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一 (2)
卷六十一 (2)
1. 治咯唾血方
聖餅子,治咯血。
青黛(一錢),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以黃耆煎湯,炒黃色)
上為末,捏作餅子,入柿餅內,濕紙包裹煨,連柿餅研細,米飲調服。
恩抱散,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白話文:
聖餅子,用來治療咯血。
取青黛一錢,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用黃耆煎湯炒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捏成餅狀,放入柿餅內,用濕紙包好煨熟,連同柿餅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服用。
恩抱散,用來治療咯血、吐血、唾血以及煩躁咳嗽。
取生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分,用濃煎桑白皮湯溫服,飯後服用。
荷葉散,治咯血。
荷葉(不拘多少,焙乾)
上為末,米湯調服二錢匕。
又方,治咯血及衄血。
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
上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匕,血止為限。
又方,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半),半夏(炒),陳皮,生地(酒炒),知母,貝母,茯苓(各一錢),桔梗,山梔(各七分),阿膠(炒),杏仁(炒),甘草(各五分),柳桂(二分,即桂之嫩小枝條也,宜入治上焦。)
白話文:
荷葉散主治咯血,取荷葉焙乾研末,米湯調服兩錢匕。此外還有其他方劑,如治咯血及鼻出血的方子,以白芍一兩、犀角末二錢半研末,新汲水調服一錢匕,血止為限。另有一個治咯血的方子,以桑白皮一錢半、半夏炒、陳皮、生地酒炒、知母、貝母、茯苓各一錢、桔梗、山梔各七分、阿膠炒、杏仁炒、甘草各五分、柳桂二分(即桂樹嫩枝)研末服用。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天門冬丸,治吐血咯血,大能潤肺止嗽。
天門冬(一兩),甘草,白茯苓,阿膠,杏仁(炒),貝母(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熱津含化,日夜可十丸。
黃連阿膠丸,治嗽血唾血。
阿膠(炒,二兩),黃連,茯苓(各三兩)
上黃連、茯苓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在藥方中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天門冬丸可以治療吐血、咯血,非常有效地滋潤肺部、止咳。
取天門冬一兩,甘草、白茯苓、阿膠、杏仁(炒)、貝母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含化,一天可以服用十丸。
黃連阿膠丸可以治療咳嗽出血、吐血。
取阿膠(炒)二兩,黃連、茯苓各三兩。
將黃連、茯苓研磨成粉末,用清水熬製阿膠膏,與藥粉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千金方,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次增加。
白扁豆散,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滿悶不食。
扁豆,生薑(各半兩),枇杷葉,半夏,人參,白朮(各一錢),白茅根(三錢)
白話文:
《千金方》记载,治疗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可以用生姜汁、杏仁、糖、蜜、猪膏等五味药材。先用猪膏煎杏仁,煎至杏仁呈黄色取出,用纸擦干净,捣成膏状,再加入生姜汁、蜜糖一起煎煮,直到可以搓成丸子。每次服用一颗,一天六七次,逐渐增加剂量。
《白扁豆散》则治疗久咳咯血导致肺痿,以及吐白涎、胸膈满闷不食,由扁豆、生姜、枇杷叶、半夏、人参、白术、白茅根等药材组成。
上銼,水三升煎一升,去柤,下檳榔末一錢,和勻分四服,不拘時候。
上二方用生薑多,肺虛及汗多亡陽與便下血者忌用。
槐花散,治咯血失血。
用槐花炒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下,仰臥。
白及散,治咯血。
白及(一兩),藕節(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湯調服,神效。或云:白及下咽至血竅,則竅為及末填而血止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加入檳榔末一錢,混合均勻,分成四份服用,不限時間。
上述兩種藥方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生薑,肺虛、出汗過多導致陽氣不足、以及便血者忌用。
槐花散用於治療咯血和失血。
將槐花炒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湯送服,仰臥休息。
白及散用於治療咯血。
將白及一兩、藕節半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湯送服,效果顯著。有人說,白及下咽到達血脈,就會填塞血脈,使出血停止。
蔭按:試血法,吐在水碗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及末,日日食之。若肺血,以羊肺治,余仿此。
紫光散,咯血唾血出於腎,此方主之。
紫菀,知母,熟地(砂仁炒),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
白話文:
蔭按
試血法,將血吐入水碗中,浮在水面上的,是肺血;沉到底部的,是肝血;半浮半沉的,是心血。根據觀察到的血性,分別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沾上白及粉,每日食用。例如,如果觀察到是肺血,就用羊肺來治療,其他情況以此類推。
紫光散
,治療咯血、吐血,這些症狀源自於腎臟,此方主治此病。
紫菀、知母、熟地(用砂仁炒)、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
這些藥材是紫光散的組成藥物。
上銼,水煎服。
加味小建中湯,治痰涎中見血,屬肝虛不能攝血者。
桂枝,甘草(炙,各一錢),白芍藥,黃連,阿膠(炒,各二錢),大棗(一枚),生薑(三片)
上銼,水煎服。
保命生地黃散,治痰涎血出。
生地(酒洗),熟地(酒蒸),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白芍藥,黃芩,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加味小建中湯可用於治療痰液中帶血,屬於肝虛不能攝血的情況。配方包括桂枝、甘草(炙)、白芍藥、黃連、阿膠(炒)、大棗、生薑。保命生地黃散可用於治療痰液帶血。配方包括生地(酒洗)、熟地(酒蒸)、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白芍藥、黃芩、甘草。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一方,治咯血及痰中紅。
白朮,牡丹皮(各一錢半),當歸,芍藥,桃仁(研),貝母(各一錢),山梔子(炒黑),黃芩(各八分),桔梗(七分),青皮(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丹溪方,治痰中血。
白朮,牡丹皮(各一錢半),貝母,芍藥,桑白皮,山梔子(炒黑),桃仁(另研,各一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上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
這是一個治療咯血和痰中帶血的方子。
白朮、牡丹皮(各一錢半)、當歸、芍藥、桃仁(研磨)、貝母(各一錢)、山梔子(炒黑)、黃芩(各八分)、桔梗(七分)、青皮(五分)、甘草(三分)。
上藥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這是丹溪先生的方子,用來治療痰中帶血。
白朮、牡丹皮(各一錢半)、貝母、芍藥、桑白皮、山梔子(炒黑)、桃仁(另研磨,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又方,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半夏,茯苓,白朮,枳殼,桑白皮,黃芩(各一錢),人參(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或加青黛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又方,橘紅(一錢半),半夏,茯苓,牡丹皮,貝母,桃仁(各一錢),黃連(七分),甘草,大青(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第一方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二方
治痰中帶血。
橘紅(二錢)、半夏、茯苓、白朮、枳殼、桑白皮、黃芩(各一錢)、人參(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可加青黛五分。
以上藥材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三方
橘紅(一錢半)、半夏、茯苓、牡丹皮、貝母、桃仁(各一錢)、黃連(七分)、甘草、大青(各五分)。
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