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52)
卷一·上 (52)
1. 脈法
脈大而虛,浮而濡者,汗。在寸為自汗,在尺為盜汗。傷寒脈陰陽俱緊當汗。若自汗者,亡陽不治。
脈訣舉要,曰:汗脈浮虛,或澀或濡,軟散洪大,竭盡無餘。
白話文:
如果脈搏大且虛弱,輕按時感覺松軟,這代表有出汗的情況。如果這種脈象出現在手腕上側的寸部,表示有自汗的症狀;如果出現在手腕下側的尺部,則表示有盜汗的問題。在傷寒病中,如果陰陽兩脈都呈現緊繃的狀態,應該採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如果病人自己就在大量出汗,這代表可能已經出現陽氣耗損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比較難治療的。
在《脈訣舉要》中提到:出汗的脈象通常是浮而虛弱,或者感覺澀滯或松軟,脈象散漫或洪大,似乎體內的津液已經耗盡,沒有剩餘了。
2. 治自汗方
玉屏風散,治氣虛自汗。
防風(去蘆),黃耆(蜜炙,各一兩),白朮(二兩)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不拘時。一方加生薑三片。一方加麻黃根、牡蠣等分,入小麥一撮,水煎服。(丹溪云:自汗忌生薑,用者慎之)
黃耆建中湯,治陽虛自汗。
黃耆(蜜炙,二錢),白芍藥(煨,三錢),肉桂(去皮),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加棗一枚,水煎去渣,入飴糖少許,空心服。
耆附湯,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上銼,水煎服。
牡蠣散,治諸虛不足,及大病後體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許學士方亦治盜汗不止。
黃耆,麻黃根(洗淨),牡蠣(火煅,研,各一錢)
上銼,入小麥一百粒,水煎服。
一方,治諸虛不足,津液枯竭,體常自汗,晝夜不止,日漸羸瘦。
防風,黃耆,白朮,麻黃根,牡蠣(洗淨,煅過,各一錢)
上入小麥一撮,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氣虛自汗。
黃耆(一錢半),人參,甘草(炙),白朮(各一錢),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蜜水炒),柴胡(蜜水炒,各三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
蔭按:《活套》云:如左寸脈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參耆加麥門冬、黃連、五味子各五分;如左關脈浮弦而自汗者,挾風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藥各五分。若不陰虛,只用桂枝湯。
如右關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只本方倍參耆;右尺脈洪數無力而自汗者,或盜汗,相火挾君火之勢而克伐肺金也,本方加黃連、黃芩、黃柏各五分,或只用當歸六黃湯;左尺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水虧火旺也,本方加知母、黃柏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凡內傷及一切虛損之證,自汗不休者,本方加麻黃根、浮小麥,甚者少加附子,其效如影響。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故不可缺也。
大補黃耆湯,治氣血俱虛自汗者。
黃耆(蜜炙),人參,肉蓯蓉,白朮(炒),當歸,山茱萸(去核),肉桂(略炒),五味子(炒),甘草(炙),川芎,防風(各一錢),茯苓(一錢半),熟地黃(砂仁炒,二錢)
上銼,加棗二枚,水煎服。
調衛湯,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麻黃根(各一錢),麥門冬,生地黃(姜酒炒,各三分),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各五分),羌活(七分),豬苓,蘇木,紅花(各二分),五味子(七粒)
上銼作一服,水煎,稍熱服。中風證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防己黃耆湯,治風濕相搏,時自汗出。
防己(二錢),黃耆(二錢半),甘草(炙,一錢),白朮(五分)
上銼一服,加棗一枚,水煎服。
涼膈散,治火氣上升,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
連翹(二錢),山梔仁,大黃,薄荷,茯苓(各一錢),甘草(一錢半),朴硝(五分)
上銼,水煎,入蜜少許服。如大便秘者,硝黃臨服入。
二甘湯,治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安胃湯,治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
黃連,五味子,烏梅(去核),生甘草(各五分),熟甘草(三分),升麻梢(二分)
上㕮咀,合作一服,水煎,食遠服。忌濕面、酒、五辛、大料物之類。
白朮散,治飲酒中風汗多,不可單衣,食則汗出如洗,久不治,必為消渴等證。
牡蠣(煅,三錢),白朮(一兩二錢),防風(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服,不計時。如惡風,倍防風、白朮。如汗多面腫,倍牡蠣。
撫芎湯,治汗多頭眩,痰逆噁心。
撫芎,白朮(略炒去油),橘紅(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二片,水煎,溫服。
理氣降痰湯,治痰證,冷汗自出。
桔梗,枳殼(麩炒),橘紅,半夏曲(炒),茯苓,貝母,香附(童便浸,各一錢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
銼,水煎,食遠服。
芷砂散,治驚恐自汗,倦怠困弱,服黃耆牡蠣不止,甚效。
白芷(一兩),硃砂(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茯神、麥門冬煎湯下。
艾煎茯苓散,治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者。
茯苓(一味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以艾煎湯,調服一錢。
吳氏曰:心火自旺,膈有停飲,火熱蒸其濕飲,故令此處有汗。茯苓甘而淡,甘能養心,淡能滲濕;艾葉香而澀,香能利氣,澀能固津。
撲汗方,牡蠣,麩皮,麻黃根,藁本,糯米,防風,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周身撲之。
獨勝散
五倍子為末,臨臥時以唾津調二錢,填臍中,以絹帛帕子縛定,一宿即止。一方用何首烏為末,津調封臍。一方用川鬱金研細,臨臥以唾津調敷乳上。
一方,治腳汗。
白礬,乾葛(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每半兩,水三碗煎十數沸,洗,逐日一次,過三五日自然無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