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中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中 (15)

1. 治腎虛瀉方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調中健脾丸,治脾腎氣虛,早晚溏瀉,及臟寒久瀉,亦宜。

白朮,破故紙,訶子,肉豆蔻(各一兩),茯苓,陳皮(各八錢),黃連,吳茱萸(水洗,各七錢),神麯(六錢),木香,厚朴,小茴香,砂仁,山藥,蓮子(各五錢)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蓮子湯下。

參朮健脾丸,滋養元氣,補脾胃,益腎水,溫下元,進飲食,調中下氣。臍腹冷痛,泄瀉年久不止。此藥溫補脾腎,除寒濕,大補諸虛。

蒼朮(八兩,用鹽水浸二兩,米泔浸二兩,醋浸二兩,蔥白炒二兩),人參,白朮,白茯苓,乾山藥(炒),破故紙(酒炒),菟絲子(酒製),枸杞子,蓮肉(去心,各二兩),川楝肉,五味子,牛膝(各一兩半),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陳皮,木香(不見火),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以乾物壓之。

香茸丸,治日久冷瀉。

鹿茸(五錢,酒浸炙),乳香(三錢),肉豆蔻(一兩,每個作兩片,入乳香在內,麵裹煨)

上為細末,陳米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飯下。

神聖香姜散,治晨泄,又名濕泄。

宣黃連(水浸,銼片,二兩),生薑(切骰子大,四兩)

上同一處淹一宿,銀石器內慢火同炒,姜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將黃連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一劑而愈。又用米飯酒調,治白痢尤妙。如若欲速效,一料只作二服。

白話文:

治腎虛瀉方: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米糊丸,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調中健脾丸:治療脾腎氣虛導致的早晚腹瀉,以及因臟腑寒冷引起的長期腹瀉,也適用此方。 藥材包括:白朮、破故紙、訶子、肉豆蔻(各一兩)、茯苓、陳皮(各八錢)、黃連、吳茱萸(水洗,各七錢)、神麴(六錢)、木香、厚朴、小茴香、砂仁、山藥、蓮子(各五錢)。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粥丸,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蓮子湯送服。

參朮健脾丸:滋養元氣,補益脾胃,益腎水,溫暖下焦,促進食慾,調理中焦和氣血運行。適用於臍腹冷痛、長期腹瀉不止的症狀。此方溫補脾腎,去除寒濕,大補虛損。藥材包括:蒼朮(八兩,用鹽水、米泔水、醋各浸泡二兩,再用蔥白炒二兩)、人參、白朮、白茯苓、乾山藥(炒)、破故紙(酒炒)、菟絲子(酒製)、枸杞子、蓮肉(去心,各二兩)、川楝肉、五味子、牛膝(各一兩半)、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陳皮、木香(不見火)、遠志(甘草水泡,去心,各五錢)。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並用乾物壓住。

香茸丸:治療長期冷瀉。藥材包括:鹿茸(五錢,酒浸後炙烤)、乳香(三錢)、肉豆蔻(一兩,每個切成兩片,將乳香放入其中,再用麵粉裹住煨烤)。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陳米飯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飯送服。

神聖香姜散:治療晨起腹瀉(晨泄)以及濕熱引起的腹瀉(濕泄)。藥材包括:宣黃連(水浸泡,切成片,二兩)、生薑(切成骰子大小,四兩)。將兩種藥材一起浸泡一夜,然後用銀器慢火炒至生薑呈赤黃色,去除生薑,將黃連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一劑即可痊癒。也可使用米飯酒調服,治療白痢效果尤佳。如果需要快速見效,一劑藥分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