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三 (1)
卷十三 (1)
1. 診法
素問,云:胃脈虛則泄,尺寒脈細謂之後泄。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泄而脈大者,難治。病泄脈洪大,是逆也。
靈樞,云: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易已。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逆也,如是者不過十日死矣。腹大脹,四肢清,脫形泄,是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日死矣。仲景診法詳見前。
脈經,云:脈滑按之虛絕者,其人必下痢,肺脈小甚為泄,腎脈小甚為洞泄,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膿血,脈微小留連者生,緊急者死。
內經,曰:脈細,皮寒,少氣,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為五虛,死。其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若用參朮膏早救之,亦有生者)。《脈訣》云:下利微小,則為生脈。大浮洪者,無瘥日。《脈訣舉要》曰:夏月泄瀉,脈應暑濕,決而數溲,脈必虛極,治暑濕瀉,分利小便,虛脫固腸,罔或不痊。樓氏曰:在下則泄瀉不止,在上則吐痰不已者,皆死。蓋氣脫無所管攝故也。
白話文:
【診法】
《素問》提到,如果胃部的脈象顯得虛弱,就會引起腹瀉。手腕內側的脈搏如果冷且細,預示著會有慢性腹瀉。手腕內側皮膚冰冷,脈搏細小,這代表腹瀉和氣力衰竭。腹瀉但脈搏卻大的患者,病情較難治癒。如果患者正在腹瀉,脈搏又非常強大,這就屬於逆症。
《靈樞》指出,如果大便呈現紅色或有未消化的食物,脈象細小,手腳冰涼,病情難以恢復;但如果手腳溫暖,則病情容易恢復。腹部響聲大且感覺飽滿,四肢冰涼,並且脈象強大,這屬於逆症,這樣的病人往往在十天內就會死亡。腹部膨脹,四肢冰涼,身體形態萎靡,有嚴重的腹瀉,這也是逆症,這樣的病人往往在一天內就會死亡。
《脈經》講述,脈象滑但按壓下去卻感到虛弱,此人必定會患下痢。肺部脈象細小,表示有腹瀉;腎部脈象細小,表示有嚴重的腹瀉。腹瀉的脈象如果是緩慢,偶爾有些許結節,患者可以存活;但如果脈象浮大且頻率高,患者可能會死亡。嚴重的腹瀉,食物無法消化,不能留在體內,排出血性分泌物,脈象微弱且持續不斷的,患者可以存活;但如果脈象緊張急促,患者可能會死亡。
《內經》記載,脈象細微,皮膚冰冷,呼吸淺短,前後都發生腹瀉,無法進食,這是五虛的徵兆,會導致死亡。然而,如果米湯能夠進入胃部,腹瀉停止,虛弱的患者就能存活。《脈訣》指出,如果下痢的脈象細微,這就是生脈。但如果脈象大、浮、洪,患者就沒有康復的日子。《脈訣舉要》說,在夏天的腹瀉,脈象應對應暑熱和濕氣,如果頻繁排尿,脈象必然非常虛弱。治療暑熱和濕氣引起的腹瀉,應當促進小便排泄,固腸止瀉,這樣幾乎都能痊癒。樓氏認為,如果在下方有無法停止的腹瀉,在上方有不停嘔吐的痰,這樣的病人都會死亡。因為這是氣脫離了正常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