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中 (4)
卷一·中 (4)
1. 治卒中風口噤方
上銼,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溫服,分四服。口噤者,斡開灌之,即汗,即愈。
一方,治中風通身冷,口噤,不知人事。
用獨活四兩,好酒一升煎半升,俟溫再服。
熏法,治中風口噤,藥不下者。
用黃耆防風煎湯數斛,置床下,氣如煙霧熏之。
針法,針人中、頰車各四分。
白話文:
治卒中風口噤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三升酒煮成一升半,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分四次喝完。如果嘴巴張不開,要掰開灌藥,出汗後就能痊癒。
另一方,治療中風導致全身冰冷、嘴巴張不開、神志不清:
用四兩獨活,一升好酒煎成半升,溫熱後服用。
熏法,治療中風嘴巴張不開,藥物無法吞咽:
用黃耆和防風煎煮大量湯藥,放在床下,用藥物蒸汽熏蒸病人。
針法:
針刺人中穴和頰車穴各四分(指古代的寸法單位)。
2. 治卒中痰涎壅盛方
稀涎散,治中風,忽然昏倒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風涎潮於上,膈氣閉不通。
豬牙皂角(四挺,肥實不蛀者,去黑皮),白礬(光明者,一兩)
一方有半夏一兩。
上為細末,研勻,輕者五分,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但微微令涎出一二升,便得醒,醒後緩緩調治。不可便大投藥餌,恐過傷人。
蔭按: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則天冠地履,無暴僕也。若濁邪風湧而上,則清陽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僕。所以痰涎湧塞者,風盛氣湧而然也。經曰: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故不與疏風補虛,而先為之吐其涎沫。白礬之味鹹苦,咸能軟頑痰,苦能吐涎沫。
皂角之味辛鹹,辛能利氣竅,咸能去汙垢。名之曰稀涎,固奪門之兵也。師曰:凡吐中風之痰,使咽喉疏通,能進湯液便止。若攻盡其痰,則無液以養筋,能令人攣急偏枯,此大戒也。
獨聖散,治中風痰迷心竅,癲狂煩亂,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五癇心風等證。
甜瓜蒂(一兩,炒黃色,瓜黃熟脫落者佳)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量人虛實用之,以熟水或酸齏汁調下,以吐為度。如不吐,須臾再進一服,倘不止,以白湯止之,或蔥湯亦妙,或麝香少許,研水飲之即解。凡行吐法,宜於天氣清明之日行之,晦日難得吐,病暴急者不拘。如吐風痰,加全蠍半錢微炒;如有蟲者,加豬油五七點、雄黃末一錢,甚者加芫花末五分,立吐其蟲;如濕腫滿者,加赤小豆末一錢;凡吐,令人眼番,吐時令閉雙目。此藥不可常用,大要辨其虛實,實可用,虛不可用吐,可服降火利氣,安神定志之藥。
二聖散,治證同前。
常山(一兩),蔥管藜蘆(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鍾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三仙散,治證同前。
防風(去蘆),瓜蒂(微火烘,各五錢),蔥管藜蘆(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以齏水二鍾煎七八沸,去渣,又用齏水一鍾煎至半鍾,卻將先二鍾藥汁合作一處,再熬五七沸,去渣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四靈散,治證同前。
瓜蒂(一錢),人參蘆(二錢),赤小豆,甘草(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或少至半錢,量情與之,食後齏汁調下。
五元散,治證同前。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炙),綠礬(各一錢),明礬(二錢),赤小豆(一錢),蔥管藜蘆(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漿水調下。如牙關緊閉,斡開灌之。
六應散,治證同前。
鬱金,滑石,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量虛實加減,以齏汁調,空心服。凡服吐藥,不須盡劑,服藥後約人行十里未吐,以溫茶一鍾入香油數點投之,良久,以鵝翎喉內徐徐牽引,得吐即止,未吐,再投吐藥。如服吐藥吐不止者,以麝香少許研水飲之,即解。
白話文:
治卒中痰涎壅盛方
稀涎散,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昏迷、意識不清、肢體癱軟、痰涎壅盛等症狀。
方劑組成:豬牙皂角(四錢,肥實無蛀蟲,去除黑皮)、白礬(質地明亮者,一兩)。另有一個方劑在此基礎上添加半夏一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劑量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輕症者每次服用五分,重症者每次服用三錢,溫水送服。不必強求大量嘔吐,只需微微引出一些痰涎即可。患者清醒後,應緩慢調理,避免立即服用大量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按語:清陽之氣在上,濁陰之氣在下,則人體正常運作。若濁邪之氣上犯,則清陽之氣被擾亂,導致昏迷。所以痰涎壅盛,是因為風邪盛行,氣機阻滯所致。治療應先治標後治本,故先以吐涎的方法去除痰濁。白礬味鹹苦,鹹能軟化頑痰,苦能促使痰涎排出;皂角味辛鹹,辛能疏通氣竅,鹹能清除污垢。此方命名為稀涎散,意在迅速清除痰涎。治療中風痰涎壅盛,應使咽喉通暢,能進食飲水即可。若過度攻邪,則傷及津液,導致肌肉萎縮,這是應當避免的。
獨聖散,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癲狂煩躁、痰涎壅盛等症狀,以及五癇、心風等病症。
方劑組成:甜瓜蒂(一兩,炒至黃色,以成熟後自然脫落的瓜蒂為佳)。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根據患者虛實調整劑量,用溫水或酸粥水送服,以引吐為度。若不吐,稍待片刻再服用一次;若仍不吐,則用白開水或蔥湯沖服,或少量麝香研水服下即可止吐。 行吐法宜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進行,陰雨天較難引吐,病情危急者則不受此限。若吐出風痰,可加全蠍半錢微炒;若吐出蟲體,可加豬油五七滴、雄黃末一錢;嚴重者可加芫花末五分;若伴有水腫,可加赤小豆末一錢;嘔吐時應閉上眼睛。此藥不可長期服用,需根據患者虛實辨證施治,實證可用,虛證則不宜使用此法,宜服用清熱利氣、安神定志的藥物。
二聖散、三仙散、四靈散、五元散、六應散:均用於治療與獨聖散相同的症狀,但組成藥物不同,用法用量亦有差異,詳見原文。 (原文已列出各方劑組成及用法,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