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中 (9)

1. 治中風昏冒方

八風散,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皮膚瘙癢,癮疹成瘡,及治寒壅不調,鼻塞聲重。

藿香(半斤),白芷,前胡(各一斤),黃耆,人參,甘草(炙,各二斤),羌活,防風(各三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少許,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臘茶清調一大錢亦得。

白話文:

八風散,用來治療風邪上犯,引起頭昏眼花、四肢僵硬、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症狀,以及寒邪阻滯、鼻塞聲重等病症。方劑由藿香、白芷、前胡、黃芪、人參、甘草、羌活、防風等藥物組成,研末,每次服用兩錢,加水一碗,加入少許薄荷,煎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也可以用臘茶調服一錢。

一方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溫服。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頑背拘急,鼻塞聲重,耳作蟬鳴,及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及婦人血風,頭皮腫癢,並宜服之。

荊芥,防風,芎藭,藿香,陳皮,茯苓,甘草(炙),殭蠶,蟬蛻(去土炒,各二兩),羌活(一兩),人參(五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蔥白二根,水煎,食後服。或為末,每服二錢,蔥湯調下。

白話文:

取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此方適用於治療各種風邪上犯,導致頭昏眼花、背部僵硬疼痛、鼻塞聲音沉重、耳鳴、皮膚麻木瘙癢、蕁麻疹,以及婦女因血風引起的頭皮腫癢等症狀。藥材包括荊芥、防風、芎藭、藿香、陳皮、茯苓、甘草(炙)、僵蠶、蟬蛻(去土炒,各二兩)、羌活(一兩)、人參(五錢)。取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加入蔥白兩根,用水煎煮,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蔥湯調服。

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

白朮,防風,當歸,白芍藥,黃芩,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白茯苓,芎藭,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另研),柴胡,桔梗(各一兩二錢半),人參(去蘆),神麯(研),蒲黃(炒,各二兩半),羚羊角(屑,一兩),麝香(研,一兩),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各一兩七錢半),龍腦(研,一兩),犀角屑(二兩),牛黃(研,一兩二錢),雄黃(研飛,八錢),阿膠(碎炒,一兩七錢半),白蘞,乾薑(炮,各七錢半),乾山藥(七兩),甘草(銼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白話文:

牛黃清心丸主治各種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清、心悸健忘、神志恍惚、頭昏眼花、胸悶煩躁、痰多阻塞、精神萎靡;以及心氣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安、驚恐害怕、憂傷悲愁、失眠多夢、喜怒無常、甚至精神失常、神志不清等症狀。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及牛黃、雄黃、腦麝四味另為末,余為細末,合一處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服。或作圓眼核大,以黃蠟包裹,小兒驚癇,酌量多少,以竹葉湯溫化。

至聖保命金丹,治中風口眼喎斜,手足嚲拽,語言謇澀,四肢不舉,精神昏憒,痰涎並多。

貫眾(一兩),生地黃(七錢),大黃(半兩),青黛,板藍根(各三錢),硃砂(研),牛黃,蒲黃,薄荷(各二錢半),珠子(研),龍腦(研,各一錢半),麝香(研,一錢)

白話文:

至聖保命金丹 方劑說明

組成:

  •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牛黃、雄黃、腦麝四味,另研為細末。
  • 其餘藥材研為細末,與上述四味細末混合,並用煉蜜和棗膏製成丸劑,每兩藥材製成十丸,以金箔包裹。

用法:

  • 每服一丸,溫水送服,飯後服用。
  • 亦可製成圓眼核大小的丸劑,以黃蠟包裹。
  • 小兒驚癇,可根據其病情酌量服用,並用溫热的竹葉湯送服。

主治:

  • 中風口眼喎斜(口眼歪斜),手足嚲拽(手足抽搐),語言謇澀(言語不清),四肢不舉,精神昏憒,痰涎並多。

藥材詳細列表:

  • 貫眾(一兩)
  • 生地黃(七錢)
  • 大黃(半兩)
  • 青黛(三錢)
  • 板藍根(三錢)
  • 硃砂(研磨)
  • 牛黃(二錢半)
  • 蒲黃(二錢半)
  • 薄荷(二錢半)
  • 珠子(研磨)
  • 龍腦(研磨,一錢半)
  • 麝香(研磨,一錢)

註解:

  • 本方劑是治療中風的經典方劑,以其清熱解毒、化痰開竅、活血通絡的功效著稱。
  • 方中貫眾、生地黃、大黃等藥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通便的作用;青黛、板藍根等药材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硃砂、牛黃、蒲黃、薄荷等藥材具有化痰開竅、醒神止痛的作用;珠子、龍腦、麝香等药材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
  • 金箔作為藥丸的衣,可以防止藥丸受潮變質,並能增強藥效。
  • 用煉蜜和棗膏製成的丸劑,可以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減少藥物的苦味。
  • 竹葉湯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注意:

  • 本方劑僅供參考,請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 藥物使用需謹慎,請勿自行用藥。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使用本方劑时,请务必咨询专业医师。

上為末,入研藥和勻,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細嚼,茶清送下,新汲水亦得。如病人嚼不得,用薄荷湯化下,無時。此藥鎮墜痰涎,大有神效。

活命金丹,治中風不語,半身不遂,肢節痹疼,痰涎潮上,咽嗌不利,胸膈痞滿,上實下虛,氣閉面赤,汗後餘熱不退,勞病諸藥不治,無問男女老幼,皆可服。

板藍根,貫眾,甘草,乾葛,桂心,芒硝(各一兩),大黃(一兩半),珠子粉,牛黃,青黛,薄荷,生犀角(各五錢),辰砂(四錢,研,一錢為衣),麝香,龍腦(各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清茶或新汲取的清水送服。如果病人無法咀嚼,可以用薄荷湯化開服用,不受時間限制。此藥能鎮壓痰涎,具有神奇的療效。

活命金丹,用於治療中風不語,半身不遂,肢節痺痛,痰涎上涌,咽喉不利,胸膈痞滿,上實下虛,氣閉面赤,汗後餘熱不退,勞病諸藥無效等症狀,不論男女老幼皆可服用。

藥方:板藍根、貫眾、甘草、乾葛、桂心、芒硝(各一兩),大黃(一兩半),珠子粉、牛黃、青黛、薄荷、生犀角(各五錢),辰砂(四錢,研磨,取一錢作為外衣),麝香、龍腦(各二錢)。

上為細末,和勻,蜜水浸蒸餅為劑,每兩作十丸,就濕用硃砂,再用金箔四十片為衣,臘月修合,瓷器收貯,多年不壞。如療風毒,茶清化下。解毒藥,新汲水下。汗後餘熱勞病及小兒驚風,熱病,用薄荷湯化下。

千金保命丹,治諸風瘛瘲,不能語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暈眩,胸中煩郁,痰涎壅塞,抑氣攻心,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不時,或發狂癲,及小兒驚癇,驚風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風,並羊癲豬癲發叫。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蜂蜜水浸泡蒸餅,製成藥丸,每兩藥粉做成十丸。藥丸表面先塗上朱砂,再用四十片金箔包裹,於臘月製作完成後,存放於瓷器中,可以保存多年不壞。

若治療風毒,可用茶水送服。解毒藥則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汗後餘熱勞病以及小兒驚風、熱病,則用薄荷湯送服。

千金保命丹可以治療各種風病、瘛瘲,以及因風病引起的不能言語、心神不寧、健忘、恍惚、頭昏眼花、胸悶煩躁、痰多、氣逆、精神恍惚等症狀;還能治療心氣不足、神志不寧、驚恐、悲傷、失眠、情緒波動、神志不清、狂躁、小兒驚癇、驚風抽搐、大人暗風、羊癲瘋等疾病。

硃砂,南星,殭蠶(炒),犀角(鎊),麥門冬(去心),枳殼,地骨皮,神麯,茯神(去木),遠志(去心),人參,柴胡,毫車,天竺黃,防風,甘草,桔梗,白朮,升麻(各一兩),荊芥,黃芩(各二兩),麻黃,白附子(炮),雄黃,龍腦,膽礬,蟬蛻,天麻(各半兩),琥珀,牛黃(各三錢),珍珠(二錢),牙硝(四錢),金箔(一百片),腦子,麝香(各少許)

白話文:

藥材清單:

  • 硃砂
  • 南星
  • 殭蠶(炒過)
  • 犀角(鎊片)
  • 麥門冬(去心)
  • 枳殼
  • 地骨皮
  • 神麴
  • 茯苓(去木心)
  • 遠志(去心)
  • 人參
  • 柴胡
  • 毫車
  • 天竺黃
  • 防風
  • 甘草
  • 桔梗
  • 白朮
  • 升麻(各一兩)
  • 荊芥
  • 黃芩(各二兩)
  • 麻黃
  • 白附子(炮製)
  • 雄黃
  • 龍腦
  • 膽礬
  • 蟬蛻
  • 天麻(各半兩)
  • 琥珀
  • 牛黃(各三錢)
  • 珍珠(二錢)
  • 牙硝(四錢)
  • 金箔(一百片)
  • 腦子
  • 麝香(各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忌豬、羊、蝦、核桃,動風引痰之物及豬、羊血。更加大川烏炮去皮臍、半夏薑製、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皂角半兩,和前藥丸服,尤效。

局方至寶丹,療卒中急風不語,中惡氣絕,又療心肺積熱,及小兒諸癇,急驚,心熱。

安息香(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攪澄飛過,濾去砂石,約取淨數一兩,慢火熬成膏子),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牛黃(半兩),龍腦,麝香(各二錢半),銀箔,金箔(各五十片,一半為衣)

白話文:

上等的草藥研磨成細粉,煉製蜂蜜做成如鵝蛋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用薄荷湯溶解後食用,不限時間。避免食用豬肉、羊肉、蝦、核桃等能引起風燥或引發痰的食品,以及豬、羊的血液。

「局方至寶丹」,對於突然發生的中風、癱瘓、不能說話、中毒導致呼吸停止等急症有療效,也適用於心肺積熱的情況,以及兒童各種癲癇、急性的驚厥、心熱等病症。

配方包括:安息香(一兩半,研磨成粉末,以無灰酒攪拌澄清後過濾掉沙石,約剩下一兩淨量,慢火熬煮成膏狀),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牛黃(半兩),龍腦,麝香(各二錢半),銀箔,金箔(各五十片,其中一半用來包裹藥丸)。

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和搜成劑,入不津器中盛,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人參湯下。小兒用一二丸。

一方加人參一兩、天南星半兩、龍齒四錢。

蔭按:但凡用丹劑者,為風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龍、麝、牛、雄、犀、珀、珠、金,皆入骨髓透肌骨之劑,使風邪得以外出也。若中血脈,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龍麝牛黃,恐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若中臟,痰涎昏冒,煩熱者,宜用之下痰,鎮墜清神。

白話文:

將犀牛角和玳瑁磨成細粉,加入其他藥材研磨均勻,再用安息香膏的濃湯煮沸,待凝固後,加入其他藥材混合製成藥丸,放入不透氣的容器中,旋轉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人參湯送服。小孩服用一到兩丸。

另外一種藥方,還需要加入人參一兩、天南星半兩、龍齒四錢。

古人認為,使用含龍骨、麝香、牛黃、雄黃、犀牛角、琥珀、珍珠、黃金等成分的藥物,是針對風邪入侵骨髓,無法排出體外的情況。這些藥材都具有穿透骨骼和肌肉的功效,能將風邪驅散出去。但如果病症是血脈或內臟的疾病,初期不宜使用龍骨、麝香、牛黃等藥物,以免引發風邪入侵骨髓,就像油倒進麵粉中一樣,難以清除。如果患有內臟疾病,出現痰涎昏迷、煩熱等症狀,則可以服用這些藥物,以化痰、鎮定、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