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9)
卷一·上 (19)
1. 脈法
要略,云: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又云:頭痛脈滑者中風,風脈虛弱也。又寸口脈浮而緊,寸口脈緩而遲,皆曰中風也。
脈經,曰:浮而大者風。又浮而緩,皮膚不仁,風寒入肌肉。又滑而浮散者,癱瘓風。又診人被風不仁,痿躄,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
又曰: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氣實相搏,入於臟則死,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溫和,汗出,為入腑而復自愈。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或浮而滑,或沉而滑,或微而虛,或微數,寸口或微而緩,或緩而遲,皆為中風之證。大法浮遲者吉,急疾者凶。又脈浮而通者易治,大數而急者死。
準繩,云: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浮遲吉,堅大急疾凶。浮遲為寒,虛大為暑,不當暑則為虛。浮澀為濕,浮大為風,浮數無熱亦為風。微而數,浮而緊,沉而遲,皆氣中。風應人迎,氣應氣口。洪大為火,滑為痰。更當察時月氣候,及其人之起居,參以顯證,而定病之主名,以施治療。
脈訣舉要,曰: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溫痰,風未可疏。又曰: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此名中風,勿用寒藥。
或云:若脾脈緩而無力者,最為難治。蓋風喜歸肝,肝木克脾土,則大便洞泄,故不治也。
白話文:
[脈法]的部分內容如下:
_'要略'_提到:脈象微弱且頻繁,這是中風的表現。再說,如果頭痛且脈象滑順,這也是中風的徵兆,因為風邪導致脈象虛弱。另外,寸口脈象浮動緊繃,或者寸口脈象緩慢且遲鈍,都可能是中風的跡象。
_'脈經'_指出:脈象浮動且大的是風邪。再說,脈象浮動且緩慢,可能代表皮膚感覺減退,風寒進入肌肉。再來,脈象滑順且分散,可能是癱瘓風。診斷風邪侵襲後肢體麻木、無法行走的情況,脈象虛弱的患者可以存活,但脈象堅硬、快速的患者可能會死亡。
再說,寸口脈象深沉、大且滑順,深沉表示實證,滑順表示氣滯,氣滯與實證相結合,如果進入臟器會致命,但如果進入腑器則會康復。這是突然昏厥失去知覺的症狀,嘴脣發青、身體冰冷,表示進入臟器且可能致命。但如果身體溫暖、出汗,表示進入腑器且可以自行康復。脈象陽性浮動且滑順,陰性濡軟且虛弱,或者浮動且滑順,或者深沉且滑順,或者微弱且虛弱,或者微弱且頻繁,寸口脈象微弱且緩慢,或者緩慢且遲鈍,這些都是中風的徵兆。通常來說,脈象浮動且遲鈍是好預兆,脈象急促且快速是壞預兆。再說,脈象浮動且通暢的容易治療,脈象大且快速且急促的會致命。
_'準繩'_提到:風邪侵襲人體,六脈大多深沉且隱蔽,但也有脈象跟著氣息奔騰,在手指下顯得強烈。脈象浮動且遲鈍是好預兆,脈象堅硬且大且急促是壞預兆。脈象浮動且遲鈍表示寒冷,脈象虛弱且大表示暑熱,如果不是暑熱就是虛弱。脈象浮動且澀表示濕氣,脈象浮動且大表示風邪,脈象浮動且頻繁且無發熱也表示風邪。脈象微弱且頻繁,脈象浮動且緊繃,脈象深沉且遲鈍,這些都是氣滯的表現。風邪應對人迎脈,氣滯應對氣口脈。脈象洪大表示火氣,脈象滑順表示痰液。還應觀察當時的季節、氣候,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參考明顯的症狀,確定疾病的主名,然後進行治療。
_'脈訣舉要'_指出:中風的脈象浮動,滑順且有痰氣,或者脈象深沉且滑順,不能單純以風邪治療。或者脈象浮動或深沉,且微弱且虛弱,應該扶正溫化痰飲,不能單純疏散風邪。再說,脈象陽性浮動且滑順,陰性濡軟且虛弱,這就是中風,不能使用寒涼藥物。
有人認為:如果脾脈緩慢且無力,是最難治療的。因為風邪喜歡進入肝臟,肝木剋制脾土,會導致大便瀉瀉,所以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