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二·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中 (5)

1. 治寒瀉方

白朮,赤石脂,肉豆蔻(麵裹煨),厚朴(薑製),白姜(炮,各一兩),蓽撥,附子(炮),神麯(炒),麥櫱(炒,各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扶脾丸,治脾胃虛寒,腹中痛,溏泄無度,飲食不化。

白朮,茯苓,甘草(炙),訶子皮,烏梅肉,半夏(各二錢),神麯(炒),麥櫱(炒,各四錢),陳皮(一錢),乾薑,肉桂,紅豆(各五分)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一方加藿香一錢。

蔻附丸,治元氣不足,臟寒泄瀉。

肉豆蔻(麵煨),白茯苓(各四兩),木香(不見火,二兩),乾薑(炮),附子(煨,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蓮子湯下。

縮砂丸,治大便滑泄,米穀不化,腹中疼痛,不思飲食。

縮砂,肉豆蔻,吳茱萸(湯洗,焙),附子(炮,去皮臍),訶子皮,黃連(微炒,各二兩),乾薑(炮),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實腸丸,治腸胃虛弱,腹脹泄瀉,時時刺痛。

黃連(一兩),肉豆蔻(煨),乾薑(炮),白茯苓,當歸,訶子(煨,去核),丁香(各半兩),木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煮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木香丸,治腸痹多飲下泄,上氣喘急,時發飧泄腹痛。

木香,白朮,官桂,蕪荑,訶子皮,良薑,附子(炮,去皮),厚朴(薑製),肉豆蔻(各一兩),乾薑(六錢半),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薑湯下。

桂香丸(三因),治臟腑虛弱,內受風冷,水穀不化,滑泄注下,老人虛人危篤,累效。

肉豆蔻(麵裹煨),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各一兩),肉桂,乾薑(炮),木香(各半兩),丁香(二錢半)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肉豆蔻丸,治脾胃虛弱,腹脅脹滿,水穀不消,臟腑滑泄。

蒼朮(米泔浸,八兩),乾薑(炮),肉豆蔻(煨),厚朴(薑製),甘草(炙),陳皮(去白,各四兩),茴香(炒),肉桂(去皮),川烏(炮,去皮臍),訶子皮(各二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萬全丸,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諸熱藥未效者。

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五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火輪丸,治脾胃虛寒,心腹冷痛,泄瀉不止,神效。

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麵裹煨,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治寒瀉方

扶脾丸: 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不止,消化不良。

蔻附丸: 治療元氣不足,臟腑寒冷引起的腹瀉。

縮砂丸: 治療大便稀溏,消化不良,腹痛,食慾不振。

實腸丸: 治療腸胃虛弱,腹脹腹瀉,時常刺痛。

木香丸: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伴隨多飲、腹瀉、上氣喘急、間歇性腹痛。

桂香丸: 治療臟腑虛弱,受風寒侵襲,消化不良,腹瀉,尤其適用於虛弱老人或危重病人。

肉豆蔻丸: 治療脾胃虛弱,腹脅脹滿,消化不良,臟腑滑瀉。

萬全丸: 治療大腸寒冷滑利,遺精,其他溫熱藥物無效者。

火輪丸: 治療脾胃虛寒,心腹冷痛,腹瀉不止。

以上各方均以藥材研磨成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方法及劑量略有不同,請參考原文。 各方所用藥材的炮製方法(如:薑製、炮、煨、炒、炙等)均已在原文中有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