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中 (14)
卷二十二·中 (14)
1. 治腎虛瀉方
五味子散,有人每日五更初洞瀉,服止瀉藥並無效,此名脾腎泄,感陰氣而然,宜多用五味子以強腎水,補養五臟,次用吳茱萸除脾中之濕,濕少則脾健,脾健則制水不走。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小顆綠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五味子丸,治下元虛寒,火不生土,及腎中之土不足,以致關門不閉,名曰腎泄,亦名脾腎泄。
人參,白朮,五味子,破故紙(炒,各二兩),白茯苓,山藥(炒,各一兩半),吳茱萸,川巴戟(去心),肉豆蔻(麵裹煨,各一兩),龍骨(煅,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五味子丸(本事)
人參,白朮,五味子,益智仁(炒),川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浸,焙),骨碎補(去毛),土茴香(炒),覆盆子,菟絲子,熟地黃(洗),牡蠣,白龍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湯下。
二神丸,治脾腎氣虛,清晨溏瀉。
肉豆蔻(二兩,生),破故紙(炒,四兩)
上為末,以大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片同煮,棗爛去姜,取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瀉腹痛等證。
肉豆蔻(二兩),破故紙(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下。
澹寮四神丸,治腎泄脾泄。
肉豆蔻(生,二兩),破故紙(炒,四兩),茴香(炒,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煮棗肉為丸如桐子大,鹽湯下五七十丸。一方去木香、茴香,入神麯、麥櫱,如前丸服。
小茴香丸(本事)
舶上茴香(炒),胡蘆巴,破故紙(炒香),龍骨(各一兩),木香(一兩半),胡桃肉(三七個,研),羊腰子(三對破開,鹽半兩擦炙熟,研如泥。)
上為末,酒浸蒸餅杵熟,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椒樸丸
川椒(炒,去汗),川厚朴(薑汁炒),益智仁(炒),陳皮,白姜,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青鹽等分,於銀石器內以水浸干藥,用慢火煮乾,焙燥,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椒附丸,治腎臟虛寒,大便滑瀉。
椒紅(炒),桑螵蛸(炙),龍骨,山茱萸肉,附子(炒),鹿茸(酒蒸焙)
上為末,酒糊丸,每六十丸米飲空心下。
金鎖正元丹,治腎虛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虛冷之證並治之。
肉蓉(洗,焙),葫蘆巴,紫巴戟(去心,各一斤),補骨脂(酒浸炒,十兩),五倍子,茯苓(各半斤),龍骨,硃砂(各二兩)
白話文:
治腎虛瀉方
五味子散: 有人清晨腹瀉,服用止瀉藥無效,這是脾腎虛弱導致的,由於感受陰寒之氣而引起的。應該多用五味子來補益腎氣,滋養五臟,再用吳茱萸去除脾胃濕氣。濕氣減少,脾胃功能就好,脾胃強健就能控制水液,避免腹瀉。
**藥方:**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選擇顆粒小、綠色的)。將藥材炒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送服。
五味子丸: 治療下元虛寒、腎陽不足,導致腎氣不固,出現腹瀉的症狀。
**藥方:**人參、白朮、五味子、破故紙(炒)、白茯苓、山藥(炒)、吳茱萸、川巴戟(去心)、肉豆蔻(麵裹煨)、龍骨(煅),各等分(人參、白朮、五味子、破故紙各二兩,白茯苓、山藥各一兩半,吳茱萸、川巴戟、肉豆蔻各一兩,龍骨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五味子丸(本事方):
**藥方:**人參、白朮、五味子、益智仁(炒)、川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浸,焙)、骨碎補(去毛)、土茴香(炒)、覆盆子、菟絲子、熟地黃(洗)、牡蠣、白龍骨,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二神丸: 治療脾腎氣虛引起的清晨腹瀉。
**藥方:**肉豆蔻(生)二兩,破故紙(炒)四兩。將藥材研磨成粉,與四十九枚大肥棗、四兩生薑切片同煮,棗爛後去薑,取棗肉與藥粉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四神丸: 治療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或腹瀉腹痛等症狀。
**藥方:**肉豆蔻二兩,破故紙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與八兩生薑、一百枚紅棗煮熟,取棗肉與藥粉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或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澹寮四神丸: 治療腎虛和脾虛引起的腹瀉。
**藥方:**肉豆蔻(生)二兩,破故紙(炒)四兩,茴香(炒)一兩,木香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煮熟的棗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用鹽湯送服五七十丸。另一方去木香、茴香,加入神麴、麥芽,製丸方法同上。
小茴香丸(本事方):
**藥方:**舶上茴香(炒)、胡蘆巴、破故紙(炒香)、龍骨,各一兩;木香一兩半;胡桃肉(三七個,研磨);羊腰子(三對,剖開,用半兩鹽擦炙熟,研磨成泥)。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酒浸泡過的蒸餅搗碎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
椒樸丸:
**藥方:**川椒(炒,去汗)、川厚朴(薑汁炒)、益智仁(炒)、陳皮、白薑、茴香(炒),各等分;青鹽等分。將藥材與青鹽等量混合,用銀器盛放,加水浸泡藥材至藥材吸水變軟,再用文火慢慢煮乾,烘烤至乾燥,研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空腹用鹽湯或溫酒送服。
椒附丸: 治療腎臟虛寒、大便稀溏。
**藥方:**椒紅(炒)、桑螵蛸(炙)、龍骨、山茱萸肉、附子(炒)、鹿茸(酒蒸焙)。將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金鎖正元丹: 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尿頻、盜汗、遺精等虛寒症狀。
**藥方:**肉蓯蓉(洗,焙)、葫蘆巴、紫巴戟(去心),各一斤;補骨脂(酒浸炒)十兩;五倍子、茯苓,各半斤;龍骨、硃砂,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