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4)
卷一·下 (4)
1. 治半身不遂方
順風勻氣散,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先宜服此。
方見前挾氣條。
愈風潤燥湯,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頭目眩暈,痰火熾盛,筋骨時疼。此乃原於血虛血熱,挾痰挾火,經絡肌表之間,先已有其病根,後因感冒風寒,或過嗜醇酒膏粱而助痰火,或惱怒而逆肝氣,遂有此半身不遂之證。其在於經絡肌表筋骨之間,尚未入臟腑,並以此方治之。蓋此方有補血活血之功,不致於滯;有健脾燥濕消痰之能,不至於燥。又清熱,運動疏風,開經絡,通腠理,內固根本,外散病邪,王道劑也,多服見功。
白話文:
「順風勻氣散」用於治療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應先服用此方。此方見於前文「挾氣條」。
「愈風潤燥湯」用於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頭昏眼花,痰火旺盛,筋骨時常疼痛。這種病症的根源在於血虛血熱,伴隨痰火,經絡肌表之間已有病根,之後因為感冒風寒,或者過度飲酒吃肥膩的食物助長痰火,或者惱怒導致肝氣逆上,才出現半身不遂的症狀。病症位於經絡肌表筋骨之間,尚未侵入臟腑,可以用此方治療。此方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不會導致血瘀;同時也能健脾燥濕消痰,不會過於燥熱。此外,此方還能清熱、疏風、開通經絡、暢通毛細血管、固本培元、外散病邪,是治療此症的最佳藥方,服用多次就能見效。
白朮,川芎(各一錢半),南星,半夏,芍藥,茯苓,天麻(各一錢),川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牛膝,酸棗仁,黃芩,橘紅(各八分),羌活,防風,桂(各六分),紅花,甘草(炙,各四分),黃柏(三分)
白話文:
白朮、川芎(各一錢半),南星、半夏、芍藥、茯苓、天麻(各一錢),川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牛膝、酸棗仁、黃芩、橘紅(各八分),羌活、防風、桂(各六分),紅花、甘草(炙,各四分),黃柏(三分)。
上水煎,入竹瀝、薑汁,侵晨服。
全生虎骨散,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名曰偏枯。忌用麻黃髮汗,恐津液枯竭,惟當潤筋去風。
當歸(二兩),赤芍藥,續斷,白朮,藁本,虎骨(各一兩),烏蛇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骨中疼痛,加地黃二兩;臟寒自利,加天雄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加入竹瀝和薑汁,清晨服用。全生虎骨散專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俗稱偏枯。忌用麻黃發汗,以免津液枯竭,應以潤筋去風為原則。
處方:當歸兩錢、赤芍藥一錢、續斷一錢、白朮一錢、藁本一錢、虎骨一錢、烏蛇肉半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後溫酒送服。若骨骼疼痛,可加入地黃兩錢;若臟寒自利,可加入天雄半錢。
虎脛骨酒,治中風偏枯不隨,一切諸風攣拳。
石斛(去根),石楠葉,防風,虎脛骨(酥炙),當歸,茵芋葉,杜仲(炒),牛膝,川續斷,芎藭,金毛狗脊(燎去毛),巴戟(去心,各一兩)
上銼如豆大,以絹囊盛之,用無灰好臘酒一斗,漬十日,每熱服一盞,無時,有量服二三盞。
黃耆酒,治風濕痹,身體𤸷麻,皮膚瘙癢,筋脈拘攣,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白話文:
虎脛骨酒能治中風偏癱、肢體麻木不靈活、各種風寒引起的肌肉痙攣。製作方法是用石斛(去根)、石楠葉、防風、虎脛骨(酥炙)、當歸、茵芋葉、杜仲(炒)、牛膝、川續斷、芎藭、金毛狗脊(燎去毛)、巴戟(去心,各一兩),將這些藥材切成豆粒大小,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一斗無灰好臘酒中浸泡十天,每次溫熱服一盞,沒有時間限制,也可以根據病情服二三盞。
黃耆酒能治風濕痺痛、身體麻木、皮膚瘙癢、筋脈拘攣、言語不清、手足不靈活、感覺麻木。
黃耆,獨活,防風(去蘆),細辛(去苗),牛膝,川芎,白附子(炮,去皮臍),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甘草(炙,各三兩),川烏(炮,去皮臍),山茱萸(去核),秦艽(去苗土),葛根(各二兩),真官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二兩半),大黃(生銼,一兩),白朮,大幹姜(炮,各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獨活、去蘆的防風、去苗的細辛、牛膝、川芎、炮製去皮臍的白附子、去除目併合口者的蜀椒(炒至出汗)、炙甘草各三兩,炮製去皮臍的川烏、去核的山茱萸、去苗土的秦艽、葛根各二兩,去粗皮的真官桂、切焙的當歸各二兩半,生銼的大黃一兩,白朮、炮製的大幹姜各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用夾絹囊盛貯,以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一合,日二夜一,漸增之,以知為度。虛弱者,加蓯蓉二兩;下利者,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服之。不爾,可曝渣,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少壯人服勿熬煉,老弱人微熬之。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用乾淨的絹布袋裝好,浸泡在清酒中。浸泡的時間,春夏五天,秋冬七天。
第一次服用時,取一合藥酒,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量逐漸增加,以身體能承受的程度為準。
虛弱者可以加入蓯蓉二兩;腹瀉者可以加入女萎三兩;健忘者可以加入石菖蒲和紫石英各二兩;心腹積水者可以加入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
酒液浸泡完後,可以再次加入二斗清酒浸泡服用。如果沒有再次浸泡,可以將藥渣曬乾,研磨成粉,用酒沖服,每次服用方寸匕(約1.5克),不知不覺就能增強體質。
服用一劑藥酒就能有效改善體質,令人耐寒,補虛,對治療各種風寒症狀效果奇佳。年輕力壯的人服用藥酒時,不用熬煮;年老體弱的人可以稍微熬煮一下。
風藥聖餅子,治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痰涎壅盛,及一切風,他藥不效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婦人血風,並皆治之。
川烏(生),草烏(生),麻黃(去節,各一兩),白芷(二兩),蒼朮,何首烏,白附子,白殭蠶,川芎(各五錢),防風,乾薑,藿香,荊芥(各二錢半),雄黃(一錢六分)
白話文:
這方子叫「風藥聖餅子」,主治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痰多、以及各種風症,其他藥物無效者。小兒驚風、大人頭痛、婦女血風,都能用它治療。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捏作餅子,每服二餅,嚼碎,茶清送下,食後服。
本事方,治中風,半身不遂,甚妙。
穿山甲(左癱用左腳,右癱用右腳),川烏頭,紅海蛤(各二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生蔥自然汁調成膏,作餅子,約一寸半厚,左患貼左腳,右患貼右腳,貼在足掌心內,用舊絹片緊扎定,於密房中無風處,椅子上上,用湯一盆,將有藥腳浸於湯中,用小心人扶病人,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急去藥,如汗欲出時,身麻木,以汗周遍為妙。如未效,半月後再用一次,神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捏成餅狀,每次服用兩片,嚼碎後用清茶送服,飯後服用。此方專治中風、半身不遂,效果極佳。
穿山甲(左邊癱瘓用左腳,右邊癱瘓用右腳)、川烏頭、紅海蛤(各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用半兩,用生蔥汁調成膏狀,做成約一寸半厚的餅狀,左邊患處貼在左腳,右邊患處貼在右腳,貼在腳掌心內,用舊絹片緊緊綁住固定。將病人安置在密閉無風的房間裡,坐在椅子上,用一盆熱湯,將貼有藥物的腳浸泡在湯中。注意要有人小心扶持病人,以免病人出汗後體力不支,等到病人出汗後要立即取下藥物。如果快要出汗時,身體麻木,則讓汗水遍布全身為最佳。如果一次無效,可以半個月後再用一次,效果奇佳。
一方,治卒中,手足不遂。
用麥麩五升,入烏頭尖一升,連翹半升,同甑炊令大熱,鋪在席下,以手足不遂處臥之,令熱氣熏蒸,候出汗為度,日用三次,原藥再蒸用之。候兩日外,別用新藥。如無烏頭尖,只用草烏頭半升,不去皮尖,研作粗末亦可。
千金方,治半身不遂。
用蠶砂兩石,分作三袋,每袋可七斗,蒸熱一袋,著患處,如冷再換一袋,依前方數數換易,百不禁,瘥止。須羊肚釀糯米、蔥白、薑、椒、豉等,煮爛熟吃,日食一具,十日止。此方千金不傳。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手腳麻痺的方子,取麥麩五升,加入烏頭尖一升、連翹半升,一起蒸熟,鋪在席子下面,讓患者手腳麻痺的地方躺在上面,用熱氣熏蒸,直到出汗為止。每天用三次,藥材可以重複蒸用。兩天后,再用新的藥材。如果沒有烏頭尖,可以用草烏頭半升代替,不用去皮尖,研磨成粗粉即可。
治療半身不遂的方子,取蠶砂兩石,分成三袋,每袋約七斗,蒸熱一袋,敷在患處,如果冷了就換另一袋,依此類推,不斷替換,直到病症消失。同時還要用羊肚釀製糯米、蔥白、薑、椒、豉等,煮熟食用,每天吃一次,連續吃十天。這個方子是千金不傳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