柏(酒浸,炒褐色),菟絲子(酒蒸,焙,各四兩),牛膝(酒浸),敗龜板(酥炙黃),虎骨(酥炙黃),知母,白芍藥,白朮,山藥,當歸(酒浸),枸杞子(各三兩)

白話文:

將紅棗煮熟取出肉,加入煉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或溫酒送服。這個藥方是草窗劉氏所創,與加味虎潛丸交替服用效果最佳。此方補陰和陽,生血益精,潤澤肌膚,強健筋骨,性味清涼而不寒,溫暖而不燥,非精通藥理之人,不足以評論。滋陰益腎丸可補元氣,益腎水,降心火,生精補血,壯筋骨,美容顏面,益壽延年,長期服用效果顯著。藥方包含熟地黃(酒浸後焙乾,六兩)、黃柏(酒浸後炒至褐色)、菟絲子(酒蒸後焙乾,各四兩)、牛膝(酒浸)、敗龜板(酥炙至黃色)、虎骨(酥炙至黃色)、知母、白芍藥、白朮、山藥、當歸(酒浸)、枸杞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地黃膏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如腰腿無力,加牛膝一兩,酒浸敗龜板一兩五錢,酥炙。

滋補地黃丸,專治諸虛百損,腎經不足,腰膝無力。久服能烏髭發,補元氣,生精養血,延年益壽。

熟地黃(酒浸),白茯苓(各一兩),乾山藥,黃柏(酒浸,炒),知母(酒浸,炒),枸杞子(各八兩),牛膝(酒洗,焙),牡丹皮,當歸(酒洗),山茱萸(去核,各六兩),澤瀉,敗龜板(四兩,酥炙)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或淡鹽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地黃膏和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如果腰腿無力,可以加入一兩牛膝、一兩五錢酒浸敗龜板,用酥油炙烤後一同服用。

滋補地黃丸專門治療各種虛損、腎氣不足、腰膝無力等病症。長期服用可以烏黑頭髮,補益元氣,滋生精血,延年益壽。

將熟地黃(酒浸)、白茯苓(各一兩)、乾山藥、黃柏(酒浸,炒)、知母(酒浸,炒)、枸杞子(各八兩)、牛膝(酒洗,焙)、牡丹皮、當歸(酒洗)、山茱萸(去核,各六兩)、澤瀉、敗龜板(四兩,酥炙)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好酒或淡鹽湯送服。

補腎養脾丸,治腎經虛損,腰腳無力,脾土虛弱,飲食少進。常服補腎養脾,益氣血,長精神。此藥不寒不熱,大有功效。

熟地黃(四兩,酒蒸),肉蓯蓉(三兩),白朮,當歸,山藥,白茯苓(各二兩),知母(鹽水炒),黃柏(鹽炒),芍藥(各一兩),杜仲(酥炙,去絲),牛膝(酒洗),破故紙(炒),五味子(各一兩半),沉香肉桂(各七錢半),甘草(炙,五錢),人參,黃耆(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補精丸,此藥升降陰陽,既濟水火,調和氣血,平補心腎。

白話文:

「補腎養脾丸」專治腎虛導致腰腿無力,脾虛導致食慾不振。長期服用可以補腎養脾,益氣血,提神醒腦。此藥性溫和,療效顯著。

配方包含熟地黃、肉蓯蓉、白朮、當歸、山藥、白茯苓、知母、黃柏、芍藥、杜仲、牛膝、破故紙、五味子、沉香、肉桂、甘草、人參、黃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補精丸」則能升降陰陽,調和氣血,滋補心腎,功效卓著。

遠志(去心),白茯苓,青鹽(炒,另研),菟絲子(酒蒸,各二兩),當歸(酒浸),牛膝(酒洗),破故紙(炒),益智仁(各一兩),石菖蒲,山茱萸(去核,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豶豬腰子一雙,去膜,合酒研爛,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鹽湯或好酒下。

固真丸,治腎經虛損,元陽不足者。

鹿角霜(一斤),鹿角膠(二兩),白茯苓(去皮,五兩)

白話文:

取遠志去除心,白茯苓、青鹽(炒熟後研磨)、菟絲子(用酒蒸)、當歸(用酒浸泡)、牛膝(用酒洗)、破故紙(炒)、益智仁(各二兩)、石菖蒲、山茱萸(去核,各五錢),研磨成細末。取豬腰子一對,去除筋膜,加入酒研磨成泥狀,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或好酒送服。

此方名為固真丸,用於治療腎經虛損,元陽不足。

另外,取鹿角霜一斤、鹿角膠二兩、白茯苓(去皮,五兩)。

上為細末,將膠水溶和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酒任下。

草還丹,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此延年續嗣之至藥也。

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乾,半斤),當歸(四兩),麝(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臨臥酒、鹽湯任下。

加味補陰丸

黃柏,知母(各四兩),牛膝,杜仲,巴戟,熟地黃,山茱萸(各三兩),肉蓯蓉,白茯苓,枸杞子,遠志,山藥,鹿茸,龜板(各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膠水調和成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或酒送服。

草還丹能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是延年益壽、延續子嗣的至寶。

將山茱萸(用酒浸泡取出肉,一斤)、破故紙(用酒浸泡一天,曬乾,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睡前用酒或鹽湯送服。

加味補陰丸由黃柏、知母(各四兩)、牛膝、杜仲、巴戟、熟地黃、山茱萸(各三兩)、肉蓯蓉、白茯苓、枸杞子、遠志、山藥、鹿茸、龜板(各二兩)組成。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還少丹,益精補髓,壯元陽,卻病延年,發白返黑。

何首烏(黑豆蒸,半斤),牛膝,生地黃(酒蒸),肉蓯蓉(酒蒸,各六兩),黃柏(酒浸,炒褐色),補骨脂(酒浸,水蒸),車前子(微炒),柏子仁(微炒),乾山藥(微炒,三兩五錢),秦當歸(二兩五錢,酒洗),菟絲子(水淘去砂,酒煮搖成餅,曬乾,二兩),人參,五味子(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蜜丸,每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此方名為還少丹,具有益精補髓、壯元陽、治病延年、使頭髮由白轉黑等功效。藥材包括黑豆蒸半斤,牛膝、生地黃(酒蒸)、肉蓯蓉(酒蒸,各六兩)、黃柏(酒浸,炒褐色)、補骨脂(酒浸,水蒸)、車前子(微炒)、柏子仁(微炒)、乾山藥(微炒,三兩五錢)、秦當歸(二兩五錢,酒洗)、菟絲子(水淘去砂,酒煮搖成餅,曬乾,二兩)、人參、五味子(各一兩)。

俱勿犯鐵器,為細末,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白湯、酒任下。

固精明目菟絲子丸,治血氣兩虛,精神不足,無血養心,腰足痠軟,四肢少力,或幼年虧損,或耳目失於聰明,並精少而寒,心動而精自出,中痿而無子,及痰火風濕,心勞少食,健忘,遺精夢泄,頭目暈昏,耳鳴眼花。久服烏須黑髮,倍長精神,自覺爽快。治久患白濁尤妙。

何首烏(赤白各八兩,用極大者,米泔水浸一宿,以瓷瓦片刮去粗皮,捶碎,如指頂大,取黑豆、牛膝酒洗,同入砂鍋,木甑鋪作數層,上多蓋黑豆蒸之,待黑豆香熟取出曬乾,務以九蒸九曬為度,凡制前藥,必於靜室。

白話文:

服用藥丸時,不要碰觸鐵器,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可用鹽湯、白湯或酒送服。

固精明目菟絲子丸,主要治療血氣兩虛、精神不足、心血不足、腰膝痠軟、四肢乏力等症狀。也適用於幼年體虛、耳目失聰、精少寒涼、心悸遺精、陽痿不育、痰火風濕、心神勞累食慾不振、健忘、遺精夢遺、頭昏眼花等病症。長期服用可以烏黑頭髮、提神醒腦、感覺清爽,對於久患白濁症狀尤其有效。

何首烏(赤白各八兩,選擇體積最大的,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用瓷瓦片刮去粗皮,搗碎成指頭大小的塊狀,用黑豆和牛膝酒洗淨,一起放入砂鍋中,用木甑分層鋪好,上面覆蓋大量黑豆蒸煮,待黑豆香味溢出後取出曬乾,必須經過九蒸九曬才能完成。製作藥材時,一定要在安靜的房間進行。

忌僧尼,道士,女人,雞犬畜類見之),菟絲子(八兩,用無灰酒浸,砂鍋煮制,入石臼中搗成餅曬乾,焙乾,杵碎,用人乳拌曬乾),川當歸(八兩,酒洗去頭尾,用身),大貝母(八兩,圓白無油者,去心),川續斷(四兩,折斷有煙塵出者真,去蘆),甘枸杞(八兩,用人乳拌曬,焙乾),山茱萸(八兩,取鮮紅潤澤者,去核),川牛膝(八兩,去蘆,以手摺斷不見鐵),補骨脂(四兩,去浮子,以黑芝麻半斤,拌炒出火),芡實(八兩),蓮肉(八兩,去心),白茯苓(八兩,用人乳曬乾三次),赤茯苓(八兩,用黑牛乳拌,曬乾三次),遠志肉(八兩,用甘草水煮,去骨,曬乾),遼參(量其人可服幾何,但不得過八兩)

白話文:

這藥方需用菟絲子、川當歸、大貝母、川續斷、甘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補骨脂、芡實、蓮肉、白茯苓、赤茯苓、遠志肉和遼參等藥材製成。其中菟絲子用無灰酒浸泡後煮制,再搗成餅曬乾;川當歸去頭尾,用酒洗淨;大貝母選圓白無油者,去心;川續斷折斷有煙塵者為真,去蘆;甘枸杞用人乳拌曬,焙乾;山茱萸取鮮紅潤澤者,去核;川牛膝去蘆,以手摺斷不見鐵;補骨脂去浮子,與黑芝麻拌炒出火;白茯苓用人乳曬乾三次;赤茯苓用黑牛乳拌,曬乾三次;遠志肉用甘草水煮,去骨,曬乾;遼參的用量需根據個人情況決定,但不得超過八兩。

上為極細末,須用石磨石碾,並不見鐵,每藥末一斤,用好蜜十二兩,煉得滴水成珠,和藥入石臼,木杵三千下,丸桐子大,每日空心白滾湯吞服二錢五分,晚用酒吞服二錢。大補氣血,倍長精神,服久自知神妙。女人經水不調,氣血枯竭,亦用此方,但減去遠志,加益母草八兩,醋煮香附米四兩。

求嗣者,加紫石英四兩,亦用醋淬七次,服四斤,未有不懷孕者。忌蘿蔔、諸牲血、煎炒、胡椒、蒜等及糟醃之物。

神仙不老丹,安養榮衛,補益五臟,調和六腑,滋充百脈,澤潤三焦,活水助氣,添精實髓。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要用石磨石碾,不能碰到鐵器。每斤藥粉加入十二兩好蜜,熬製到滴水成珠的程度,再與藥粉一起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搗三千下,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用白開水吞服二錢五分,晚上用酒吞服二錢。此方能大補氣血,增強精神,長期服用自會感受到神奇效果。婦女經期不調,氣血枯竭,也可以用此方,但要減去遠志,加入八兩益母草,用醋煮四兩香附米。想要懷孕的,可以加入四兩紫石英,用醋淬煉七次,服用四斤,沒有不懷孕的。忌食蘿蔔、動物血、煎炒食物、胡椒、大蒜等辛辣食物,以及醃製的食物。此方名為神仙不老丹,能安養精氣,補益五臟,調和六腑,滋養全身,潤澤三焦,活血助氣,添精益髓。

人參,枸杞子(酒浸),菟絲子(酒蒸焙乾),川當歸(各二兩),地黃(生熟各一兩),石菖蒲(米泔浸一宿),柏子仁,川牛膝(酒浸一宿),杜仲(生薑汁炒,斷絲,各一兩半),地骨皮,川巴戟(黑色者去心,酒浸,焙,各一兩)

上為細末,擇火日煉蜜搗千餘槌,丸如桐子大,每日午時,空心臨臥,各服七十丸,酒鹽湯任下。忌食蔥、韭、蘿蔔、真藕粉及諸血。

八仙添壽丹

何首烏(六兩),牛膝(三兩,同上味同黑豆蒸三次),山茱萸(去核),柏子仁,知母(酒炒),黃柏(蜜炒),龜板(醋炙),當歸(酒洗,各四兩)

白話文:

將人參、枸杞子(酒浸)、菟絲子(酒蒸焙乾)、川當歸(各二兩)、地黃(生熟各一兩)、石菖蒲(米泔浸一宿)、柏子仁、川牛膝(酒浸一宿)、杜仲(生薑汁炒,斷絲,各一兩半)、地骨皮、川巴戟(黑色者去心,酒浸,焙,各一兩)研磨成細粉,選擇火日用蜂蜜調和,搗打千餘下,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午時空腹和臨睡前各服用七十丸,用酒鹽湯送服。忌食蔥、韭、蘿蔔、藕粉及一切血腥之物。

此為八仙添壽丹,以何首烏(六兩)、牛膝(三兩,同上味同黑豆蒸三次)、山茱萸(去核)、柏子仁、知母(酒炒)、黃柏(蜜炒)、龜板(醋炙)、當歸(酒洗,各四兩)為藥材。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忌燒酒辛辣物。

青娥丸,專滋腎水,壯元陽,益筋骨,治腰膝足痛,久服無不驗。

破故紙(隔紙炒香,四兩),萆薢(真正者四兩,分作四份,一份鹽水,一份童便,一份米泔,一份無灰酒,各浸一宿,曬乾),山茱萸(去核,各二兩),菟絲子(酒浸蒸熟),肉蓯蓉(去角心,酒浸,炙),牛膝(酒浸一宿),枸杞子,骨碎補(蒸),社仲(酒浸,炒去絲),五味子,虎脛骨(酥炙),黃耆(蜜炙),山藥,陳皮(去白),白茯苓,人參(各一兩,黑瘦者減半)

白話文:

青娥丸專門滋補腎水、壯陽、益筋骨,可以治療腰膝足痛,長期服用都有效。丸藥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空腹用酒送服。忌食燒酒和辛辣食物。

藥方如下:破故紙(隔紙炒香,四兩)、萆薢(真正者四兩,分作四份,一份鹽水、一份童便、一份米泔、一份無灰酒,各浸泡一夜,曬乾)、山茱萸(去核,各二兩)、菟絲子(酒浸蒸熟)、肉蓯蓉(去角心,酒浸,炙)、牛膝(酒浸一夜)、枸杞子、骨碎補(蒸)、社仲(酒浸,炒去絲)、五味子、虎脛骨(酥炙)、黃耆(蜜炙)、山藥、陳皮(去白)、白茯苓、人參(各一兩,黑瘦者減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或百丸,鹽湯酒任下。

斑龍二至丸

鹿角霜,鹿角膠(各一斤),天門冬(去心,酒浸),麥門冬(去心,酒浸),生地黃(酒浸,姜炒),熟地黃(酒浸,各四兩),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半斤),何首烏(乳浸,蒸九次),當歸,白茯苓(各二兩)

一方有人參一兩。陽痿加鹿茸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

異類有情丸,鹿,陽也。龜、虎,陰也。血氣有情,各從其類,非金石草木例也。如厚味善飲之人,可加豬膽汁一二合,以寓降火之意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到一百丸,空腹時用鹽湯或酒送服。

鹿角霜,龜板(各二兩六錢),鹿茸,虎脛骨(各二兩四錢)

上為末,雄豬脊髓九條同煉蜜搗,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鹿角霜丸

黃柏(八兩,去粗皮,用人乳拌勻,曬乾,又如此三次,炒重褐色,用之或六兩或七兩,隨時用之。),鹿角霜(八兩),天門冬(去心),麥門冬,人參(去蘆,各二兩),生地黃(酒浸,一兩),熟地黃(三兩,酒浸一宿,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淡鹽湯下,或酒尤佳。

龜鹿二仙膠,治精極者,夢泄遺精,瘦消少氣,目視不明,此方主之。

白話文:

鹿角霜、龜板各二兩六錢,鹿茸、虎脛骨各二兩四錢,研磨成粉末,與雄豬脊髓九條混合,加入蜂蜜攪拌成丸,每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用淡鹽湯送服。

黃柏去粗皮,用人乳拌勻,曬乾,重複三次,炒至重褐色,取六兩或七兩備用。鹿角霜、天門冬去心、麥門冬、人參去蘆各二兩,生地黃用酒浸泡一兩,熟地黃用酒浸泡一宿後曬乾三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每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丸至百丸,空腹用淡鹽湯送服,或用酒送服更佳。此方名為龜鹿二仙膠,主治精氣虧虛導致的夢遺、遺精、消瘦乏力、視力模糊等症狀。

鹿角(血取者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上件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一錢半,漸加至三錢,空心服。

蔭按:蓋精氣神,身之三寶也。精生氣,氣生神。是以精極則無以生氣,故令瘦削少氣,氣少則無以生神,故令目視不明。龜鹿稟陰氣之最完者,故取其膠以補陰精,所謂補以類也。人參善於固氣,氣固則精不遺。枸杞善於滋陰,陰滋則火不熾。此藥行則精日生,氣日壯,神日旺矣。

虎骨灑,治骨極,腰脊酸削,齒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此方主之。

虎骨(一具,通炙取黃焦汁,盡碎如雀腦),糯米(三石)

白話文:

鹿角(取血十斤),龜板(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以上材料用鉛製的壇子,按照方法熬製成膠。第一次服用時,用酒化開服用一錢半,逐漸增加到三錢,空腹服用。

這是因為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精生氣,氣生神。精氣不足,就會導致身體消瘦、氣息不足,進而影響神志,導致視力模糊。龜鹿是陰氣最充沛的動物,因此用它們的膠來補益陰精,這叫“以類補類”。人參擅長固氣,氣固則精不遺失。枸杞擅長滋陰,陰滋則火氣不旺。服用此藥,精氣神就會日益充盈。

虎骨灑,主治骨骼疼痛,腰脊酸軟,牙齒疼痛,手腳酸痛,不想活動等症狀。

虎骨(一具,用火烤至黃焦,取汁,然後研碎成像雀腦一樣細的粉末),糯米(三石)。

上二味,合一處,倍用曲如釀酒法釀之,酒熟封頭,五十日開飲之。

吳氏曰:腎主骨,骨極者,骨內空虛之極也。以骨治骨,求其類也。以虎骨治骨,取其壯也。釀之以酒,取酒性善漬,直徹於骨也。

天真丸,治脾腎俱虛,及一切亡血過多,形容枯槁,四肢羸弱,飲食不進,腸胃溏泄,津液枯竭。久服生血補氣,暖胃駐顏。

肉蓯蓉(一兩),山藥(十兩),當歸(十二兩),天門冬(一斤),人參,黃耆(蜜炙),鎖陽(酒浸,曬乾),破故紙(酒浸,焙),杜仲(薑汁拌,炒斷絲),陳皮(各二兩)

白話文:

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按照釀酒的方法以雙倍的份量釀製,酒熟透後封住瓶口,五十天後就可以飲用。吳氏說:「腎主骨,骨頭極度衰弱時,骨內就會空虛。以骨治骨,取其相似性;以虎骨治骨,取其強壯性。用酒來釀製,是因為酒性善於浸漬,可以將藥力直達骨髓。」天真丸用於治療脾腎兩虛,以及一切失血過多、形容枯槁、四肢瘦弱、飲食不進、腸胃虛弱、津液枯竭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生血補氣、溫暖胃部、駐顏美容。配方包括肉蓯蓉一兩、山藥十兩、當歸十二兩、天門冬一斤、人參、黃耆(蜜炙)、鎖陽(酒浸曬乾)、破故紙(酒浸焙)、杜仲(薑汁拌炒斷絲)、陳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打麵糊為丸,或蜜丸亦可,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或溫酒任下。

十味大補丸,治血氣兩虛,常服甚妙。

人參,白朮(米泔浸一日),黃耆(蜜炙),白茯苓,枸杞子,當歸,白芍藥,熟地黃(砂仁炒),山藥(炒),山茱萸(去核,各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人參固本丸,此方常服甚有補益,但因效遲而有痰者,往往泥膈,殊不知製藥有法耳。

人參(四兩,另為細末),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一斤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和麵糊做成丸藥,或用蜂蜜做成丸藥也可以,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或溫酒送服。

十味大補丸,可以治療氣血兩虛,長期服用效果很好。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天)、黃耆(用蜜炙)、白茯苓、枸杞子、當歸、白芍藥、熟地黃(用砂仁炒)、山藥(炒)、山茱萸(去核),每味藥材各四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或酒送服。

人參固本丸,此方長期服用有很好的補益效果,但因為藥效較慢,而且有痰的人,往往會覺得藥物停留在胃中,殊不知製藥方法是有訣竅的。

藥材包括人參(四兩,另研磨成細粉)、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每味藥材各一斤半。

上除人參研為末,其生地黃、麥門冬二味同用酒浸一日,鹽湯浸一日,其熟地黃、天門冬二味同用生薑湯浸一日,酒浸一日,俱不犯鐵器,浸足同磨,或擂以渣盡為度,旋加水,如造醬粉之法,少加杏仁,共澄底藥泥曬乾,乳缽研成末如面,取淨一斤,共人參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

還元丹,此劑千益百補,服一月,自覺異常,功效不可盡狀。

何首烏(一斤,用竹刀刮去皮,乾者米泔水浸軟,刮皮四制,忌鐵。用砂鍋或瓦器盛酒,生脂蒸一次,曬乾。羊肉一斤,蒸一次,曬乾。酒拌蒸一次,曬乾。黑豆蒸一次,曬乾。一方,黑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用水上加竹炊秕置藥蓋蒸熟透,曬乾),生地黃,熟地黃(各三兩,酒浸焙乾,各取末一兩),天門冬,麥門冬(各四兩,米泔水浸,去心,各取末一兩),人參(一兩,取末五錢),白茯苓(去皮,二兩,打成塊曬乾,取末一兩),地骨皮(三兩,童便浸,曬乾取末,俱忌鐵。用一兩)

白話文:

將人參研磨成粉末,生地黃和麥門冬這兩種藥材先用酒浸泡一天,再用鹽水浸泡一天,熟地黃和天門冬則先用生薑湯浸泡一天,再用酒浸泡一天,所有藥材都不可接觸鐵器,浸泡完畢後一起磨成細粉,或用研磨工具研磨至無渣為止,然後加入水,按照製作醬粉的方法,再加入少許杏仁,將藥泥沉澱後曬乾,用乳缽研磨成像麵粉一樣的粉末,取淨一斤,與人參粉混合,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個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酒送服。

此方稱為還元丹,功效極佳,可補益全身,服用一個月後,便會感覺身體明顯好轉,其功效難以盡述。

將何首烏用竹刀刮去皮,乾燥的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至軟,刮去皮後進行四次炮製,過程中不可接觸鐵器。用砂鍋或瓦器盛酒,將何首烏和生豬油一起蒸一次,曬乾。將羊肉蒸一次,曬乾。用酒拌勻後再蒸一次,曬乾。最後用黑豆蒸一次,曬乾。另一種方法是用黑羊肉和黑豆一起蒸熟透,曬乾。將生地黃和熟地黃分別用酒浸泡後焙乾,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將天門冬和麥門冬用米泔水浸泡,去心,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將人參研磨成粉末,取五錢。將白茯苓去皮,打成塊狀曬乾,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將地骨皮用童子尿浸泡,曬乾後研磨成粉末,過程中不可接觸鐵器,取一兩。

上取首生男孩乳汁六兩,白蜜十兩,煉同一器中,合前末為膏,瓷器貯,勿令泄氣。不拘時,服一二匙,沸湯溫漱。

加味補陰丸

黃柏(去粗皮,銼片,鹽水炒褐色),知母(去皮毛,鹽水炒微黃色),龜板(童便浸五日,洗淨,酥炙黃色,去裙),甘枸杞(揀淨,各二兩),人參(去蘆),黃耆(去蘆,蜜炙),當歸(酒洗),白芍藥(酒拌,炒微黃色),山茱萸(取肉,各一兩五錢),天門冬(去心,另杵為膏),鎖陽(酒浸去鹽氣,竹刀劈作片子,酥炙),牛膝(去蘆,酒洗,飯上蒸熟),杜仲(去粗皮,薑汁炒去絲,各二兩),熟地黃(五兩,酒洗淨,另用酒浸透,搗膏),破故紙(一兩,酒浸一宿微炒),沉香(不見火,五錢),乾薑(炒紫色,三錢,寒月可用)

白話文:

【增效補陰丸】

  • 取初生男嬰之乳汁六兩,白蜜十兩,一同在鍋中熬煮至融合,再將前製好的粉末混合後成為膏狀,使用瓷罐保存,並確保罐子不會漏氣。不分時間,每次服用一到兩匙,用熱湯沖泡後漱口。

【增效補陰丸配方】

  • 黃柏(去粗皮,切成薄片,用鹵水炒至呈褐色),知母(去皮毛,用鹵水炒至微黃色),龜板(用童子尿浸泡五日,清洗乾淨後,用酥油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甘枸杞(選取乾淨的,各取二兩),人參(去蘆頭),黃耆(去蘆頭,用蜂蜜炙烤),當歸(用酒洗),白芍藥(用酒拌勻後炒至微黃色),山茱萸(取其果肉,各取一兩五錢),天門冬(去心後,另外杵成膏狀),鎖陽(用酒浸泡去除鹹味,用竹刀劈成片狀,再用酥油炙烤),牛膝(去蘆頭,用酒洗後,在飯上蒸熟),杜仲(去粗皮,用薑汁炒至去絲),熟地黃(五兩,用酒洗淨後,另用酒浸泡透徹,搗成膏狀),破故紙(一兩,用酒浸泡一夜後微炒),沈香(不見火,取五錢),乾薑(炒至紫色,取三錢,寒冷季節可用)。

上件各不犯鐵器,為細末,煉蜜加豬脊髓三條,大棗三十枚,取熟,去皮核,同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日清晨淡鹽湯送下百丸,寒月酒下亦可。忌食生蘿蔔、牛肉、鯉魚、生冷之物。

補腎丸,治陰虛有痰,膈不清者。

龜板(酥炙),黃柏(鹽酒炒,各四兩),牛膝,杜仲(薑汁炒),陳皮(各二兩),(夏加)五味(一兩,炒冬加),乾薑(五錢)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酒任下。

黃柏、龜板、杜仲、牛膝,皆濡潤味厚物也,故能降而補陰。復用陳皮,假以疏滯。夏加五味者,扶其不勝之金。冬加乾薑,壯其無光之火。經曰:無伐天和,此之謂耳。

白話文:

將上面列出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好的蜂蜜和三條豬脊髓,以及三十枚去皮核的熟大棗,混合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用淡鹽湯送服一百顆,寒天也可以用酒送服。忌食生蘿蔔、牛肉、鯉魚和生冷的食物。

補腎丸,可以治療陰虛有痰,胸口不暢的病症。

將龜板(用酥油炙烤)、黃柏(用鹽酒炒,各四兩)、牛膝、杜仲(用薑汁炒)、陳皮(各二兩)以及夏季加五味子(一兩,冬天加乾薑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顆,可以用白湯或酒送服。

黃柏、龜板、杜仲、牛膝,都是滋潤味厚重的藥材,可以滋陰降火。加入陳皮可以疏通滯氣。夏季加五味子可以補益脾胃。冬季加乾薑可以溫補陽氣。經書上說:「不要違背自然法則」,這就是藥方所要表達的意思。

補天丸,治陰虛,骨蒸發熱,形羸瘦者。

紫河車(一具,酒蒸爛),前補腎丸藥一料

上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熱湯下。

天癸者,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後天得之以有生者也。故曰:天癸,人胞者,亦精血之所融結,乃無極之極,未生之天也。已生之後,天癸虛損,補以草木,非其類也,卒難責效。人胞名曰混沌皮,則亦天耳。以先天之天,補後天之天,所謂補以類也,故曰補天。

加味四制黃柏丸,此坎離丸、四物、四君子湯合料。

白話文:

補天丸用於治療陰虛、骨蒸發熱、體瘦消瘦的人。藥方使用紫河車(酒蒸爛)和前補腎丸藥,搗碎混合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熱湯送服。天癸是男性的精液,女性的血液,先天之氣使人成形,後天之氣使人存活。因此,天癸也稱之為人胞,是精血凝聚而成的,是無極的極限,未生之天的狀態。出生之後,天癸虛損,用草藥補益,並非同類,難以奏效。人胞又稱混沌皮,也是先天之天。用先天之天來補益後天之天,這就是所謂的補以同類,因此稱為補天。加味四制黃柏丸,是由坎離丸、四物湯、四君子湯合成的藥方。

黃柏(一斤,用鹽、酒、米泔、童便各浸四兩,夜露日曬),知母(鹽酒浸,曬乾),白朮,茯苓,當歸(酒浸),川芎,山茱萸(酒浸取肉,各一兩),白芍藥,熟地黃(酒拌蒸,各二兩半),人參(五錢),甘草(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神仙延壽丹,此藥常服祛除百病,延年益壽。

遠志(去心),天門冬(去心皮),乾山藥,巴戟(去心,各二兩),赤石脂(煅),車前子,石菖蒲,柏子仁,澤瀉,川椒(去目,炒),生地(姜酒炒),熟地(砂仁炒),枸杞子(酒洗),茯苓(去皮),覆盆子(各一兩五錢),川牛膝(去苗酒洗),杜仲(酥炙去絲,各三兩),菟絲子(酒煮,焙),肉蓯蓉(酒洗,各四兩),當歸(酒洗),地骨皮(洗淨),五味子,人參,山茱萸(去核,各二兩)

白話文:

將黃柏用鹽、酒、米泔水、童尿浸泡,夜晚露水日曬後,與知母(用鹽酒浸泡曬乾)、白朮、茯苓、酒浸當歸、川芎、酒浸取肉的山茱萸各一兩,白芍藥、酒拌蒸熟地黃各二兩半,人參五錢,甘草三錢混合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酒送服。此藥常服可祛除百病,延年益壽。

另外,將遠志(去除心)、天門冬(去除心皮)、乾山藥、巴戟(去除心)、煅赤石脂、車前子、石菖蒲、柏子仁、澤瀉、去除目並炒過的川椒、姜酒炒生地、砂仁炒熟地、酒洗枸杞子、去皮茯苓、覆盆子各一兩五錢,去苗酒洗川牛膝、酥炙去絲杜仲各三兩、酒煮焙菟絲子、酒洗肉蓯蓉各四兩,酒洗當歸、洗淨地骨皮、五味子、人參、去核山茱萸各二兩,混合使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溫酒,或淡鹽湯下。

五福延壽丹,治一切元氣虛弱,五勞七傷,身體羸瘦,膝痠疼。此藥服之百病消除,功效不可盡述,常服延年耐老。

五味子,人參,遠志,石草蒲,山萸(去核),大茴香,生地(姜酒炒),熟地黃,杜仲,白茯苓(各二兩),肉蓯蓉(酒浸,四兩),枸杞子,菟絲子,山藥(各三兩),牛膝(酒浸),川椒(去目炒,各七錢半),縮砂(一兩五錢),黃柏(酒炒,八錢),知母(酒炒),木瓜,覆盆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好酒或淡鹽湯下。

白話文:

五福延壽丹

配方:

  • 五味子、人參、遠志、石草蒲、山萸肉(去核)、大茴香、生地黃(用薑酒炒)、熟地黃、杜仲、白茯苓(各二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四兩)
  • 枸杞子、菟絲子、山藥(各三兩)
  • 牛膝(用酒浸泡)
  • 川椒(去目炒,各七錢半)
  • 縮砂(一兩五錢)
  • 黃柏(用酒炒,八錢)
  • 知母(用酒炒)
  • 木瓜、覆盆子(各一兩)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2. 用煉好的蜂蜜將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四五十丸,早起空腹時,用好酒或淡鹽湯送服。

功效:

  • 治一切元氣虛弱、五勞七傷、身體羸瘦、膝痠疼等症。
  • 服用此藥可以消除百病,功效不可盡述。
  • 常服可以延年益壽,抵抗衰老。

四聖朝元丹,治諸虛不足,下元虧損,腿腳無力,脾胃虛弱,頭目昏眩,四肢倦怠。常服益精神,補元陽,清耳目,去下焦濕,神效。

人參,熟地(砂仁炒),肉桂(各一兩),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各四兩),茯苓,何首烏(黑豆蒸),牛膝(酒浸),乾山藥,杜仲(酥炙),枸杞子,當歸(酒洗,各一兩),沉香,木香(不見火,各五錢),蒼朮(一斤,酒醋鹽水各浸四兩,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焙乾)

上各製為細末,用好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如不飲酒,淡鹽湯下。

白話文:

四聖朝元丹

功效: 此方主治全身虛弱、下焦元氣虧損、腿腳無力、脾胃虛弱、頭昏眼花、四肢乏力等症狀。長期服用可增強精神、補益元陽、明目清耳、去除下焦濕氣,效果顯著。

配方:

  • 人參:一兩
  • 熟地黃 (砂仁炒):一兩
  • 肉桂:一兩
  • 川椒 (去目炒):四兩
  • 小茴香 (炒):四兩
  • 茯苓:一兩
  • 何首烏 (黑豆蒸):一兩
  • 牛膝 (酒浸):一兩
  • 乾山藥:一兩
  • 杜仲 (酥炙):一兩
  • 枸杞子:一兩
  • 當歸 (酒洗):一兩
  • 沉香:五錢
  • 木香 (不見火):五錢
  • 蒼朮:一斤 (酒醋鹽水各浸四兩,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焙乾)

製法: 將以上藥材全部製成細末,用好酒糊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若不飲酒,則可用淡鹽湯送服。

三仁五子丸,治氣血耗損,五臟不足,睡中驚悸,盜汗。常服養心益腎,生血補氣。

五味子,菟絲子(酒煮搗焙),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肉蓯蓉,茯苓,熟地(砂仁炒),巴戟(去心),當歸,沉香,乳香,鹿茸(酥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打老兒丸,治陽虛不舉,真氣衰弱,精神短少,小便無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兩腳麻冷,不能行走。

白話文:

「三仁五子丸」可以治療氣血虧損、五臟虛弱、睡夢中驚悸、盜汗等症狀。常服能滋養心腎,生血補氣。

藥材包括五味子、菟絲子(用酒煮後搗碎再烘乾)、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肉蓯蓉、茯苓、熟地黃(用砂仁炒過)、巴戟天(去掉心)、當歸、沉香、乳香、鹿茸(用酥油炙烤,每味藥各取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打老兒丸」可以治療陽虛不舉、真氣不足、精神萎靡、小便失禁、視力模糊、腰膝疼痛、雙腳麻木冰冷、行動不便等症狀。

菖蒲(用桑枝同蒸),牛膝(酒浸三日),巴戟(用枸杞湯浸軟,同酒浸一時,取出同菊花焙黃色),五味子(蜜蒸),茯神,楮實(水浸去浮者,酒蒸),熟地(砂仁炒),枸杞子,肉蓯蓉,小茴香,山藥,遠志(去心),杜仲(炒去絲),山萸(去核),續斷(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即還少丹加續斷。

蓯蓉大補丸,治陰陽偏勝,上盛下虛。久服安心養腎,滋補氣血,調和陰陽。

當歸(酒洗),熟地黃(酒洗,各三兩),人參,巴戟(去心),鹿茸(酥炙),石蓮肉(去心),菟絲子(酒煮,各一兩半),黃耆(蜜炙),龍齒,茯苓,五味子,肉蓯蓉(各一兩五錢),遠志(去心),酸棗仁,山藥(各一兩)

白話文:

蓯蓉大補丸 方劑說明

藥材:

  • 菖蒲:與桑枝一同蒸熟。
  • 牛膝:用酒浸泡三日。
  • 巴戟:用枸杞湯浸泡至軟,再用酒浸泡一個時辰,取出與菊花一同烘烤至黃色。
  • 五味子:用蜂蜜蒸熟。
  • 茯神
  • 楮實:用水浸泡去除浮物,再用酒蒸熟。
  • 熟地:用砂仁炒制。
  • 枸杞子
  • 肉蓯蓉
  • 小茴香
  • 山藥
  • 遠志:去除心。
  • 杜仲:炒制去除絲。
  • 山萸:去除核。
  • 續斷:以上藥材各等分。

製丸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以煉蜜和棗肉做成丸劑,大小如桐子般。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若服用少丹,可再加續斷。

主治:

本方主治陰陽失調,上實下虛,症狀包括久服安心養腎,滋補氣血,調和陰陽。

其他藥材:

  • 當歸:用酒洗淨。
  • 熟地黃:用酒洗淨,各三兩。
  • 人參
  • 巴戟:去除心。
  • 鹿茸:用酥油炙制。
  • 石蓮肉:去除心。
  • 菟絲子:用酒煮,各一兩半。
  • 黃耆:用蜂蜜炙制。
  • 龍齒
  • 茯苓
  • 五味子
  • 肉蓯蓉:各一兩五錢。
  • 遠志:去除心。
  • 酸棗仁
  • 山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神仙巨勝子丸,安魂定魄,改易容顏,通神仙,延壽命,添髓駐顏,補虛益氣,壯筋骨,潤肌膚,發白再黑,齒落再生,目視有光,心力無倦,行步如飛,寒暑不侵,百病不生。

熟地黃(四兩),生地(姜酒炒),何首烏,牛膝(酒浸),天門冬(去心),枸杞子,肉蓯蓉,菟絲子,巨勝子,白茯苓,柏子仁,天雄(炮),酸棗仁,破故紙,巴戟(去心),五味子,覆盆子,山藥,楮實,續斷(各一兩),韭子,芡實,川椒,葫蘆巴,蓮花蕊(各五錢),木香(二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以溫酒或鹽湯送服。

神仙巨勝子丸具有安神定魄、改變容貌、通達神仙、延年益壽、滋補髓液、駐顏回春、補虛益氣、強健筋骨、滋潤肌膚、白髮轉黑、牙齒再生、目光炯炯、精力充沛、行走如飛、不受寒暑侵襲、百病不生的功效。

配方:

熟地黃(四兩),生地黃(用薑汁酒炒過),何首烏,牛膝(用酒浸泡),天門冬(去掉心),枸杞子,肉蓯蓉,菟絲子,巨勝子,白茯苓,柏子仁,天雄(炮製),酸棗仁,破故紙,巴戟(去掉心),五味子,覆盆子,山藥,楮實,續斷(各一兩),韭子,芡實,川椒,葫蘆巴,蓮花蕊(各五錢),木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春夏煉蜜為丸,秋冬蒸棗肉,入胡桃肉十個,搗如泥,同藥末和,更搗千餘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二服。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得。

八味丸,治下元冷憊,心火炎上,渴欲飲水,或腎水不能攝養,多吐痰唾,及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

熟地黃(八兩,酒蒸),山藥,山萸(去核),澤瀉,牡丹皮(各四兩),茯苓,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十精丸,此藥能補五臟真氣,益精神,養氣血,延年耐老。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春夏時節用蜂蜜製成丸藥,秋冬則將棗肉蒸熟,加入十個胡桃肉,搗成泥狀,與藥末混合,反覆搗磨一千多次,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若長期服用,可以去除天雄,改用鹿茸。

八味丸主要用於治療下元虛寒、心火上炎、口渴欲飲、腎水不足、痰多唾液多、男子消渴、小便過多、婦女經期不順、小便不通等症狀。

將熟地黃(八兩,酒蒸)、山藥、山萸肉(去核)、澤瀉、牡丹皮(各四兩)、茯苓、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三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

十精丸能補益五臟真氣,增強精神,滋養氣血,延年益壽。

枸杞子(酒蒸),茯苓,熟地黃(酒洗),甘菊花(去梗葉),肉桂(去粗皮),天門冬(去心),川椒(去目及閉口者),菟絲子(酒煮,焙),肉蓯蓉(酒洗,焙乾),山萸(去核,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鹿髓丸,壯陽補腎。

巴戟(去心,二兩半),肉蓯蓉(酒洗,去甲,酥炙),葫蘆巴(微炒),破故紙(酒浸,炒,各二兩),川牛膝(酒洗,去蘆),白茯神(去木,各一兩),菟絲子(酒煮乾),甘枸杞(炒,各二兩),山萸(酒浸去核,二兩半),龍骨(五色者,真火煅,童便、醋、鹽淬九次,井水浸三日,曬乾,一兩),敗龜板(去裙邊,酥炙,一兩),大附子(童便入鹽,共煮七次,去皮臍一兩,或五錢,不用亦可)

白話文:

將枸杞子用酒蒸過,茯苓、熟地黃用酒洗淨,菊花去梗葉,肉桂去粗皮,天門冬去心,川椒去目和閉口,菟絲子用酒煮後焙乾,肉蓯蓉用酒洗淨後焙乾,山萸去核,以上藥材各取兩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此方名為鹿髓丸,具有壯陽補腎的功效。

巴戟去心,取二兩半;肉蓯蓉用酒洗淨,去甲,用酥油炙烤;葫蘆巴微炒;破故紙用酒浸泡後炒;川牛膝用酒洗淨,去蘆;白茯神去木,各取兩錢;菟絲子用酒煮乾;甘枸杞炒乾,各取兩錢;山萸用酒浸泡去核,取二兩半;龍骨取五色者,用真火煅燒,再用童便、醋、鹽淬九次,最後用井水浸泡三日,曬乾,取一錢;敗龜板去裙邊,用酥油炙烤,取一錢;大附子用童便和鹽一起煮七次,去皮臍,取一錢或五錢,不用亦可。

上為細末,用鹿髓同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米湯、炒鹽湯任下。取鹿髓先將肉煮熟,而後敲碎取之。

當歸膏,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脾胃虛弱。養血和中,滋榮筋骨,養陰抑陽,久服多獲奇效。

當歸(十一兩),生地(薑、酒炒),白朮(各八兩),熟地(砂仁炒),甘草,貝母(各一兩半),薏苡仁(四兩,炒),芍藥(半斤,米粉炒),茯苓(六兩),蓮肉,人參,地骨皮(各二兩),山藥,麥門冬(各二兩半),枸杞子(十兩),天門冬(去心,一兩),五味子(五錢),琥珀(六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鹿髓一起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時溫酒、米湯或炒鹽湯送服。取鹿髓時,先將鹿肉煮熟,再敲碎取出。

當歸膏,可以治療五勞七傷、各種虛損、脾胃虛弱等症狀。它具有養血和中、滋潤筋骨、養陰抑陽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收到奇效。

配方為:當歸十一兩、生地(薑、酒炒)八兩、白朮八兩、熟地(砂仁炒)一兩半、甘草一兩半、貝母一兩半、薏苡仁四兩(炒)、芍藥半斤(米粉炒)、茯苓六兩、蓮肉二兩、人參二兩、地骨皮二兩、山藥二兩半、麥門冬二兩半、枸杞子十兩、天門冬(去心)一兩、五味子五錢、琥珀六錢。

上銼,用水五升,微火煎之,再加水五升,如此者四次,濾去渣,文武火煎,每斤加熟蜜四兩,春五兩,夏六兩,共熬成膏,每服二匙,空心白湯調下。吐血加牡丹皮一兩,骨蒸加青蒿汁、童便各一碗,勞痰加鍾乳粉五錢。

三才大補膏

生地(薑、酒炒,一斤),熟地黃(一斤,砂仁炒),天門冬(去心,四兩),麥門冬(去心,四兩),楝人參(去蘆,四兩),甘枸杞(四兩),牛膝(去蘆,四兩),何首烏(八兩)

上㕮咀,勿犯鐵器,同入大砂鍋內,用水二十碗煎至七碗,取汁別貯藥渣,如前再煮九次,共得汁七十碗,濾渣極淨,別用中等砂鍋,入汁七碗,漫火煎熬,耗汁一碗,方添一碗,六十三碗皆添盡,則汁已濃矣。蓋祗得汁六碗,卻用山白蜜去臘,可一斤半,同前藥入砂鍋內重湯煮汁,滴水不散,則膏成矣。

白話文:

三才大補膏 方劑說明及用法

藥材:

  • 上銼:將所有藥材切成碎末。
  • 生地(薑、酒炒,一斤):生地黃,用生薑和酒炒至微黃,重量一斤。
  • 熟地黃(一斤,砂仁炒):熟地黃,用砂仁炒至微黃,重量一斤。
  • 天門冬(去心,四兩):天門冬,去心,重量四兩。
  • 麥門冬(去心,四兩):麥門冬,去心,重量四兩。
  • 楝人參(去蘆,四兩):人參,去蘆頭,重量四兩。
  • 甘枸杞(四兩):枸杞子,重量四兩。
  • 牛膝(去蘆,四兩):牛膝,去蘆頭,重量四兩。
  • 何首烏(八兩):何首烏,重量八兩。

製備方法:

  1. 上銼:將所有藥材切成碎末,注意勿用鐵器。
  2. 煎煮:將藥材放入大砂鍋中,加水二十碗,用文火煎煮至剩七碗。
  3. 循環煎煮:將藥汁取出,藥渣再加入水二十碗,重複煎煮九次,共得藥汁七十碗。
  4. 濾渣:將藥汁過濾,去除所有藥渣,確保汁液清澈。
  5. 濃縮:將過濾好的藥汁放入中等砂鍋,用文火慢熬,每耗掉一碗藥汁就添入一碗新的藥汁,直到總共添入六十三碗藥汁,藥汁變得濃稠。
  6. 加蜜:藥汁濃縮至剩六碗時,加入一斤半的山白蜜,去除蜜臘。
  7. 熬膏:將蜜和藥汁一起倒回砂鍋,用文火慢熬,直到藥膏滴水不散,即可成膏。

用法:

  • 每服二匙,空心用白湯調服。
  • 吐血者加牡丹皮一兩。
  • 骨蒸者加青蒿汁和童便各一碗。
  • 勞痰者加鍾乳粉五錢。

注意事項:

  • 煎藥過程中,務必使用砂鍋,避免使用鐵器。
  • 熬膏時,需耐心慢熬,避免火力過猛導致藥膏糊焦。
  • 藥膏可密封保存,置於陰涼乾燥處。

說明:

三才大補膏是一味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經典中藥方劑,適合氣血不足、陰虛火旺、體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但具體使用時,請遵醫囑,切勿擅自服用。

瓷罐貯之,埋土中七日,取出,如前再煮一晝夜,再埋一宿,乃分貯小罐,封固,以次取用。自煎至煮,但用桑柴火。藥本尋常,妙在火候。不拘時,以醇酒調服,味美而功多。若懲忿窒欲之人,又深居簡出,時服此膏,亦可以擅其天年矣。七年之艾,不可不早為之所。

白話文:

將瓷罐裝滿藥膏,埋入土中七天。取出後,依照先前的方式再煮一天一夜,之後再埋入土中過夜。然後將藥膏分裝到小罐中,密封好,以便逐次取用。從煎藥到煮藥,始終使用桑柴做燃料。藥材本身並不稀奇,妙在火候的掌握。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用醇酒調和服用,味道香醇,功效卻很顯著。如果能夠克制怒火,抑制慾望,並且過著簡樸的生活,時常服用這種藥膏,也能延年益壽。七年的艾草,可不能錯過時機,要及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