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 (1)
卷二 (1)
1. 治方
止吐透格湯
陳皮,半夏(薑湯泡,各二錢),茯苓,厚朴(薑湯炒),蒼朮(炒,各一錢半),藿香(去土),砂仁(捶碎),白豆蔻(捶碎,各一錢)
上銼,水二鍾煎七分,入生薑汁三匙,頻頻徐徐服。如火熱者,去藿、砂、豆蔻,加薑汁炒黃連、山梔、竹茹;鬱結氣滯者,加香附、貝母、檳榔。
通關導滯散
木香,檳榔,枳殼(麩炒),厚朴(薑汁炒),歸鬚(各一錢),大黃(三錢)
上銼,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前服。如小便不通,加瞿麥、木通、滑石各一錢半,或用八正散。
兩枳二陳湯,治關格,上焦痰壅,兩手脈盛是也。
陳皮,半夏(各二錢),白茯苓(一錢半),南星,枳殼,枳實,甘草(各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用鵝翎於病人咽喉探吐之。如病人虛弱,不可用也。
枳縮二陳湯,治關格上下不通。
枳實(麩炒,一錢),砂仁,白茯苓,貝母,陳皮,蘇子(炒),瓜蔞仁,厚朴(薑汁炒),香附(童便炒,各七分),撫芎(八分),木香,沉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入竹瀝,磨沉木香服。
木通二陳湯(會編),治心脾疼後小便不通,皆是痰隔於中焦,氣滯於下焦。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白茯苓,甘草,木通,枳殼
上加生薑,煎服,服後探吐。若不吐,用加味小胃丹或加味控痰丸。
柏子仁湯
人參,半夏,白茯苓,陳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許,另研)
上加生薑,煎,入麝香調勻和服,加郁李仁,妙。
人參散
人參,麝香,片腦(少許)
上為末,甘草湯調服。
檳榔益氣湯(會編),治關格勞役後氣虛不運者。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枳殼,檳榔(多用)
上銼,加生薑,煎服。
導氣清利湯(會編),治關格吐逆,大小便不通。
人參,白朮,陳皮,半夏,白茯苓,豬苓,澤瀉,柏子仁,藿香,木通,梔子,甘草,檳榔,枳殼,厚朴(薑製),黑牽牛,大黃,麝香(少許)
上銼,加生薑,煎服,兼服木香和中丸。吐不止,灸氣海、天樞。如又不通,用蜜導。
藿香胃苓散,治關格吐逆,上下不通。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桂(五分)
上銼,加薑、棗,煎服。
既濟丸(會編),治關格脈沉細,手足厥冷者。
人參,熟附子(童便浸,各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飯丸如桐子大,麝香為衣,每服七丸,燈心湯下。
加味麻仁丸(會編),治關格大小便不通。
大黃(一兩),厚朴(薑汁炒),當歸,白芍藥,麻仁,杏仁(去皮尖),南木香,檳榔,枳殼(各五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止吐透格湯:陳皮、半夏(用薑湯泡過)、茯苓、厚朴(薑湯炒過)、蒼朮(炒過)各1.5錢,藿香(去土)、砂仁(搗碎)、白豆蔻(搗碎)各1錢。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二杯水煎至剩七分,再加入三大匙生薑汁,慢慢頻繁服用。如果熱症患者,去掉藿香、砂仁、白豆蔻,加入薑汁炒黃連、山梔、竹茹;鬱結氣滯者,加入香附、貝母、檳榔。
通關導滯散:木香、檳榔、枳殼(麩炒)、厚朴(薑汁炒)、歸鬚各1錢,大黃3錢。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一杯半水煎至剩八分,飯前服用。如果小便不通,加入瞿麥、木通、滑石各1.5錢,或使用八正散。
兩枳二陳湯:陳皮、半夏各2錢,白茯苓1.5錢,南星、枳殼、枳實、甘草各1錢。所有材料混合後,用水煎服,用鵝毛在病人咽喉引吐。如果病人虛弱,不可使用。
枳縮二陳湯:枳實(麩炒)1錢,砂仁、白茯苓、貝母、陳皮、蘇子(炒)、瓜蔞仁、厚朴(薑汁炒)、香附(童便炒)各7分,撫芎8分,木香、沉香各5分,甘草3分。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加入竹瀝,磨沉木香服用。
木通二陳湯:陳皮(去白)、半夏(薑製)、白茯苓、甘草、木通、枳殼。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生薑,煎服,服後引吐。如果不吐,使用加味小胃丹或加味控痰丸。
柏子仁湯:人參、半夏、白茯苓、陳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量,另外研磨)。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生薑,煎煮,加入麝香調勻服用,加入郁李仁效果更佳。
人參散:人參、麝香、片腦(少量)。所有材料混合後,用甘草湯調服。
檳榔益氣湯: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枳殼、檳榔(多用)。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生薑,煎服。
導氣清利湯:人參、白朮、陳皮、半夏、白茯苓、豬苓、澤瀉、柏子仁、藿香、木通、梔子、甘草、檳榔、枳殼、厚朴(薑製)、黑牽牛、大黃、麝香(少量)。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生薑,煎服,同時服用木香和中丸。如果持續嘔吐,灸氣海、天樞。如果仍然不通,使用蜜導。
藿香胃苓散: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1錢,桂5分。所有材料混合後,加入薑、棗,煎服。
既濟丸:人參、熟附子(童便浸)各1錢,麝香(少量)。所有材料混合後,做成如桐子大的飯丸,麝香為外層,每次服用7粒,燈心湯送下。
加味麻仁丸:大黃(一兩),厚朴(薑汁炒)、當歸、白芍藥、麻仁、杏仁(去皮尖)、南木香、檳榔、枳殼各五錢,麝香(少量)。所有材料混合後,做成蜜丸,熟水送下。
皁角散:大皁角(燒存性)。所有材料混合後,用米湯調下3錢。另一種方法,用豬脂一兩煮熟,吃掉汁和脂。另一種方法,服用八正散,加入檳榔、枳殼、朴硝、桃仁、燈心、茶根。
大承氣湯:此方可在泄瀉門找到。
一種方法:用獨頭蒜燒熱,去掉皮,用紙包好,放入下部。
灸法:治療關格證狀,嘔吐且小便不通,應先灸氣海、天樞等穴位各三七壯,嘔吐一定會停止,然後使用益元散等藥物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