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十九 (2)
卷五十九 (2)
1. 脈法
脈經,曰: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太陽脈大而浮,必衄吐血。脈浮弱,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芤為失血,澀為少血。脈弦而緊,脅痛,肝臟傷,主有瘀血。吐血唾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諸書皆無此條)
東垣,曰:諸見血,身熱脈大者難治。難治者,邪勝也。身涼脈靜者易治。易治者,正氣復也。
脈訣舉要,曰:諸失血證,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白話文:
《脈經》說,脈象澀、濡、弱,是失血的徵兆。太陽脈大而浮,就會出現鼻衄或吐血。脈象浮弱,按之即消失,是下血。煩躁咳嗽的人,必定會吐血。脈象極度虛弱、細小而遲緩,代表氣血虛弱,失血、損傷精氣。脈象細小是失血,脈象澀是血少。脈象弦緊,伴隨脅痛,是肝臟受損,說明有瘀血。吐血、唾血,脈象滑、小、弱者可治,脈象實而大者難治。《脈經》中還說,脈象極度虛弱、細小而遲緩,代表氣血虛弱,失血、損傷精氣,其他醫書都沒有記載這一點。《東垣》說,凡是見血,並且伴隨發熱、脈象大的,難以治療,因為邪氣太盛了。如果見血,並且伴隨體涼、脈象靜止的,就容易治療,因為正氣已經恢復了。《脈訣舉要》說,所有失血症都會出現細小的脈象,根據脈象的位置,就能判斷出血的位置。一般而言,失血的脈象應該沉細,如果出現浮大,後期就難治。
2. 初用止血涼血方
十灰散,治一切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山梔,牡丹皮,棕桐皮(各等分)
上各燒灰存性,研極細,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絞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服。如病勢輕,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後藥止之。
白話文:
十灰散
功用: 治理各種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血。
藥材:
- 大薊
- 小薊
- 柏葉
- 荷葉
- 茅根
- 茜根
- 大黃
- 山梔
- 牡丹皮
- 棕桐皮(各等份)
製法:
- 將以上藥材各別燒成灰,保留其藥性。
- 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用紙包覆碗,將藥粉置於碗中,蓋在地上一夜,去除火毒。
用法:
- 服用前,先將白藕搗碎絞汁,或將蘿蔔磨成汁,加入半碗京墨調和。
- 每次服用五錢,飯後服用。
- 若病況輕微,服用此藥即可止血。
- 若出血量達到升斗之多,則需服用其他藥物來止血。
花蕊石散,五內崩損,湧噴出血升斗,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煅存性,研如粉)
上用童子小便一鍾煎溫,調服三錢。甚者五錢,食後服。如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與小便一處和藥服,使瘀血化為黃水。服此訖,以獨參湯補之。用人參二兩,大棗五個,水二鍾煎,不拘時,細細服之,服後宜熟睡。以上二方系葛可久治瘵十方之二,摘錄於此。
荊芥散,治酒色傷心肺,口鼻俱出血。
白話文:
「花蕊石散」是用來治療五臟損傷,導致嘔血、咳血的方劑。將花蕊石(用火煅燒去除雜質,研磨成粉末)加入童子小便(一碗)煎煮至溫熱,每次服用三錢,嚴重者可以服用五錢,飯後服用。如果是男性,可以用酒代替一半小便;如果是女性,可以用醋代替一半小便,將藥物與小便一起服用,能使瘀血轉化為黃水。服完此方後,可以用「獨參湯」來補益身體,此方用人參二兩、大棗五個,加入水兩碗煎煮,不拘時間,慢慢服用,服藥後宜睡個好覺。以上兩個方劑出自葛可久治療瘵病十方中的第二方,在此摘錄。
「荊芥散」用於治療因飲酒過度、房事過多而損傷心肺,導致口鼻出血的病症。
荊芥(燒灰置地上,出火毒。)
上研末,每服三錢,陳米湯調下。
黑神散,治大人吐血,及傷酒食醉後,低頭掬重,損傷吐血至多汗,血妄行,口鼻血出,但聲未失者,投之無不效。
百草霜(即鍋底墨,外鄉村人家者妙,不拘多少)
上研細,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日服即愈。鼻衄用一捻吹入鼻中,立效。皮肉破處及灸瘡出血,百般用藥不止,撒半錢或一字立止。
京墨丸,治吐血衄血。
京墨(二兩)
上為末,用雞子白三個,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地黃汁下。或用好墨為末,每服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調服。或用生地黃、藕節、生梨搗汁,磨京墨徐徐服之。
白話文:
將荊芥燒成灰,撒在地上,可以去除火毒。
將荊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陳米湯送服。
黑神散可以治療成人吐血,以及傷酒食醉後頭昏沉重、損傷吐血、大量出汗、血妄行、口鼻出血,但聲音尚未消失的病症,服用之後效果顯著。
百草霜指的是鍋底的墨,外鄉村人家製作的最好,不論多少都可以使用。
將百草霜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米湯送服,每日服用即可痊癒。鼻出血時,用少許百草霜吹入鼻中,即可見效。皮肉破損處或灸瘡出血,使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止血時,撒半錢或一字的百草霜即可止血。
京墨丸可以治療吐血、鼻出血。
將京墨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三個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生地黃汁送服。或者用好的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化開阿膠一起服用。或者用生地黃、藕節、生梨搗汁,磨入京墨徐徐服用。
參柏糊,治男婦九竅血如湧泉。
沙參,側柏葉(焙乾,各一錢半),飛羅面(三錢)
上用水調如糊,啜服。
狗膽丸,治男婦連日吐血不止。
五靈脂
上為末,用狗膽汁和丸,如芡實大,每一丸,姜酒化下,不得漱口,急進白粥,不可太多。
一方,治吐血,內崩上氣,面色如土。
乾薑,阿膠,柏葉(各二兩),艾(一把)
上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入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服。
白話文:
參柏糊用於治療男女九竅出血如湧泉,以沙參、側柏葉(焙乾)各一錢半,飛羅面三錢,用水調成糊狀服用。狗膽丸用於治療男女連日吐血不止,以五靈脂研末,用狗膽汁和成丸,如芡實大小,每次一丸,用姜酒化服,不可漱口,並立即進食白粥,但不可過多。另有一方用於治療吐血、內崩上氣、面色如土,以乾薑、阿膠、柏葉各二兩,艾一把,共研為末,用五升水煮至一升,再加入馬通汁一升煮至一升,服用。
3. 治血虛隨火上行而吐方
四生丸,治陽乘於陰,血熱妄行,或吐或衄。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柏葉(各等分)
上研爛,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二盞,煎至一盞,濾過溫服,或鹽湯化下。
黃連解毒湯,治陽毒,上竅出血。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炒,各三錢)
白話文:
四生丸用來治療陽氣過盛侵犯陰氣,導致血熱妄行,出現吐血或鼻出血的症状。將荷葉、艾葉、生地黃、柏葉等藥材研磨成泥,製成如雞蛋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過濾後溫服,也可以用鹽湯送服。黃連解毒湯則用來治療陽毒引起的鼻出血等症状,由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藥材組成。
上銼,水煎服。
藕汁飲,治吐衄不止。
生藕汁,大薊汁,生地黃汁(各三合),生蜜(半匙)
上件藥汁,調和令勻,每服一小鐘,不拘時分。一方加生荷葉汁、生茅根汁、生薑汁,名七生湯。
云岐子犀角地黃湯,治主脈浮芤。脈浮芤相合,血積胸中,熱之甚也。血在上焦,此藥主之。
生地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半),大黃(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藕汁飲可以治療吐血不止。
取生藕汁、大薊汁、生地黃汁各三合,生蜜半匙,將以上藥汁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小鐘,不限時辰。還有一種方法,在上述藥汁中加入生荷葉汁、生茅根汁、生薑汁,稱為七生湯。
雲岐子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脈象浮而虛弱。脈象浮而虛弱,說明血積於胸中,熱氣很盛,血在上焦,此藥主治此症。
生地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半,大黃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服。
桃仁承氣湯,治吐血,覺胸中氣塞,上吐紫血,以此下之。
大黃(一兩),桃仁(去皮尖,五錢),芒硝,桂(各三錢),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生薑水煎服。
丹溪方,治氣上奔,吐血,心膈疼。
枳殼(三錢),青皮(二錢),生地(酒洗),木通,牡丹皮(各一錢半),桃仁(二十八個),川芎,黃芩,黃連(各一錢),甘草(少許),乾生薑,桔梗(各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飯後服用。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吐血,感覺胸中氣悶,上吐紫血,可以用此方來瀉下。
方劑如下:大黃一兩,桃仁(去除皮尖,五錢),芒硝,桂皮(各三錢),甘草(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加入生薑水煎煮後服用。
丹溪方用於治療氣上逆,吐血,心膈疼痛。
方劑如下:枳殼(三錢),青皮(二錢),生地(用酒洗淨),木通,牡丹皮(各一錢半),桃仁(二十八個),川芎,黃芩,黃連(各一錢),甘草(少許),乾生薑,桔梗(各五分)。
上銼,分四帖,水煎服。
三黃補血湯,治諸血不止,自汗身熱。
熟地黃(一錢),生地黃,黃耆,當歸(各八分),白芍藥(七分),柴胡,升麻,丹皮,川芎(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如血不止,加桃仁五分,酒大黃斟酌虛實用之。內損去柴胡、升麻。
加味四物湯,治吐血。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分成四帖,用水煎煮服用。
三黃補血湯可以用來治療各種出血不止,以及自汗、身體發熱的症狀。
熟地黃一錢,生地黃、黃耆、當歸各八分,白芍藥七分,柴胡、升麻、丹皮、川芎各五分。
將藥材切碎,一劑服用,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加桃仁五分,酒大黃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斟酌使用。內損的患者則要除去柴胡和升麻。
加味四物湯可以用來治療吐血。
當歸,芍藥,側柏葉(各一錢半),川芎,生地(姜酒炒),梔子(炒,各一錢)
上㕮咀,水煎,入水研京墨二三匙,童便半小盞,薑汁少許,徐徐服之。
加味四物湯,初起常服。
生地黃(酒洗,一錢半),當歸(酒洗),川芎,赤芍藥(酒洗,各七分),山梔子(炒黑),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牡丹皮,元參(各一錢),知母(酒炒),白朮(炒,各五分),甘草,陳皮(各三分),黃柏(酒炒,二分)
白話文:
方一
- 當歸、芍藥、側柏葉(各一錢半)、川芎、生地黃(用薑酒炒)、梔子(炒,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加入研磨成粉的京墨二三匙、童便半小盞、薑汁少許,慢慢服用。
這是加味四物湯,適合初期服用。
方二
- 生地黃(用酒洗,一錢半)、當歸(用酒洗)、川芎、赤芍藥(用酒洗,各七分)、山梔子(炒黑)、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牡丹皮、元參(各一錢)、知母(用酒炒)、白朮(炒,各五分)、甘草、陳皮(各三分)、黃柏(用酒炒,二分)
說明:
- 藥材的劑量以「錢」和「分」為單位,需要換算成現代的克或毫克。
- 括號內的說明是藥材的炮製方法,例如「酒洗」、「薑酒炒」、「炒黑」等。
- 「童便」是指小孩的尿液,現代醫學一般不建議使用。
- 「京墨」是指用桐油煙製成的墨,在古代中醫中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四物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基礎方劑,由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四味藥組成,具有養血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上作一服,水煎,溫服。如身熱,加地骨皮、枳實、黃芩各一錢,軟柴胡酒洗五分;嘔吐血,加知母、石膏以瀉胃火;咳血,加茅根、黃芩以瀉肺火;唾咯血,加梔子、黃柏及肉桂少許,以瀉腎火;吐衄不止,加炒黑乾薑,柏葉、茜根、大小薊各一錢;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梔子,更加車前子、小薊、黃連,俱炒半黑,各八分。諸失血久,加升麻、阿膠、人參,入童便、薑汁、韭汁。
白話文:
先煎一劑藥,用水煎煮,溫溫的喝下。如果身體發熱,就加地骨皮、枳實、黃芩各一錢,用酒洗過的軟柴胡五分;如果嘔吐帶血,就加知母、石膏來瀉胃火;如果咳血,就加茅根、黃芩來瀉肺火;如果吐口水帶血,就加梔子、黃柏和少許肉桂來瀉腎火;如果吐血不止,就加炒黑乾薑、柏葉、茜根、大小薊各一錢;如果大便出血不止,就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半;如果小便出血不止,就加倍梔子,再加上車前子、小薊、黃連,全部炒到半黑,各八分。如果各種失血情況持續很久,就加升麻、阿膠、人參,再加入童子尿、薑汁、韭汁。
石膏散,治心胸煩熱,吐血不止,口舌乾燥頭疼。
石膏,麥門冬(各二錢),黃芩,升麻,生地黃,青竹茹,葛根,瓜蔞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大薊散,治飲啖辛熱,傷於肺經,嘔血出血,名曰肺疽。
大薊根(洗),犀角(鎊),升麻,桑白皮(炙),蒲黃(炒),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石膏散】,用於治療心胸煩熱、吐血不停、口舌乾燥、頭痛等症狀。 石膏、麥門冬(各兩錢)、黃芩、升麻、生地黃、青竹茹、葛根、瓜蔞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以上配方做成一劑,用水煎煮,無固定時間服用。
【大薊散】,用於治療飲食辛辣熱烈,傷害肺經,導致嘔血、出血等症狀,被稱為肺疽。 大薊根(清洗)、犀角(鎊)、升麻、桑白皮(炙)、蒲黃(炒)、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不拘時。
大補血丸,治陰虛吐血。
當歸(一兩),生地黃(一兩半)
上以牛膝汁浸三日,取起,酒洗淨,入臼內杵千下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加味芎歸湯,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加味芎歸湯,用於治療外傷導致的瘀血流入胃部,出現嘔吐黑血或像豆羹狀血水的症狀。
藥方: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用水浸泡半日),荊芥穗(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酒半盞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不限時間服用。
備註
- 文中的“錢”是古代重量單位,一兩等於十錢。
- 文中的“盞”是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 100 毫升。
- 方劑中的藥材名稱和用量僅供參考,實際使用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 以上僅是對古代文字的直譯,不代表現代醫學的觀點和治療方案。
芎藭湯,治一切失血過多,眩暈不蘇。
芎藭,當歸(酒浸,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芎藭湯」是治療所有因出血過多而引起的頭昏眼花、昏迷不醒的藥方。成分包括相同份量的川芎和當歸,其中當歸需用酒浸泡。將這些草藥磨碎後,每次服用4錢,用水煮沸後溫熱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