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五 (2)
卷四十五 (2)
1. 論瘛瘲
河間,曰: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勝風搏,並於經絡,風主動而不安,風火相乘,是以瞀瘛生矣。治法祛風滌熱之劑。折其火熱,瞀瘛可愈。若妄加灼艾,或飲以發表之劑,則死不旋踵矣。學者臨證審焉。
蔭按:《綱目》云,瘛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急則引而縮,緩則縱而伸,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瘛瘲,俗謂之發搐是也。癲癇、風痙、破傷風三證,皆能瘛瘲,但癲癇則仆地不省,風痙瘛瘲則角弓反張,破傷風瘛瘲,則有瘡口。竊謂瘛者,屬肝經風熱血燥,或肝火妄動血傷。
瘲者,屬肝經血氣不足,或肝火汗多亡血,以致手足伸縮不已,抽搐不利。若因風熱血燥,用羚羊角散加鉤藤鉤、山梔。若肝火妄動,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牡丹皮、鉤藤鉤、山梔。若肝經血氣不足,用八珍湯加鉤藤鉤、山梔。若肝火亡血,用逍遙散加鉤藤鉤、山梔、牡丹皮。
白話文:
蔭先生註解說:《本草綱目》記載,瘛是指筋脈緊縮,瘲是指筋脈鬆弛。緊縮則牽引收縮,鬆弛則舒展伸展,或伸展活動不停者,稱為瘛瘲,俗稱發搐。癲癇、風痙、破傷風這三種病症,都可能出現瘛瘲的症狀,但癲癇會突然昏倒失去意識,風痙的瘛瘲症狀則表現為角弓反張,而破傷風的瘛瘲症狀則伴隨傷口。我私下認為瘛症屬於肝經風熱血燥,或肝火妄動血傷。
瘲者,屬肝經血氣不足,或肝火汗多亡血,以致手足伸縮不已,抽搐不利。若因風熱血燥,用羚羊角散加鉤藤鉤、山梔。若肝火妄動,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牡丹皮、鉤藤鉤、山梔。若肝經血氣不足,用八珍湯加鉤藤鉤、山梔。若肝火亡血,用逍遙散加鉤藤鉤、山梔、牡丹皮。
瘲症則屬於肝經血氣不足,或肝火過旺導致汗出過多失血,以致手腳不斷伸縮,抽搐不利。若因風熱血燥引起瘲症,則可以用羚羊角散加鉤藤、山梔子。若因肝火妄動引起瘲症,則可以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牡丹皮、鉤藤、山梔子。若因肝經血氣不足引起瘲症,則可以用八珍湯加鉤藤、山梔子。若因肝火亡血引起瘲症,則可以用逍遙散加鉤藤、山梔子、牡丹皮。
如不應,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生肝木為主,佐以前劑治之。若其脈長弦者,是肝之本脈也,則易治。其脈短澀者,是肺金克肝木也,則難治。其面色青中見黑者,是水生木也,當自愈。青中見白者,是金剋木也,必難愈。
樓氏,曰: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瘲,俗謂之搐是也。《素問》云:心脈急甚者為瘛瘲,此心火虛寒也。治宜補心,牛黃散主之。《靈樞經》云:心脈滿大,癇瘛筋攣,此心火實熱也。治宜瀉心火,涼驚丸主之。若肝脈盛者,先救脾,宜加減建中湯。《素問》云:脾脈急甚者亦為瘛瘲。此脾虛肝乘之而瘛瘲也,故宜實土瀉肝木之劑。
白話文:
如果患者的病情沒有好轉,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水,滋養肝木,並輔以之前的藥方治療。如果患者的脈象是長而弦的,這是肝的本脈,就比較容易治癒。如果患者的脈象是短而澀的,這是肺金克制肝木,就比較難治癒。如果患者的臉色是青色中帶黑色,這是水生木,應該會自行痊癒。如果患者的臉色是青色中帶白色,這是金剋木,一定難以治癒。
樓氏說:筋脈互相牽引而緊繃,叫做瘛瘲,俗稱搐,就是這個意思。《素問》說:心脈非常急促的,就是瘛瘲,這是心火虛寒。治療應該補心,可以用牛黃散。 《靈樞經》說:心脈充盈而大,出現痙攣抽搐,這是心火實熱。治療應該瀉心火,可以用涼驚丸。如果肝脈盛,應該先救脾,可以用加減建中湯。《素問》說:脾脈非常急促的,也是瘛瘲。這是脾虛肝乘之而導致瘛瘲,所以應該用補土瀉肝木的藥方。
2. 論顫振
黃帝,曰:人之顫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氣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墮,筋脈懈墮則行陰,用力不復,故為顫。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樓氏,曰:顫,搖也。振,動也。風火相乘,動搖之象,比之瘛瘲,其勢力緩。《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掉即顫振之謂也。又曰: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熱。鼓慄亦動搖之意也。此證多因風熱相合,亦有風寒所中者,亦有風挾濕痰者,治各不同也。
綱目,云:顫振與瘛瘲相類,但瘛瘲則手足牽引,而或伸或屈,顫振則但顫動,而不伸屈也。胃虛有痰,用參朮以補氣,茯苓、半夏以行痰。如實熱積滯,用張子和三法。
白話文:
黃帝內經、樓氏、本草綱目關於「顫」的解釋:
黃帝問道:「人為何會顫抖,是哪種氣使然?」
岐伯答道:「胃氣不足,就會導致全身脈絡虛弱,脈絡虛弱則筋脈鬆弛下垂,筋脈鬆弛則氣血運行不暢,用力後無法恢復,因此就會顫抖。根據顫抖部位的不同,應該補益肌肉間的氣血。」
樓氏解釋說:「顫抖,是指身體搖動;振動,是指身體顫動。風火相乘,就會出現身體搖動的症狀,類似於瘛瘲,但力道較緩。 《內經》中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掉指的是顫抖和振動。又說:『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熱。』鼓慄也指身體的搖動。 這種症狀大多是風熱相合引起的,也可能是風寒侵襲或風挾濕痰所致,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本草綱目指出:「顫振和瘛瘲很相似,但瘛瘲會導致手足抽搐,或伸展或彎曲;而顫振只是顫動,不會伸展或彎曲。 如果是胃虛有痰,可以用人參、白朮補益氣血,茯苓、半夏化痰。 如果是實熱積滯,則可以用張子和的三法治療。」
薛氏,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治法若肝木實熱,用瀉青丸。肝木虛熱,用六味丸。肺金克肝木,用瀉白散。肝木虛弱,用逍遙散加參、朮、鉤藤鉤。脾血虛弱,用六君子湯加芎、歸、鉤藤鉤。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鉤藤鉤。若婦人產後顫振,乃氣血虧損,虛火益盛而生風也,切不可以風論,必當大補,斯無誤矣。
白話文:
薛氏說:各種風邪導致的頭暈目眩,都屬於肝臟的病症。治療方法如下:
若肝木實熱,則用瀉青丸。 若肝木虛熱,則用六味丸。 若肺金剋制肝木,則用瀉白散。 若肝木虛弱,則用逍遙散,並加入人參、白朮、鉤藤。 若脾血虛弱,則用六君子湯,並加入川芎、當歸、鉤藤。 若胃氣虛弱,則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鉤藤。
若婦女產後出現顫抖,乃是氣血虧損,虛火旺盛而生風邪,切不可單純以風邪論治,必須大補氣血,如此才能治癒。
3. 脈法
脈經,曰:脈虛弦為驚,為風癇。
4. 治風癇方
加味續命湯,治風癇發則仆地,悶動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此方主之。
麻黃,防風,龍齒(各一錢),防己,附子(炮),石膏,桂枝(各一錢),陳皮(去白),紫蘇(各五分),竹瀝(合一),生薑汁(十匙),生苄汁(半合。苄音戶,地黃也)
白話文:
加味續命湯用於治療突然發作的風癇症,患者會倒地昏迷,抽搐,不省人事,嘴巴嚼舌,吐口水,背部反弓,眼睛向上看,手腳抽筋,甚至會發出像動物般的聲音,這個方子就能治療這種情況。方劑組成:麻黃、防風、龍齒各一錢,防己、附子(炮製)、石膏、桂枝各一錢,陳皮(去白)、紫蘇各五分,竹瀝一合,生薑汁十匙,生地黃汁半合。
上水煎服。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作癇。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不去節,各五錢),桔梗,黃芩,石膏(各一兩),白朮,山梔子,荊芥穗(各二錢半),滑石(三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服用方法:用水煮沸後飲用。 【防風通聖散】主治因風熱引起的癲癇病。配方包括:
- 防風
- 川芎
- 當歸
- 芍藥
- 大黃
- 芒硝
- 連翹
- 薄荷
- 麻黃 (不需去掉枝節)
- 桔梗
- 黃芩
- 石膏
- 白朮
- 山梔子
- 荊芥穗
- 滑石
- 甘草
每種材料分別為:
-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桔梗、黃芩、石膏、白朮、山梔子、荊芥穗:各使用五錢;
- 麻黃:使用五錢但不要去除枝節;
- 滑石:使用三兩;
- 甘草:使用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加生薑煎服,日再服。
追風丹,治風癇及破傷風,暗風。
川芎,半夏(湯泡七次),桔梗,附子(炮去皮臍),薄荷葉,川烏,白附子(各二兩),細辛,魚鰾,人參,硃砂(另研,各六錢),麝香(另研,四錢),南星(一錢),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一兩),蜈蚣(金頭赤足,四條,炙黃),大蠍尾(去鉤,二錢,生用)
白話文:
追風丹 方劑解讀:
主治: 風癇、破傷風、暗風。
組成:
- 川芎 二兩
- 半夏(湯泡七次) 二兩
- 桔梗 二兩
- 附子(炮去皮臍) 二兩
- 薄荷葉 二兩
- 川烏 二兩
- 白附子(各二兩) 二兩
- 細辛 六錢
- 魚鰾 六錢
- 人參 六錢
- 硃砂(另研) 六錢
- 麝香(另研) 四錢
- 南星 一錢
-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一兩) 一兩
- 蜈蚣(金頭赤足,四條,炙黃) 四條
- 大蠍尾(去鉤,二錢,生用) 二錢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用生薑煎湯送服,每日服用二次。
註解:
- 方劑中的「兩」和「錢」是古代重量單位,與現代公克有所不同,需要參考當時的換算標準。
- 生薑煎湯是指用生薑煮水,作為藥物的服用湯劑。
- 方劑中的藥材處理方法需要特別注意,如半夏需湯泡七次,附子需炮去皮臍,白花蛇需酒浸去皮骨等等,這都是為了去除藥材的毒性或增強藥效。
- 藥物需研成粗末,方便服用,也利於藥效發揮。
備註:
上為末,生薑汁和劑為錠,每服一錠,溫酒化下,以汗出為度。
追風祛痰丸,治諸風癇,喑風。
防風,天麻,殭蠶,白附子,牙皂(各一兩),全蠍,木香,白礬(各五錢),半夏曲(六兩),南星(三兩,用白礬皂角水各浸一半,過宿)
加虎睛一對,微炒尤妙。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硃砂七錢半為衣,每服七八十丸,食遠臨臥,薄荷湯下,或薑湯下。
白話文:
追風祛痰丸
組成:
- 防風、天麻、殭蠶、白附子、牙皁(各一兩)
- 全蠍、木香、白礬(各五錢)
- 半夏曲(六兩)
- 南星(三兩,用白礬皁角水各浸一半,過宿)
- 虎睛(一對,微炒尤妙)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 用生薑汁調和藥末,製成藥錠。
- 每服一錠,用溫酒送服,以出汗為度。
主治:
- 各種風邪引起的痙攣、口眼歪斜、失音等症狀。
用法:
- 將藥末用薑汁糊成丸,大小如桐子。
- 用硃砂七錢半作為丸衣。
- 每服七八十丸,飯後或睡前用薄荷湯或薑湯送服。
鬱金丹,治癇疾。
川芎(二兩),防風,鬱金,豬牙皂角,明礬(各一兩),蜈蚣(黃腳赤腳,各一條)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烏頭丸,治五風癇病。
川烏,草烏,天仙子,五靈脂(各二兩),黑豆(一升)
中風加附子半兩。
白話文:
鬱金丹用於治療癲癇,將川芎、防風、鬱金、豬牙皂角、明礬各一兩,以及黃腳蜈蚣和赤腳蜈蚣各一條,研磨成細粉,用蒸餅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清茶送服十五丸。烏頭丸用於治療五風癲癇,將川烏、草烏、天仙子、五靈脂各二兩,黑豆一升,研磨成細粉,中風患者可再加入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珠子辰砂丹,治風癇久不愈者。
薯蕷,人參,遠志,防風,紫石英,茯神,虎骨,虎睛,龍腦,五味子,石菖蒲,丹參,細辛(各二錢半),珠子末(四錢)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用硃砂二錢,研細為衣,每服三十五丸,煎金銀花湯下,日進三服。忌魚肉濕面動風之物。
白話文:
珠子辰砂丹
,專治久治不癒的風癇。
藥方
- 薯蕷、人參、遠志、防風、紫石英、茯神、虎骨、虎睛、龍腦、五味子、石菖蒲、丹參、細辛(各二錢半)
- 珠子末(四錢)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 加入適量水,搓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五至七丸,溫水送服。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 加入麵糊,搓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
- 將硃砂研磨成細粉,作為丸藥的外衣。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三十五丸,用金銀花湯煎服。
- 一天服用三次。
- 忌食魚肉、濕面等易致風的食物。
五癇丸,治癲癇發作,不問新久,並宜服之。
全蠍(去毒炒,二錢),皂角(四兩,槌碎,水半升,將汁與白礬一同熬干),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南星(炮),白礬,烏蛇(酒浸去骨焙乾),白殭蠶(炒去絲,各一兩),白附子(炮,半兩),蜈蚣(半條,去頭足),雄黃(一錢半,另研),硃砂(二錢半,另研),麝香(三錢,另研)
上為末,薑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驚氣丸,治心受風邪,涎潮昏塞,牙關緊閉,醒則精神若癡,及驚憂積氣並治。
白話文:
功效
治療癲癇發作,無論病程長短皆可服用。
藥方
- 全蠍(去毒炒,2錢)
- 皁角(4兩,槌碎,水半升,將汁與白礬一同熬幹)
- 半夏(湯泡七次,2兩)
- 南星(炮製)
- 白礬
- 烏蛇(酒浸去骨焙乾)
- 白殭蠶(炒去絲,各1兩)
- 白附子(炮製,半兩)
- 蜈蚣(半條,去頭足)
- 雄黃(1錢半,另研磨)
- 硃砂(2錢半,另研磨)
- 麝香(3錢,另研磨)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30丸,用薑湯送服。
功效
治療心受風邪導致的涎潮昏塞,牙關緊閉,清醒後精神恍惚,以及驚憂積氣等症狀。
注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使用,需經中醫師診斷後根據個人情況服用。
- 藥材的劑量和炮製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議諮詢中醫師。
- 文中括號內的內容為現代的中藥名稱,方便理解。
- 古文中使用的一些計量單位如“錢”、“兩”等,在現代已不再使用,需換算成現代的計量單位。
紫蘇,橘紅(各二兩),附子(去皮臍),天麻,白殭蠶(炒),麻黃(去根節),南星(薑汁浸宿),白花蛇(酒浸炙熱去皮骨,各半兩),南木香(一兩),硃砂(研,一錢半),乾蠍(去針微炒,一錢)
上為末,入腦麝各少許,研極勻,煉蜜杵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金錢薄荷湯化下,或溫酒下。
蔭按:此劫劑也,不得已而用之。猶中風證,風火陽邪而用烏附。肥白多痰人猶可,黑瘦多火人斷不可用。
犀角丸,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白話文:
此方名為紫蘇附子丸,由紫蘇、橘紅、附子、天麻、白殭蠶、麻黃、南星、白花蛇、南木香、硃砂、乾蠍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成細末,加入腦麝,用煉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金錢薄荷湯或溫酒送服。
注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請遵醫囑。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煿。
斷癇丹,治癇既愈,而後復作。
黃耆,鉤藤,細辛,甘草(各五錢),蛇退(三寸),蟬退(四枚),牛黃(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小兒麻子大,每二十丸,人參煎湯下,隨人大小加減。
白話文: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薄荷葉各一兩,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二十至三十丸,溫水送服,一天三次,不拘時間。如果感覺痰多,就減少服藥量,忌油膩、炙烤的食物。此方名為斷癇丹,用於治療癲癇症,治癒後再次發作時服用。黃耆、鉤藤、細辛、甘草各五錢,蛇退三寸,蟬退四枚,牛黃一字,研成粉末,用棗肉做成如桐子大小,或小兒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二十丸,人參煎湯送服,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三癇丸,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荊芥穗(二兩),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二十丸,薑湯下。
豬心丸,治風疾癲癇,及婦人心風血迷,神效。
甘遂(堅實不蛀者,一錢)
上為末,用雄豬心一個,取管頭血三條,和甘遂末,將心劈作兩瓣,入前甘遂在內,用線縛定,外以濕紙荷葉包裹,慢火煨熟,不可過度。取出甘遂,入硃砂五分同研,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後三丸,別用豬心煎湯下。重者只依本方,輕者加蘇合香丸一粒,過半日不動,又進一服,如大便已下惡物即止。
白話文:
三癇丸
功效: 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
藥材:
- 荊芥穗 (二兩)
- 白礬 (一兩,半生半枯)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麵糊將藥粉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
- 以硃砂作為丸子的外衣。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豬心丸
功效: 治療風疾癲癇,以及婦人心風血迷,效果顯著。
藥材:
- 甘遂 (一錢,堅實不蛀者)
- 雄豬心 (一個)
製法:
- 將甘遂研磨成粉末。
- 取雄豬心一個,取其管頭血三條,與甘遂粉末混合。
- 將豬心剖開成兩瓣,將混合的甘遂粉末放入豬心內,用線綁緊。
- 用濕紙和荷葉包裹豬心,以慢火煨熟,不可過度。
- 取出甘遂,加入硃砂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
- 將粉末分作四丸。
用法:
- 每服一丸,用煨過的豬心煎湯化服。
- 服完一丸後,再用豬心煎湯服用另外三丸。
- 對於病情嚴重者,只用本方藥物治療。
- 對於病情較輕者,可加入蘇合香丸一粒。
- 服藥後若半日內症狀未見改善,可再服用一劑。
- 若大便已排出惡物,則可停止服藥。
後劑急與補脾助胃,如換硃砂一錢,甘遂五分,酒下可以吐利痰涎。
加味導痰湯,治痰迷心竅,驚癇。
南星(薑湯泡),半夏(薑湯泡,各二錢),枳實(麩炒),黃芩,橘紅,茯苓(各一錢),天麻,全蠍,黃連(各七分),甘草(四分)
上銼,水煎,加竹瀝二匙,薑汁半酒盞,食遠服。
星香散,治痰癇。
南星(薑湯泡,八錢),木香(一錢),全蠍(去頭腳,二錢)
白話文:
服用藥物後,若患者急需補脾助胃,可以用硃砂一錢、甘遂五分,以酒送服,可幫助吐出痰涎。
加味導痰湯可以用於治療痰迷心竅,導致驚癇的症狀。
配方:南星(用薑湯浸泡)、半夏(用薑湯浸泡,各二錢)、枳實(麩炒)、黃芩、橘紅、茯苓(各一錢)、天麻、全蠍、黃連(各七分)、甘草(四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竹瀝兩匙,薑汁半酒杯,飯後服用。
星香散可以用於治療痰癇。
配方:南星(用薑湯浸泡,八錢)、木香(一錢)、全蠍(去除頭腳,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用薑湯調服。
壽星丸,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痰迷心竅,健忘妄見。
南星(一斤,先焙地坑通紅赤火,以酒五碗傾入候滲盡,入南星於內,以盆蓋之,勿令泄氣,次日取出為末),琥珀(另研),硃砂(另研,各一兩)
上和勻,以豬心血和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參,菖蒲煎湯下。
五生丸,治癇有痰,及陰脈弦細而緩。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生用,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淡薑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薑湯調服。
壽星丸可以治療心膽受驚、精神恍惚、痰迷心竅、健忘、幻覺等症狀。
將南星先用地坑火焙至通紅,再用五碗酒浸泡至滲透,然後放入南星,用盆蓋好,防止泄氣,次日取出研磨成粉。另將琥珀和硃砂研磨成粉,將三種藥粉混合均勻,再用豬心血和薑汁混合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和菖蒲煎湯送服。
五生丸可以治療癲癇伴有痰症,以及陰脈弦細而緩的症狀。
將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生用)各一兩研磨成粉,用薑汁調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用淡薑湯送服。
清心滾痰丸,治癲癇驚狂、一切怪證,神效。
大黃(酒蒸),黃芩(各四兩),青礞石,硝石,犀角,皂角,硃砂(各五錢),沉香(二錢半),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硃砂滾痰丸,治五癇等證。
硃砂,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
上為細末,研蒜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白話文:
清心滾痰丸,專治癲癇、神志狂亂以及各種怪病,效果顯著。藥方包括:大黃(用酒蒸過)、黃芩(各四兩)、青礞石、硝石、犀角、皂角、硃砂(各五錢)、沉香(二錢半)、麝香(五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作為藥丸外衣。每次服用七十丸,溫水送服。
硃砂滾痰丸,治療各種癲癇等疾病。藥方包括:硃砂、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與蒜膏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元戎二白丸,治痰涎為患,以致癲癇,狂妄驚悸等證。
白礬(一兩),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
上用生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小兒黍米大。
碧霞丹,治痰涎壅塞,牙關緊急,目睛上視,癲癇狂妄等證。
石綠(半兩,研九度飛),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二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更以溫水半合飲之,須臾吐出痰涎,後隨證以他藥治之。口噤者擀開灌之。
白話文:
「元戎二白丸」用來治療痰涎阻塞導致的癲癇、狂妄、驚悸等症狀。
將白礬一兩、輕粉一字或半錢(根據患者虛實狀況調整用量)一起用生蒸餅包裹,蒸熟後去除餅皮,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小兒服用劑量為黍米大小。
「碧霞丹」用來治療痰涎阻塞導致的牙關緊閉、眼球上視、癲癇、狂妄等症狀。
將石綠半兩研磨九次飛粉,加入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二十個,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並用溫水半合漱口。片刻後就會吐出痰涎,之後再根據具體症狀服用其他藥物治療。如果患者口緊閉,可以將藥丸擀開灌入。
控涎丸,治諸癇久不愈者。頑涎結聚,變生諸證,並皆治之。
全蠍(去毒,七枚),鐵粉(三錢,另研),半夏,殭蠶(生薑汁浸),川烏(生用,各五錢),甘遂(二錢半,麵裹煨)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生薑湯下,忌甘草。
引神歸舍丹,治心氣不足,並治心風。
南星(三兩,生用),附子(七錢,炮去皮臍),硃砂(一兩)
上為末,用豬心血並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萱草根煎湯下,子午時各一服。
白話文:
控涎丸,用於治療各種癇症久治不癒的情況。頑固的涎液積聚,導致各種症狀,此藥都能治療。
藥方:全蠍(去毒,七枚),鐵粉(三錢,另研),半夏,殭蠶(生薑汁浸泡),川烏(生用,各五錢),甘遂(二錢半,麵粉包裹煨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忌食甘草。
引神歸舍丹,用於治療心氣不足,以及心風。
藥方:南星(三兩,生用),附子(七錢,炮製去皮和臍),硃砂(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豬心血和麵糊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萱草根煎湯送服,在子時和午時各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