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八 (3)

1. 治盜汗方

當歸六黃湯,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一錢半),生地(酒炒),熟地(酒蒸),黃芩,黃連,黃柏(各七分),黃耆(蜜炙,一錢半)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正氣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

黃柏(炒,一錢),知母(炒,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當歸六黃湯和正氣湯都是中醫治療盜汗的經典方劑。當歸六黃湯由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黃耆七味藥組成,主要針對血虛陰虧、氣血不足導致的盜汗,具有補血養陰、清熱止汗的功效。而正氣湯由黃柏、知母、甘草三味藥組成,主要針對陰虛火旺、虛熱內擾導致的盜汗,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止汗的功效。

上銼,作一服,水煎,臥時服。

黃耆六一湯,治虛人盜汗。

黃耆(炙,六兩),甘草(炙,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麥煎散,治榮衛不調,濕熱內淫,夜多盜汗,四肢煩熱,肌肉消瘦。

知母,石膏,人參,白茯苓,赤芍藥,滑石,葶藶,地骨皮,甘草,麻黃根,杏仁(去皮尖,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功效

治虛人盜汗。

藥方

  • 黃耆(炙,六兩)
  • 甘草(炙,一兩)

用法

  •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水煎服。

功效

治榮衛不調,濕熱內淫,夜多盜汗,四肢煩熱,肌肉消瘦。

藥方

  • 知母
  • 石膏
  • 人參
  • 白茯苓
  • 赤芍
  • 滑石
  • 葶藶
  • 地骨皮
  • 甘草
  • 麻黃根
  •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半兩)

用法

  •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適量,水煎服。

註解

  • 銼:切碎。
  • 服:劑量。
  • 炙:用火烤。
  • 水煎服: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浮小麥煎湯調服。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

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四件各去不用。)

上取白朮為末,每服三錢,粟米湯調下。

團參散,心液為汗,此藥收斂心經。

人參,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先用豬心一枚,破作數片,並心內血煎湯,澄清汁,煎藥服。

白話文: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用白朮四兩,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然後將白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送服。團參散治療心液外泄所致的盜汗,用人參、當歸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先用豬心煮湯,取澄清汁,再用湯煎藥服用。

參耆湯,治虛人盜汗。

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乾葛,茯苓,陳皮,白朮,黃耆,山藥,半夏曲(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服,不拘時。

石斛散,治虛人盜汗。

柴胡,防風,黃耆,遠志,官桂,石斛,白朮(炒),茯苓,北五味,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參耆湯和石斛散都是用來治療虛人盜汗的方劑。

參耆湯的組成是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乾葛、茯苓、陳皮、白朮、黃耆、山藥、半夏曲,各等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兩,用水煎服,不限時間。

石斛散的組成是柴胡、防風、黃耆、遠志、官桂、石斛、白朮(炒)、茯苓、北五味、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術苓湯,治虛汗盜汗。

黃耆(炙,一兩),防風,白茯苓,白朮,麻黃根(各五錢),甘草(炙,一錢),加牡蠣亦可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小麥一百粒,水煎,臨臥溫服。

嚴氏黃耆湯,治喜怒驚恐、房室虛勞,致陰陽偏虛,發厥自汗,或盜汗不止,並宜服之。

黃耆(蜜炙),白茯苓,熟地(酒蒸),桂枝(不見火),天冬(去心),麻黃根,龍骨(各一兩),五味子,小麥(炒),防風,當歸(酒浸),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方劑名稱

術苓湯

功效

治虛汗盜汗

組成

  • 黃耆(炙,一兩)
  • 防風(五錢)
  • 白茯苓(五錢)
  • 白朮(五錢)
  • 麻黃根(五錢)
  • 甘草(炙,一錢)
  • 牡蠣(可選)

用法

  •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服取一兩。
  • 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前溫服。

備註

  • 牡蠣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是否添加。

方劑名稱

嚴氏黃耆湯

功效

治喜怒驚恐、房室虛勞,導致陰陽偏虛,發厥自汗或盜汗不止。

組成

  • 黃耆(蜜炙,一兩)
  • 白茯苓(一兩)
  • 熟地(酒蒸,一兩)
  • 桂枝(不見火,一兩)
  • 天冬(去心,一兩)
  • 麻黃根(一兩)
  • 龍骨(一兩)
  • 五味子(半兩)
  • 小麥(炒,半兩)
  • 防風(半兩)
  • 當歸(酒浸,半兩)
  • 甘草(炙,半兩)

用法

  •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服取一兩。
  • 加入小麥一百粒,水煎,臨睡前溫服。

備註

  • 此方劑適用於喜怒驚恐、房室虛勞,導致陰陽偏虛,發厥自汗或盜汗不止的患者。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不拘時。發厥自汗,加熟附子。發熱自汗,加石斛。

柏子仁丸,戢陽氣,止盜汗,進飲食,退經絡熱。

柏子仁,半夏曲(各二兩),牡蠣(甘鍋子內火煅醋淬七次,焙乾),人參,麻黃根(慢火炙,拭去汗),白朮,五味子(各一兩),淨麩(炒,半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二服,得效減一服,將愈即住。作散調服亦可。

白話文:

服用上方的藥材,每次四錢,加入生薑五片,水煎服,不限時間。如果出現發厥自汗,則加入熟附子;如果出現發熱自汗,則加入石斛。

柏子仁丸可以收斂陽氣、止盜汗、促進食慾,並退去經絡的熱氣。

將柏子仁、半夏曲各兩兩,牡蠣(用甘鍋子內火煅燒,以醋淬七次,焙乾),人參,麻黃根(慢火炙烤,拭去汗液),白朮,五味子各一兩,以及淨麩(炒至半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棗肉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見效後減量服用一次,快要痊癒時便停止服藥。也可以將藥粉調成散劑服用。

黃耆散,治盜汗。

黃耆,木通,葛根

上為粗末。水煎服。

一方,治盜汗,外腎濕。

人參,苦參,龍膽草,麻黃根(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炒麩湯下。

一方,治盜汗。

取青桑第二葉,焙乾為末,米飲調服。此物能去五臟之風熱,止盜汗,人所罕知。

白話文:

以上三方方劑都針對盜汗症狀,但針對的病因有所不同。

第一方以黃耆、木通、葛根補氣利水,適合氣虛、濕盛導致的盜汗。

第二方以人參、苦參、龍膽草、麻黃根清熱利濕,適合濕熱內蘊導致的盜汗。

第三方以青桑葉清熱解毒,適合風熱入絡導致的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