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五 (1)

1.

樓氏,曰:癲癇,即頭眩也。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仆倒於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癲癇。然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仆倒不同。凡癲癇僕時,口中作聲,將省時吐涎沫,省後又復發,時作時止而不休息。中風、中寒、中暑、屍厥之類,則僕時無聲,省時無涎沫,省後不復再發,間有發者,亦如癲癇之常法也。又曰:凡癲癇,及中風、中寒、中暑、中濕、氣厥、屍厥而昏眩倒僕,不省人事者,皆由邪氣逆上陽分,而亂於頭中也。癲癇者,痰邪逆上也。中風寒暑濕,及氣厥、屍厥者,亦風寒暑濕等,邪氣逆上也。邪氣逆上,則頭中氣亂,頭中氣亂,則脈道閉塞,孔竅不通,故耳不聞聲,目不識人,而昏眩無知,仆倒於地也。治之者,或吐痰而就高越之;或鎮墜痰而從高抑之;或內消痰邪,使氣不逆,或隨風寒暑濕之法,用輕劑發散上焦;或針灸頭中脈絡而導其氣,皆可使頭巔脈道流通,孔竅開發而不致昏眩也。

白話文:

樓氏

說:「癲癇,就是頭暈目眩。」痰停留在膈膜之間,就會輕微眩暈,不會倒下;痰溢出膈膜之上,就會眩暈加劇,倒在地上失去意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癲癇。然而,它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昏倒的情況不同。

凡是患有癲癇的人,發病時會發出聲音,快恢復意識時會吐口水,恢復後又會再次發作,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沒有休息的時候。中風、中寒、中暑、屍厥之類,發病時不會發出聲音,恢復意識時也不會吐口水,恢復後不會再發作,偶爾發作也和癲癇的發作規律一樣。

樓氏

還說:「凡是患有癲癇,以及中風、中寒、中暑、中濕、氣厥、屍厥等導致昏眩倒地、失去意識的病症,都是因為邪氣逆上陽分,擾亂頭部造成的。」

癲癇是由痰邪逆上引起的。中風、寒暑濕、氣厥、屍厥等,則是風寒暑濕等邪氣逆上造成的。邪氣逆上,就會使頭部氣血混亂,頭部氣血混亂,就會使經脈阻塞,孔竅不通,因此耳聽不見聲音,眼看不清人,昏眩無知,倒在地上。

治療這些病症的方法,可以通過吐痰而使身體高高躍起,或者鎮壓痰邪而從高處向下壓制;也可以內服藥物消散痰邪,使氣血不逆;或者根據風寒暑濕等邪氣的特性,用輕劑發散上焦;也可以針灸頭部的經脈,引導氣血流通。這些方法都可以使頭頂經脈暢通,孔竅開通,避免昏眩發生。

吳氏,曰:癇疾之原,得之於驚。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後,必以驚恐而致疾,故曰驚癇。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並於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其發也暴,故令風痰上湧而癇作矣。

虞氏,曰:《內經》謂巨陽之厥,則踵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是蓋陽氣逆亂,故令人卒然暴僕而不知人,氣復則蘇,此則癇之類也。病獨主乎痰(眴音縣,目搐也,昏亂之貌)。《原病式》曰:風癇之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爍而瘛瘲昏冒僵仆也。

孫真人,云:病先身熱掣瘲驚啼,叫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病在六腑,外在肌膚,猶易治也。病先身冷不驚掣,不啼呼,而病發時脈沉者為陰癇,病在五臟,內在骨髓,難治也。

白話文:

吳氏說:癇疾的根源,來自於驚嚇。有可能是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出生之後,必定是因驚恐而致病,所以稱為驚癇。因為害怕會導致氣向下沉,驚嚇則會導致氣亂,害怕之氣歸屬於腎,驚嚇之氣歸屬於心,兩者都影響心腎,就會導致肝脾虛弱,肝虛則會生風,脾虛則會生痰,積累到極點就會發作,發作起來很突然,所以就會導致風痰上湧而引起癇症。

虞氏說:《內經》中提到巨陽厥逆,就會導致腳後跟和頭部沉重,無法行走,發作時會昏倒仆倒。這是因為陽氣逆亂,所以會讓人突然昏倒仆倒,失去意識,氣恢復後就會蘇醒,這就是癇症的一種。這種病症主要由於痰引起的。《原病式》中說:風癇的發作,是由於熱盛而導致風燥,因為它會使唾液過多,流到胸膈,乾燥而引起昏迷、發燒、僵硬、仆倒。

孫真人說:這種病症發作之前,患者會先感到身體發熱,抽搐、驚叫、啼哭,叫喊之後才會發作癇症,脈搏浮的稱為陽癇,病症在六腑,外在皮膚,比較容易治療。發作之前,患者會先感到身體寒冷,沒有抽搐、驚叫、啼哭,發作時脈搏沉的稱為陰癇,病症在五臟,內在骨髓,比較難治。

丹溪,曰:癇證,大率屬痰與驚,不必分五等。大法行痰為主,用黃連、南星、瓜蔞、半夏,尋火尋痰,分多少而治,無不愈者。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法,吐後用東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諸先生講癇,理甚詳明,惟彥修先生之語,真金石也。蔭平昔尊此法,治愈者不少,並未分五癇之說)

戴氏,曰:癇有五,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發則頭旋顛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強直,叫吼吐沫,食頃乃蘇,宜星香散加全蠍。

白話文:

丹溪與戴氏論癇證

丹溪說:癇症,大多是由痰與驚嚇引起的,不必分成五等。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化痰為主,用黃連、南星、瓜蔞、半夏,尋找火熱與痰濕,根據它們的多少來治療,沒有治不好的。如果病人有熱,就用涼藥清心火;如果有痰,就必須用吐法,吐完之後服用東垣安神丸,以及平肝的藥物青黛、柴胡、川芎等。(諸位先生講述癇症,道理都很清楚明白,但彥修先生的話,纔是真正精華所在。我平時非常尊重這個方法,用它治癒了不少病人,從來沒有分什麼五癇。)

戴氏說:癇症分為五種,但最終都是因為痰涎阻塞迷濛了孔竅,發病時頭暈目眩,手足抽搐,口眼歪斜,胸背僵直,叫喊吐沫,過一會兒就恢復,應該服用星香散加全蠍。

趙氏,曰:諸書有以病因風驚食為三癇者,有以癇象馬牛羊雞豬為五癇者。夫三癇專主小兒言,故有夫該盡者。五癇雖有分配五臟之說,於經概無所據,而立方施治,又未見有五者之分。此丹溪所以云,不必分五也。

葉氏,曰:或問癇有陰陽,何也?陽癇不因吐下,由其有痰熱客於心胃之間,因聞大驚而作。若熱盛,雖不聞驚,亦自作也。宜用清熱化痰之藥以攻治之。陰癇亦本於痰熱所作,醫以寒涼攻下大過,損傷脾胃,因而成陰,宜用溫平補胃燥痰之藥治之。癇病豈本自有陰寒者哉。

李氏,曰:癇與顛狂相似,但癇病時發時止,邪流五臟;顛狂經久不愈,邪全歸心。癇有陰陽,總只是痰,內傷最多,外感極少。蓋傷飲食,積為痰火,上迷心竅,驚恐憂怒,則火盛神不守舍,舍空痰塞,故發則頭旋卒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強直,叫吼吐涎,食頃乃醒。若神脫目瞪如愚癡者不治。癇久必歸於五臟,肝癇面青頭搖,喜驚作雞鳴狀。心癇面赤口張,搖頭馬嘶。脾癇面黃下利吐舌,羊吼。肺癇面白吐沫,腹脹,牛吼。腎癇面黑直視,如只豬叫。此五癇病狀,偶類之耳。其實痰、火與驚,三者而已。肥人多痰,動則有聲,沫出風痰,星香散加全蠍三枚,姜煎服;或追風祛痰丸、五生丸。驚痰紫石散、驚氣丸、抱龍丸、三癇丸、引神歸舍丹、壽星丸。因怒者順氣導痰湯加葛蒲、辰砂。因憂思者,妙香散。食痰,醒脾散。瘦人火盛面赤者,防風當歸飲,或小調中湯加南星、或滾痰丸、瀉青丸、牛黃清心丸、龍腦安神丸、升金龍膽湯。痰火俱盛者,豬心丸溫酒下,上吐下利,去頑痰老痰為妙,通用斷癇丹、活虎丹、蝙蝠散、控涎丸、紫金錠。癇本痰熱,挾驚,宜寒藥清心降火化痰為主,故古法用二陳湯加瓜蔞、南星、黃連探吐,吐後必服硃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當歸龍薈丸,以平東方之木。但化痰必先順氣,順氣必先調中,頑痰膠固,非辛溫熱藥為佐,何以開導。是以古方治驚癇,皆有溫劑。又如錢仲陽治小兒癇,經吐瀉及服涼藥過多,身冷閉目不食,後用益黃散,補中能食,次服腎氣丸,補北方腎水能語。此雖從權以救癇之壞證,亦可以為成法。

白話文:

趙氏

說:許多醫書將病因歸類為風、驚、食,稱為三癇;也有將癇的症狀比喻為馬、牛、羊、雞、豬,稱為五癇。三癇主要講的是小兒的症狀,因此有比較完整的論述。五癇雖然有將其分配給五臟的說法,但在經書中並沒有根據,而且在藥方治療上,也從未見過五種癇的區分。這也是丹溪認為不必分五癇的原因。

葉氏

說:有人問癇症有陰陽之分,為何如此?陽癇不是因為吐下引起的,而是因為痰熱停留在心胃之間,聽到驚嚇而發作。如果熱氣很盛,即使沒有驚嚇也會自行發作。宜用清熱化痰的藥物來治療。陰癇也是因痰熱引起,但醫師用寒涼攻下的方法過度,損傷了脾胃,因此形成陰癇,宜用溫和補胃燥痰的藥物治療。癇病怎麼可能本來就具有陰寒的性質呢?

李氏

說:癇症和顛狂很相似,但癇症發作時斷時續,邪氣流竄五臟;顛狂則長期不癒,邪氣全部歸於心臟。癇症有陰陽之分,但總歸只是痰引起的,內傷居多,外感很少。因為飲食傷損,積聚成痰火,上犯心神,驚恐憂怒,則火盛神不守舍,舍空痰塞,所以發作時會頭昏眼花,突然倒下,手足抽搐,口眼歪斜,胸背僵硬,叫喊吐口水,片刻後清醒。如果神志昏迷,眼睛呆滯像癡呆一樣,就無法治療了。癇症長期不治就會歸於五臟,肝癇面色青白,頭部搖晃,喜歡驚嚇,發出像雞叫的聲音。心癇面色發紅,嘴巴張開,搖頭發出像馬嘶的聲音。脾癇面色發黃,腹瀉吐舌,發出像羊叫的聲音。肺癇面色發白,吐白沫,肚子脹,發出像牛叫的聲音。腎癇面色發黑,直視前方,發出像豬叫的聲音。這五種癇症的症狀,只是偶爾相似而已。實際上只有痰、火和驚嚇這三種因素。肥胖的人痰多,行動就會發出聲音,吐出的泡沫是風痰,可以用星香散加全蠍三枚,用薑煎服;或者用追風祛痰丸、五生丸。驚痰可以用紫石散、驚氣丸、抱龍丸、三癇丸、引神歸舍丹、壽星丸。如果是因為生氣引起的,可以用順氣導痰湯加葛蒲、辰砂。如果是因為憂思引起的,可以用妙香散。如果是因為食積引起的,可以用醒脾散。瘦人火盛,面色發紅,可以用防風當歸飲,或者用小調中湯加南星,或者用滾痰丸、瀉青丸、牛黃清心丸、龍腦安神丸、升金龍膽湯。痰火都盛的,可以用豬心丸用溫酒送服,上吐下瀉,去除頑痰老痰最好,也可以通用斷癇丹、活虎丹、蝙蝠散、控涎丸、紫金錠。癇症本是痰熱,夾雜驚嚇,宜用寒涼藥物清心降火化痰為主,所以古法用二陳湯加瓜蔞、南星、黃連探吐,吐後一定要服用硃砂安神丸來降伏南方之火,再用當歸龍薈丸來平息東方之木。但化痰必須先順氣,順氣必須先調中,頑痰粘稠,不加辛溫熱藥輔助,怎麼能夠開導呢?因此古方治療驚癇,都含有溫劑。比如錢仲陽治療小兒癇症,經過吐瀉和服用涼藥過多,身體發冷,閉目不食,後來用益黃散,補中能食,再服用腎氣丸,補北方腎水,就能說話了。這雖然是權宜之計,用來救治癇症的壞證,但也可以作為治療方法。