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十七 (1)
卷五十七 (1)
1. 論
或,曰:思慮過度,嗜欲無常,俾心腎不交,精元失守,以為赤白二濁之患。赤濁者,謂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濁者,為腎虛有寒,因嗜欲而得之。劉河間謂白濁亦屬乎熱,如清水作湯,則有白腳,夏熱則水渾濁,冬寒則水澄清,此理亦或然也。
丹溪,云:屬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由小腸屬火故也。白屬氣,由大腸屬金故也,帶痢同治。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赤者,乃濕傷血也,加白芍藥,仍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滑石、青黛,作丸藥。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用青黛、蛤粉。肥白人必多痰,治宜燥濕降火。又有升提之法最妙,大法二陳湯加蒼朮、白朮、升麻、柴胡,赤者加白芍藥,煎服。丸藥用樗皮、黃柏、青黛、乾薑炒、滑石、蛤粉炒、神麯糊丸。二陳湯治濁,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半苓丸治白濁,神麯、半夏燥濕,豬苓分水,燥濕痰,南星、半夏、蛤粉、神麯糊丸,青黛為衣。有熱者,青黛、滑石、黃柏之類,水丸。肝脈弦者,用青黛以瀉肝。虛勞者,用補陰藥。胃弱者,兼用人參及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氣,大概不可用熱藥。一人便濁半年,或時夢遺形瘦,作心虛治,珍珠粉丸合定志丸服。
白話文:
思慮過度或嗜欲無常,會導致心腎不交,精元流失,引起赤白二濁的病症。赤濁是心虛有熱,因思慮而起;白濁則是腎虛有寒,因嗜欲而生。劉河間認為白濁也屬於熱,就像清水煮沸後會有白沫,夏天水容易混濁,冬天水則清澈,道理相同。
丹溪認為赤白二濁屬濕熱,有痰也有虛。赤屬血,因小腸屬火;白屬氣,因大腸屬金,與帶痢同治。總的來說,都是濕痰流注,需燥濕中宮,可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赤者為濕傷血,需加白芍藥,並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滑石、青黛,製成丸藥。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可用青黛、蛤粉。肥胖的人容易有痰,治療應燥濕降火。
此外,升提之法最有效,可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升麻、柴胡,赤者加白芍藥,煎服。丸藥可用樗皮、黃柏、青黛、乾薑炒、滑石、蛤粉炒、神麴糊丸。二陳湯治濁,加升提藥,能使大便通暢,小便清長。半苓丸治白濁,神麴、半夏燥濕,豬苓分水,燥濕痰,南星、半夏、蛤粉、神麴糊丸,青黛為衣。有熱者,可用青黛、滑石、黃柏之類,製成水丸。肝脈弦者,可用青黛瀉肝。虛勞者,用補陰藥。胃弱者,兼用人參及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氣,一般不可用熱藥。如果一個人半年間持續出現濁精,或經常夢遺體形消瘦,可按心虛治療,服用珍珠粉丸和定志丸。
戴氏,曰:便濁俱是濕熱,雖有赤白之異,終無寒熱之分。精者,血之所化,有濁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故成赤濁,此虛之甚也。何以知之,有天癸末至,強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有心火盛,亦見赤色)。
痹論,云: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夫腎藏天一,以慳為事,志意內治則精全,思欲外勞則淫溢,有若白物淫衍,如精之狀,男子則隨溲溺而下,女子則陰器中綿綿而下也。宜內補鹿茸丸、小菟絲子丸、珍珠粉丸止之。
白話文:
戴氏說:“大便混亂都是因為溼熱,雖然有紅色和白色的不同,但最終沒有冷熱之別。”精液是由血液轉化的,如果排出了太多的污穢物,就會導致精液不足,無法完全變成白色的,所以會出現紅色的大便,這是非常虛弱的情況。如何知道呢?有些人在月經還未來臨時就過度性交或喜好色情,排出的是半精液半血液(如果有心火旺盛也會呈現出紅色)。 痹論說:“思考無休無止,希望得不到實現,幻想在外界,進入房間過多,造成生殖器官鬆弛,發展成為陽痿或者白帶增多。腎臟儲存著天地之間的一種能量,主要任務就是節省這種能量。意志集中就能保持精力充沛;想得太多就會使這種能量流失。像這樣白帶增多,就像精液一樣,男人隨著尿液流下來,女人則是在私處緩慢地流出。”可以服用鹿茸丸、小菟絲子丸、珍珠粉丸來治療。
李氏,曰:赤白濁,男女同治。皆因脾胃濕熱,中焦不清,濁氣滲入膀胱為濁,如夏月熱天則萬木流津。赤者,血分濕熱甚,心與小腸主之,導赤散、四物二陳湯加樗白皮、青黛、滑石。白者,氣分濕熱微,肺與大腸主之,清心蓮子飲,或五積散合四君子湯。肥人多濕痰,二陳湯加蒼朮、白朮,赤濁加白芍藥,氣虛加參耆,傷暑加澤瀉、麥門冬、人參,傷風加防風,挾寒加薑桂,甚加附子,有熱加知母、黃柏、山梔,或星半蛤粉丸。因七情生痰者,四七湯。瘦人多濕火,加味逍遙散、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珍珠粉丸、樗柏丸。虛挾痰火,腎氣丸、補陰丸,不可純寒藥傷血,亦不可純熱藥助火。蓋寒則堅凝,熱則流通,俱宜清上固下。思想勞心虛者,妙香散、十味溫膽湯、金蓮丸。房欲傷腎虛者,萆薢分清飲、小菟絲子丸、腎氣丸、八味丸。心腎俱虛無火者,還少丹。虛冷小腹痛不可忍者,酒煮當歸丸。土燥水清,思亦傷脾。精生於穀,故久則宜升胃補脾,二陳湯加升麻、柴胡,以升胃氣。素有痰火,恐升動痰火胸滿者,再加枳殼、香附、神麯、白朮,或用此吐以提之。如虛勞者,補中益氣湯;脾濕不斂者,蒼朮難名丹、四炒固真丹、白朮膏、威喜丸。久甚古龍蠣丸、石蓮散,遠志丸。
白話文:
李氏說,赤白濁,無論男女都可使用相同療法。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脾胃濕熱,中焦不清,濁氣滲入膀胱形成濁液,就像夏天炎熱的天氣,萬物都會流出津液一樣。赤濁是因為血分濕熱嚴重,心和小腸主管,可用導赤散、四物二陳湯加樗白皮、青黛、滑石來治療。白濁是因為氣分濕熱較輕微,肺和大腸主管,可用清心蓮子飲或五積散合四君子湯來治療。肥胖的人容易有濕痰,二陳湯加蒼朮、白朮,赤濁加白芍藥,氣虛加人參、黃耆,傷暑加澤瀉、麥門冬、人參,傷風加防風,挾寒加薑桂,嚴重者加附子,有熱加知母、黃柏、山梔,或星半蛤粉丸。因七情生痰者,可用四七湯。瘦人容易有濕火,加味逍遙散、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珍珠粉丸、樗柏丸。虛挾痰火者,可用腎氣丸、補陰丸,不可純用寒藥傷血,也不可純用熱藥助火。因為寒則凝固,熱則流通,都應該清上固下。思想勞心虛者,可用妙香散、十味溫膽湯、金蓮丸。房事過度傷腎虛者,可用萆薢分清飲、小菟絲子丸、腎氣丸、八味丸。心腎俱虛無火者,可用還少丹。虛冷小腹痛不可忍者,可用酒煮當歸丸。脾土乾燥,水液清澈,思慮過度也會傷脾。精氣生於五穀,所以久病者應該升胃補脾,二陳湯加升麻、柴胡,以升胃氣。若本身有痰火,擔心升舉會動痰火導致胸悶者,再加枳殼、香附、神麯、白朮,或用此藥吐出以提振氣機。虛勞者,可用補中益氣湯。脾濕不斂者,可用蒼朮難名丹、四炒固真丹、白朮膏、威喜丸。久病者,可用古龍蠣丸、石蓮散、遠志丸。
蔭按:赤白濁俱是濕熱,不必分赤白之異。然其中有二,一由腎虛敗精流注,一由濕熱滲入膀胱。腎氣虛,補腎之中必兼利水,蓋腎有二竅,溺竅開,則精竅閉。濕熱者,導濕之中必兼理脾,蓋土旺則能勝濕,且土堅凝,水自澄清也。補腎,菟絲子丸主之。導濕,萆薢分清飲主之。
又按:精由水也,靜則位安,動則妄行。何以言之?左腎所藏者,精也,真水也;右腎所藏者,氣也,相火也。故夢遺精滑之證,皆由人之思想過度,以動心火。心火者,君火也,君火動,則相火亦動,所以激搏真水而疏泄也,其為熱證明矣。古方往往以為寒,而用熱燥之藥,猶披薪救火,不死何待。
白話文:
陰按
赤白濁液皆屬濕熱,不必拘泥於赤白之別。然而其中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於腎虛導致精氣敗壞流注於膀胱,一是由於濕熱滲入膀胱。腎氣虛者,補腎的同時必須兼顧利水,因為腎臟有兩個竅,尿道開則精道閉。濕熱者,導濕的同時必須兼顧調理脾臟,因為脾土旺盛則能剋制濕邪,且脾土堅固,水自然澄清。補腎方面,菟絲子丸可主治;導濕方面,萆薢分清飲可主治。
又按
精氣本由水氣化生,靜則安於其位,動則妄行。何以如此說呢?左腎所藏為精氣,即真水;右腎所藏為氣,即相火。因此夢遺、精滑等症狀,皆因思慮過度,導致心火妄動而起。心火為君火,君火動,則相火亦動,於是激蕩真水而外泄,此即為熱證。古方常誤以為寒證,而用溫燥之藥,猶如用柴火救火,不死何待?
況龍骨最能涸津液,若服之過多,晚年發燥熱之所由也,慎之。或云:精泄已久,則為寒矣,此更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夫精屬陰也,火屬陽也,陰精虛而陽火愈熾,況經云陰虛生內熱,未云陰虛生內寒也。又有因誦讀勞心而遺者,宜補益之,不可輕用涼藥。大抵總須臨證察脈,辨明虛寒濕熱而施治之,不可執一而論,學者宜仔細詳察焉。
白話文:
龍骨最容易使津液乾涸,如果服用過量,容易導致晚年出現燥熱的現象,要謹慎使用。有人說精液流失過多,就會變成寒性,這就如同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精液屬陰,火屬陽,陰精虛弱,陽火就會更加熾盛。況且古書中說陰虛生內熱,並沒有說陰虛生內寒。此外,也有人因為誦讀勞心而導致遺精,應當補益,不可輕易使用涼性藥物。總之,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察看脈象,辨明虛寒濕熱,然後施以治療,不可執著於一種理論,學習者應當仔細詳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