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三 (2)

1. 治臟毒下血方

連蒲散,治飲酒過多及食辛辣炙煿,以致蘊熱入於腸胃,下血色鮮。

黃連,蒲黃(炒,各一錢二分),黃芩,當歸,生地(酒炒),枳殼(麩炒),槐角,芍藥,川芎,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酒毒加青皮、乾葛,去枳殼;濕毒加蒼白二術。

加味四物湯,治下血有熱。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酒炒),山梔(炒),升麻,秦艽,阿膠珠

上銼,水煎服。過多不止者,加黃連、紅花。

三黃涼血湯,治腸胃積熱下血。

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甘草(各一錢),生地黃(二錢),地榆(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血盛加當歸、防風、槐角子。

蒼地丸,治積熱便血。

蒼朮,陳皮(各一兩半),黃連,黃柏,條芩(各七錢半),連翹(半兩),生地膏(六兩)

上為末,用地黃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芍藥黃連湯,治便血腹中痛,謂之熱毒。

芍藥,黃連,當歸(各二錢半),淡桂,大黃,甘草(炙,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服。如痛甚,調木香、檳榔末各五分服。

酒煮黃連丸,治濕熱酒毒下血。

黃連(十二兩),好酒(五斤)

上將黃連細切,以銀石器內酒煮,干焙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蒜連丸,治臟毒下血。

鷹爪黃連(去須,一兩)

上為末,用獨頭蒜一個,煨香熟,研和,入臼杵極爛,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陳米湯下。

黃連丸,治飲酒過多,下血不止。

黃連(二兩),赤茯苓,阿膠(炒,各一兩)

上為末,用阿膠調,眾手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下。

白柏丸,治濕熱下血。

白朮(五錢),黃柏,生地(酒炒),白芍藥,黃芩,地榆,香附(各二錢)

上為末,蒸餅丸服。

卷柏散,治臟毒即效。

卷柏葉(焙乾),黃耆(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服。

一方,治腸風臟毒,酒痢下血。

黃連,生薑

上二味,煎湯下二氣丸,次服五槐丸,方見效。

一方

苦楝根(炒黃)

上為末,煉蜜丸,米飲下二十丸。

梅師方,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

赤小豆

上杵為末,水調服方寸匕。一方治卒暴下血,用赤小豆一升,搗碎,水二升,絞汁飲之。

白話文:

[治療內臟毒素導致出血的處方]

【連蒲散】主治飲酒過量以及食用辛辣烤炸食物,導致身體內熱過盛進入腸胃,進而引發鮮紅色的便血。 成分:黃連,蒲黃(炒過),黃芩,當歸,生地(酒炒過),枳殼(麩炒過),槐角,芍藥,川芎,甘草(五分)。 使用方法:混合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在飯前服用。若是酒精中毒,可加入青皮、乾葛,並去掉枳殼;若為濕毒,則應加入蒼朮和白朮。

【加味四物湯】主治便血伴有熱症。 成分: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酒炒過),山梔(炒過),升麻,秦艽,阿膠珠。 使用方法:混合以上材料,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再加入黃連、紅花。

【三黃涼血湯】主治腸胃累積熱度導致的便血。 成分: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甘草(各一錢),生地黃(二錢),地榆(五分)。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合為一劑,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如果血量過多,可再加入當歸、防風、槐角子。

【蒼地丸】主治累積熱度導致的便血。 成分:蒼朮,陳皮(各一兩半),黃連,黃柏,條芩(各七錢半),連翹(半兩),生地膏(六兩)。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再用生地膏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用白開水吞服。

【芍藥黃連湯】主治便血且腹部疼痛,被視為熱毒。 成分:芍藥,黃連,當歸(各二錢半),淡桂,大黃,甘草(炙過,各一錢)。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混合,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疼痛嚴重,可再加入木香、檳榔粉末各五分服用。

【酒煮黃連丸】主治濕熱酒精中毒導致的便血。 成分:黃連(十二兩),好酒(五斤)。 使用方法:將黃連細切,用銀製或石製容器內的酒煮,待幹後烘培成粉,用麪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服用。

【蒜連丸】主治內臟毒素導致的便血。 成分:鷹爪黃連(去掉根鬚,一兩)。 使用方法:將黃連研磨成粉,再取單頭蒜一個,煨至香熟,研磨和均,再加入臼中極力攪拌,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粒,空腹時用陳米湯吞服。

【黃連丸】主治飲酒過量導致止不住的便血。 成分:黃連(二兩),赤茯苓,阿膠(炒過,各一兩)。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再用阿膠調和,由多人一起搓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後用米湯吞服。

【白柏丸】主治濕熱導致的便血。 成分:白朮(五錢),黃柏,生地(酒炒過),白芍藥,黃芩,地榆,香附(各二錢)。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再用蒸餅做成丸子服用。

【卷柏散】主治內臟毒素,立即生效。 成分:卷柏葉(烘乾),黃耆(各一兩)。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服用。

【一方】主治腸風、內臟毒素、酒精性痢疾導致的便血。 成分:黃連,生薑。 使用方法:以上兩種材料煎煮成湯,再與二氣丸一同服用,接著再服用五槐丸,效果顯著。

【另一方】 成分:苦楝根(炒至黃色)。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用米湯吞服二十粒。

【梅師方】主治熱毒導致的便血,或因食用熱食觸發。 成分:赤小豆。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用水調和服用一匙。另一個方法是針對突然大量便血的情況,使用一升的赤小豆,搗碎後,用兩升的水絞出汁液飲用。

2. 治腸澼濕毒下血方

當歸和血湯

當歸身,升麻(各二錢),槐花(炒),青皮(各六錢),荊芥穗,熟地(砂仁炒),白朮(各六分),川芎(四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食前服。

升陽除濕和血湯,治腸澼下血作派,其血𣹜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春二月中旬日下二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衝,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熱和血而愈。

生地(酒炒),牡丹皮,生甘草(各五錢),炙甘草,黃耆(各一錢),當歸,熟地(砂仁炒),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陳皮,升麻(各七分),白芍藥(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水四大盞煎一盞,稍熱空心服,立效。

涼血地黃湯,夫腸澼者,為水穀與血另作一派如𣹜桶湧出也。夏月濕熱太甚,正當客氣盛而主氣弱,故腸澼之病甚也,此湯主之。

黃柏(去皮,炒),知母(炒,各一錢),青皮,槐花(炒),當歸,熟地黃(各五分,砂仁炒)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溫服。如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時後重,調木香、檳榔細末各半錢,稍熱,每食前空心服。如裡急後重又不去者,當下之。

黃連湯,治便血腹中不痛者,謂之濕毒。

黃連,當歸(各五錢),炙甘草(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前空心服。

槐角散,治腸胃有濕,脹滿下血。

蒼朮,厚朴,陳皮,當歸,枳殼(各一兩),槐角(二兩),甘草,烏梅(各半兩)

上銼,每服七八錢,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治療腸道濕毒出血的處方】

  • 當歸和血湯

組成:當歸身、升麻(各約6克),炒槐花、青皮(各約18克),荊芥穗、熟地(用砂仁炒過)、白朮(各約2克),川芎(約1.2克)。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9克,用米湯調和,飯前服用。

  • 升陽除濕和血湯

主治:治療腸道出血,血色鮮紅且有力,散射如篩。於春季二月中旬開始,每天排便二次,伴有腹部劇烈疼痛。這是因為陽明經脈氣沖,熱毒所致,需提升陽氣、去除濕熱,調和血液。

組成:酒炒生地、牡丹皮、生甘草(各約15克),炙甘草、黃耆(各約3克),當歸、砂仁炒熟地、蒼朮、秦艽、肉桂(各約0.9克),陳皮、升麻(各約2.1克),白芍藥(約4.5克)。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切碎,作為一劑,用水四碗煎至一碗,趁微熱空腹服用,立刻見效。

  • 涼血地黃湯

主治:腸道出血,像水桶湧出一樣,是因為夏季濕熱過重,外來邪氣強盛,身體正氣虛弱,所以腸道出血的病情會更嚴重,此湯主要針對這種情況。

組成:去皮炒黃柏、炒知母(各約3克),青皮、炒槐花、當歸、砂仁炒熟地黃(各約1.5克)。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切碎,作為一劑,用水煎煮,溫服。如果小便不暢,肚臍下部憋悶,或者大便後仍有便意,可調入木香、檳榔細末各約1.5克,微熱,飯前空腹服用。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能需要進行瀉下治療。

  • 黃連湯

主治:大便出血但腹部不痛,這是濕毒的症狀。

組成:黃連、當歸(各約15克),炙甘草(約4.5克)。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約30克,用水煎煮,飯前空腹服用。

  • 槐角散

主治:腸胃濕氣重,腹部脹滿,大便出血。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當歸、枳殼(各約30克),槐角(約60克),甘草、烏梅(各約15克)。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切片,每次服用約21-24克,用水煎煮,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