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四 (2)
卷六十四 (2)
1. 脈法
脈經,曰:脈來緩者為虛,軟者為虛,微者為虛,弱者為虛。弦者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
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脈沉小遲者脫氣。又曰:血虛脈大如蔥管。又曰:脈大而芤者脫血。
白話文:
《脈經》記載,脈搏來得緩慢、柔軟、微弱、无力,都屬於虛證。脈搏弦數則為氣虛,脈搏細小微弱則血氣俱虛。脈搏微小則血氣俱少。
《要略》記載,脈搏虛浮無力則為血虛,脈搏沉細遲緩則氣虛。另外,血虛的脈象像蔥管一樣粗大,脈搏粗大而虛浮則為血虛。
2. 治氣血兩虛方
四君子湯,治氣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六錢,水煎服。一方加姜三片,棗一枚。如自汗或小水利者,去茯苓,加黃耆二錢。
四物湯,治血虛。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服。春倍川芎,夏倍芍藥,秋倍地黃,冬倍當歸。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等分)組成。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六錢,用水煎服。有些方劑會加姜三片、棗一枚。如果患者容易自汗或小便量多,則去茯苓,加黃耆二錢。
四物湯用於治療血虛,由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各等分)組成。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八錢,用水煎服。不同季節用藥比例有所不同:春天川芎用量加倍,夏天芍藥用量加倍,秋天地黃用量加倍,冬天當歸用量加倍。
八珍湯,治氣血兩虛。
四君子合四物,共為一劑,如上法加減,煎服。
六君子湯,治氣虛挾痰。
即四君子湯加半夏、陳皮。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而挾寒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酒炒),黃耆,肉桂(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白話文:
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它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在一起組成,根據患者情況加減藥量,煎煮服用。六君子湯則用於治療氣虛伴有痰症,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半夏和陳皮。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氣血雙虛伴有寒症,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酒炒)、黃耆、肉桂(各等分)組成,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短氣,食少作瀉。若氣血虛而變見諸證,莫能名狀,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其病悉退。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甘草(炙),茯苓,白芍,當歸,熟地,陳皮(各一錢),五味子,遠志(去心),桂心(各五分)
上銼,入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人參黃耆湯,治血虛氣虛,脈止。(魏恆我傳)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當歸,芍藥(炒),陳皮,茯神(去木),麥冬,五味子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功效: 治療脾肺兩虛,表現為發熱惡寒,四肢乏力,肌肉消瘦,面色蒼白,呼吸短促,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若氣血虛弱導致上述症狀,且難以確診病症和脈象,也可使用本方,療效顯著。
藥材:
-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甘草(炙)、茯苓、白芍、當歸、熟地、陳皮(各一錢)
- 五味子、遠志(去心)、桂心(各五分)
用法: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
人參黃耆湯:
功效: 治療血虛氣虛,導致脈象微弱。
來源: 出自魏恆我的醫學著作。
藥材:
-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當歸、芍藥(炒)、陳皮、茯神(去木)、麥冬、五味子。
注:
- 一錢、五分:古代重量單位,現代常用克或毫克表示。
- 炙、炒:指對藥材進行加工處理,如炙烤或炒制,以改變藥性。
- 去心、去木:指去除藥材中的特定部位,如遠志去除心部,茯神去除木質部分。
上銼,水煎服。血虛加地黃,有痰加貝母。
當歸補血湯,治氣血俱虛,肌熱,惡寒,面目赤色,煩渴引飲,脈洪大而虛,重按似無,此脈虛血虛也。此病多有得於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服。
人參膏,治七情勞傷,精神短少,言語不接,肺虛咳嗽,及諸失血後,或行倒倉法後,真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惟脈有火者不宜。或加天門冬佐之,每用人參一斤,切片入砂鍋內,水浮藥一指,文武火煎乾一半,傾在別處,又將渣如前煎三次,嚼參無味乃止。卻將前汁仍入鍋內,文武火漫漫熬成一碗如稠湯,瓷器盛貯,每用一二匙,白湯點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患者血虛,可以加入生地黃;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貝母。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身體發熱、畏寒、臉色發紅、口渴想喝水、脈搏洪大而虛弱,按下去幾乎摸不到脈象,這種脈象代表氣虛血虛。這種病症多發於因飢餓、飽食、勞累而導致的體虛。
將黃芪(用微火烘烤,一兩)和當歸(用酒清洗,二錢)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服用。
人參膏用於治療因七情勞傷導致的精神萎靡、言語不清、肺虛咳嗽,以及各種失血後或服用瀉下藥後造成的元氣虧虛,能夠恢復元氣,但脈象帶有火氣的患者不適合使用。可以加入天門冬輔助,每次使用人參一斤,切片放入砂鍋中,水位漫過藥物一指,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煮,直至煎煮至藥汁減少一半,倒出,再將藥渣按照相同方法煎煮三次,直到咀嚼藥渣無味為止。將三次煎煮的藥汁混合在一起,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成一碗濃稠的湯汁,裝入瓷器中,每次服用一到兩匙,用白開水送服。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婦人月經不調,赤白帶下;或思慮傷脾,而患瘧痢。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龍眼肉,酸棗仁(各二錢),遠志(去心),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茯神湯,治六脈虛軟,咳則心痛,喉中介介,或唾或痛。
茯神,人參,遠志(去心),通草,麥門冬,黃耆,桔梗(各六分),甘草,五味子(各三分)
白話文:
歸脾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傷脾,導致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出現血行不規律;或健忘、心慌、驚悸、盜汗;或心脾疼痛、嗜睡、食慾不振、大便不調;或肢體沉重疼痛,婦女月經失調、白帶異常;或思慮過度傷脾,導致瘧疾或痢疾。方劑由人參、白朮、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各二錢)、遠志(去心)、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組成,將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服用。
茯神湯用於治療六脈虛軟、咳嗽時心痛、喉嚨乾燥不適,或有唾液或疼痛。方劑由茯神、人參、遠志(去心)、通草、麥門冬、黃芪、桔梗(各六分)、甘草、五味子(各三分)組成。
上切作一服,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鹿茸大補湯,治男子諸虛不足,婦人亡血,一切虛損。
鹿茸(酒炙),黃耆(蜜炙),肉蓯蓉(酒浸),杜仲(炒去絲),白茯苓,當歸(酒浸,各一錢),白芍,附子(泡),肉桂,石斛(酒蒸,焙),五味子,白朮(煨),半夏(制),人參(各七分),甘草(炙,五分),熟地(酒浸,焙,一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煎煮成一劑藥,加入一片生薑,服用。這道藥方叫做鹿茸大補湯,可以治療男人虛弱不足、女人血虛以及各種虛損。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溫服。
黃耆益損湯,治諸虛勞倦。
黃耆(蜜炙),白芍,白朮(煨),石斛(酒炒),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肉桂(去粗皮),熟地(砂仁炒),半夏(薑製),甘草(炙,各一錢),木香(不見火,四分),北五味(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食前服。有熱加柴胡一錢。
大建中湯,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䐜脹,骨肉痠痛,短氣喘咳,痰嗽潮熱多汗,心下驚悸,腰背強直,多臥少起。
白話文:
上藥研末,做成一劑藥粉,用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一杯,飯前溫熱服用。
黃耆益損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勞倦怠。
黃耆(蜜炙)、白芍、白朮(煨)、石斛(酒炒)、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肉桂(去粗皮)、熟地(砂仁炒)、半夏(薑製)、甘草(炙,各一錢)、木香(不見火,四分)、北五味(五分)
上藥研末,做成一劑藥粉,用兩杯水,加入五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一杯,飯前服用。 若有發熱症狀,可再加柴胡一錢。
大建中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滿,骨肉痠痛,呼吸短促咳嗽,痰嗽潮熱多汗,心悸不安,腰背僵硬,臥床不起等症狀。
黃耆(蜜炙),人參,附子(炮去皮臍),鹿茸(去毛,酥炙),石斛(去根),續斷,當歸(酒浸),白芍,川芎,地骨皮,小草(各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一鍾,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服。如咳嗽加款冬花八分,唾血加阿膠蛤粉炒一錢,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
黃耆建中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羸乏少力。此藥大生氣血,補益榮衛。
白話文:
黃耆用蜜炙,人參、附子(去皮臍後炮製)、鹿茸(去毛後酥炙)、石斛(去根)、續斷、當歸(酒浸)、白芍、川芎、地骨皮、小草,每味各一錢;甘草炙後,取三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一服藥。用一杯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若咳嗽,可加款冬花八分;若吐血,可加阿膠與蛤粉炒後的一錢;若小便失禁,可加龍骨;若心神不寧,可加茯神。此方名為黃耆建中湯,專治男女虛弱不足,體虛乏力等症狀。此藥能大補氣血,滋養營衛。
黃耆(三錢),白芍(四錢),肉桂(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加味建中湯,治榮衛失調,血氣不足,積勞虛損,形體瘦弱,短氣嗜臥,欲成勞瘵。
當歸,白芍,白朮,麥冬,黃耆(各一錢),肉蓯蓉(酒浸),人參,白茯苓,陳皮,熟地(砂仁炒),川芎(各八分),肉桂(四分),炙甘草(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入棗二枚,水煎,食前服。陰陽虛甚者,加附子五分。
固真飲子,治中年以上之人,陰陽兩虛,血氣不足,頭每痛,日晡微熱,食少力倦,精氣時脫,腰痛䯒痠。服之每得良驗(䯒音行,脊後骨也)。
白話文:
黃耆三錢、白芍四錢、肉桂一錢半、炙甘草二錢,一起研磨成粉,做成一劑藥。用兩碗水,加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這叫做加味建中湯,可以治療氣血不足、勞損虛弱、體形瘦弱、呼吸短促、嗜睡、容易疲勞等症狀。
當歸、白芍、白朮、麥冬、黃耆各一錢,肉蓯蓉用酒浸泡,人參、白茯苓、陳皮、熟地(用砂仁炒過)、川芎各八分,肉桂四分,炙甘草五分,一起研磨成粉,做成一劑藥。加入兩枚紅棗,用水煎煮,飯前服用。如果陰陽虛弱嚴重,可以再加五分附子。這叫做固真飲子,可以治療中年以上的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頭疼、下午發熱、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精氣外泄、腰痛背痠等症狀,效果顯著。
人參,黃耆,當歸身,熟地(砂仁炒,各一錢),山萸肉(五分),乾山藥(一錢),黃柏,白朮,澤瀉,補骨脂(各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白茯苓(各八分),杜仲(炒),甘草(炙,各七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
蔭按:仙經云:服餌不備五味,久則臟腑偏傾而反生疾病矣。如服金石之劑,久則陽燥,或致消渴瘡癰,病變不可勝紀。服固本丸、瓊玉膏,皆天門冬、生熟地黃之類,雖本於滋陰,胃弱者必滯膈生癰腫。服養氣丹、安腎丸,皆茴香、巴戟、附子、川楝之類,雖本於助陽,久則積溫成熱,必耗損真陰。肺痿氣虛,痰熱火動,不可易治。
白話文:
將人參、黃耆、當歸、熟地(用砂仁炒過,每味一錢)、山萸肉(五分)、山藥(一錢)、黃柏、白朮、澤瀉、補骨脂(每味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白茯苓(每味八分)、杜仲(炒過)、甘草(炙過,每味七分)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磨成粉末,做成一劑藥,用清水煎煮,飯前溫熱服用。
古書上記載,藥物若不齊全五味,長期服用就會造成臟腑失衡,反倒引起疾病。例如服用金石類藥物,時間久了會導致陽氣過盛,容易造成消渴、瘡癰等病症,病變種類繁多,不可勝數。服用固本丸、瓊玉膏等藥物,雖然主要功效是滋陰,但胃弱的人服用後容易造成藥物停留在胃部,引發癰腫。服用養氣丹、安腎丸等藥物,雖然主要功效是助陽,但長期服用會導致熱氣積聚,損耗真陰。肺痿氣虛、痰熱火動等病症,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
唯以上方,藥備五味,氣合沖和,無寒熱並太過不及之失。養氣血,理脾胃,充溢腠理,補五臟之真精。益三焦之元氣,生津液而榮衛充實,利機關而飲食自倍矣。
白話文:
以上的草藥配方包含了五種味道,其氣息調和平衡,沒有過度冷或熱的副作用。它能滋養血液和氣息,調整胃腸功能,使皮膚組織充滿活力,增強五臟的功能。它可以增加三焦的能量,產生更多的口水和營養物質,讓身體更加健康,消化系統更有效率,進食量也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